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后期迁桂企业衰落原因探析

2014-11-25 03:06温旭东
黑龙江史志 2014年5期

温旭东

[摘 要]抗战后期,内迁到广西的企业在经历了短暂的繁荣后逐步走向衰落,文章试就从通货膨胀、经济统制、苛捐杂税、战争四个方面来探析导致迁桂企业衰落的原因。

[关键词]迁桂企业;衰落;原因

抗战时期,迁桂的企业在1942年后,结束了它的良好发展势头,逐步滑入低谷。这与企业迁桂仓促、设备简陋,资本积累缓慢,发展后劲不足有关,亦与日寇经济封锁有关。当然,迁桂企业并不是全部走向衰落,个别企业也尤其是那些有强大政治、经济后盾的企业,如电工器材厂和无线电厂,则继续保持着较好地发展势头。但它们的发展已不能阻挡迁桂企业一泻千里的衰落趋势。究其原因,则有以下数端。

1.通货膨胀政策的打击

通货膨胀是造成迁桂企业衰落的重要原因。战前国民政府的大宗岁入来自商业和都市的经济部门—关税、盐税和商品税约占80%。但中日战争的持续使沿海地区相继失陷,国民政府税收来源遂大量消失。而因为战争财政支出却大大增加,特别是军费支出,仅在战前两年政府支出增长33%,而岁入却下降了63%,为平衡战时收支,弥补财政赤字,国民政府实施了通货膨胀政策,大量印制新纸币。(1)1938年政府银行纸币发行为23亿元,1939年42.9亿,1940年为78.7亿,1941年为151.3亿,1942年为343.6亿,1943年为753.8亿,1944年1894.6亿,1945年为5569亿,(2)法币数量的增加助长了通货膨胀的加剧,尤其是1940年物价上涨速率超过法币增发的速率,两者的增速差距越来越大,使通货膨胀进入急性发展阶段,导致后方社会经济的巨大波动。

严重的通货膨胀,导致和加速了迁桂企业的衰落。首先,通货膨胀导致物价飞速攀升,仅以工业机器所需原料生铁为例,战前每吨200-400元左右,到1941年已经涨到每吨2800元,较战前高达近70倍,即与1939年相比,亦以增加七八倍。(3)企业成本猛增,资产却不断贬值,这样恶性循环的结果使企业老本蚀尽,债台高筑,最终面临破产倒闭。其次,物价上涨导致企业流动资金需求激增,使迁桂民营企业资金周转困难,无法维持生产,如企业货品所卖之款受物价飞涨影响,等收回货款再购原料,已经买不回和上次同等的原料了。若要维持原有的业务,都非增加资金不可。为求生存,企业只能贷款,但在当时迁桂的民营企业不易获得贷款,这使企业营业大受影响,最后发生倒闭及合并营业现象。(4)第三,通货膨胀和物价飞涨加剧了商业投机活动的猖獗。企业虚盈实亏,长久下去,必然破产,所以企业本身为了自保,纷纷从生产部门抽出资金来从事原料的囤积,因为国际战线中断以后,若干原料没了来路,加以囤商任意抬高价格,工业界与其开厂做工,不如买卖原料之利润为高。因此很多工厂把囤卖原料作为主业,反以生产为副业。(5)

2.经济统制政策的实行

在抗战时,经济统制政策的实行无疑有利于国家调集一切力量支援战争,但同时也暴露出国民党政府借“统制”之名行国家官僚资本独占之实的效果,从而在根本上给民营企业的发展与生存戴上了严重的桎梏。尤其是各种统制机构及其执法人员假公济私,侵吞渔利,大发国难财,致使民营企业备受盘剥勒索,迅速走向衰落。抗战时期国统区的一切重要工矿事业,从生产到分配的全部过程均在管制机关的严格控制之下。其管制的业务中的限价收购和原料统购对迁桂企业损害颇大。就限价收购来说,一般官价都低于企业生产成本,实际就是掠夺,致使民营企业亏损累累,停业卖厂的极多。而原料统购使得某些原料在国内储藏量虽然相当充足,可是由于分配不均,往往形成一面过剩,一面恐慌的现象。如迁桂企业需要最多的五金电料,大部分被军政部所征购,往往很难买到,不得已各企业只得求助黑市,从而增加了生产成本,日久便难以维持。

3.苛捐杂税对企业的严重摧残

抗战时期,迁桂企业要承担各种苛捐杂,最严重的是征收直接税(所得税和战时过分利得税)。这种税收在企业经营良好、物价平稳的情况下尚可应付。然而抗战后期,通货膨胀愈演愈烈,币值急剧跌落,账簿上的数字并不能代表真正的价值,但征税却以此为根据,这样,企业所得的是虚盈,而所出的是实税,资本经过一度周转之后,就不能进行同一规模的再生产,如此累计下去企业最终将不得已用其资本缴其税款,造成企业生产萎缩甚至倒闭的可能。除征收直接税外,其他税捐还有营业税、统税、公债与储蓄。仅以军需公债为例,迁桂企业就要接受工况调整处、中央造币厂、军政部修炮厂、公债劝募委员会、财政部广西直接税局等机关的劝募。(6)这些机关或为公债劝募的主持机构,或为各企业的上级或地方主管机关,或为营业往来,而于应付贷款中搭发公债,对迁桂多数企业来说,在能力上不胜负担,但又无法拒绝。

4.战争的直接破坏

1939年到1940年的桂南会战因战场处在广西南部,因此对企业集中的桂北地区没有造成很大破坏。但是迁桂企业集中的桂林市从抗战爆发不久就遭到日军飞机的轰炸,尤其在太平洋战事爆发后,日军加强了对交通线的争夺,对湘桂铁路重要门户—桂林进行了较为密集的轰炸。(7)并于1944年春夏之交发起了豫湘桂战役。国民党则在这次中日规模最大的战役中惨败撤退,致使迁桂企业遭遇了最悲惨的灾难。迁桂企业以民营居多,但政府在撤退时优先抢运官僚资本的企业,对民营企业不给运输工具,而且大幅度提高运费。最终运出广西的只有公营企业的电工器材厂、中央无线电厂和柳州的中华铁工等少数企业。这些企业的机件集中在金城江等待中转达两个月,无法运出,旋即金城江失陷,物资悉数沦入敌手。有一部分物资运到达独山后,再也无力迁移。12月,日军进占独山,这点物资也毁于一旦。而未迁出的企业也基本遭遇毁灭性的打击。至此,迁桂企业损失殆尽,彻底衰落了。

参考文献:

[1]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财政经济六[G].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桂林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桂林文史资料第10辑[G].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桂林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1986.

[3]陈真.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G].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

[4]唐凌、付广华.战时桂林损失调查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注释:

(1)[美]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第667页。

(2)[美]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第667页

(3)《桂林文史资料》第10辑,第166页。

(4)《桂林文史资料》第10辑,第169页。

(5)《战时的中国工业》,第190页。

(6)陈真:《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第154页。

(7)唐凌、付广华:《战时桂林损失调查报告》,第7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