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成中 刘杰
一望无际的绿色森林带来“平原林海”的赞誉,优美迷人的田园风光装扮出“世外桃源”的容颜,坐落于长三角地带的江苏省泗阳县历史悠久、人文脉长,这里的远教人与时俱进,充分根据本地工作实际,开展了远教“三选”工程,以创新远教教学模式,有力提升了基层党员群众的学用成效,平原林海在远教春风的沐浴下,又绽出了时代的新绿。
借鸡孵蛋:
选借院校资源,助建“农民网校”
泗阳县境内有泗阳县中等职业技术学院、泗阳县农民培训学校等两所院校,附近还有宿迁学院、淮阴师范学院、淮阴工学院等高校,且都相距不远。县远程办充分利用周边高校众多的有利优势,积极运作,努力协调,想方设法地将高校资源统合在远教平台上,通过与当地高校的网络学院联合办学,在远教平台上创建了“农民网校”,借助高校的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传授创业项目和实用技术。截至目前,县远程办通过协调5所高校,已创建了两所“农民网校”,开办了12期培训,参与集中授课培训的农民达1500多人,被盘活的本地高校资源成为全县党员群众发家致富的强大助力。
推荐菜单+自主点餐,助群众选项目。首先,网校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设置了具有本地特色的5大类300多种项目的“大菜单”,以供农民选择;其次,如果农民在“大菜单”中还是无法选择到合适的项目,可向网校申报,指定学习某项技术。这种推荐课程和自主课程相结合的形式,切实保证了每一位农民都能选到适合的创业项目。王集镇张坝村的老王一直想创业摘掉穷帽子,“农民网校”一成立,他就紧忙跑来看个究竟。恰逢当时县委组织部部务委员杨彦正在网校“坐班”,听罢老王的来意,杨部委拿出了“大菜单”,逐类逐项地对老王进行讲解,同时又具体了解了老王的情况,最终给他推荐了“双孢菇种植”这个项目。老王回去后就种起了双孢菇,由于项目适合自家情况,不到半年,就见到回头钱了,乐得他直说:“有了这网校当参谋,发家致富不再愁!”
网络授课+课后辅导,帮农民学技术。首先,网校进行每周3次、每次2小时的网上授课,授课教师均为该项目的“权威人物”;其次,为巩固学习成果,以授课教师为主成立了“课后辅导小组”,针对学员即农民提出的共性要求,进行巡回课后辅导。据统计,自网校成立以来,课后辅导小组走遍了全县19个乡镇(街道),进行辅导200多次。县农民培训学校主任王凯最近忙得很,身为网校教师的他,经常到李口镇给山羊养殖户们解答难题。原来,《山羊养殖技术》这门课在网校一播出,李口镇就有一些学员打来电话,说感觉还是没大掌握技术,于是王凯就带着课后辅导小组专程来李口镇“补课”了。这不,经过王凯他们的实地指导,养殖户们这才都觉得有把握了,拉住辅导小组专家的手一个劲儿道谢。看来,李口镇发这“羊”财,是指日可待了。
招兵买马:
选聚基层人才,开设“乡野讲坛”
泗阳县具有多年的种养殖历史,尤其是水产业和畜牧业极为发达,这其中涌现出了不少有名的“土专家”“田秀才”。县远程办注重发挥这一优势,在远教平台上开办了“乡野讲坛”,让这些平时活跃在基层的技术能人们成为讲师,现身说法,对全县农民传授农业最新适用技术。目前“乡野讲坛”已举办了17期,累计有38名草根讲师登上了讲坛,参与集中授课的农民达650多人,具有鲜活泥土气息的“乡野讲坛”成为泗阳远教教学的一大亮点。
自荐+招募,精选讲师。首先,讲坛在全县范围内选择那些在民众中较有口碑的、有一技之长的种养殖能手,再优中选优,下发聘书任为讲师;其次,在全县范围内发放启事,鼓励雪藏在民间的高人们毛遂自荐,踊跃报名,再由讲坛对报名者进行面试,合格者也聘为讲师。双管齐下的选才方式,使讲坛会聚了大量乡土人才。李口镇开源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支干银,凭借着在当地首屈一指的养羊技术,进入了讲坛的视野。老支登上讲坛后,将养羊技术向大家倾囊传授。在他的带动下,不仅李口镇,全县多个乡镇都掀起了养羊的热潮,来自民间的讲师充分起到了以技带富的作用。
