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橘子的两种方法

2014-11-25 00:05张晓风
作文评点报·初中版 2014年46期
关键词:持家枝叶公公

巷口有人在卖桶柑,我看了十分欢喜,一口气买了三斤,提回家来。如果不是因为书重,我还想买很多。那时,我刚结婚不久。

桶柑个头小,貌不惊人,但仔细看,其皮质光烂,吃起来则芳醇香甘,是柑橘类里我最喜欢的一种。何况今天我碰上的这批货似乎刚采撷不久,叶子碧绿坚挺,皮色的“金”和叶色的“碧”互相映衬,也算是一种“金碧辉煌”。我提着这一袋“金碧辉煌”回家,心中喜不自胜。

回到家,才愕然发现,公公也买了一袋同样的桶柑。他似乎没有发现我手上的水果,只高高兴兴地对我说:

“我今天看到有人在卖这种蜜柑,还不错,我就买了——你知道吗?买这种橘子,要注意,要拣没有梗没有叶的这种来买。你想,梗是多么重啊!如果每个橘子都带梗带叶,买个二三斤,就等于少买了一个橘子,那才划不来。”

我愣了一下,笑笑,没说什么。原因是,我买的每一个橘子都带梗带叶。而且,我又专爱挑叶子极多的那种来买。对我而言,买这橘子一半是为了嘴巴,一半是为了眼睛。我爱那些绿叶,我觉得卖柑者把一部分的橘子园也借着那些叶片搬下山来了。买桶柑而附带买叶子,使我这个“台北市人”能稍稍碰触一下那种令人想得发狂的田园梦。

而公公那一代却是从贫穷边缘挣扎出来的,对他来说,如果避开枝叶就可以为家人争取到多一枚的橘子,实在是开心之极的事。他把这“买橘秘籍”传授给我,其实是好意地示我以持家之道。公公平日待人其实很宽厚,他在小处扣省,也无非是守着传统的节俭美德。

我知道公公是对的,但我知道我也没有错。

公公只要买橘子,我要的却更多。我如果把我买的那种橘子盛在家中一只精美的竹箩筐里,并放在廊下,就可以变成室内设计的一部分。而这种美的喜悦令人进进出出之际恍然误以为自己在柑橘园收成。对我而言那几片小叶子比花还美,而花极贵,岂容论斤称买?我把我买的叶子当插花看待,便自觉是极占便宜的一种交易。

而这个世界上,我们总是不断碰到“我对他也对”的局面。那一天,我悄悄把自己买的带叶桶柑拎进自己的卧房。对长辈,辩论对错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许多年过去了,公公依然用他的方法买无叶橘子。而我,也用我的方法买有叶橘子。他的橘子,我嫌它光秃秃的不好看,但我知道那无损于公公忠恳简朴的善良本性。他的买橘方法和我的一样值得尊崇敬重。

【点到为止】

台湾著名女作家张晓风,20世纪60年代中期即以散文成名,余光中曾称其文字“柔婉中带刚劲”,将她列为“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她的作品富有人道精神,并蕴含爱国怀乡情感;同时因笃信基督教,有时又流露出浓厚的宗教情绪。

《买橘子的两种方法》取材于生活小事,写作者与公公出于不同的价值观,分别买了一袋桶柑——作者比较看重橘子的观赏价值,“买的每一个橘子都带梗带叶。而且,我又专爱挑叶子极多的那种来买”;而公公看重的是橘子的食用价值,买的都是光秃秃的一点枝叶都没有的那一种。同是买桶柑,却有两种不同的方法,按照我们惯常的思维方式,必然要分出一个孰是孰非来。但作者一反常规,在托出自己选择连枝带叶的橘子的理由后,又入情入理地分析公公为什么要选择光秃秃的橘子的心理原因——“其实是好意地示我以持家之道”,“也无非是守着传统的节俭美德”。两种方法都有道理,没有是非之分。这是多么宽广豁达的胸怀,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宽容精神和平和心态!

《买橘子的两种方法》美在胸襟,美在气度,其立意足以启迪人心。endprint

猜你喜欢
持家枝叶公公
枝叶
叫醒太阳公公
持家有道之旧瓶新用
能干的土豆皮
鹊桥仙·三八妇女节
柳杉枝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黄花三宝木枝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雷公公
杜甫:大唐枝叶压上眉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