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保民 杨玉彬
[摘 要]本文从历史和发展的角度,较系统地论述了南海断续线的起源、发展和变化。南海断续线被中国政府确定并公布,曾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说明它是中国的海上权利范围线,理应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和尊重。
[关键词]南海断续线;起始;变化;权利归属
南海断续线,又称U型线,即确定中国南海的岛屿主权与海洋权益线,指中国政府确定并于1948年正式对外公布的在地图上由断续线所标示的围绕南海的形似U型的海上权利范围线。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人民对南海断续线认知范围扩大,认知程度加深,对南海诸岛范围的认识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片面到全面,从连续到断续,范围从北往南延伸的变化过程。同时,也存在着它在七十年代前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而今受到南海周边国家的质疑和否定的变化。了解南海断续线的形成和历史意义,为维护我国南海的岛屿主权与海洋权益提供历史依据,有助于树立全民族捍卫海洋国土的意识。
一、断续线的起始与发展
20世纪初,列强开始侵犯我国南海主权。中国地图出版界开始重视南海主权,但由于当时中国没有国家地图出版机构和严格的审查机制,所以公开出版的有关南海海疆线的地图多是私人编绘的,版本很多,海疆线的出入很大。最早在地图上标示出南海海疆线的是1914年12月上海亚东图书馆胡晋接编的《中华民国地理新图》,到1947年,中国私人出版的地图,标示的南海疆界线均为连续线,但连续线内包括的南海诸岛范围有些不同,主要分为三类:
(一)连续线内仅包括东沙岛和西沙群岛的地图。这类地图在南海海域中,均在东沙岛和西沙群岛外围,画出一条国界标志线。该线西起北部湾中越边界线在沿岸的终止处,然后在越南海岸外海域向东南延伸,最南界线标在北纬15°~16°左右,向东至中沙群岛西部边缘海域,再向东北沿东沙岛东侧向东北延伸,经台湾海峡与东海、黄海中国界标志线汇合。这类地图多为1914年至1933年期间出版,主要有:1914年12月上海亚东图书馆胡晋接编的《中华民国地理新图》;1927年5月屠思聪编的《中华最新形势图》和1933年7月陈铎编的《中华模范地图》等。
(二)连续线内包括东沙岛、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的九个小岛。1933年法国侵占我国南沙群岛九个小岛事件之后,到1935年,许多新版本的地图将南海边界线扩大至“九小岛”南部外围,南端扩至北纬9°左右。如1934年8月陈铎编的《新制中国地图》。
(三)连续线内包括南海诸岛四个群岛的地图。1935年至1946年期间出版了10余种地图,连续线最南端画在北纬4°~9°左右,东侧扩展到巴拉望岛和和吕宋岛西部海岸。1936年出版的白眉初编的中学教科书《中华建设新图》将连续线最南端绘在北纬4°左右,是最早将南海诸岛四个群岛和曾母暗沙全部划入海界线内的地图。
二、断续线被中国政府确定并公布
由于私人出版的地图岛礁名称标示不统一,中国海疆线出入很大,不利于维护中国南海主权。1933年6月,中国政府成立了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由内政部、外交部、参谋本部、海军部、教育部及蒙藏委员会等官方机构组成。1934年底,该委员会审定了《中国南海各岛屿华英名对照表》,罗列了南海诸岛132个岛、礁和沙洲的名称,其中西沙群岛28个,南沙群岛96个。更重要的是,该委员会1935年4月出版的《中国南海各岛屿图》,确定了中国南海最南的疆域线至北纬4°,把曾母暗沙标在中国疆域线内。《中国南海各岛屿图》成为此后中国地图界出版南海地图的重要依据。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政府收复南海诸岛。为了使已确定的南海的领土范围具体化,当时中国的内政部方域司于1947年12月印制《南海诸岛位置图》,其中标绘了西起中越边界北仑河口,东至台湾东北11段线构成南海断续线。断续线最南端标在北纬4°左右,内标有西沙群岛、东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并标出曾母暗沙及大部分岛礁名称。这是中国政府对于南海诸岛主权最权威性的主张。1948年2月,内政部方域司又公开出版了《中华民国行政区域图》,其中附图即《南海诸岛位置图》。至此中国政府正式确定了中国南海的领土的范围并用断续线标出。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出版的各种地图中有关南海断续线的画法,基本上沿袭1948年当时中国政府公布的《南海诸岛位置图》的画法。1953年经中国政府批准,去掉了北部湾内的两条断续线,自此,南海11条断续疆域线改为9条。1954年公营地图出版社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图》,首先执行了南海9条断续线画法。1962年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确认南海断续线为9段,这一画法一直沿用至今。
