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珠
[摘 要]王念孙是清代考据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他著作丰富,精通校勘、训诂,善用多种方法进行校勘,他的校勘理论和校勘思想对于丰富校勘学理论,完善校勘学的有很大的意义。
[关键词]王念孙;校勘;成就
王念孙(1744—1832),江苏高邮人,字怀祖,自号石臞。从学戴震,在小学、校勘方面颇有造诣,是公认的乾嘉学派杰出代表。著作有《广雅疏证》及《补正》、《读书杂志》、《释大》、《古韵谱》等。王念孙校注群书,善用多种校勘方法,在校勘学方面有很大的成就,广受赞誉。
王念孙的校勘学成就
王念孙的校勘学著作颇丰,最具有代表性的当数《读书杂志》、《广雅疏证》。
《读书杂志》以札记的形式记录了王念孙对多篇古籍校勘的成果。全书八十二卷,余编二卷。《读书杂志》校释的文献遍及到经史子集,包括汉代碑文材料,内容十分广博,在清考据学中堪称顶峰之作。在校勘《淮南子》时他用不同的本子校了多次,并据此写了一篇后记,系统地分析了古籍常出现错讹。
王念孙对用词规律有深刻的认识。在《读书杂志》中他从用词规律方面揭示句子的讹错。如:《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允常之时,与吴王阖庐战而相怨伐。”王念孙指出“怨伐”二字义不相属,其他书中也并没有“怨伐”相连者。因此断定“伐”为衍文。
王念孙将音韵学知识也运用到《读书杂志》的校勘中。他在《读淮南子书后》中说:“若夫入韵之字,若有讹脱,或经妄改,则其韵遂亡。”他从字误、字脱、字倒、句倒等十八个方面去发现问题,分析了失韵的原因,这对古籍校勘有很大的启示。
中国文字几经变迁,加上各种民间俗体,文字形体差别很大。在雕版印刷流行之前,书籍的流传几乎全部依靠抄写,经常会出现差错,就是雕版书也难免出现错讹。故文字学知识对校勘来说是必学的。在《读书杂志》中王念孙也运用到其文字学知识,分析古籍中的讹误。如《淮南子·说林篇》:“设鼠者机动,钓鱼者泛杭。”王念孙指出“杭”乃“杌”字之误。泛,钓浮也。杌,动也。机动则得鼠,泛动则得鱼。因字形相似“各本‘杌乃误为‘杭矣”。[1]
《广雅疏证》是一部系统整理阐述《广雅》的著作,它补正原书缺讹,且增添了新的内容。《广雅疏证》校正讹字五百七十八,脱者四百九十一,衍者三十九,先后错乱者一百二十三,正文误入《音》内者十九,《音》内误入正文者五十七[2]。王念孙用丰富的依据和理由逐条校勘,使《广雅》一书几近恢复近原貌。《广雅疏证》被公认为质超原著,不枉梁启超评价《广雅》作者张揖可依附王念孙而名留青史了。
王念孙的校勘方法
王念孙善用各种校勘方法,王念孙师从戴震,精通小学,在文字、音韵、训诂。所以王念孙在校勘古籍时能够将熟练地运用训诂学知识。王念孙以理校、他校见长,对本校、对校也很重视。并善于综合运用这几种方法进行校勘。张金铣老师在上课时曾总结过王念孙的校勘方法有十一种之多,包括考源流、审文义、审字形、审古音、审词例、审文例、审句读篇章、审古注、考文献、参他书、据情理等方法,可见其校勘方法运用得丰富多样细致,下面我将简要的归纳其方法。
一是利用版本校勘。陈垣先生在《元典章校补释例》提出校法四例,即对校法、他校法、本校法和理校法。凡校一书,必先用对校法。对校版本是校勘工作的第一步,是发现问题的主要手段。对校的目的在恢复古书之本来面貌,收集到丰富的版本,才能相互比照,分析抉择。所据版本越多,越有利于讹误的发现、辨别和考订。所以广泛收集各种版本是校勘的前提与基础。王念孙也十分注重版本的收集。例如王念孙在校勘《淮南子》时,先后用不同的版本校了多次,参以群书所引,共订正900多条。
二是利用文字学知识校勘。文字学包括古字之字形、字音、字义。由于中国古代文字不断地发展变化,加上传抄、雕刻过程中出现的讹误,校书者必须有坚实的文字学功底,才能发现问题,纠正讹误。王念孙曾自云:“余自壮年有志于许、郑之学,考文字,辨声音,非唐以前书不敢读也。”王念孙利用其文字学上的精湛造诣,从汉字形体演变中分析出了不少文字错讹。如他在《读淮南子杂志》后记中总结六十四种讹误现象中提出,因假借之字而误者:《览冥篇》“蜕解著泥百初之中”,各本“蚖鱓”误为“蛇蝉”;因古字而误者:《时则篇》“孟秋之月,其兵戉”,“戉”,古“钺”字,各本误为“戈”字;因草书而误者:《齐俗篇》“柱不可以摘齿,筵不可以持屋”,“筵”字误为“筐”等等,在分析归纳这些误字时都体现了王念孙的文字学功底。
三是利用音韵学知识校勘。王念孙在音韵学上的高深造诣,早己为世人所公认,他不仅精通音韵,而且把古音学上的知识熟练而精确地运用到校勘古籍上。他在《读淮南子杂志书后》中提到:“若夫入韵之字,若有讹脱,或经妄改,则其韵遂亡。”并详细列举了失韵之误十八条,这对古籍校勘有很大的启发。如《逸周书·太子晋篇》“分均天财,万物熙熙,非舜而谁能”,念孙案:“‘谁于古音属脂部,‘财、‘熙于古音属之部,两部绝不相通。”[3]
四是利用训诂学知识校勘。训诂和校勘有密切的联系,王念孙也是一位训诂学大师,他的《读书杂志》就被一般学者认为是一部训话、校勘力作,在此书中他运用所精通的训诂知识校勘群书。如《史记·十二诸侯年表》:“晋阻三河,齐负东海,楚介江淮。”《索隐》曰:“介音界,言楚以江淮为界。一云介者,夹也。”王念孙指出《索隐》训释之误。“介”并不是“界”的假借字,也不是“夹”的意思“阻”、“负”、“介”三字同义。
清代是我国考据学的繁荣期,乾嘉学派更是在我国学术史上创造了一个新的高峰。在这期间出现了许多学术大师和学术成果,王念孙便是其中之杰出者。他精通训诂学和校勘学,并将训诂运用到古籍校勘中。王念孙在校勘古籍时善用多种方法,他的校勘理论和校勘思想对于丰富校勘学理论,完善校勘学的有很大的促进,给后人研究、整理古籍以启迪和借鉴。
参考文献:
[1]王念孙.《读书杂志》.江苏.凤凰出版社.2000.
[2]王念孙.《广雅疏证》.北京.中华书局.2004
[3]王念孙.《读书杂志》.江苏.凤凰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