问卷+评课,检验效果。如何检验讲师的授课成效?县远程办出台了“问卷”加“评课”的双重考核机制。首先,在全县通过村站点下发调查问卷,让群众写出听讲效果,讲坛统一对调查结果进行梳理后加以改进。据统计,讲坛已累计发放问卷4000余份。其次,由组织部、农业局等各相关部门人员组成评课组,对讲师授课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记录在案。这两个措施真正保证了讲师的授课内容贴实际、有实效。天蓬畜牧养殖场总经理范静芳是位养猪状元,县远程办就把她请到了“乡野讲坛”。当上了讲师的她说起养猪技术来,那是滔滔不绝,时不时地还传授大家几个“小绝招”。别说,听了她的讲座,很多养猪户都感觉一下捅破了以前挡在面前的那层技术窗户纸,靠养猪发财的梦想更近了。像范静芳这样的草根讲师,都成了农民眼中的“发家明星”,粉丝那叫一个多。
贴身“保姆”:
选聘技术专家,打造“私人教练”
泗阳县有农科所等多家农技研究单位,且与宿迁市农科院、淮安市农科院相距很近。如何让农业专家成为农民发家致富道路上的护航员,就成为县远程办着重考虑的课题。县远程办借鉴其他领域的成功经验,创新性地推出了“私人教练”这一教学模式,让技术专家“一对一”地去指导帮助示范户。据统计,目前全县已有25名农技专家和19个乡镇街道的25名示范户结成了“一对一”的帮扶对子,“私人教练”打造远教典型示范户的做法初见成效。
组建三级体系,分级指导。县远程办在农科所等科研机构约请了25名专家,组成专家团;每名专家在各乡镇选一名示范户,全程帮扶;每名乡镇示范户在各村全程帮扶最少一名村示范户;村示范户则具体指导本村群众。这个三级示范体系,充分发挥了远教带富的示范引领作用。浙江大学的教授汪以真主攻生猪养殖,在县远程办的安排下,和临河镇的示范户王守阁结成了对子;老王在本镇的曹渡村则负责指导养猪户李彦宏;李彦宏又带动村里有兴趣的村民共同养猪。有了汪教授这个总指挥牵头,当年,老王、老李都富了,曹渡村养猪户们也都跟着发了一笔猪财。乐得大家都夸:“这个三级示范啊,就是让三级都发财!”
建立考评档案,逐项亮分。县远程办为了对专家的“教练”作用做出具体评估,为专家建立了帮扶考评档案,列出了帮扶时间、次数、具体案例、示范户反馈意见等项,并逐项打分。考评档案的建立,使专家的帮扶效果直观而具体地表现出来。省农科院的食用菌专家宋金俤和裴圩镇的陈业虎结成了一对一的帮扶对子,从那以后,无论老陈种蘑菇遇到啥困难,宋教授总是第一个到场,尽心尽力地解决。当年,老陈就发家了。满怀喜悦的他面对着考评档案,连声说:“满分,都是满分!”宋教授则感慨地说:“有了这个考评档案,技术帮扶就再也走不了过场了,必须得实打实地去干。”
远教教学工作开展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基层党员群众能否切实掌握远程教育这一利器,从而真正享受到学用成果。而想做好这一工作,就不能千篇一律地开展模式化教学,必须要密切围绕本地工作实际,去多探索一些适合本地基层党员群众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保证他们学得好、用得上。江苏省泗阳县的“三选”工程,正是充分注意到了本地实际而采取的一项创新举措,看似很小,但作用却大。这说明,基层远教部门只有静下心来、放下身去,到基层去多听多看多想,才能真正使工作出新点子、见好成效。这才是“三选”值得我们思考的深层含义。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阳县委组织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