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奇
透视人才市场,你也许对履历断档、人档失联现象不以为然,可当你一旦“一推了事”,会发现——
一个牛皮纸袋,装载着一个人职业生涯的风雨历程,浓缩了人生的酸甜苦辣。然而,近几年却常有“档案只对官员有用,对普通人而言作用不大”的论调出现,致使许多人对人事档案掉以轻心、置若罔闻,弃档、丢档、缺档、无档情况时有发生。人事档案是个人工资待遇、社会保障、组织关系的凭证,具有法律效用。当因档案不全甚至没有档案而无法办理出国、退休事宜时,你还能潇洒说出“无牵、无挂、无拘束,行走天地间”的豪言壮语吗?
弃档:这种做法可取吗
作为个人经历的记载,人事档案不是可以随便丢弃的“身外之物”。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人认为档案在现代社会中的功能日趋弱化,不少人觉得“多数情况下用不着档案,在人才市场存裆还要产生费用,没有必要”,因此对档案的去向漠不关心,成为名副其实的“弃档族”。那么,究竟弃档族都是哪些人呢?
非公有制单位工作的人员。由于有些单位没有保管人事档案的权限,持档本人因暂时用不到档案,所以对档案不闻不问,导致在真正用得上档案时无处寻档。
跳槽者和异地求职人员。由于与原单位的人事问题尚未解决,或因档案异地调动手续繁琐,最终选择放弃个人档案。
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按相关规定,大学生毕业后经个人申请,档案可以在学校寄放两年。于是一些尚未落实工作单位或选择到非户口所在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便将档案丢在学校。
按照规程,当学生把签署好的三方协议拿回学校,学校就会在其毕业后将派遣证发给学生本人,而学生拿着派遣证到工作单位报道,就此开始计算工龄并拥有干部身份。即使不在体制内就业,干部身份在一定情况下也是有用的。比如,深圳的人才市场要求拥有干部身份才能入户深圳。
如果盲目将个人档案交给就业单位,而单位没有档案保存、管理资质,大学毕业生则会失去干部身份。
自费出国留学及办理移民手续的人员。这些人可能因读书、择业在国外多年,由于身份的变化及国外不同的人事政策,档案对他们来说已变得无用。
“人档分离”虽是我国人事制度改革的一种趋势,是人才柔性流动或管用分离上的进步,但绝不意味着会取消档案制度,也不代表档案是能够随便丢弃的“身外之物”。因此,对自己的档案不闻不问、随便放置的做法,是不明智的。
无视档案的行为,不仅对弃档人是一种损失,更为企业约束员工行为形成阻碍。由于缺乏档案的约束,
企业难免会遇到少数员工伪造简历、制作假证、泄露商业秘密、侵占公司财产、恶意跳槽等不良行为,轻则导致企业不得不增加人力资源管理成本,重则流失商业机密、丧失核心竞争力,同时使职场人个人职业信用留下污点。人才在职场中的工作记录应该是真实、完整的,任何招聘企业都有权利了解应聘者的个人资历,从而最大限度地规避用人风险及确保人才资源配置最优化,避免人才流动的失控。职业信用档案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越来越多行业或企业的认同:上海为加强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社会监督力度,要求建立注册会计师“职业信用档案”;浙江瑞安为了规范出租车市场,给出租车司机建立“职业信用档案”;我国住房与城乡建设部也已明文规定:房地产企业及执(从)业人员必须建立信用档案,并将企业的优良与不良行为向社会公示。因此,激活档案功能,唤醒持档人对档案的重视,通过档案约束持档人的职业行为,使其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令员工的职业信用有据可查,才能使企业避免“遇人不淑”的窘境。
缺档、丢档:怎一个“心塞”了得
四川省档案局和成都市档案局曾对包括企事业单位在职职工、离退休职工、大学应届毕业生以及社区居民在内的1951人进行了档案常识的专题调查。针对“房产证、出生证、毕业证、结婚证、身份证等是个人档案吗”的提问,23.69%的人回答“不清楚”,18.74%的人直接回答“不是”。目前人们对档案的认知十分匮乏,档案袋里装的“片片本本”到底有什么用,让很多人都摸不清头脑,更不清楚在未来的哪个时间节点需要往档案中补充什么必要的资料,由此产生的缺档、丢档情况,必定会让人踏上一条追悔莫及、心塞不已的寻档之路。
社保利益受损。“我参加工作四十年了,最近办退休时被告之‘1993年以前的个人档案内容全部缺失,这意味着我曾经的工作经历成了泡影,退休后还少了二十多年的工龄!”李先生花了一年多的时间跑遍了档案馆,几经辗转,才找齐能证明自己工作经历的“史料”。目前有不少直到退休年龄才发现个人档案缺失的职工,不仅在寻档的过程中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还直接使退休后的生活受到影响。
人事档案可以协助持档人享受国家相关的人事、劳动、社会保障服务。无论是在原单位供职的,还是辞职后另求新职者,在办理社会保险、领取失业金时,个人档案记录的工龄、工资、待遇、职务、社保参保年限等都是主要依据。那些造成记录断档的行为,会使个人利益遭受损失。
职业发展受阻。崔明大学毕业后曾在某美术学院当老师,参加工作的第六个年头“下海”。此后的九年中,崔明凭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高超的技术成为业内小有名气的专家。但是,他最近到一家外资广告公司求职,该公司对崔明进行背景调查时发现,他的人事档案仍然保存在其最初工作的高校内,里面没有任何可以证明他“下海”后的工作业绩和职业信誉等方面的记录或资料,这意味着他可能会错失这次职业发展的机会。
