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现代观光农业园的规划与实践

2014-11-22 15:35曹仁勇薛俊菲张晓东
江苏农业科学 2014年10期
关键词:规划设计

曹仁勇++薛俊菲++张晓东

摘要:发展观光农业是“绿色经济”大背景下的一种自然选择。许多观光农业生态园因缺乏科学的规划设计和经营管理,造成旅游形象定位模糊,观光性、生态示范作用及科普教育和农业科技示范性不强。本文以兴化现代观光农业园为例,提出坚持生态优先、资源节约、特色定位、科技引领的规划原则,并将园区结构划分为“一心、二环、五板块、八景点”,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现代观光农业园的生态立体化网络景观结构。将园区建成集科技研发、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于一体的现代观光农业园,最终实现农业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观光农业园;规划设计;兴化现代观光农业园;规划原则;景观结构

中图分类号: TU986.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10-0181-03

收稿日期:2014-05-16

作者简介:曹仁勇(1972—),男,江苏盐城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园林规划设计及教学工作。E-mail:570527918@qq.com。当今工业化的快速进程使得经济迅速增长,人口的大量涌入形成了拥挤喧嚣的城市樊笼,导致环境恶化,使得人们越来越怀念和向往空气清新、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活方式[1]。现代社会交通网络不断完善和便利,使人们开始重新思考生活的定义与本质,儿时记忆中的田园生活在每个人的脑海里若隐若现。顺应这种需求,现代农业观光园应运而生。现代观光农业是指运用现代温室技术、物联网技术、现代栽培技术、雨水收集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手段建立起来的,在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又与观光旅游相结合的一种集农业与旅游业为一体的新型生产方式[2]。发展现代观光农业对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解决农民就业、统筹城乡发展、繁荣农村经济、丰富农村文化活动、促进农民增收、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3]。本文以现代农业发展大环境为出发点,主要阐述兴化现代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的相关内容。

1园区概况

兴化现代观光农业园地处于江苏省兴化市临城镇,规划用地南至新S333省道,西边与北边有天然的河道作为边界,东临S231省道,规划总面积50 hm2。园区内自然资源丰富,风景秀丽,生态条件优越,以农田景观为主;同时河道水系众多,河网密布,具有良好的河道水域自然景观。

园区气候属于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雨水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炎热不长,严寒较短,无霜期长,风向全年多偏东风,气候条件比较优越,土壤为长江、黄河、淮河冲积物以及湖海沉积物。优越的自然条件为高品质现代观光农业园的营造奠定了坚实基础。

2园区建设所面临的问题

2.1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园区水利设施不完善,灌排体系不配套,田间工程失修,高效节水设施严重匮乏;电力设施老化,供电能力不足,将对园区建设产生制约。

2.2面临周边园区的竞争压力

园区是在周边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周边产业形成强烈竞争的背景下产生的,临近的“泰州市红旗农场”“扬州市高效农业生态园”等都对本区的发展形成强烈竞争态势。

2.3农业产业化程度偏低

目前,园区种植结构单一,产业化链条短,农产品附加值和优质化程度低,特别是具有关键性的支柱产业还没有形成,对园区的带动作用较为有限。另外,产业水平较低,农民的生产缺乏科学指导;农产品加工、包装技术和服务体系尚未形成;农产品质量和加工增值体系还完善等,均对高效生态农业产业发展构成制约。

2.4自主创新能力薄弱

目前,园区农业高新技术研发机构建设滞后,高层次科技人才匮乏,尚未形成人才、平台、项目、基地一体化的农业高新科技研发体系,科技对经济、社会、生态发展的支撑和引领能力不足。

3规划原则与目标

在综合分析现代观光农业发展背景与市场需求的基础上,立足兴化的发展基础与存在问题,突出绿色、高效、特色、创新四大理念,进行园区规划设计。

3.1规划原则

3.1.1坚持生态优先,实现绿色发展观光农业生态园既具有农业内涵又兼具园林特征,是农业生产与园林建设相结合的产物,突出生态性规划理念[4],以生态立园、环境优先、循环经济为基准,大力加强生态种植业、休闲农业建设,加强水源地保护性开发,全面提升园区内资源与环境质量和层次,为园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3.1.2坚持资源集约,实现高效发展以资源集约、循环及高效利用为主线,加强农业资源合理开发与保护,贯彻节地、节水、节电措施,加强资源节约型园区建设。

