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郑芳+李平
[摘 要]本文以哲学家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与Sperber 和Wilson的认知语境理论相结合,提出:建构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平等对话关系,图书馆与读者努力做到相互之间认知语境的一致,顺利的实现相互沟通,达到相互的理解。
[关键词]交往行为理论;认知语境;图书馆;读者
一、交往行为理论概述
哈贝马斯是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二代杰出领袖,哈贝马斯的著名著作是两卷本的《交往行为理论》。哈贝马斯认为参加交往行为的双方在相互交流过程中,尽力将所有因素考虑在内,努力实现相互理解,圆满地解决共同面临的问题[1]。
马瑞川对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内涵进行了探讨,提出图书馆的建设理念应当走出传统二元论的误区,在图书馆与读者之间建立平等的对话关系,并努力形成有效的语境,使图书馆与读者都能够作为交往行为的主体进行交流,达成有效沟通,并在平等的基础上达成一致[2]。
二、关联理论的认知语境观
《关联:交际与认知》[3]一书的作者Sperber与Wilson提出提出了认知语境概念。关联理论认为,话语内涵的推导离不开语境因素,但不一定要依赖具体语境,因为语言使用者经过经验或思维已把具体语境内在化、认知化了。熊学亮的“暗室实验”(即让受试者进入暗室,在看不见东西的情况下,受试者仍能说出与一系列话题相关的程序)[4]很好地证实了这一点。
关联理论认为,认知语境是由一系列不完整的命题组成的,必须经过推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编码与解码的过程才能获得对话语的理解。语用推理依据的是逻辑信息,百科信息和词汇信息。Sperber和Wilson指出,信息的自动处理过程使用的只是演绎推理,即消去规则(elimination rules),而不是引导规则(introduction rules),因为推理涉及的规则是消去规则的操作对象,它可以消去原来的假设,产生新的假设。由此才能在不断变化的动态语境中得到言语的内涵意义。
三、认知语境指导下的图书馆与读者的交往行为
1.建构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平等对话关系
依据交往行为理论,读者与图书馆应构建构起平等的对话关系。只有建构起平等的对话关系,图书馆与读者才能真正理解彼此需求与问题,实现图书馆真正为读者服务的目的。
2.尽力使读者了解图书馆
应尽力使读者与图书馆员的认知语境相一致,才能实现双方的有效沟通与交流。图书馆通过各种方式尽力使读者了解各项规章制度,以及制定这些规章制度的现实缘由。定期举办讲座,使读者熟悉图书馆的馆藏结构,如何熟练使用电子资源等。,要切实抓好新生入馆教育工作,不能只走过场。要使新读者熟悉图书馆的地理环境、借阅技巧和应遵守的各项规章制度。
3.尽力使图书馆了解读者
作为一个服务性机构,图书馆应尽力了解自己的用户——读者的需求。高校图书馆应做到服务教师的教学、科研与学生的学习。除提供师生所需要的资料与信息外,还应为学校与学科的发展提供建议与战略规划。公共图书馆应切实做到服务社区的责任,了解社区居民的受教育程度,信息需求,及时与其他图书馆建立连接,获取资料。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需求。
4.学科馆员服务
高校图书馆的主要任务是服务教学与科研,因此图书馆应主动走到各个学院,学科馆员服务便应需而生。学科馆员服务首先由美国发起,现已发展得较成熟的。在我国由清华大学率先实行,之后各高校纷纷效仿。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等先进国家的做法,实行嵌入式学科馆员服务,即图书馆挑选具备外语,信息科学,计算机方面的专业人才嵌入到各个院系中,为教师与学生的教学、科研服务。比如教师查找上课所需各种背景资料,制作精美课件。这需要图书馆领导的支持和院系的大力配合,只有加强图书馆和院系之间的协商与沟通才能使嵌入式学科服务顺利地开展。
5.对图书馆员实行分级聘任制
为最大程度调动馆员积极性,实现更好的服务读者的目的,对馆员的管理打破终身制与工资与职称和工作年限挂钩的僵硬的管理制度,可以效法国国家图书馆的做法,根据馆员的能力与工作态度,业绩等实行不同的岗位划分与分级工资制,最高级工资可以是最低级工资的2-3倍。擅长外语,计算机,图书信息的馆员可以从事学科馆员,数据库研发等工作。基础馆员可以从事书刊的排架,装订,借换等工作。馆员等级的晋升与降级可行实行定期考试与评估相结合的方法。
四、结论
要建设高质量的图书馆,必须运用先进的思想理念。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解决了传统主体论的尴尬状况。认知语境虽最初是为英语语言交际提出的,同样适用于图书馆与读者的交流,认为图书馆与读者的交流应尽力使读者与图书馆员的认知语境相一致,才能实现双方的有效沟通与交流。为此,图书馆应建构与读者之间的平等对话关系,建构有效的对话环境,继续推进学科馆员服务,完备服务功能。
参考文献:
[1]哈贝马斯,曹卫东译.交往行为理论(第一卷行为合理性与社会合理性).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9,100
[2]马瑞川,基于交往行为的图书馆建设理念,图书馆学研究,2011(8):38-40
[3]Sperber,D& D.Wilson,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M]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ers Ltd,1986/1995.
[4]熊学亮,语用学和认知语境[J]外语学刊1996,(3).
作者简介:吕郑芳(1975-),女,汉族,英语硕士。山东德州人,现为山东工商学院图书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图书资料,英语教学,发表论文2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