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启泰 薛亚波 成 德/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全球各国对能源的需求急剧增加,尤其是中国这样一个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对能源的需求程度备受世界关注。英国石油(BP)曾在《世界能源统计年鉴》中称:“2010 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
面对我国能源的巨大消耗以及传统能源的有限性,我国石油能源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50%[1],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已经威胁到我国的能源安全。我们需要从开源节流两个方面入手,来解决能源问题。开源就是大力发展各种新能源,如核能、风能、太阳能以及生物能等;节能就是降低社会经济发展中得一些不必要的能源损耗,从而达到整体上解决我国的能源问题的目的。
目前,流体机械是社会生产与生活中一种主要的运动驱动设备,已成为最主要的能源消耗设备。以2008年数据为例,我国流体机械行业年耗电量为17 271 亿kW·h,占国民总耗电量50%[2]。由于生产生活中使用的流体机械的效率偏低,导致大量的能源被消耗。如果将流体机械的综合效率提高1%,将为我国实现节能173 亿kW·h,已接近三峡水坝设计年发电量1 000 亿kW·h[3]的1/5。因此,流体机械叶轮减阻研究,对实现节能以及提升我国流体机械制造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减阻是不仅是迷人的一个学术话题,更是一个具有巨大应用前景的工程问题。减阻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从30年代到60年代,主要研究工作集中在减小表面粗糙度上,隐含的假设是光滑表面的阻力最小。70 年代NASA 兰利研究中心发现,顺流向的沟槽表面能有效降低表面摩阻,具有一定尺度的三角形沟槽为最佳减阻沟槽形状。该研究中心不仅提出了V型减阻的设想,并且与80年代末在实验室中加工出了V型沟槽表面。
截止目前,数十种方法被应用与减阻尝试,如添加剂减阻、气幕减阻、柔顺壁面减阻、振动壁面减阻以及非光滑表面减阻等。目前,虽然存在大量的减阻方式,但是就减阻技术本身而言,可以分为两大类:1.聚合物添加剂减阻法;2.边界层控制法。聚合物添加剂减阻法,是通过在流体中添加各种添加剂,以此改变流体的剪切特性来实现减阻的,常用于石油管道输送方面。边界层控制法,是通过改变固体壁面结构,从而改变流体边界层处的流动结构,从而实现减阻的,主要用于飞行器、水下航行器等相关领域。
边界层控制法减阻研究中,非光滑表面由于其能耗小等独特的优势,被广为关注。riblets surface起始于仿生学研究。1965年,克拉默研究海豚运动被看作是肋条表面研究的起点;1967年,乌克兰基辅水动力学院研究所的摩科洛夫在研究涡屏蔽过程中,提出了条纹沟槽表面降低水动力阻力的可能性研究机理,并正式提出“riblets”这一科学词汇。从此,大量的实验研究与理论研究,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阐释减阻这一话题。目前,riblets surface减阻技术以其能源损耗低,简单易行成为焦点。
20 世纪80 年代,NASA 研究中心的Walsh 等人首先展开了肋条减阻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V型肋条具有最好的减阻效果,控制肋条参数,可达8%的减阻效果。此后,Berhert 和Brushed 测试了多种肋条表面的减阻效能,同样也发现V型肋条减阻效果最好,研究结果表明,其减阻效果最大可达10%。Gallagher 和Thomas 通过对流速分布的测量,利用边界层动量积分公式对肋条减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只在沟槽的后半部分阻力有所减小,总体的阻力几乎不变。