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萍,王玲玲,侯 铭,贲艳丽
移动护士工作站是护理工作在病人床边的扩展和延伸,以医院信息系统(HIS)为支撑平台,以移动手持计算机设备(PDA)为硬件,以无线局域网为网络平台,利用 HIS数据资源,实现了HIS向病房的扩展和延伸,使护理信息应用模式、护理工作流程发生了较明显的改变[1]。而随着PDA在医院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2]。Davenport[3]指出,护士对移动护士工作站的认知与感知影响着管理者对其使用情况的判断,同时影响着移动护士工作站的临床使用效果。但是目前关于移动护士工作站的文献大多围绕系统功能的设计、优势、应用、效果及对护理工作的影响等方面[4-13]。新疆某三级甲等医院于2012年5月完成了移动护士工作站在68个护理单元的普及使用。为客观评估护理人员对移动护士工作站的认知情况,给医院信息化建设提供建议,以提高移动护士工作站的应用效果,对使用移动护士工作站的护理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结果及分析报告如下。
1.1 调查对象 以新疆某三级甲等医院使用移动护士工作站的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从事临床科室护理工作;具备护士执业资格;并对本项目知情同意者。排除标准:调查当日因各种原因不在岗的护理人员;资料收集不全者。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采用在文献回顾及质性研究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的护理人员对移动护士工作站的认知情况调查问卷。第1部分为个人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科室、民族、学历、任职方式、职务、职称、能级、工作年限、分管病人数、班次等;第2部分为护理人员对移动护士工作站的认知情况,包括PDA现有功能、维护保养等方面的认知,共12题[10道单选,2道多选(5个选项/题,每一个选项看成1题)],答对得1分,答错得0分,满分为20分,分数越高说明临床护理人员的认知越好。对30名护理人员进行预实验,问卷Cronbach’sα系数为0.892,请5名专家对问卷进行内容效度测评,得出CVI为0.90。
1.2.2 调查方法 由研究者培训10名调查员,统一标准,于2013年8月对符合入选标准的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于调查当日,由研究者本人及调查员于早交班或科室会议期间,到科室发放问卷,要求每名护理人员独立完成问卷,填毕进行问卷质量检查后收回。共发放问卷1 130份,回收1 071份,其中有效问卷1 068份。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建立数据库,对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进行统计推断;计数资料用百分率、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推断,检验水准α=0.05。
2.1 护理人员的一般资料及对移动护士工作站的认知 1 068人年龄18岁~55岁(28.32岁±5.74岁);过去1个月内每天分管病人0例~40例(7.91例±4.22例)。详见表1。
2.2 移动护士工作站的使用及培训情况(见表2)
2.3 护理人员对移动护士工作站的认知情况 护理人员对移动护士工作站的认知总得分为3分~20分(16.12分±2.64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正确率排前5位和后5位的项目见表3(按正确率从高到低排序)。
2.4 护理人员对移动护士工作站认知影响因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本研究将护理人员对移动护士工作站的认知总得分为因变量,采用逐步回归法,以护理人员的一般资料为自变量做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变量赋值:计量资料以原始数据带入回归方程,其他变量赋值情况见表4。变量进入水平α=0.05,剔除水平α=0.10。由表4可见,进入回归方程的因素为:年龄、科室、性别、岗位、民族和PDA培训频次。
表1 不同特征护理人员对移动护士工作站认知的单因素分析(n=1 068)
3.1 应注重移动护士工作站的系统知识与其实用性相结合 从总体情况来看,护理人员对移动护士工作站的认知总得分为3分~20分(16.12分±2.64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护理人员对移动护士工作站的认知正确率排前5位内容可见,护理人员在使用移动护士工作站的过程中,都注重了移动护士工作站的正确使用、管理、功能、流程、维护等的实用性。但是排后5位的项目说明护理人员对移动护士工作站的配套条码腕带、充电、构造及扫码等系统知识认知不高。比如,护理人员只注重如何能扫上条码,而不注重具体扫码时的距离及角度。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护理人员对移动护士工作站出现重实用、轻理论的现象。有研究报道,为成功实施移动护士工作站,建议组织者必须提供教育与培训项目,而且在给予护士培训时,不仅要教授其如何操作,也要让护士学习到移动护士工作站的系统理论知识[14-16]。还有研究者指出,优秀的管理支持是影响新技术使用的关键因素[17],因此,护理部及医院领导的支持及有针对性的培训是推行移动护士工作站的保障。一旦护理人员意识到将移动护士工作站的系统理论知识与其实用性相结合的意义和必要性,她们会最大限度、最高效率地使用。
表2 移动护士工作站的使用及培训情况(n=1 068)
表3 护理人员对移动护士工作站的认知正确率
表4 护理人员对移动护士工作站认知影响因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3.2 护理人员对移动护士工作站的认知规律
3.2.1 护理人员对移动护士工作站认知的时间性 表1显示,不同年龄段、不同职称与不同工作年限的护理人员对移动护士工作站的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显示,年龄在护理人员对移动护士工作站认知影响因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中,差异同样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不同学历护理人员的认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从表1的认知得分可以看出随着年龄、学历、职称和工作年限的增长,护理人员对移动护士工作站的认知得分呈现增加的趋势,体现出一定的时间性。原因可能为,随着年龄、职称、工作年限的增加,临床经验日趋丰富,对于移动护士工作站的引进,再辅以自己的临床经验,更易于掌握与理解,而年轻护士仅能掌握其一般理论知识,对于其深层次的认知不能较好把握。
3.2.2 护理人员对移动护士工作站认知的岗位性 表1显示,不同职务、不同岗位的护理人员对移动护士工作站的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表4显示,岗位在护理人员对移动护士工作站认知影响因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中,差异同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能级护理人员的认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具体认知得分可以看出,护士长及副护士长的认知得分高于助理及无职务护士,护理管理岗位的认知得分高于临床一线护理技术岗位。主要原因为,护理管理岗位,包括护士长、副护士长等多为最先得知与掌握移动护士工作站的相关知识,并层层下达。虽然不同能级护理人员的认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单从认知得分来看,随着能级的增加,认知得分也在增长。