3.1.3坚持特色定位,实现错位发展以发展特色产业为重点,科学定位,优化布局,培植和壮大优势产业,构筑有竞争力的特色生态经济体系,推进园区与外部区域的优势互补、良性互动、错位发展及共同发展。

3.1.4坚持科技引领,实现科学发展以科技创新引领发展为主线,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和信息高地,聚集创新要素,创新服务模式,建立“以科技带动园区、园区带动企业、企业带动基地、基地带动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支撑和引领园区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发展。

3.2规划目标

着眼兴化全市现代观光农业的建设,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以资源高效集约利用、农业功能全面开发为主导,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动力,以科技、信息化服务创新为支撑,以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导向、效益驱动为思路,建设集科技研发、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

4空间结构与布局(图1、图2)

在上述原则的指导下,以目标为导向,对园区空间进行总体布局和建设项目安排。

4.1规划结构

园区结构划分为:“一心、二环、五板块、八景点”,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现代观光农业园的生态立体化网络景观结构。一心:为综合服务中心;二环:一环为围绕整个园区的环形主干道,二环为环绕园区的环形水系休闲观光带;五板块:根据园区特色板块建设,规划成综合服务中心板块、以色列高效农业板块、“农夫果园”示范采摘板块、设施园艺板块、里下河风光创意体验休闲板块,共5个特色功能板块;八景点:由8个自成体系又相互关联的景点组成,每1个景点表现1个主题,或承担1个观光游览目项。

4.2分区详细规划

4.2.1综合服务中心板块该板块位于园区东部、园区入口附近,定位为整个园区的综合服务中心,承担技术研发、农业科普、技术培训功能,并作为园区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提供种苗组培和驯化服务。空间构成上由研发中心、农业科普中心、农业技术培训中心、组培中心4部分组成(图3)。(1)研发中心。园区新产品开发和新技术引进、试验和推广应用常设机构,是保障园区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项目。由工作室、实验室、必要的农业试验和小规模生产设施构成。(2)农业科普中心。面向公众开展农业科普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服务的重要设施,通过实物、样品、图片、音像、多媒体等方式,展示世界各地的现代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农艺、特色产品和本地农业成就等。(3)农业技术培训中心。是培训农民骨干的常设场所,是保障园区科技推广示范功能的重要项目,由教室、必要的演示与教学设备、学员餐厅、客房(宿舍)等生活服务设施构成,主要对园区辐射对象进行技术培训,兼顾对园区技术人员和员工的培训。(4)组培中心。包括种苗组培中心和种苗驯化中心,建筑占地面积1 000 m2,作为园区的种苗组培与驯化中心。

4.2.2以色列高效农业板块该板块位于园区北部,主要引进以色列高效农业技术,通过节水灌溉、肥水一体等技术的应用,实现农业生产的集约、高效、标准化。板块内设节水灌溉示范区和肥水一体化示范区2个片区。(1)节水灌溉示范区。主要利用喷灌技术、微灌技术、渠道防渗工程技术、管道输水灌溉技术等,使农作物得到及时的灌溉,以提高灌溉保证率,有效促进作物增产增收,实现节水、节地、节电等效益。(2)肥水一体化示范区。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农业新技术。借助压力系统(或地形自然落差),将可溶性固体或液体肥料,按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需肥规律和特点配成肥液,与灌溉水一起,通过可控管道系统供水、供肥,使水肥相溶后,通过管道和滴头形成滴灌,均匀、定时、定量浸润作物根系生长区域,使主要根系土壤始终保持疏松和适宜的含水量。同时根据不同蔬菜的需肥特点、土壤环境和养分含量状况,针对蔬菜不同生长期需水、需肥规律进行不同生育期的需求设计,把水分、养分定时定量按比例直接提供给作物。

