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拙+田花
也许您不知道三线建设,但是您也许知道196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的胡锦涛和北京地质学院的温家宝,在三线建设口号的召唤下,奔赴祖国西部的甘肃。在共和国领导人中,同样有着领导三线建设经历的,还有宋平、李岚清、王兆国……
也许您不知道三线建设,但是您也许知道成昆铁路,攀枝花钢铁集团,酒泉航天中心,西昌航天中心,葛洲坝水电站和中国第二汽车厂这些中国响当当的企事业单位名字。这些,都是三线建设的直接或间接的产物。
也许您不知道三线建设,但是您也许看过《青红》,看过《我11》,看过《山楂树之恋》。这三部电影的背景,就是三线建设。其中《青红》和《我11》的编导王小帅,出生5个月后随父母从上海搬迁到位于贵阳的三线建设企业的贵阳光学仪器厂。他在那里长大,俗称三线二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三线建设,是一个激动人心而又一度神秘的话题。从1964年到20世纪80年代,成千上万的建设者,包括工人、解放军、工程技术人员和干部,从中国的四面八方,汇集到内地大西北、大西南的丛山峡谷之中,苦战十余年,进行了一场鲜为人知但规模极其浩大的建设。
在备战的要求和“文革”的冲击下,三线建设的历程波澜壮阔,跌宕起伏,影响深远,犹如一场激烈的战争。最后,在三线地区拔地而起了1100多个星罗棋布的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它形成了中国可靠的西部后方科技工业基地,初步改变了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布局,带动了中国内地和边疆地区的社会进步。
50年后的今天,三线建设走进了历史博物馆(2013年8月,全国第一家三线建设博物馆在贵州省六盘水市开馆),但作为几代人的特殊记忆,却始终挥之不去。在纪念三线建设50周年之际,让我们一起来缅怀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回忆三线生活中的那些人和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