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源清
“快看机器人跳骑马舞了!”
2014年9月1日,在第七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职业教育成果展上,由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师生共同研制推出的5个双足人形机器人大跳《江南style》,把展会气氛推向了高潮。
惟妙惟肖的表演,完美无间的协作,双足人形机器人让前来观摩的各国嘉宾感到新鲜之余,也对贵州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参观结束后,来自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东帝汶等国家的教育官员纷纷表示,希望能够与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互派留学生,进一步深入交流,共同发展。
作为省级示范高职院校,近年来,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紧扣“两加一推”的主基调,在办好化工等“龙头专业”的同时,不断加大科研工作力度,把加强科研工作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任务纳入“十二五”发展规划,在融合科研与教学、产业的尝试上走出了自己的“style”。
“我们正致力于开发一批多学科融合的科研产品。”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与信息分院院长周叙国表示,除了双足人形机器人以外,学校还开发出轮式机器人、月球车、LED点阵文字显示小电扇、无线信号传送电子钟等多种电子产品。其中,轮式机器人集机械、传感技术、软件编程为一体,连续三年获得贵州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而月球车则因其在模拟月球环境下实现行走、避障、拍照及传回云端等多种功能,也在2010年全国高职高专技能大赛嵌入式设计项目中获得了三等奖的好成绩。让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师生骄傲的是,仅在今年,LED点阵文字显示小电扇就先后得到过贵州省省长陈敏尔、马来西亚教育部职业教育司司长哈吉·阿哈默德·达祖丁·杰伯的一致好评。种种成绩和赞誉无不说明,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研发水平已经走在全省职业院校的前列。
除了科研开发,科研与教学的结合也是该校当前的一大亮点。“刚开始连软件、程序是什么都不知道。”谈起自己刚进入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就读时,原本在高中读文科的王强感慨良多。不过,自从在课堂上接触机器人制作后,王强主动学习的激情日益增长,2012年和2014年,在老师的指导下,他先后两次参加贵州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并分别获得了高职组机器人应用技术、电子芯片级检测维修与数据恢复项目一等奖和二等奖。
“把机器人制作引入课堂,这是我们在‘真实产品、项目导向教学理念上的探索。”在周叙国看来,科研载体的有效性在于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促使其学习方式由被动向主动转变,又能增强其动手实践能力。周叙国介绍,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还开发了《综合电子系统设计》课程,把机器人制作作为重要内容搬上教材。
在科研与产业(企业)结合方面,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近年的成绩也是可圈可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2012年,学校与专业从事机器人研发推广的北京智能佳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目前,双方共建有一所联合实验室。北京智能佳科技有限公司不仅提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而且不定期派技术人员到学校培训交流,针对优秀学生直接推荐就业。“下一步,我们将增进合作,实现在产品上的联合开发和推广。”北京智能佳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宝海介绍。
2013年,随着第二批“德促贷款”申报项目审批通过,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将获2000万欧元贷款,其中70%将用于实验室建设,科研实验室的投入资金预计为2000万元。(责任编辑/喻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