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战丽,郭慧茹,汪家毅(中国人民解放军重庆警备区重庆彭家花园离职干部休养所 40004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均寿命延长,很多慢性疾病和退行性疾病明显增多,带病生存不可避免。干休所中老干部已进入了高龄、慢性病高发期,其常见的慢性疾病患病问题、心理问题及合理用药等问题成为基层卫生所的难题。相关调查研究发现,大多数干休所老干部患有高血压、肺心病、慢性支气管炎、骨关节病等多种慢性病,严重影响身心健康[1]。对慢性病进行有效的管理是目前的研究重点和热点,慢性病管理指在社区广泛使用系统化、结构化等方法,促进慢性疾病患者自我管理,并根据疾病严重程度、患者需要,科学管理疾病,及时调整诊治方案,最大限度地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和效率[2]。因此,本研究将对本干休所的老干部进行调查分析,观察目前单病种管理模式下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本干休所的老干部48例为调查对象,其中男27例,女21例,年龄81~96岁,平均年龄(88.9±6.7)岁,其中离休干部38例,退休干部10例。
1.2 方法
1.2.1 管理调查方法目前本干休所对慢性病主要采用单病种的管理模式,初期效果较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单病种管理又称临床路径,主要是指医疗卫生机构的一组成员共同制定一种照顾模式,它使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按一定模式接受治疗护理,主要是针对某种疾病或手术,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指导、诊断、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指导、教育以及出院计划等理想护理手段为纵轴,制定标准化诊疗护理流程,是一种跨学科、综合的整体医疗护理工作模式[3]。但该方法局限性较大,只针对每种疾病急性治疗,忽略了患者的个体因素。因此,本研究对本干休所老干部高血压、肺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等慢性疾病的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并根据疾病情况分为慢性病组和正常组,比较两组老干部的焦虑、抑郁情况以及对目前管理模式的满意度,以充分认识目前慢性病管理的现状[4],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1.2.2 判定方法[5]使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分,分值越高,焦虑、抑郁程度越深,该分由本干休所的专业医师进行盲式评定。另外,对于满意度评价的调查共设置10个相关问题,每题10分,满分100分,90~100分为满意,75~89分为良好,60~74分为一般,小于60分为差。总满意率=满意+良好。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的形式表示,采用χ2检验,若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本干休所慢性病分布情况48例老干部中,慢性病患者共39例(81.25%),正常9例(18.75%)。慢性病患者中高血压15例、肺心病10例、慢性支气管炎7例、骨关节病5例、脑血管病2例,所占比例分别为38.46%、25.64%、17.95%、12.82%、5.13%。
2.2 两组焦虑抑郁情况比较慢性病组的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25.83±2.36)、(31.37±5.45)分,明显高于正常组的(12.65±1.89)、(9.81±1.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慢性病组对目前慢性病管理措施的满意度为71.79%,明显低于正常组的88.89%,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71,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慢性病已成为严重影响老年人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的疾病,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医疗技术的改革,生存年龄也随之增加,但随之而来的是慢性病患病率的增加。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本干休所48例老干部中,慢性病患者共39例(81.25%),正常9例(18.75%)。说明慢性病患者在本干休所老干部中所占比例较大。慢性病组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分别为(25.83±2.36)、(31.37±5.45)分,明显高于正常组的(12.65±1.89)、(9.81±1.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慢性病严重影响着老干部患者的身心健康,需要社会对这一群体提供更多的关注。而且在目前的慢性病管理现状下,干休所慢性病患者的满意度低。因此如何改进干休所的慢性病管理模式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6]。近年来分级管理措施为进一步提高慢性病的管理效果提供了新方法。本干休所尝试构建以医疗机构为主体的慢性疾病分级管理模式。
对干休所的老干部,医疗工作者需全面了解其所患疾病、既往病史,结合具体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对患病老干部进行分类处理,如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分为病情稳定患者、病残卧床患者、功能衰竭患者及病情变化患者等4类。并由专业医师对患者制定个性化的诊治计划,采取不同的随访频率、干预方式和干预强度进行治疗,而管理的重点需放到病情重、危险度高、自我保健意识差的患者身上,实施跟踪式的个体化干预管理,提供以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康复为一体的全方位护理服务[7]。主要从以下几点出发:(1)病情稳定患者,侧重自我管理。由本干休所专业护理人员对该类患者细致讲解和示范用药方法。考虑到老年人记忆力衰退等问题,讲解需反复进行并且需患者复述以强化记忆。定期开展健康知识讲座、义诊、发放健康手册等活动,协助患者了解其所患疾病的严重程度以及治疗手段,并且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干预,鼓励和指导患者及家属自我管理。定期组织培训,掌握病情发生变化时的初步应对措施,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2)病残卧床患者,侧重家庭康复。积极对病残卧床患者进行护理指导、康复训练。同时,护理者还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深入了解其家庭以及疾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尽量满足各种需求,提高自控能力,消除因疾病而产生的各种负性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以促进治疗。鼓励患者进行肢体被动或主动运动,防止残疾恶化,合理搭配饮食。开展家庭病房,使伤残老干部继续享受家庭温暖,同时还可以得到专业的医疗诊治及护理。(3)功能衰竭患者,侧重病情控制。医务工作者需要定期拜访患者,了解病情发展情况,适时调整药物结构。此外,还需给患者相应的生活指导,如肾衰竭患者低蛋白饮食以减缓肾功能恶化。虽然目前对慢性疾病患者仍无显著的治愈方法,但通过合理的治疗和调整,对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4)病情变化患者,侧重院前急救。患者病情的变化有轻重缓急之分,因此,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建立家庭病床、急诊后送等管理体系。医护人员需要熟练掌握危、急、重症患者的诊治指南及规范,合理制定抢救预案,为病情变化患者提供及时、规范、有效的院前急救。
综上所述,在目前慢性病管理现状下,慢性病患病率极高,患者常表现出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应改变管理策略,以提高干休所老干部患者的生活质量。
[1]曹少军,周书明,尹秋生,等.对军队老干部高血压病患者实施健康管理效果的观察[J].人民军医,2010,53(5):385-386.
[2]夏素明,苏法荣,贾伟,等.体系部队干部健康管理工作的做法与体会[J].人民军医,2009,52(12):852.
[3]蒋升华.干休所卫生所急救能力的现状与对策[J].人民军医,2013,56(3):188-189.
[4]SchrijversG.Health and social services:living together apart[J].Int J Integr Care,2009,9(4):851.
[5]元青枝,刘建平,吴优丽.干休所老年慢性疾病患者护理中安全用药的指导[J].实用医药杂志,2010,27(9):822.
[6]唱荣艳,冯晶,王昕欣,等.军队干休所老年慢性病护理三维模式的循证实践[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0,12(6):487-489.
[7]李元新,杨春辉,陈延丽.军队干休所慢性疾病分级管理模式探讨[J].人民军医,2011,54(5):388-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