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艳蕾
[摘 要]杨度是民国初年政坛上引人注目的人物,他力倡君主立宪却误入歧途。他一生中最大的污点是组织筹安会,为袁世凯的洪宪帝制活动效劳,这其中固然有多种原因,但他的救国动机是不可否认的,不幸的是他抱定了袁世凯,违背了历史潮流,以致酿成了个人的终生悲剧。
[关键词]杨度;袁世凯;筹安会;君主立宪
杨度(1874—1931)原名杨承瓒,字皙子,号虎公。湖南省湘潭县石塘乡姜畲村人,比袁世凯小十五岁。1894年中举人,1895年从师王闿运,学帝王之学。1902年留学日本,次年回国,不久又被迫逃亡日本,在东京政法大学速成班学习,对各国宪政颇有研究。1908年,袁世凯与张之洞联名保奏杨度“精通宪法,才堪大用”,清廷命杨度任四品京堂候补,在宪政编查馆行走,此为杨度与袁世凯正式结交之始。袁世凯让杨度向皇族亲贵演说立宪精义,他在演说中表示对开设民选议院要主张到底,“生死祸福皆所不计”(1),引起朝野注目。1908年载沣谕令袁世凯回乡养病,杨度为袁奔走,得到袁的信任,成为其重要谋士。后因助清廷力促袁世凯出山有功而担任内阁学部大臣。杨度在南北会谈时,替袁世凯暗中收买南方代表团中要人,促成南北和议。1913年1月,杨度被袁世凯授予二等嘉禾章。1914年5月,袁世凯设立“陆海军大元帅统帅办事处”,以杨度推荐的蔡锷出任办事员,国史馆成立,以杨度的老师王闿运为馆长。10月,袁世凯在怀仁堂亲授杨度以勋四位,次年1月,任命杨度为国史馆副馆长。
1915年3月,杨度撰文《君宪救国论》,用批判清朝,诋毁革命党,美化君宪制度的方法为袁世凯称帝制造理论根据。袁阅后赞赏不已,称之为“至理明言”(2),亲题“旷代逸才”四个大字赠予杨度。之后不久,袁世凯授意杨度组织一个研究国体问题的学术性团体,为改行帝制开路。1915年8月14日,继袁世凯政府的宪法顾问古德诺发表《共和与君主论》后,杨度和严复、刘师培等六人发起旨在“以筹一国之治安”(3)的筹安会。8月23日,筹安会正式成立,杨度为理事长。为造成全国人民都拥护帝制的假象,筹安会不仅组织了大量的请愿团,而且编了《无耻黄兴》、《国贼孙文》两部书,每本印十万册,还将后者改为京剧《新安天会》在新化宫里演出。袁世凯也格外维护筹安会,不仅不准查办它,还拨给杨度20万元的活动经费。但杨度在《筹安会通电》里说筹安会“专以学理是非事实利害为讨论之范围,至范围以外各事,本会概不涉及,以此为至严之界限”(4)这样终究不能让满足袁世凯的野心。9月19日,以梁士诒,段芝贵为主干的“全国请愿联合会”取代了筹安会。10月中旬,筹安会改称“宪政协进会”而宣告结束,其存在不过六十余日。
我们从筹安会的始末可以看出杨度与袁世凯之间相互利用的关系。杨度既深受帝王之学又受新学的影响,既欲实现个人的功成名就,又想通过君主立宪救中国。他在其《金铁主义说》一文中曾说自己在国会召开之后自己能否成为议员都不要紧,只要实现全国人民的幸福,自己的目的就达到了,可见他是有爱国之心的,并不只为个人名利。(5)杨度虽然走过弯路,但究其一生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晚年甚至加入共产党。他坚持其君宪救国的主张,甚至在袁世凯实行帝制失败之后也没有改变。他与《京津泰晤士报》的记者谈话时说:“政治运动虽然失败,政治主张绝无变更。我现在仍是彻头彻尾主张“君宪救国”之一人,一字不能增,一字不能减。十年以前,我在日本,孙、黄主张共和,我则著论反对。我认为共和系病象,君主乃药石,人民讳疾忌医,实为国家之大不幸。……除君宪外,别无解纷已乱之方。”(6)杨度想通过君主立宪达到实现自我和社会价值的双重目的,而袁世凯恰好利用他为自己服务,千方百计笼络杨度,并隐瞒自己的真实意图。早在维新变法时,袁世凯就派人赎回杨度典当的皮袍以收买他。1908年,又向清廷奏保杨度,使其官至四品等等,每当杨度念及这些经历时,便对袁世凯无比感激。虽然袁世凯早就想当皇帝,但在成功之前,对别人均隐瞒自己的意图。杨度虽在袁世凯左右,也没能察觉其阴谋。参政院开会时,袁说的话自相矛盾,但其本意仍是帝制自为,但杨度却仍不知道袁的真实意图,还请教张一麟。可见,杨度在关键时刻都没有认清袁世凯的“庐山真面目”。而对袁世凯来说,杨度及筹安会只是棋子,但当袁急切地想登基时,筹安会却在征求民意和组织请愿,这让他极不耐烦,说杨度是没用的书呆子,可杨度毕竟接受过新思想,民意在他心中有相当位置,这样二者就有了矛盾,筹安会就失去了其利用价值。
筹安会存在时间虽短,但却影响了杨度一生,使他成了袁世凯实行帝制的挡箭牌。筹安会发起之始,就有人称杨度为“妖孽”,恳请政府严拿正法。唐继尧等人请求将鼓吹帝制最力的人明正典刑以及在袁世凯死后,黎元洪下的通缉令中,杨度均名列榜首。直至1918年3月15日,北洋政府宣布对所有洪宪帝制祸首特赦,杨度才没被通缉。虽然如此,对杨度来说,直至去世,“筹安会”骂名才成为过去的事。且杨度一发起筹安会,其师王闿运就去信责备他,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在理论上与杨度划清界限,更为甚者,袁世凯去世之前也怨恨杨度,说“杨度误我!”杨度的妹妹杨庄也来信责备哥哥,杨度可谓众叛亲离,他深深为筹安会这出闹剧悲苦,即使学佛也未能解脱,在加入共产党之后仍不肯放弃“学佛”事业,仍不肯在组织内以“同志”相称呼。
注释:
(1)傅国涌:《逆流而行:杨度与君主立宪思想》,《炎黄春秋》,2006年第5期。
(2)唐自斌:《杨度与民初两次复辟》,《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报》,1992年第2期
(3)桑丘主编:《旷代异才》,东方出版社1998年6月出版,第115页。
(4)桑丘主编:《旷代异才》,东方出版社1998年6月出版,第117页。
(5)何汉文,杜迈之:《杨度传》,湖南人民出版社,1979年出版,第55-56页。
(6)《杨度集》,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第614-6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