4.2.3“农夫果园”采摘板块该板块位于园区西北部,以果树栽培科技示范和栽植露天瓜果为主,并提供时令水果采摘活动,让游客体会到丰收的喜悦。本板块分为果树栽培科技示范基地和“农夫果园”采摘基地。(1)果树栽培科技示范基地。果树栽培科技示范基地以设施果树栽培为主,主要是利用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等设施,人为给果树创造一个可以控制的环境,从而达到人工控制果品生产的目的。与传统栽培相比,设施果树栽培具有高投入、高技术、高产出的特点。(2)“农夫果园”采摘基地。“农夫果园”采摘基地主要功能就是供游人采摘娱乐,规划果树品种有梨、冬枣、猕猴桃、薄壳山核桃等。

4.2.4设施园艺板块该板块位于园区西南部,由智能温控

连栋大棚区、日光温室区、网室蔬菜栽培区3个片区组成。主要通过现代化农业设施的建设和利用,优化作物生长环境,实现农业生产的高产、优质、全天候、绿色安全。(1)智能温控连栋大棚区。建设25 000 m2连栋温室,形成年生产5 000万株叶菜类、茄果类、瓜类、豆类等蔬菜种苗的能力,供应园区蔬菜基地及周边农户种植。种苗以穴盘育苗方式生产,该技术生产的种苗整齐一致,植株健壮,移栽不伤根,成活率高,且省工、省力,适宜工厂化生产。(2)日光温室区。建设普通连栋大棚4.8 hm2,用于茄果类、瓜类等喜温蔬菜的生产,解决早春和晚秋气温过低对蔬菜造成的影响,实现蔬菜的全年均衡供应。按照大棚内蔬菜生产实际情况全程做好田间记录,采用生物、物理等综合措施防治病虫害,完善田间生产档案的“源头”记载工作,保证蔬菜质量。(3)网室蔬菜栽培区。采用防虫网进行覆盖,主要进行各种叶菜类、豆类等蔬菜的栽培。该设施解决了蔬菜生产中的虫害、病害问题,增加其他物理、生物防治手段,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在生产中做到化学农药零使用,化学肥料少施用,按照优质蔬菜安全标准进行生产。

4.2.5里下河风光创意体验休闲板块该板块位于园区的东南侧,设有里下河风光创意体验区、休闲垂钓区和“QQ”农场区。本板块充分利用场地原有条件,通过优美的环境景观设计,不断整合、完善自然生态环境、人文景观、民俗风情、农业生产活动等,创造出适于人们观光、休闲、游乐、参与的乡村旅游景点和观光产业园,提升园区档次、增加综合效益。(1)里下河风光创意体验区。本区主要结合里下河地区典型的“垛田”地貌,融入景观学、生态学及当地的人文历史,进行富有创意的景观开发,力图打造一个在功能上满足市民休闲体验、在生态上满足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创意体验休闲区。(2)休闲垂钓区。该区在原有水系基础上进行水面的再设计,整体规划时保留当地乡村的特色风貌。本区主要作为整个农业园的生态休闲、观光服务区,是园区的休闲娱乐中心。(3)“QQ”农场区。本区是市民体验育苗耕种、浇水施肥、病虫防治等农作的场所。采用物联网技术,对生产过程实行全天候、全方位现场摄录,在工作人员的协助下,让市民可以体验到现实版的“QQ农场”,享受劳动的快乐和丰收的喜悦。

5小结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可耕地资源紧缺,并有逐年下降的趋势,要使我国农业效益最大化,就必须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观光农业可使农民获得双重经济效益,即农业收入和旅游收入,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5-7]。为了追求更高层次、更为全面的休闲体验,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趋向于选择城市周边的农业观光园作为休闲活动的目的地,意在追求一种回归自然、田园生活的精神愿望[8-10]。

综上所述,发展现代观光农业园已是在社会经济向绿色经济转变的大背景下的必然选择。其规划设计要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坚持生态优先与可持续发展,坚持科学的规划理念与经营管理;实践中要充分结合区域农业发展现状与优势,综合分析发展现代农业的优劣势,找准切入点,将园区建设成为一个集农业观光旅游、科普教育、科技示范、绿色健康的现代观光农业园,最终实现园区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可持续发展,为现代农业的大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夏锦,李蔚青. 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园规划设计浅议[J]. 现代园艺,2013(21):56-58.

[2]沈龙,陈东田,满秀允,等. 淄川聚龙山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研究[J]. 山东农业科学,2013,45(5):151-154.

[3]李情. 发展乡村旅游经济,促进新农村建设[J]. 中国商贸,2011(27):171-172.

