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静
【摘 要】文章以大学生健康状况分析为切入点,说明优化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对教学质量和学生身心健康具有重要影响,思考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心理健康教学模式的方法与途径,提出建立新型教学模式评价体系,为优化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优化 高校体育 教学模式
高校体育是以培养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终身体育锻炼思想为宗旨的重要基地。建立新时代大学生体育教学模式是新时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如何改进原有的体育教育模式,打破原有的教学格局,是当前体育教学迫在眉睫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我们应该对现行的体育教学方式进行必要的调整和补充,使之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对学校体育的新要求。
一、对高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分析
据调查显示,目前高校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有下降的趋势,主要表现为身体素质的各项测试指标,如身体免疫能力、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学习和参加学校集体活动的出席率等方面的指标出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各高校每年对在校学生进行的体质测试显示,大学生身体形态发展趋势呈现如下特点:第一,身体形态健康状况。第二,身体机能状况。第三,身体素质状况。
大学生身体素质逐年下降应该引起高校体育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更应该引起一线体育工作者的思考。要认真分析造成学生身体机能和素质下降的原因,探讨更加切合实际的教学模式、教学机制和方针,启发和引导学生共同关注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大学体育教学的宗旨不仅在于能够促进学生在校期间有良好的体格、健康的身体,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投入到工作中获得高质量的生活奠定基础。
二、对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思考
教学模式是一定教学理论思想的反映,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行为规范。不同的教育观往往提出不同的教学模式。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是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出来的,而且每种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也需要一定的条件。教学模式在运用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学生的特点、教学的内容、现有的教学条件和师生的具体情况,以体现对学科特点的主动适应。体育锻炼模式的教学程序是使学生明确锻炼目的和锻炼方法。
(一)教学目标
我们对教学对象的性别、身体素质、兴趣爱好等进行调查,了解教学主体,在做出诊断的基础上,制定教学目标。如主体是男生,就要根据男生喜好对抗性运动项目、运动能力强、易怒等特点确定教学方案,女生则反之,这样尽可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身体优点,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养成锻炼的好习惯,逐步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
(二)锻炼目标
教师在诊断的基础上,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建立锻炼计划和学习目标。通过对学生的了解,明确设置本学期或全部体育课程,确立某个阶段要实现的目标或任务,使每一个阶段都有所作为,为总的教学目标服务。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教学计划,使不同的学习对象在学习过程中都会有所收获并且发挥其本身的潜能。
(三)锻炼效果
针对学生的身体状况,向学生讲授如何选择项目,预期达到怎样的锻炼效果。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锻炼计划,正确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项目本身的特点不同,其带来的运动方式和产生的运动效果也不同,并且教师适当地给予建议和引导,使锻炼效果更加显著。
(四)优化练习方法
首先让学生掌握技术动作和要点,然后组织学生反复练习,促进学生树立自觉练习的意识。教会学生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验证理论的方法。根据项目特点组织学生,如群体项目可以组织学生在提高自身能力的基础上,开展群体协作练习;个体项目要打破原有项目的局限性,在课前组织部分学生做团体性较强的游戏等。结合不同教学对象,选择适宜的运动练习方法。
三、对高校心理健康教学模式的思考
体育教学是发现和消除大学生心理障碍的重要手段。体育教学是知识、技术、技能的传授过程,也包括情感获得成功后的愉悦体验。
(一)设置教学情境,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体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适应社会的能力已成为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每学期的体育教学安排一定课时的情境教学,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要求学生在特定情境下通过团队合作完成一定的学习目标,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到很多事情是需要团队共同努力才能达到目标的。教学情境的设置,师生之间思想的交流,可以促使学生发现自身平时意识不到的欠缺、盲点和潜力,使他们强烈体验到个人奋斗的成就感和集体作战的愉快感,这对学生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具有正迁移的作用,学生在人生道路上会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二)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结合教学内容丰实教学手段
每学年组织学生观看心理健康知识影片,聘请专家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组织学生以心理健康知识问答的形式,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以达到知识为自己服务的效果。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教法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体验到快乐,爱上体育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与学生一起参加体育活动,创造新型、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充分信任体育教师,愿意与教师沟通。有意识地多让学生相互交流,互帮互学,营造融洽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教学氛围,对学生不良心理的治疗具有良好的作用。
四、对建立新型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的思考
体育教学评价要淡化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建立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方式多样的新型教育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素质的提高。教学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项:专家对教学模式的认同程度,学生对教学模式的肯定程度,学生对学习内容及练习方法的认同程度,学生通过以上教学模式的实施身心健康变化的情况,人性化的评价因个体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效果。坚持对学生教学模式和身体锻炼后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不仅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和坚强意志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模式要在实际运用中不断地改进、超越,使其发挥最大的教学效应。
总之,改革及优化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对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体格健全、体态匀称、素养高雅的现代社会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