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旸
摘要:
明清两代是中国彩瓷高度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仅景德镇的彩瓷品类即达数十种,其中著名的有青花、五彩、粉彩、珐琅彩和斗彩以及各种色地彩、素三彩。彩瓷品种和装饰内容的丰富,为陶瓷生产开拓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明成化斗彩是中国陶瓷史上的彩瓷之冠,世所瞩目,而名品又绝大多数收藏在北京和台北故宫博物院里,故人们极难见到成化斗彩的全貌,以致把斗彩与五彩混同。
关键词:五彩;斗彩;瓷器;青花
一、何谓五彩与斗彩
斗彩是指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彩饰工艺。这个名词最早见于《南窑笔记》著述中,“成、正、嘉、万俱有斗彩、五彩、填彩三种,先于坯上用青料画花鸟半体, 复入彩料, 凑其全体, 名曰斗彩。”从实物用彩的方法分析, 填彩也应属于斗彩一类, 都是以釉下青花勾画轮廓, 再于轮廓内填人釉上彩的, 有使釉下彩与釉上彩相互斗妍斗艳之效果。
斗彩创始于明宣德时, 成化时成就突出。明成化斗彩在绘制方面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借鉴“景泰蓝”工艺的掐丝填料技法, 先用青色料在胎上绘出纹样的轮廓线, 罩上透明釉烧成淡描青花瓷器, 再在釉上青花的轮廓线内填以多种色彩, 然后人炉烘烧而成。另一种是用青料在胎上绘出纹样的局部, 罩上透明釉烧成后, 再根据纹饰设色的需要在釉面上绘、点、填、覆不同的彩色, 再入窑烘烧, 使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绘构成完整的画面。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绘制方法是以青花为主体, 以釉上彩作为填衬、拼凑和点缀。以上这两种绘制方法统称为斗彩, 有时也称前者为“填彩”。
五彩则可分为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两大类。釉上五彩乃绘画于已经烧成白釉瓷器的釉面之上, 经70 C—80 C 的炉火两次烧制而成。一般以红、绿、黄、蓝、紫五种色彩描绘纹饰, 但每件器物根据纹饰对设色的要求, 不一定五彩皆备, 有的只用二三种彩色。
青花五彩指釉下青花和釉上多种色彩相结合的彩绘。一般以红、黄、绿、紫及釉下青花为五种主要色调。这种组合不同于成化斗彩和釉上五彩, 而是以青花釉下彩作为彩色的一种, 代替釉上蓝色与釉上彩其他各色组合设色于应有部位, 不受轮廓线的限制, 亦不是机械的拼凑图案, 而是自由发挥的设色彩绘。釉上彩绘的比例占主要地位, 多于斗彩中釉上彩的比例。
对照以上定义, 再来细看此件成化款青花五彩鸳鸯荷花纹盘。青花已经不能称为色彩的主体, 其他颜色的釉上彩占据了相当的比例。青花作为一种蓝彩被运用于描绘鸳鸯的羽毛和莲塘的水波, 与其他色彩和谐搭配, 自然地融于画面中。但是另一方面, 鸳鸯的轮廓是以青花勾出暗线。可见, 这件作品兼有青花五彩和斗彩的特点, 却又都不是单纯地贯彻到底。胡昭静在其著作《明清彩瓷》中, 称与这件器物同题材、同画法的宣德款鸳鸯荷花纹盘“ 是用多种方法装饰的青花五彩瓷器。
二、如何区别斗彩与五彩
(一)两者混同的原因
二者基本概念的含混有一定的历史原因,首先在明清两代瓷书中很少有“斗彩”这个术语,见到的是“五彩”或“白地青花间装五色”的说法。直到清中期《南窑笔记》里才出现“斗彩”一词,且能与实物对证,这是后人研究彩瓷唯一可资借鉴的文字资料。但因其叙述不够全面,所以也常见引起误解或混淆。至晚清时期瓷书对斗彩的说法就更不确切。即使雍正、乾隆时内务府造办处档案中有关斗彩瓷器的记事也均用“五彩”之名。其次,由于明成化斗彩是中国陶瓷史上的彩瓷之冠,世所瞩目,而名品又绝大多数收藏在北京和台北故宫博物院里,故人们极难见到成化斗彩的全貌,以致把斗彩与五彩混同。
(二) 判断斗彩的关键
“斗彩”之名出现甚晚,直到清中期才有一本《南窑笔记》对斗彩作论述。此书将明代彩瓷概括为斗彩、五彩和填彩三个品种,值得借鉴。据《南窑笔记》所述,“凑其全体”即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显然这是根据瓷器的装饰方法而定名的,对后世影响较大。许多陶瓷书籍中有关斗彩的文章,一般都讲是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组成优美的画面,于是凡以此方法绘制出来的彩瓷皆称为斗彩。这只能是一种笼统的讲法。因为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产物很多,如青花与金彩、青花与红彩、青花与绿彩、青花与五彩等众多彩瓷,究竟哪一类为斗彩呢?应该说这些都是一个系列的产品,其中成化斗彩最名贵。成化斗彩的彩绘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第一种,是用青花在瓷胎上勾出纹饰的轮廓线,罩上透明釉,烧成淡描青花瓷器,再在釉面上青花双钩线内填以所需色彩,由一种到多种不等,而后再入炉烘烧制成。这是借鉴“景泰蓝”工艺中掐丝填料的技法。这种画法符合《南窑笔记》中的“填彩”说法。成化斗彩瓷器绝大多数是用此种方法绘制的。
第二种,用青花在瓷胎上勾出纹饰轮廓线的全体或主体,同时还加上青花渲染的局部纹饰,罩上透明釉,经高温烧成青花瓷器,再在瓷面上根据纹饰设色需要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施多种彩,再经炉火烘烧而成。
青花红彩、青花红绿彩、青花金彩、青花五彩等多种青花加彩器,其青花纹饰与斗彩画法不同,它们没有用青花勾纹饰轮廓线,而用青花作平涂或渲染。例如明宣德青花红彩海水龙纹碗、明万历青花红绿彩葫芦瓶的纹饰,都没有用青花勾绘纹饰的轮廓线,而是用青花平涂、描绘的方法绘制,与成化斗彩的填绘技法明显不同,故这两件青花加彩器不应称为斗彩。纵观陶瓷发展史,明代永乐、宣德时期已经出现了青花金彩、青花红彩及青花五彩等,因此,成化斗彩应是在青花加彩工艺的基础上逐渐繁衍出来的一种新的装饰方法,这也是陶瓷装饰工艺从简单到繁复的客观历史规律。
以上是“斗彩”与“青花五彩”的区别,符合传世品的实际情况,但有个别器物不符合以上所述,具体情况则需作具体分析了。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