他是当之无愧的王者——在业余拳击领域里。
但当他转到职业拳击的拳台上,他昔日的技术不再奏效,甚至抑制了他的成长。过去让他受益的东西,开始反噬他。邹市明正在经历的,是一场推倒与重建。他为此放弃了杀手锏,却再次赢得了杀手名。
文/谢梦遥
当邹市明在他的职业拳击生涯第五战,战胜目前为止遇到的最强大对手路易斯·德拉罗萨之时,很多人并不知道,他的真正对手绝不是那个与他鏖战满十回合的哥伦比亚人,而是自己近20年的肌肉记忆。
他拥有2枚奥运金牌,20个全国冠军头衔,他受到中国体育迷普遍的爱戴,是当之无愧的王者——在业余拳击领域里。
但当他转到职业拳击的拳台上,他昔日的技术不再奏效,甚至抑制了他的成长。过去让他受益的东西,开始反噬他。邹市明正在经历的,是一场推倒与重建。
阻碍
所有问题在他职业拳击首战暴露无遗。那是2013年4月,四回合的比赛里他每轮都完胜了经验同样有限的对手,但赛后评价却很糟糕,他出拳力道不足,缺少攻击性,“打了就跑”。他的经纪人、体育营销公司盛力世家的老板李胜承认邹市明受业余拳击影响很深,“重拳命中之后,想到的不是乘胜追击,而是迅速跳开,避免自己遭受对方的反击。”
对业余拳击来说,邹市明擅长的这种“海盗拳法”的打法无可厚非,因为按照规则来说,最重要是有效击中对手的次数,不管力度大小,都可以得分。而职业拳击的判定相对简单,只看哪名选手占据主导性,或者谁能把对方击倒在地。“拳头在身上的分量不一样”。在首战结束后,邹市明说。
在新拳台上,他需要面对各种改变,变薄的拳套,变长的比赛(奥运比赛为2分钟4回合制,而职业赛每回合3分钟,最长有12回合),变得更疯狂的观众。而最大的改变是,针对自己赖以成名的打法。
“职业拳击最主要是愉悦电视观众的,电视台愿意转播,就是要场面好看、激烈。”WBO中国区主席张涛说,“海盗拳法,确实是一个问题。”
在过往的一年半里,他的大部分时间放在了美国训练。他的教练罗奇培养出27位世界拳王,帕奎奥即是他的作品之一。邹市明为自己订下了一个严格的时间表,他练得很苦、很凶。拳台上没有客气可言,罗奇告诉他,“进入了那种氛围你要有杀他的那种心。”
现在,接受采访时,或许是为了宣传需要,他会抛出一些狠话,比如,“我现在是刚下山的猛虎,要杀死对手。”但即使是在放出这样的狠话时,他的声音也是温柔的。他身上没有任何刺青,从未留过怪异的发型,交谈时永远是一副平静神态。
童年时期,他一度被母亲当成女孩养,拳击改变了他的人生,但有些东西不是轻易改变的,“我现在说话也不是很大声,但真正说话的还是拳头”。
传统的力量依然影响着他。职业拳击有一些打法,是业余拳击不曾有的。比如刺拳不一定是为了打中,而是侧面擦过,就是为了划伤对手的脸。“我不会去做,但一定要预防。”邹市明说。他的言下之意似乎是,那种打法,违背了某种价值观。
“(你的)这种性格是否阻碍你成为一名伟大的拳手?”一次,有记者在私下的场合问他,“拳击归根结底是一项充满暴力的运动,坏孩子也许更容易获得成功?”
他没说话,但他笑了。
迟到者
邹市明身材瘦小,甚至连他妻子与他初见之时,都曾怀疑他的拳击手身份。在刻板印象里,拳击属于那些肌肉盘结的壮汉。
他还打破了另一重的刻板印象。一直以来,中国人似乎并不擅长那些充满身体接触的强对抗项目。但邹市明成了为数不多的特例。在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他夺得48公斤级别业余拳击的铜牌,为中国实现奥运拳击项目奖牌上零的突破。在那之后,美国著名职业拳击推广人唐·金也找上门来,希望签下他。从奥运选手中挖掘职业拳坛新秀,是常见的运作手法。但当时的邹市明志不在此,他的目标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金牌。
4年之后,他如愿以偿。随后,他公开表达了对职业拳击的向往:“中国人还没拿过职业比赛冠军,我想去尝试一下,现在我的奥运任务已经完成了。”阿里、泰森、帕奎奥,都来自于职业拳击。那里意味着更激烈的竞争、更刺激的搏斗、更广泛的关注。对于站在塔尖的人,也意味着不可想象的丰厚回报。但正当人们以为他去打职业拳击几成定局之时,一切却停滞了下来。
从业余拳击到职业拳击,只有一条单行道,一旦成为职业拳击手,按照规定就不能再参加国际拳联主管的奥运会和世界锦标赛的拳击项目。这让邹市明的处境与姚明、李娜等选择离开体制的运动员,有着本质的不同,一旦被放行,就意味着永远不能为国效力。
中国的体制不同于国外,作为国家培养出来的运动员,来自国家的指示是,他需要继续保持“业余选手”身份,等着征战伦敦奥运会。“教练说,如果你去了职业拳击,2012年中国就没有运动员(在拳击项目)再拿一块金牌,中国的拳击不能昙花一现。”他回忆道。
各大职业拳击组织对邹市明的热情也是日渐高涨。很多著名推广人递出橄榄枝,其中也包括屡次登门的唐·金。在媒体的描述中,唐·金曾把一张百万美元支票摆在邹市明面前,请他加入自己门下。
2008年底,当被外国记者问及为什么拿了奥运会冠军后还没有去打职业拳击,邹市明只是反复说:“我不知道,真的不知道,我一切听从国家安排。”国家的安排贯穿了他生命中的大部分时光。