[4]曹娓,刘亚东,王渊. 论生态园的分类及存在的问题[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6):3262-3263,3272.

[5]赵岩,石晓景. 农业元素在农业观光园景观中的创新应用[J]. 江苏农业科学,2013,41(7):186-189.

[6]田晓珍,杨鸿佼,张法瑞. 观光农业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探析[J]. 现代农业科技,2009(4):246-247,249.

[7]余俊,潘文明. 苏州市吴中区金庭镇杨梅观光果园规划设计[J]. 江苏农业科学,2012,40(6):157-160.

[8]杨乐,胡希军,谢祝宇. 我国观光农业园分类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8):1721-1724.

[9]闫煜涛,白丹,柴新利. 论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的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J]. 湖南农业科学,2009(8):126-128,132.

[10]王鹏飞,栗艳芳,赵丽凯,等. “五位一体”的观光采摘园规划设计模式探讨[J]. 湖北农业科学,2013,52(7):1576-1600.

4.2分区详细规划

4.2.1综合服务中心板块该板块位于园区东部、园区入口附近,定位为整个园区的综合服务中心,承担技术研发、农业科普、技术培训功能,并作为园区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提供种苗组培和驯化服务。空间构成上由研发中心、农业科普中心、农业技术培训中心、组培中心4部分组成(图3)。(1)研发中心。园区新产品开发和新技术引进、试验和推广应用常设机构,是保障园区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项目。由工作室、实验室、必要的农业试验和小规模生产设施构成。(2)农业科普中心。面向公众开展农业科普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服务的重要设施,通过实物、样品、图片、音像、多媒体等方式,展示世界各地的现代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农艺、特色产品和本地农业成就等。(3)农业技术培训中心。是培训农民骨干的常设场所,是保障园区科技推广示范功能的重要项目,由教室、必要的演示与教学设备、学员餐厅、客房(宿舍)等生活服务设施构成,主要对园区辐射对象进行技术培训,兼顾对园区技术人员和员工的培训。(4)组培中心。包括种苗组培中心和种苗驯化中心,建筑占地面积1 000 m2,作为园区的种苗组培与驯化中心。

4.2.2以色列高效农业板块该板块位于园区北部,主要引进以色列高效农业技术,通过节水灌溉、肥水一体等技术的应用,实现农业生产的集约、高效、标准化。板块内设节水灌溉示范区和肥水一体化示范区2个片区。(1)节水灌溉示范区。主要利用喷灌技术、微灌技术、渠道防渗工程技术、管道输水灌溉技术等,使农作物得到及时的灌溉,以提高灌溉保证率,有效促进作物增产增收,实现节水、节地、节电等效益。(2)肥水一体化示范区。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农业新技术。借助压力系统(或地形自然落差),将可溶性固体或液体肥料,按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需肥规律和特点配成肥液,与灌溉水一起,通过可控管道系统供水、供肥,使水肥相溶后,通过管道和滴头形成滴灌,均匀、定时、定量浸润作物根系生长区域,使主要根系土壤始终保持疏松和适宜的含水量。同时根据不同蔬菜的需肥特点、土壤环境和养分含量状况,针对蔬菜不同生长期需水、需肥规律进行不同生育期的需求设计,把水分、养分定时定量按比例直接提供给作物。

4.2.3“农夫果园”采摘板块该板块位于园区西北部,以果树栽培科技示范和栽植露天瓜果为主,并提供时令水果采摘活动,让游客体会到丰收的喜悦。本板块分为果树栽培科技示范基地和“农夫果园”采摘基地。(1)果树栽培科技示范基地。果树栽培科技示范基地以设施果树栽培为主,主要是利用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等设施,人为给果树创造一个可以控制的环境,从而达到人工控制果品生产的目的。与传统栽培相比,设施果树栽培具有高投入、高技术、高产出的特点。(2)“农夫果园”采摘基地。“农夫果园”采摘基地主要功能就是供游人采摘娱乐,规划果树品种有梨、冬枣、猕猴桃、薄壳山核桃等。