但是不久,Bacher和Smith 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试验研究,却得到了25%的净减阻。Park 和Wallace 采用热线风速仪详细测量沟槽内的流向速度场,通过对沟槽壁切应力的积分,得到了大约4%的减阻。Debisschop和Nieuwstadt通过直接测量压力和速度的方法发现,在逆压梯度的湍流边界层中,采用肋条表面可以得到13%的减阻。Wiswanath的实验结果表明,通过优化肋条结构,机翼在低速入射风洞中,可以实现减阻5%~8%。Lee 和Jang 在NACA-0012 翼型表面黏贴一层肋条薄膜,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雷诺数Re=1.54×104时,减阻6.6%,Re=4.62×104时,减阻9.8%。
国内研究始于上世纪末,王柯回转体表面加工符合一定条件的条纹沟槽具有明显的减阻效果,在零攻角条件下减阻量约8.3%。王晋军四种不同尺寸的沟槽平板进行了水槽试验,说明了沟槽平板具有减阻特性,局部阻力减少高达13%~26%。宫武旗等人在Re=1.18×105和Re=2.63×105的情况下,测得沟槽壁面相对于光滑壁面的减阻分别为7.63%和6.20%。杨弘炜菱形网状小圆坑点阵结构,水洞试验表明,这种结构应用于NACA-16012 翼型表面的减阻效果最高可达22%。
国内外大量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非光滑表面可实现减阻效果,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由于不同学者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而且测试条件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减阻效果方面,存在着争议。但是目前学术界公认的最大减阻效果为8%。
建模分析过程中,仍采用传统N-S方程来描述流体流动。分析中采用不可压缩假设。控制方程仍采用连续方程和运动方程来描述。
运动方程
求解过程仍采用传统处理方法,即对基本方程进行雷诺平均后,补充k方程和ε方程,将雷诺应力项与时均项联系起来,使得方程封闭,即采用k-ε紊流模型。求解器采用fluent 商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
采用Gambit软件进行几何建模与网格划分,几何模型与网格划分结果如图1和图2所示。由于riblets surface表面存在较小的肋条特征结构,因此在网格划分时,对壁面处采用网格加密技术进行了加密。
图1 光滑表面与肋条表面建模图
图2 光滑表面与肋条表面网格划分图
求解过程中,采用fluent软件进行求解,流畅内的速度云图如图3 所示。流场内部边界层处速度明显低于中心区域,因此模拟结果较为可信。为观察流场内部断面内的速度分布结构,垂直于流动方向截取流场横断面,其速度分布如图4所示。可以看出,在上下两个面处,流场分布结构差异不大。
图3 流场速度云图
图4 流场内切面速度等高线图
为对比光滑表面与粗糙表面附近的速度差异,在流场中心从光滑表面到粗糙表面选取一条监测线,绘制该监测线上的速度分布,如图5 所示。从速度分布曲线可以看出,光滑表面与非光滑表面处的速度分布出现了轻微差异,与光滑表面相比,远离非光滑表面的过程中,速度增长较慢。为了更清楚的看出光滑表面与非光滑表面附近的速度变化差异,绘制了该监测线上的速度梯度曲线,如图6 所示。明显可以看出,非光滑表面上的速度梯度小于光滑表面。
图5 光滑表面到非光滑表面速度分布图
图6 光滑表面到非光滑表面速度梯度分布图
考虑到非光滑表面上存在峰谷结构,监测线的选取不能全面反映表面速度梯度结构,因此提取出光滑表面和非光滑表面上的速度梯度值进行处理,绘制出两个表面上的速度梯度,如图7所示,其中黑色数据为光滑表面速度梯度值,灰色数据位非光滑表面速度梯度值。明显可以看出,大部分区域内,非光滑表面速度梯度值明显小于光滑表面速度梯度值。从仿真结果可见,非光滑表面可以有效实现减阻,且对整个流场的影响作用区域不大。主要作用机理是通过会影响速度梯度分布,减小表面速度梯度值。根据牛顿内摩擦定律,可以减小流体阻力,从而降低能耗。