三、国际社会对断续线态度的发展变化
(一)南海周边有关国家由承认发展为否定
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南海周边的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等国,承认中国对西沙、南沙群岛拥有主权,对中国南海断续线权利主张没有提出异议,实际上默认断续线的存在。它们曾在出版的地图和各种报刊文章、官方声明中以不同的方式承认南沙群岛一直属于中国,对断续线持认可的态度。例如,1960年越南人民军总参谋部地图处编绘的《世界地图》、1972年越南测绘局出版的《世界地图》;马来西亚1974年1月21日槟城《光华日报》、1974年1月26日《星槟日报》;1956年7月7日,菲律宾外长加西亚在《马尼拉日报》发表文章,承认南沙群岛一直属于中国。
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等国,出于本国在南海的利益考虑,对南海断续线的态度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它们恶意适用《国际海洋法公约》,否定中国在南海断续线内的历史性权利。目前,它们已侵占南沙群岛44个岛礁,分割中国断续线内海域100多万平方公里,侵吞大量海洋资源,使南海成为中国主权和海洋权益遭受侵犯最严重地区。
(二)国际社会从有利中方走向中立
20世纪70年代之前,国际社会大多承认南海断续线的存在,世界大多数国家出版的地图均将南海断续线内的岛礁标注为中国领土。例如,联邦德国1954年出版的《世界地图集》;英国1968年出版的《今日世界电讯地图集》;法国1968年出版的《世界普通地图》和日本1973年出版的《中国地图集》等国家出版的10余种地图都标注南海诸岛属于中国。有少数国家出版的地图未将南海断续线内的南沙岛礁标注为有关国家的领土。
但自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南海争端逐渐成为地区热点,南海周边的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陆续侵占南沙部分岛礁,一些国家的地图对南沙群岛的标会出现了变化,有的地图继续标注属于中国,但是更多国家的地图则采取不做标注的中立立场。
四、充分认识断续线的历史性权利
我国对南海的开发与利用有着漫长的历史,且有充分的史料作为证明的依据,故而我国对南海水域的历史性权利是一种本体权利,而传统断续线是对此权利的一种确认和范围的界定,在这个意义上,断虚线不仅是岛屿的归属线,同时也是历史权利线。有关历史性权利的概念,国内已有法律依据,即1998年颁布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其中第十四条规定:“本法的规定不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享有的历史性权利。”这个历史性的权利,主要是指南海断续线内对南海诸岛的历史性权利。
中国南海断续线内岛屿的历史性权利理应得到国际法和国际社会的尊重。南海断续国界线形成前后,国际上关于国家海洋疆界的划定并没有形成统一固定的划界模式。从国家实践来看,这一时期每一主权国家提出什么样的海疆边界划界模式,与这个主权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和文化的发展水平有着重要的关系,更与这一国家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密切相关。中国以出版行政版图的方式提出南海断续线内四大群岛归属中国管辖,也是当时国际法和国际惯例中通用的划界模式,并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这是不容任何国家肆意改变的历史事实。1982年通过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理应补充与中国主张相适应的条款,以示公允和公平,这是毋庸置疑的。
参考文献:
[1]吴士存著:《南沙的争端的起源与发展》,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年1月
[2]吴士存著:《南沙的争端的起源与发展》,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年1月
[3]曹云华/鞠海龙著:《南海地区形势报告》,时事出版社,2012年5月
[4]中国地理学会:《中国国家地理》杂志,2012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