4.2.4设施园艺板块该板块位于园区西南部,由智能温控

连栋大棚区、日光温室区、网室蔬菜栽培区3个片区组成。主要通过现代化农业设施的建设和利用,优化作物生长环境,实现农业生产的高产、优质、全天候、绿色安全。(1)智能温控连栋大棚区。建设25 000 m2连栋温室,形成年生产5 000万株叶菜类、茄果类、瓜类、豆类等蔬菜种苗的能力,供应园区蔬菜基地及周边农户种植。种苗以穴盘育苗方式生产,该技术生产的种苗整齐一致,植株健壮,移栽不伤根,成活率高,且省工、省力,适宜工厂化生产。(2)日光温室区。建设普通连栋大棚4.8 hm2,用于茄果类、瓜类等喜温蔬菜的生产,解决早春和晚秋气温过低对蔬菜造成的影响,实现蔬菜的全年均衡供应。按照大棚内蔬菜生产实际情况全程做好田间记录,采用生物、物理等综合措施防治病虫害,完善田间生产档案的“源头”记载工作,保证蔬菜质量。(3)网室蔬菜栽培区。采用防虫网进行覆盖,主要进行各种叶菜类、豆类等蔬菜的栽培。该设施解决了蔬菜生产中的虫害、病害问题,增加其他物理、生物防治手段,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在生产中做到化学农药零使用,化学肥料少施用,按照优质蔬菜安全标准进行生产。

4.2.5里下河风光创意体验休闲板块该板块位于园区的东南侧,设有里下河风光创意体验区、休闲垂钓区和“QQ”农场区。本板块充分利用场地原有条件,通过优美的环境景观设计,不断整合、完善自然生态环境、人文景观、民俗风情、农业生产活动等,创造出适于人们观光、休闲、游乐、参与的乡村旅游景点和观光产业园,提升园区档次、增加综合效益。(1)里下河风光创意体验区。本区主要结合里下河地区典型的“垛田”地貌,融入景观学、生态学及当地的人文历史,进行富有创意的景观开发,力图打造一个在功能上满足市民休闲体验、在生态上满足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创意体验休闲区。(2)休闲垂钓区。该区在原有水系基础上进行水面的再设计,整体规划时保留当地乡村的特色风貌。本区主要作为整个农业园的生态休闲、观光服务区,是园区的休闲娱乐中心。(3)“QQ”农场区。本区是市民体验育苗耕种、浇水施肥、病虫防治等农作的场所。采用物联网技术,对生产过程实行全天候、全方位现场摄录,在工作人员的协助下,让市民可以体验到现实版的“QQ农场”,享受劳动的快乐和丰收的喜悦。

5小结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可耕地资源紧缺,并有逐年下降的趋势,要使我国农业效益最大化,就必须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观光农业可使农民获得双重经济效益,即农业收入和旅游收入,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5-7]。为了追求更高层次、更为全面的休闲体验,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趋向于选择城市周边的农业观光园作为休闲活动的目的地,意在追求一种回归自然、田园生活的精神愿望[8-10]。

综上所述,发展现代观光农业园已是在社会经济向绿色经济转变的大背景下的必然选择。其规划设计要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坚持生态优先与可持续发展,坚持科学的规划理念与经营管理;实践中要充分结合区域农业发展现状与优势,综合分析发展现代农业的优劣势,找准切入点,将园区建设成为一个集农业观光旅游、科普教育、科技示范、绿色健康的现代观光农业园,最终实现园区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可持续发展,为现代农业的大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夏锦,李蔚青. 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园规划设计浅议[J]. 现代园艺,2013(21):56-58.

[2]沈龙,陈东田,满秀允,等. 淄川聚龙山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研究[J]. 山东农业科学,2013,45(5):151-154.

[3]李情. 发展乡村旅游经济,促进新农村建设[J]. 中国商贸,2011(27):171-172.

[4]曹娓,刘亚东,王渊. 论生态园的分类及存在的问题[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6):3262-3263,3272.

[5]赵岩,石晓景. 农业元素在农业观光园景观中的创新应用[J]. 江苏农业科学,2013,41(7):186-189.

[6]田晓珍,杨鸿佼,张法瑞. 观光农业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探析[J]. 现代农业科技,2009(4):246-247,249.

[7]余俊,潘文明. 苏州市吴中区金庭镇杨梅观光果园规划设计[J]. 江苏农业科学,2012,40(6):157-160.

[8]杨乐,胡希军,谢祝宇. 我国观光农业园分类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8):1721-1724.