2010年9月,国际拳联推出首届世界职业拳击系列赛(WSB),允许职业选手和业余选手同场竞技,同时不影响业余选手参加奥运会。国家拳跆中心出于慎重考虑,还是不允许邹市明参加。
如今,回顾起当时的心路历程,他承认,在2008年之后,有过两年的迷惘期,常常喝酒到深夜,没有系统地训练,“不是反抗,就是自己心里没有之前那种拼劲,基本上没有参加世界比赛,只参加了一次亚运会和一次全运会。”
消沉期结束于2010年,毕竟第二年就是奥运备战年了,他重新投入到系统训练中,“决定了,既然要做就把它做好。”endprint
终于,在蝉联奥运冠军后,他获得了渴望已久的批准。其实,按照奥运会拳击的35岁选手年龄上限,2016年的邹市明也将超过而无法参加奥运会了。
2013年1月,邹市明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迈向职业拳坛。他与盛力世家,签下为期5年的经纪约,并与世界上最大拳击推广公司之一Top Rank合作,来安排赛事。仅仅两个多月后,他在澳门金沙集团下的威尼斯人酒店打出了职业之战的第一拳。
一切似乎太快了。“只接触了6周的职业训练就去打比赛,我个人认为有些急功近利了一些。”拳击推广人刘刚说。但那只是邹市明加速的开始。到目前为止他进行的五场比赛,按照4/6/6/8/10的回合数递增。他在持续加速着。“我确实比较着急,现在不像十年前,我还有更多时间。我只想抓紧时间。”邹市明说。
当他笑起来时,可以看到眼角明显的长皱纹。他知道自己不再年轻了,他是职业拳台的迟到者。
商品
时间回到2014年7月19日的澳门金光综艺馆,这里跟奥运赛场有着截然不同的气氛,空气中泛滥着荷尔蒙。性感女郎举着显示回合数的牌子,在比赛间隙,热烈的说唱音乐总能响起,各种暖场表演花样翻新。口哨、呐喊与掌声,不绝于耳。与此同时,坐在距离拳台30米开外的观众席,也可以清晰听到当拳手的脑袋被拳套击中时那砰的一响,血液与汗液有时会溅射到前排的观众席上。这是职业拳击的残酷,也是其魅力所在。
邹市明是整晚的真正主角。与此前安排一致,他的比赛依然压轴。赛前的宣传全部以他为核心展开。在港澳地区很多公路展板上,邹市明占据最中央。
如果用商业逻辑去理解,这一切顺理成章。职业拳击归根结底是高度商业化赛事。组织者看重的是参赛者的商业价值。
在职业拳坛,有着收视统治力。电视转播费、博彩、比赛门票、赞助构成了拳击商业利润的最主要来源,而包括推广人和拳手等相关利益方的分成,完全是由市场来决定。
拳手的技术不是决定其身价的唯一因素,他的个人魅力、公司的包装都是加码的推力。“拳手就像电影明星一样,只要是大家喜欢你,有市场号召力,商业价值就大。”WBO中国区主席张涛说。
邹市明的背后,是十几亿人口的中国市场,这个市场尚未真正打开。拳击在中国,仍属小众。
曾让邹市明纠结的伦敦奥运会,带给了他第二块奥运金牌,进一步提升了他的人气。他被认为是国家的英雄。在拳击组织看来,中国市场是一枚紧闭着的硕大牡蛎,邹市明或许可以成为一根将其撬开的尖锥。
新浪微博上,邹市明的新闻有时会被转发两万次,邹市明的每场比赛,除了香港澳门的媒体,都会吸引将近50家内地媒体报道。央视首次直播中国人的职业拳击赛,是邹市明在澳门的第一战——虽然信号是主办方送给电视台的。那场比赛,Top Rank预测有2亿人收看。
即使在目前看来,两项拳击的最主要收入,博彩和电视转播,尚无在中国落地的前景。但只要有邹市明就够了,总有人愿意等待,也总有人愿意买单——目前为止的赛事,金沙集团承担绝大部分开支——包括邹市明的出场费,按照美国拳击杂志的说法高达50万美元,而很多世界拳王的出场费也只有2万~5万美元。“金沙可以借着邹市明在中国做广告,博彩业还是他们最重要的收入,他们通过转播获得宣传。”有业内人士说。
在7月19日,他赢了比赛,获得WBO特制国际金腰带(等同于拿到该组织蝇量级世界前十五名的排名,拥有和世界拳王进行挑战权交涉的权利)。他的对手德拉罗萨拥有23胜3负1平的骄人战绩,但是对于内行来说,不难发现德拉罗萨的成绩有着颇多水分——他的23场胜利里,其中7场打的是首次出战的新人(Debut),13场对手战绩负多于胜,他的对手不乏明显的肉靶子,20战20负,8战8负……其实,这种安排在职业拳击领域并不鲜见。“他的数据很好看,但他是一只螳螂,喂给那些更有钱更有市场的黄雀。”周超说,“邹市明就是这样一只黄雀。”
他的业余拳击之路,已经结束了。他在这条路上立下过许多里程碑,但奥运冠军头衔,并不是登顶职业拳击世界拳王宝座的门票。邹市明面临的,可能是一场无功而返的旅程吗?他会最终失败吗?
“最坏的可能是被击倒,那又怎么样呢?最伟大的拳手,也会被击倒,阿里也会,泰森也会。”当被问及如何看待未来时,邹市明说,“拳台上什么都可能发生,但是我相信我会站起来面对下一次挑战。”
(胡余荐自《博客天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