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玮玮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合作中培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开启幽闭的心智。
小学教育合作学习语文教学探究方法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这一教学模式适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他们喜欢在一起交流和讨论问题,用共同的视角观察事物,用共同的方式探索新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合作中培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那么,怎样更好地运用这种模式组织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呢?经过探索实践,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善于营造氛围,激发合作兴趣
1.心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为此,教师在课堂上必须改变自己角色,由权威型向民主型师生关系转变。另外,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充分运用启发式的提问,直观的教具演示,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以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或就地取材,就文发挥编个小故事,做个小游戏,来个小表演等,营造一种宽松、合作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气氛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激发他们合作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合作的质量。
2.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说过:“要播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育人的真本领,备课时能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特点和能力水平,充分估计在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和问题,要从学生的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努力组织一些丰富的、现实的教学活动,设计富有启发性、开放性和可合作性的问题,避免“摆架子”“走过场”的现象,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合作精神。
3.保证合作的时间和空间。有效的合作学习应以个体的独立思考为前提,这是因为阅读毕竟还是个极具个性化的行为,需要个体直面阅读材料,通过书面等符号的理解,借助自身的生活经验和语文沉淀解读读物,从而建构意义,乃至有创意地理解内容。它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和个性,不是教师的分析讲解所能替代的。当然,也不是任何形式的小组合作所能代替的,这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那样,“潜心”方能“会文”。首先,教师对学生要有足够的耐心,给予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耐心等待学生思维的结果。其次,延缓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把评价的权力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尝试和探索。这种“延时评价”是新概念语文教学的观点之一,“它比即时评价更自由,能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有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求异思维及多向思维能力,使学生的潜能逐步得到挖掘。”
二、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引导合作探讨
小语教材蕴含丰富的信息资源,教师要赋予学生多元选择权利,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课文选定不同的合作探讨内容。
1.对文章的主旨进行合作探讨。如《落花生》一文,可让学生选定讨论:“做人到底要做怎样的人?”
2.对文章的线索进行合作探讨。如《月光曲》一文,内容复杂,可引导学生根据文中的3条线索展开合作探讨:①《月光曲》的基本曲调和节奏是怎样的?②贝多芬的创作灵感是什么?③《月光曲》的内容是什么?抒发了贝多芬什么样的内心感受?再如《凡卡》一文也可采用此法。
3.对文章的字词进行合作探讨。如《马背上的小红军》一文,“小鬼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地拍了拍……”一句中的“拍”字用得妙!可让学生合作探讨:①“拍”什么意思?②可以换成“打”字吗?在表达意思上有何区别?③如果这里用“打”字,请想想事情又会产生怎样的结果呢?④从这个“拍”字体现了小红军的什么精神?通过以上问题的步步合作探讨,学生自然而然地理解了“拍”字的丰富内涵,深深地感受了小红军宁可自己忍饥挨饿,把困难留给自己也不愿接受别人照顾的高尚品质。
4.对文章的矛盾处进行合作探讨。如《小马过河》课文,松鼠对小马说水很深,昨天它的同伴被水淹死;老马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趟过去。教师应抓住这个矛盾设计合作探讨:“水到底是深还是浅?”很引发悬念。
另外,还可以在文章思想深刻处、内涵丰富处等进行合作探讨。通过合作探讨,学生不同的思维在合作中产生碰撞,在互动中得到发展,效果也显而易见。
三、教师要适时引导,提高合作质量
重视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并不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应始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1.有效分组。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也有着不同的潜能,合作学习一般采用异质分组,即小组内各成员间形成性别、学习成绩、能力方面的差异,为小组成员内部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
2.选好组长。“鸟无头不飞,兵无将不战”,选好小组长是首要条件。要让一个小组自己有板有眼地进行学习,小组长必须慎重选择。所选小组长要较强的组织能力,要有较强的表达能力,要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3.合理分工。我们不能想当然地认为组建了合作小组后,学生围坐在一起,进行简单的议论,就会出现合作的效应。小组合作应该有一定的分工,每一位学生都要被指定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如领导者、检查者、报告者、操作者等,而且应该轮流担任,实现小组角色的互赖,增进学生互动的有效性。
4.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合作学习既是学习取得成功的条件,同时其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目标。人际交往技能,从大的方面可以划分为“对话”与“共事”技能。教师可以将常用的人际交往技能引入适当的小组竞争,激励他们团结一致,积极去争取,从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5.教师指导。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同教师的引导与参与是分不开的。在小组合作教学中,教师不仅是课堂控制者、知识的讲解者,更是课堂的组织者、合作的参与者、学生学习的帮助者。
在开展合作学习过程中,随时都会有意外的问题发生,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往往会阻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因此,要使合作学习能始终卓有成效,仅仅依靠教师事先的设计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在备课中要有前瞻性,要预见在上课时可能出现的种种状况,教师要能灵活机动的处理各种问题,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重要学习形式,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开启幽闭的心智。我们只有不断探索,努力研究,才能使这种学习形式更完整、更合理、更有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