[9]闫煜涛,白丹,柴新利. 论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的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J]. 湖南农业科学,2009(8):126-128,132.

[10]王鹏飞,栗艳芳,赵丽凯,等. “五位一体”的观光采摘园规划设计模式探讨[J]. 湖北农业科学,2013,52(7):1576-1600.

4.2分区详细规划

4.2.1综合服务中心板块该板块位于园区东部、园区入口附近,定位为整个园区的综合服务中心,承担技术研发、农业科普、技术培训功能,并作为园区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提供种苗组培和驯化服务。空间构成上由研发中心、农业科普中心、农业技术培训中心、组培中心4部分组成(图3)。(1)研发中心。园区新产品开发和新技术引进、试验和推广应用常设机构,是保障园区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项目。由工作室、实验室、必要的农业试验和小规模生产设施构成。(2)农业科普中心。面向公众开展农业科普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服务的重要设施,通过实物、样品、图片、音像、多媒体等方式,展示世界各地的现代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农艺、特色产品和本地农业成就等。(3)农业技术培训中心。是培训农民骨干的常设场所,是保障园区科技推广示范功能的重要项目,由教室、必要的演示与教学设备、学员餐厅、客房(宿舍)等生活服务设施构成,主要对园区辐射对象进行技术培训,兼顾对园区技术人员和员工的培训。(4)组培中心。包括种苗组培中心和种苗驯化中心,建筑占地面积1 000 m2,作为园区的种苗组培与驯化中心。

4.2.2以色列高效农业板块该板块位于园区北部,主要引进以色列高效农业技术,通过节水灌溉、肥水一体等技术的应用,实现农业生产的集约、高效、标准化。板块内设节水灌溉示范区和肥水一体化示范区2个片区。(1)节水灌溉示范区。主要利用喷灌技术、微灌技术、渠道防渗工程技术、管道输水灌溉技术等,使农作物得到及时的灌溉,以提高灌溉保证率,有效促进作物增产增收,实现节水、节地、节电等效益。(2)肥水一体化示范区。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农业新技术。借助压力系统(或地形自然落差),将可溶性固体或液体肥料,按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需肥规律和特点配成肥液,与灌溉水一起,通过可控管道系统供水、供肥,使水肥相溶后,通过管道和滴头形成滴灌,均匀、定时、定量浸润作物根系生长区域,使主要根系土壤始终保持疏松和适宜的含水量。同时根据不同蔬菜的需肥特点、土壤环境和养分含量状况,针对蔬菜不同生长期需水、需肥规律进行不同生育期的需求设计,把水分、养分定时定量按比例直接提供给作物。

4.2.3“农夫果园”采摘板块该板块位于园区西北部,以果树栽培科技示范和栽植露天瓜果为主,并提供时令水果采摘活动,让游客体会到丰收的喜悦。本板块分为果树栽培科技示范基地和“农夫果园”采摘基地。(1)果树栽培科技示范基地。果树栽培科技示范基地以设施果树栽培为主,主要是利用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等设施,人为给果树创造一个可以控制的环境,从而达到人工控制果品生产的目的。与传统栽培相比,设施果树栽培具有高投入、高技术、高产出的特点。(2)“农夫果园”采摘基地。“农夫果园”采摘基地主要功能就是供游人采摘娱乐,规划果树品种有梨、冬枣、猕猴桃、薄壳山核桃等。

4.2.4设施园艺板块该板块位于园区西南部,由智能温控

连栋大棚区、日光温室区、网室蔬菜栽培区3个片区组成。主要通过现代化农业设施的建设和利用,优化作物生长环境,实现农业生产的高产、优质、全天候、绿色安全。(1)智能温控连栋大棚区。建设25 000 m2连栋温室,形成年生产5 000万株叶菜类、茄果类、瓜类、豆类等蔬菜种苗的能力,供应园区蔬菜基地及周边农户种植。种苗以穴盘育苗方式生产,该技术生产的种苗整齐一致,植株健壮,移栽不伤根,成活率高,且省工、省力,适宜工厂化生产。(2)日光温室区。建设普通连栋大棚4.8 hm2,用于茄果类、瓜类等喜温蔬菜的生产,解决早春和晚秋气温过低对蔬菜造成的影响,实现蔬菜的全年均衡供应。按照大棚内蔬菜生产实际情况全程做好田间记录,采用生物、物理等综合措施防治病虫害,完善田间生产档案的“源头”记载工作,保证蔬菜质量。(3)网室蔬菜栽培区。采用防虫网进行覆盖,主要进行各种叶菜类、豆类等蔬菜的栽培。该设施解决了蔬菜生产中的虫害、病害问题,增加其他物理、生物防治手段,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在生产中做到化学农药零使用,化学肥料少施用,按照优质蔬菜安全标准进行生产。

