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继承传统开拓创新的时代家风

2014-11-21 04:36陶晓辉
教育界·下旬 2014年10期
关键词:家风创新传统

陶晓辉

【摘 要】家风问题的探讨,成为近期的社会热点,本文对家风与传统、家风与创新变革、家风的传承、家风对世风的促进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家风 世风 传统 创新

一、引言

2014年农历新年期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了《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引导公众在过年团聚之时,不忘传承优良家风,传递向善的力量,引发了大众的强烈共鸣,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家风成为当前一个社会热点话题。

本人就家风谈一点认识。家风即门风,是家庭的文化,是一个个家庭在世代繁衍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较稳定的价值取向、生活作风、行为规范和为人处世之道。“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庭的和睦进步同国家的和谐文明息息相关,弘扬和践行良好家风有助于社会和谐、国家兴盛。

二、家风建设关乎民族未来

1. 建设良好家风需要继承发扬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中华民族是一个特别重视血缘亲族关系的民族,家庭伦理和家风问题,历来受到全社会和思想大家们的重视。中华民族是世界各民族中最重视家风的民族之一。中国伦理思想史上的大量家训、家教、家规、家范,以及治家格言中所叙述的内容,都与家庭伦理和家风有密切的关系。在中国历史上,很多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都是在良好的家风培育中成长起来的。许许多多革命家庭所形成的良好家风,为培育社会主义的新人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总结、继承和发扬这些家风的优良传统,在今天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儒家的核心思想“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从我国优良的传统道德和古代的家训和家风中,特别是从许许多多的革命家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传统中优秀的家风,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折射到今天我们的家风中就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家庭中,重视亲情,尊老爱幼,孝顺父母,夫妻平等,相敬如宾,兄弟友爱,长幼有序,爱子有方;生活上,热爱劳动,节俭持家,继志承业;学习里,励志勉学,读书明理,修养德行,涵养气质,学有专长,修业谋生,自立自强,有所作为。待人接物方面,讲究仪容、举止、表情、谈吐,表达内心的尊重与谦逊。重诚信,守规则、重契约、践承诺。 仁义为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屈己待人,厚道宽容;远佞近善,洁身自好;扶危济困,奉献社会。慕清廉,廉洁正派,毋蹈贪黩,清正自守,奉公守法。我们要珍惜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理念、规范,继承发扬良好的家风。

2. 建设良好家风需要家长身体力行

“家风”是一种由父母(或祖辈)所提倡并能身体力行和言传身教、用以约束和规范家庭成员的一种风尚和作风。家风是一个家庭所长期培育和形成的一种文化和道德氛围,有一种强大的感染力量,是家庭伦理和家庭美德的集中体现。家风对孩子的心灵影响、人格塑造,是一种无言的、最基本的、最直接的、最经常的教育。它对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性格特征、道德素养、为人处世及生活习惯等,每个方面都会打上家风的烙印。有句外国谚语说:“孩子是看着父母脊梁骨长大的。”这就是说,家长首先要行得正,不要“把精神上、体质上的缺点交给子女”。历史上“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的典故都是家风教育的典范。现在社会上,人们越来越不敢说公道话,越来越不敢做公正、公平的事,这样道德的社会约束力越来越差,孩子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熏染,影响他们健康的成长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才。因此我们家长应身体力行,以良好的家风,抵御世风的污染,给孩子一个纯净的、充满正能量的成长空间。

3. 建设良好家风需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形式

家风是社会风气在家庭中的体现,它既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又应该与时俱进,成为时代精神的重要载体。因此,家风需要继承,更需要创新。良好的家风还是时代精神的主要载体,传统文化也有很多糟粕,这些糟粕显然不利于良好家风的形成,因此,家风更需要创新。创新有两个方面;一是对于那些与时代要求明显不相适应的家风就应该坚决抛弃;二是现代家风必须融入新时代的元素,使家风成为我们时代精神的重要载体。

道德归根结底是由经济决定的,经济的发展必然引起道德观念的变化和发展。从人类道德发展的大趋势看,道德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趋于进步的。

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市场经济具有以下特点:经济主体产权明晰,投资者对物权的占有不能被剥夺,损害应当得到超额赔偿。经济活动的有限责任制度。利润驱动决策,包括生产决策和消费决策。有效的市场竞争,良好的社会信用制度,健全的法制基础。

市场经济是利益驱动型经济,是主体多元型经济,规范的市场经济同时也是公平竞争型经济、质量效益型经济和法制纪律型经济,是文化含量越来越高的经济形态。

市场经济需要人们增强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意识和开拓意识等,这是具有崭新内容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不断得到完善,社会主义道德必然日臻高尚。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我们需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些核心价值观应当成为我们家风的重要内容。

4. 良好的家风建设促进世风好转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美德同良好家风的建设,必将进一步促进社会道德建设的良性运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更好地向前发展。

家庭美德的建设,能够更好地促进家庭每个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为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打下坚实的基础。建设家庭美德,就是要在家庭中大力倡导“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重视家庭美德,对形成一种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家风,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家风”一经形成,就能不断地继承发展,并有着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前后相继、陶冶家庭成员性情的作用。正如社会风气是社会道德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一样,家风是一个家庭成员的道德水平的体现。家风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它既能在思想道德上约束其成员,又能促使家庭成员在一种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氛围中不断发展。

家风同社会风气有着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关系。家风一方面要受社会风气的影响,同时,它又能反过来对社会风气的形成、变化,发挥强有力的作用。良好的社会风气有助于良好家风的形成。在社会风气不好的情况下,如果能重视家风的建设,那么,良好的家风也能够对社会上的污浊空气起到很好的净化作用,有利于整个社会风气的改善。“小家、大家、国家;家风、世风、国风”其实是休戚与共的唇齿相依关系。

世风好,意味着社会有规范,有底线,有原则,有正气,能够让好人有好报,让黑着脸说真话的人敢于说话,不怕说话,也能够将破坏社会规范、不遵守社会基本道义的人边缘化。世风好了,家风必然会好;家风好,有益于促进世风好转。世风、家风齐头并治,建设良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三 、总结

温总理讲,“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家风世风的热烈讨论,反应大家在经济上逐渐富足后,对精神文明的建设更上一层楼的殷切希望,是大家对良好社会风气的期盼,是有规范,有底线,有尊严生活的向往。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发展建立适应新时代的新道德规范,将使我们在新世纪更好的崛起。

【参考文献】

[1]卢逸,王静,周佼佼,等.论家风教育在高校育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4).

[2]朱丽霞 ,张洋.马克思主义家庭观视野下的领导干部家风培育[J].理论月刊,2014(4).endprint

猜你喜欢
家风创新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勤劳节俭传家风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家风伴我成长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幽默好家风(二)
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