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橡皮擦

2014-11-22 06:00袁越
大众健康 2014年11期
关键词:失忆症神经细胞成年人

袁越

人类的童年仿佛自带了一块橡皮擦,童年期的记忆会被自动抹去。

中国人越来越富,孩子却只有一个,于是越来越多的中国父母把希望都寄托在那根独苗身上,从孩子出生那天起就不惜一切代价加以培养,希望他将来能成长为一个优秀的人。于是我们看到有越来越多的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带着他东奔西跑,今天带他去内蒙古骑马,明天带他去香港海洋公园看鲸鱼,希望他从小就多见世面,长大后能够成为一个见多识广的人。

可是父母们有没有想过,自己小时候的经历还记得多少?忘得差不多了吧?这不是偶然的,事实上,绝大多数成年人都不记得小时候的事情了。心理学里有个专门的词描述这一现象,叫做“童年失忆症”(Childhood Amnesia)。根据教科书的解释,一个成年人会忘掉自己2-4岁前的绝大部分经历,青春期之前的记忆也会遗忘得很多。这里所说的记忆特指“情景记忆”(Episodic Memories),也就是日常生活中那些琐事的记忆,知识型记忆似乎不受年龄的影响。

童年失忆症这个词是弗洛伊德发明的,是他最早指出绝大多数成年人都记不得3岁前发生的事情,这是人类的普遍现象,而且他还提出了自己的假说,认为导致童年失忆症的原因是性。他相信一个人儿时的记忆往往带有性意味,成年人的潜意识里会认为这是不道德的,必须将其遗忘了。显然,这个假说带有明显的弗洛伊德烙印,但新的研究证明他的理论是不正确的。

还有一些人认为,儿童本来就没有记忆力,因此也就谈不上失忆。这个想法也是错误的,很多证据表明儿童从一岁起开始就有记忆了,他们会记得某个亲戚的来访,或者某个玩具被自己弄坏了,只是当他们长大后这些记忆就都消失了,一点痕迹也没有留下。

关于童年失忆症的真正原因,曾经有两个理论颇为流行。一种理论认为是前额叶皮质(Prefrontal Cortex)没有发育完全导致的,这个部分负责整合大脑接受到的所有信息,包括一些看似不那么重要的信息,比如你第一次学会走路的时候是在哪里,周围有哪些人在看,等等。但是,让你试图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时,这些次要的信息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这些信息帮助的话,你对于第一次学会走路这件事的回忆就会支离破碎,缺乏细节,无法整合成一个完整的回忆。问题在于,人在刚出生的时候前额叶皮质尚未发育完毕,这个发育过程会一直持续到青春期结束之后才会告一段落,这就是为什么儿童的记忆都是不完整的,很容易被遗忘。

另一种理论认为,一个人对于生活情景的记忆方式取决于他是否使用了语言。当一个孩子逐渐学会说话后,他对于周围世界的记忆便换了一套编码。于是,在语言技能尚未成熟之前形成的记忆就逐渐被遗忘了。

童年失忆症是心理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因为心理学家们相信,一个人是否记住过去的事情,以及记住了哪些过去的事情,最终决定了这个人长大后变成了怎样的一个人。

此前关于儿童失忆症的研究对象大都是成年人,研究者通过面试或者问卷调查的方式统计成年人对于儿时的印象到底还留下多少。但这种研究肯定是不完整的,因为研究者并不知道研究对象的过去,不知道他的童年究竟是如何过来的,有没有受到过伤害或者强烈的刺激。美国埃默里大学(Emory University)心理学系的帕特里夏·鲍尔(Patricia Bauer)博士和她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反其道而行之,从儿童时期开始跟踪研究对象,一直持续到青春期开始。

具体来说,研究人员招募了83名3岁儿童,在他们父母的陪伴下问每个人6个问题,主要内容来自过去一年里发生的事情,比如生日派对,或者逛迪斯尼游乐园的经历,等等。然后将这些儿童随机地分成5组,分别在5、6、7、8、9岁时再问一次,诱导他们回忆小时候记录的这6次经历,看看他们是否还记得,以及每个人到底还能记住多少细节。

结果显示,5-7岁的孩子还能记得63-72%的事情,8-9岁的孩子就只能记得35%了。但是,虽然前者记住的事情多,后者记住的细节却更丰富。

研究人员将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今年1月出版的《记忆》(Memory)期刊上。鲍尔博士认为,那些被记住的事情很可能因为它们附带有更多生动的细节,而年纪大的孩子语言能力更强,更善于描述这些细节,不一定说明他们的记忆力比年轻的小孩更好。另外,孩子们大概是从7岁开始逐渐忘掉了幼时的生活细节的,9岁至18岁这个阶段则是孩子们重新编织成年期生活记忆的重要时刻,一个人成年后的性格大都源自这段时期。

那么,如何从生理学的角度解释童年失忆症的发生原因呢?今年5月9日发表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的一篇论文为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合理的解释。一个来自加拿大的研究小组通过对小鼠的研究,证明脑神经细胞数量的增加是导致童年记忆丧失的主要原因。

上世纪90年代之前,科学家们还认为人的脑细胞数量从出生之日起就不再增加了。后来的研究发现这个假说大错特错,人的脑细胞数量一直在增加,这个过程可以一直持续到成年。人脑中负责记忆和情感的海马区(Hippocampi)的细胞数量增长得尤其显著,这部分细胞的增长速度在出生后的头几年里最快,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迅速递减。

以前的研究认为,脑神经细胞数量的增长有助于增加记忆力,但加拿大多伦多儿童医院的心理学家凯瑟琳·阿克尔斯(Katherine Akers)认为,如果新增加的神经细胞覆盖了原有的细胞,则会对记忆的储存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她相信儿童海马区神经细胞在3岁左右的快速增长,导致了童年记忆的丧失。

阿克尔斯及其同事们在小鼠身上验证了这一假说。小鼠也有童年失忆症,它们对出生头几个月的记忆消失得特别快。研究人员用一种药阻止了小鼠脑部的细胞分裂,然后再进行测试,发现这些被处理过的小鼠对于童年的记忆力比对照组有了显著增强。

接下来一个很自然的问题是:人类为什么要进化出童年失忆症呢?难道记住童年往事有什么不好的副作用吗?答案是否定的。科学家们相信,童年失忆症是大脑发育的副产品,人类为了生存,进化出了如此复杂的大脑,必须为此付出代价。代价之一就是大脑的发育期变得格外漫长,一直到青春期方才告一段落。如此漫长的发育期覆盖了整个童年,相当于一次重新洗牌的过程。于是,新的记忆对童年记忆的覆盖就成了不可避免的结果。

既然如此,也许那些望子成龙的父母们可以不必在孩子很小的时候花那么多精力带他游山玩水了,无论当时多么开心,长大后他就都记不得了。

猜你喜欢
失忆症神经细胞成年人
失忆症
哺乳动物视网膜中发现新神经细胞
为什么大脑能记住事情?
人为什么要睡觉?
没有一个成年人,能笑着看完体检报告
成年人爆笑日常
成年人的辛苦
魏玮服装设计近作
久坐会导致“臀肌失忆症”
骨髓基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