4.2.5里下河风光创意体验休闲板块该板块位于园区的东南侧,设有里下河风光创意体验区、休闲垂钓区和“QQ”农场区。本板块充分利用场地原有条件,通过优美的环境景观设计,不断整合、完善自然生态环境、人文景观、民俗风情、农业生产活动等,创造出适于人们观光、休闲、游乐、参与的乡村旅游景点和观光产业园,提升园区档次、增加综合效益。(1)里下河风光创意体验区。本区主要结合里下河地区典型的“垛田”地貌,融入景观学、生态学及当地的人文历史,进行富有创意的景观开发,力图打造一个在功能上满足市民休闲体验、在生态上满足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创意体验休闲区。(2)休闲垂钓区。该区在原有水系基础上进行水面的再设计,整体规划时保留当地乡村的特色风貌。本区主要作为整个农业园的生态休闲、观光服务区,是园区的休闲娱乐中心。(3)“QQ”农场区。本区是市民体验育苗耕种、浇水施肥、病虫防治等农作的场所。采用物联网技术,对生产过程实行全天候、全方位现场摄录,在工作人员的协助下,让市民可以体验到现实版的“QQ农场”,享受劳动的快乐和丰收的喜悦。

5小结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可耕地资源紧缺,并有逐年下降的趋势,要使我国农业效益最大化,就必须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观光农业可使农民获得双重经济效益,即农业收入和旅游收入,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5-7]。为了追求更高层次、更为全面的休闲体验,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趋向于选择城市周边的农业观光园作为休闲活动的目的地,意在追求一种回归自然、田园生活的精神愿望[8-10]。

综上所述,发展现代观光农业园已是在社会经济向绿色经济转变的大背景下的必然选择。其规划设计要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坚持生态优先与可持续发展,坚持科学的规划理念与经营管理;实践中要充分结合区域农业发展现状与优势,综合分析发展现代农业的优劣势,找准切入点,将园区建设成为一个集农业观光旅游、科普教育、科技示范、绿色健康的现代观光农业园,最终实现园区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可持续发展,为现代农业的大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夏锦,李蔚青. 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园规划设计浅议[J]. 现代园艺,2013(21):56-58.

[2]沈龙,陈东田,满秀允,等. 淄川聚龙山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研究[J]. 山东农业科学,2013,45(5):151-154.

[3]李情. 发展乡村旅游经济,促进新农村建设[J]. 中国商贸,2011(27):171-172.

[4]曹娓,刘亚东,王渊. 论生态园的分类及存在的问题[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6):3262-3263,3272.

[5]赵岩,石晓景. 农业元素在农业观光园景观中的创新应用[J]. 江苏农业科学,2013,41(7):186-189.

[6]田晓珍,杨鸿佼,张法瑞. 观光农业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探析[J]. 现代农业科技,2009(4):246-247,249.

[7]余俊,潘文明. 苏州市吴中区金庭镇杨梅观光果园规划设计[J]. 江苏农业科学,2012,40(6):157-160.

[8]杨乐,胡希军,谢祝宇. 我国观光农业园分类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8):1721-1724.

[9]闫煜涛,白丹,柴新利. 论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的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J]. 湖南农业科学,2009(8):126-128,132.

[10]王鹏飞,栗艳芳,赵丽凯,等. “五位一体”的观光采摘园规划设计模式探讨[J]. 湖北农业科学,2013,52(7):1576-1600.

猜你喜欢
规划设计
刘璐规划设计作品
规划设计作品
中水淮河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发展趋势探讨
基于城市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规划设计初探
城郊休闲型风景道规划设计策略
规划设计
物流园区出入口规划设计及其优化
当代佛教寺庙规划设计初探
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在电力工程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