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平邑为例沂蒙山地区文化产业研究

2014-11-22 03:03唐帅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民间文化沂蒙民间艺术

唐帅

(山东英才学院,山东 济南 251400)

以平邑为例沂蒙山地区文化产业研究

唐帅

(山东英才学院,山东 济南 251400)

文章以平邑县为例进行实地详细调查,摸清了时下沂蒙民间艺术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现状。只有民间艺术与文化产业结合发展,沂蒙民间文化艺术技艺才能够得到进一步开发利用。现今流传的各种民间艺术形态,大多产生于农业社会历史阶段,反映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代广大农民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时至今日,在工业社会迅速发展,工业文明迅速普及的今天,人们会如何对待民间艺术文化遗产的呢?

民间艺术;文化产业;研究

一、当前沂蒙民间文化现状调查

调查发现,目前尚存的沂蒙民间美术品约有14大类。其内容丰富、特色鲜明,集中分布在沂蒙山区各乡镇农村,相对集中的区域以郯城、沂水县为代表。其中有着几百年历史的郯城民间旋木玩具、郯城年画、过门笺和蓝、彩印花布以及刺绣之乡沂水县高桥镇刺绣品最为出名。其他县区差别不大,均呈萎缩状,并随着经济的发展有加剧的趋势,整体状况不容乐观。为进一步摸清当前沂蒙民间美术发展的现状和所存在的问题,以蒙山主峰所在县平邑县为例进行了实地详细调查。

调查发现,该县代表性的美术工艺品只剩下8类10个品种,仅存有同台庄村粉彩泥塑狗和王八打鼓(又叫燕子车)、武台镇南武沟村的过门笺、平邑镇白庄和仲村镇土陶等工艺,沂蒙鞋垫、香荷包和剪纸相对分布广泛存在。一户五十多岁姓梁的大伯告诉我们,每年春节前两个月开始制作年货,到集市上买,作为家庭副业。制作泥塑狗从和泥开始到上色需要十二道工序才能完成,材料和工具大都是流传下来的土制品,就连上彩的笔也是用麻绳自制,他们不敢改动原来的样子,也改不了,具体流传了多少年他们也不清楚。老人家还说,年轻人熟练地掌握泥塑手艺最短也要一年半载的时间,目前泥塑狗的市场价仅为一元钱一个,批发只有四角钱一个,也就是说,手艺学成后一年的收入最多只有几千元,远远不如外出打工赚钱多来钱快,现在年轻一代已不愿学习和继承传统工艺了。

调查中还发现,民间工艺传人越来越老,子孙后代又不愿学,眼看着祖宗留下的东西濒临失传,甚至已经失传。在全省乃至全国屈指可数的沂蒙彩印花布民间艺术家,现已58岁的张明建老师对沂蒙彩印艺术的担忧道出了沂蒙民间手工艺在传承问题上后继乏人的现状。“一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消亡,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实物和资料毁弃或流失,传承后继乏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刻不容缓。”在临沂市民艺展览中我们见到了从事民间文化艺术展的收集、策划者,多年从事沂蒙民间艺术收集、研究、整理工作的临沂市艺术创作研究室主任岳伟,他对沂蒙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发扬有着深刻的思考。岳伟以参加历届民间文化艺术展的民间艺术家为例,分析了当前民间文化艺术的现状。参加近一届展览展出的民间艺术家中,年龄最大的88岁,年龄最小的也50岁,这一现象反映出民间手工艺品的继承传人已呈现老龄化,并且后继乏人。

二、对当前沂蒙民间文化的现状理性分析

当前,中国的工业文明已经铺天盖地而来,我们不应该轻率地放弃这古老的文明乳汁,把这宝贵的一切当作垃圾随手丢弃。我们应当把乡土给予我们的一切,当作祖先在自己血液里留下的基因,并站在这个基点上,在永远不会中断的人类文化传承的链索中,自己必须承担起“继承——发展”的环节。在民艺调查中,我们经常遇到这种尴尬和困惑,不论在城市的商店里或乡村的集市上,人们对于一个模子浇塑的廉价塑料制品趋之如骛,而对于民间匠师精心制作的手工艺品的漠视让人心痛。

张道一老师指出:“西方人在工业化的过程中也经历过如此困惑。当手工业和民间艺术被现代物质文明荡涤一空之后,面对着高科技的机器产品,又感到精神恍惚,好像失去了什么,产生一种文化‘复归’的念头。因为田园诗般的生活虽然不会再来,但是那些蕴含着纯真感情的质朴艺术品,却是暖人心脾的,永远也不会过时。”现在,在一些工业发达的西方国家,有些民间团体正致力于恢复和保存古老的民间工艺品种,以调节后工业社会的浪潮所引发的人类精神危机,达到人的精神和肉体的均衡、协调的发展。

当代文化中民间艺术的回归倾向,不仅仅是出于一种“怀旧”情结的需要,而且也是对于从“谋求最大利润”的原则出发而出现的工业产品的粗制滥造的一种控诉和反抗。从文化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是人们纠正工业社会带来的紧张心态和不安定感而采取的一种最廉价的自我解脱。为什么人们在安装了高级防盗门之后,还要在门上贴一张“门神”?为什么已经使用沼气的厨房里,还要贴一张“灶马”?并不是人们还相信门神、灶马能取代防盗门和沼气炉的功能,而是一种文化上的心理平衡,使人们在相信功能之外,还有一种情感上的愉悦和满足,这正是作为文化概念的“人”,绝不能等同于动物概念的“人”的原因所在。而最近在中国兴起的“民艺回归热”就说明了这一切。

三、结语

“民间艺术能够与文化产业结合发展,千百年传承的技艺能够得到开发利用,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对非物质文化的发展前景,民间艺术家们感到无比的欣慰。承载着千百年历史文化积淀、丰厚浓郁的沂蒙民间文化艺术,必将迎来新的生机。

[1]王海霞.透视:中国民俗文化中的民间艺术[M].太白文艺出版社, 2003.

[2]钟茂兰,范朴.中国民间美术[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

[3]潘鲁生.民间文化生态调查[M].山东美术出版社,2005.

G127

A

1005-5312(2014)32-0203-01

猜你喜欢
民间文化沂蒙民间艺术
“一带一路”背景下沿线的民间文化档案保护
乳源再获命名“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韩国汉诗中的沂蒙历史名人形象研究
首届湛江市民间艺术大师颁证
描绘红色沂蒙新画卷
吉林民间文化作家采风活动掠影
沂蒙妈妈与八路儿子的母子情
结合新的时代条件 弘扬光大沂蒙精神
畲族民间艺术述论
贾平凹民间文化意识与中国新时期文学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