3.2.3 护理人员对移动护士工作站认知的特色性 不同性别、科室、民族等的护理人员因自身的差异性,均可导致对移动护士工作站的认知得分呈现不同的特色。此次调查表1和表4显示,不同性别、不同科室与不同民族的护理人员无论在单因素分析上,还是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上,女护士的认知得分高于男护士,原因可能为,男性多为实践高于理论的群体,对于认知的把握远不如女性。民族上,认知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汉族、回族、其他、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多民族聚居地区,各民族文化差异较大,且多有自己民族的语言,维吾尔族与哈萨克族尤为明显,她们在学习汉语言上多有一定困难,故而认知得分低于汉族。科室上,认知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内科、产儿科、外科、急危重症科,主要原因为内科及产儿科工作性质较外科及急危重症科轻缓,且输液次数等较多,对移动护士工作站认知也较好,而外科及急危重症科室的风险及工作负荷都较重。
3.2.4 护理人员对移动护士工作站认知的使用性 移动护士工作站在临床工作的具体实施及使用中,也存在一定差异,表1显示,不同平均每天分管病人数(过去1个月内)及不同个人使用PDA时间,认知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科室使用PDA时间,认知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分管病人数为0的人群多为护士长(包括副护士长)及护士长助理,这部分人群对移动护士工作站认知较好,而分管病人数9例~12例的护理人员认知得分较高,其他由高到低依次为分管病人6例~8例的护理人员、分管12例以上的护理人员、分管1例~5例的护理人员,可见分管病人数太多与太少都不利于护理人员对移动护士工作站的认知,主要原因为当分管病人数太多时,多为机械性地操作而无过多思考,分管病人数1例~5例多为急危重症科,认知较低。不同所在科室使用PDA时间,认知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主要原因为普及使用移动护士工作站仅1年多,各科室均为摸索前进阶段,差异不大,但是单从认知得分上来看,基本呈现出科室使用PDA时间与认知得分成正比关系;可是不同个人使用PDA时间,认知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少于12个月的护理人员认知最低,主要原因为使用PDA<12个月的护理人员多为新入院护士,对PDA了解少,使用不熟练。
移动护士工作站借助于无线网络和个人手持设备,实现了病人信息的床边实时采集、录入与查询,最终解决了护士站到病人床边最后“50m”信息手工处理的行业难题[18],而对移动护士工作站进行评价是开展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环节,其中对其认知评价就是第一环节。此次研究已阐述了护理人员对移动护士工作站认知情况的影响分析,但是仍需我们持续改进以提高护理人员对移动护士工作站的认知,更好地指导移动护士工作站的临床应用,特提出以下几条建议:①护理管理者应组织对护理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尤其应注重系统理论知识与其实用性相结合;②培训时应根据护理人员对移动护士工作站的认知规律“因材施教”;③但要注意培训频次应适中,此次研究结果表1虽显示不同培训频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表4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1个月接受1次或2次为宜,过多可能反而会影响效果。
[1] 周玉洁,张会芝,宋伟,等.某医院移动护士工作站临床应用情况调查[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7):63-65.
[2] 董梅,杨文君.移动护士车与终端掌控电脑在床边护理中的联合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5):471-472.
[3] Davenport C.Analysis of PDAs in Nursing:Benefits and Barriers[EB/OL].[2012-06-01].http://www.pdacortex.com/Analysis_PDAs_Nursing.htm.
[4] 王虹,吴飞.基于PFID的无线护士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J].医疗卫生设备,2009,30(2):56-57.
[5] 徐樊.基于PDA的移动护士工作站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医疗设备,2012(5):91-92.
[6] 张姝华,李锐臻,康凤英.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下移动护理工作站的设计构想[J].中国医疗前沿,2011,6(10):91-92.
[7] 王晶杰.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在住院军人管理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4A):73-74.
[8] 李燕,杨煌云.医院数字化建设对临床护理工作模式的影响及意义[J].护理研究,2011,25(11A):2599-2600.
[9] 陆宏,付春华,郭慧.无线网络PDA在处理医嘱流程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0,12(3):526-527.
[10] 李森,王泠,战颖,等.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应用现状[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11):60-62.
[11] 张莹,贾晓君,池艳宇,等.护士使用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影响因素[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12):66-68.
[12] 杨禾,许庆华.移动信息技术在改进门诊输液管理流程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1):67-70.
[13] 李雪静,魏彦姝,张明霞,等.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在手术室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11):63-66.
[14] Diemeann J,Van de Castle B.The impact of healthcare informatics on organization[J].J Nurs Adm,2003,33(11):557-562.
[15] Alpay L,Russell A.Information technology training in primary care:the nurses,voice[J].Comput Inform Nurs,2002,20(4):136-142.
[16] Getty M,Ryan AA,Ekins ML.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attitudes of users and non-users towards computerized care planning[J].J Clin Nurs,1999,8(4):431-439.
[17] Lee TT,Lin K,Chang P.Factors affecting the use of nursing information systems in Taiwan[J].J Adv Nurs,2005,50(2):170-178.
[18] 谢红珍,何丹丹.医院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建设效益评估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4):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