如果大学毕业生没有将学生档案及时转出形成真正的“人事档案”,就将意味着:首先,影响工作录用。一般情况下,校方会在学生毕业时提供一份相对独立的、记载其在校期间情况的学籍档案。学生应及时找到档案所在地,并通过正常渠道将学籍档案并入原始档案中。否则,档案将无法体现存档人员的学习状况,极易在某些用人单位录用调档时遇到麻烦。其次,影响毕业生转正定级和起始工龄计算。很多大学毕业生找到工作后没有及时办理参加工作手续,工作几年后仍然是学生身份,从而影响了转正定级和工龄、退休金的计算。第三,耽误职称评定和工作调转。有的毕业生自大学毕业后,既没有将档案提交单位,也没有存入政府指定的人才服务机构,职称评定就会因手续不全而受到影响;有些人虽在毕业后把档案存到了人才服务机构,却没有及时办理就业手续,等到几年后调动工作时才发现需要补办参加工作后的很多手续。第四,因留学导致档案断档。许多学子海外深造归来时,却发现由于人事档案存放不当,自己
无意间做了几年“无业人员”,使其交纳社会保险的年限出现断档,享受社会保险时受到影响。第五,导致干部身份丢失。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生在工作满一年即见习期满一年时,通过办理转正定级手续之后,可获得干部身份。然而,很多毕业生由于种种原因将档案存错了地方,导致干部身份丢失,影响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
此外,部分企、事业单位招聘员工,国家公务员考试的选拔,以及考研、考博、等,都要审查档案,并以其记载的相关资讯作为甄选人才的依据。如果毕业生在毕业后两年内没有到相关单位和录用机构报到,档案出现问题后带来的一切后果将由当事人自己承担。
档案是真实的历史记录,丢失后不可能补办,只能想办法补救。补救措施包括:向原就读学校或工作过的单位查找曾经的学生名录、成绩单、工作履历等,如果这些原始文件能找到,还能勉强证明自己的部分经历。另外,可以向原工作过的地方查找包含自己信息的原始记录,如曾经的入职通知、转正通知,包含自己姓名的表彰文件等。如果补救措施足够充分,需要提供个人档案的社保等部门可能会认可。但若找不到关键的原始记录,补救资料则可能不被认可,那给个人带来的麻烦就大了。
无档:拿什么证明我的一生
在我国社会长期形成的职业身份体系中,一般可分为三种:农民、工人和干部。分属农业、劳动、人事部门管理。尽管这一划分界限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模糊和淡化,但就农民档案这一领域而言,却始终没有在城市化过程中被重视。
43岁的张改亭从农村老家来河南郑州打了十多年零工,为了办理社会统筹,张改亭来到市社保中心,却被一句“不能办理”泼了冷水。“人家说我没有郑州市户口,不能开户;我又到了省人才交流中心,人家又说没有档案就办不了。我打了这么多年工,本来就挣不了几个钱,想办个统筹以便将来老有所养,又因为没有档案而办不成,真让人心酸!”
很多招收农民工的企业也有着相似的苦恼。一位民营企业HR说:“为了落实国家政策,企业为每位就职农民工购买了社保,前些天有个农民朋友问:‘都说退休金要审核档案,我们从老家出来,连小学都没毕业,哪来的档案?甚至有人要求退保。这些从农村出来的兄弟姐妹不容易,交了多年社保后如果因为没有档案这个坎儿拿不到退休金,就太可悲了。”
尽管有些省市不需要在参加养老保险的农民工退休时审核档案,这些农民工只要缴费满一定期限,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就可以享受职工养老保险退休待遇。然而,农民工劳动强度大,劳动环境低劣,自我保护意识差,又是安全生产伤亡事故主要受害者。屡见不鲜的农民工工资被拖欠、难以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不能享受社会公共服务等情况,都在一定程度上与档案等身份材料的缺失有关。因此,建全农民工档案,做好对农民工职业经历的科学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有效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目前,一方面由于农民工自身法律意识淡薄,对劳动合同、工资单、工伤病例等凭证未能妥善保存,需要依法维权时拿不出有力的证据;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有效监管,一些用工单位违反《劳动法》的规定,不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故意不给他们提供相关证据。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民工维权的内容将延扩至其应该享有的所有合法权益。从这个意义上讲,建立农民工档案可以作为记录和保存农民工参与社会活动的完整凭证,为其维权提供依据,进而降低农民工维权的成本。
合理配置城乡劳动力资源。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监测结果显示,2013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6894万人。如此庞大的劳动大军目前仍处于无序流动的状态,现实要求有关部门加强有效的管理措施,尽快为农民工创建档案,使其一步步积累工作经历、技术专长、社会贡献等原始记录,为应对各种“门槛”做好铺垫,也可以使政府部门和企业及时准确地掌握农民工的就业情况,不仅有利于农村富余劳动力平稳有序地转移,还能有效缓解一些地区、季节出现的“用工荒”、“招工难”现象。
为职能部门提供信息依据。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后,他们在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居住、子女上学、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管理等。农民工档案的建立,可以帮助职能部门准确了解农民工的身份资质,以及计划生育、子女教育等方面的真实情况,为各种政策的制定提供信息依据,从而更好地为农民工提供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