图7 光滑表面与非光滑表面速度梯度数据对比图
A320 试验机约70%的表面贴上了沟槽减阻薄膜,获得1%~2%的节油效果;NASA 兰利中心对Learjet 型飞机的飞行试验表明减阻6%的量级;20世纪80年代,德国的飞机制造商用代沟槽的飞机机身使飞机节省燃料8%;KSB 将多级泵的叶片表面加工成一定形状的沟槽后,综合效率提高了1.5%;Speedo公司生产的具有沟槽表面的减阻泳衣,获得3%~5%的减阻效果。国内1:12的运七金属模型上黏贴顺流向沟槽薄膜后达到了减阻5%~8%。鉴于riblets surface 减阻已有大量成功应用的案例,针对流体机械这一对象,考虑减阻技术的研究现状以及核主泵的实际以及文献[3]与[4]中提到的技术路线,初步选用技术方案简单、额外能耗相对较小、研究相对成熟的肋条减阻技术。
前人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沟槽减阻效果的因素有:
1)沟槽截面的几何形状,沟槽顶角越小,沟槽谷底间距和沟槽表面形状曲线的斜率越大,则二次涡被抬的越高,层流底层的厚度越大,沟槽对湍流逆序结构中流向涡的展向涡卷影响越大,沟槽表面减阻效果越好。
2)沟槽的无量纲尺寸,沟槽的无量纲尺度与流向涡的平均尺度应相当或更大,以使大部分流向涡因无法进入沟槽而保持在沟槽面上部,只有有限表面暴露在流向涡诱导的具有高剪切率的流体中。无量纲h+<25,s+<30 时具有减阻特性,h+=s+=15时,可减阻8%。
3)沟槽尖角圆角半径,梯形沟槽加工中出现截面峰部两肩稍钝,有一定的弧度,在极小范围内减阻,而在其他范围内增阻,上凸半圆形的槽峰圆角使表面总阻力表现为增大趋势,数值模拟结果显示,沟槽尖峰处得圆角半径越小减阻效果越好,最大减阻效果可达6.6%。而尖峰圆角半径达到50%h后,三角沟槽就几乎没有减阻效果。
4)流场情况,外部流场与沟槽表面的相互影响主要在近壁区,小压力梯度和零压力梯度,减阻效果存在,中等或强压力梯度下,沟槽面减阻效果依然存在还是消失还存在争论。
5)沟槽的减阻效果主要在沟槽底部,而在沟槽顶点附近没有减阻效果。沟槽方向与流向,传统观点认为,顺流向沟槽减阻效果好,而横向沟槽减阻效果不明显,但是也有文献报道,悬挂式天平试验测得,垂直流向仿制的小尺寸沟槽能获得10.2%的减阻效果。
针对减阻研究内容,结合流体机械,提出以下研究思路:
1)针对目前的研究实例,讨论在给定工况下,来确定riblets的几何参数,实现减租效果。
2)从流体机械的流动参数出发,采用CFD软件进行仿真计算,确定实现减阻效果的沟槽表面肋条的几何特征参数。
3)在给定的riblets几何参数下,讨论其他参数的改变,能在多大范围内仍有减阻效果。
4)确定好几何参数后,通过改变流体机械速度、压力、转速等参数,保证有最低减阻要求的情况下,确定各参数允许的变动范围。
5)从稳定性上来确定,其能否长时间保持这样的减阻效果,及研究沟槽表面失效机理。
6)研究微观表面的腐蚀磨损机理,预测微观表面的失效时间。研究微观表面的成形工艺,用以指导过流部件的生产制造。
[1]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June 2012.http://www.bp.com/sectiongenericarticle800.do?categoryId=9037130&contecontentId=7068669
[2]渠时远.流体机械节能减排现状、任务与对策[J].通用机械,2012(10):34-36.
[3]三峡大坝.http://baike.baidu.com/view/26251.htm.
[4]郭杰,耿兴国,高鹏,等.边界层控制法减阻技术研究进展[J].鱼雷技术,2008(1):1-6.
[5]T.RomansG.Hirt.Rolling of Drag Reducing Riblet Surfaces,2010,ASME Conference.
[6]BerendDenkena,Jens Kohler,Bo Wang.Manufacturing of functional riblet structure in profile grinding,2010,CIRP 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