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吃”还是先有“胖”

2014-11-21 17:36常聪
37°女人 2014年10期
关键词:肌体能量消耗热量

●常聪

先有“吃”还是先有“胖”

●常聪

“一口子吃都不是成一个口胖一子口,吃胖出来的。”信奉这一理念的人,大多死心塌地地执行着控制总热量摄入的减肥方针。然而,近期发表于著名医学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的一篇文章提出,人并非因为吃得多才胖,而是因为变胖的身体令人多吃,而且,破解这一恶性循环的奥秘不在于限制总热量摄入。

少吃还胖

传统观念认为,人之所以会变胖,是因为摄入的热量超过了肌体消耗的热量,多余的热量以脂肪的形式储存在人体内,日积月累,造成肥胖。因此,减重、保持体形的秘诀在于少吃、多动。

众多短期、中期的干预性研究也证明,这是有效的减轻体重的方法。然而,长期的研究带来了一个非常残酷的结论——限制热量摄入、限制饮食并不是一个长期可靠的减轻体重、维持体重的方式。

研究还发现,瘦子增加热量摄入,短期会带来体重增加,但其肌体能量消耗也会增加;胖子减少热量摄入,短期带来体重减轻,但其肌体的能量消耗也会相应减少。

研究者在《纽约时报》撰文称,通过控制饮食摄入的方式来减重,从技术上说没有什么错误,但“治标不治本”,因为未能改变体重增加的根源。而饮食限制会让肌体为了维持体重稳定而开展自动调节,降低能量消耗,从长期看,这并不利于减重和体重控制。这也部分解释了,为什么胖子减肥成功后,效果难以长期维持。

因胖而吃

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饮食摄入的营养物质会被重要的器官系统消耗、代谢,转化成维持肌体正常功能的能量。如果肌体不能获得充足的能源,比如血糖水平达不到生理要求时,就会有调节机制给出饥饿的信号,指挥人们进食,从而获得更充足的能源物质,满足生理需求。反之,当肌体的某些生理指标(比如血糖)超过了正常水平时,也会有相应的调节机制启动,降低食欲、减少食物摄入。

研究者发现,在体内的脂肪细胞较多时,摄入的能源物质在经过代谢之后,被脂肪细胞抢先“吸走”储存起来,肌体也会配合分泌更多的激素,促进脂肪的合成,这导致正常水平的饮食摄入无法满足肌体正常运转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物质,系统就会发出饥饿的信号,指挥胖子们继续吃。

在这种恶性循环持续的影响下,胖子们会越吃越多,越来越胖。而之前人们看到的热量摄入超过了热量需求所致的肥胖,可能只是看到了这个恶性循环的“后半段”,而忽视了“多吃”其实是能量代谢紊乱的一种病态表现。

热量不那么重要?

如果说脂肪细胞过多,会使肌体陷入恶性循环,指挥身体囤积、摄入更多的能量,那么这对于希望维持健美体形的人们有什么启示呢?如何才能让肌体摄入的能量和营养物质,优先进入维持肌体运转的通道,而不是成为脂肪细胞囤积的靶标?

我们已经说过,脂肪细胞过多时,肌体会分泌一些激素,来促进脂肪的合成。而研究表明,饮食的调整可以帮助调节肌体的激素水平,使得胰岛素水平下降,促进更多能量被分解、利用。这提示我们,总的热量摄入不是我们以为的那么重要,促进肌体对食物和能量的分解、利用才是维持体重、甚至长期维持减重效果的关键。

研究已经证明,环境和遗传的因素,都可以促进肌体对能量的代谢和利用。例如有锻炼习惯的人,肌肉群发达,可以加速肌体对能量的代谢,而食物的种类和其对血糖的影响,也有类似的效果。升糖指数(GI)是指食物进入人体后血糖升高的速度和程度,它体现了不同食物对血糖的影响。GI越高,表示人体摄入该食物后血糖升高的速度越快、程度越高。目前广为流行的含糖饮料、精细粮食等都属于GI较高的食物,而生活水平提高、高GI食物触手可及,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超重和肥胖乃至代谢疾病的日益流行。在同等热量摄入的前提下,低GI的饮食表现出了相当的优越性。低GI饮食使得血糖、胰岛素缓慢升高,可维持甚至增加肌体的能量消耗。

可见,控制体重的原则是消耗的能量低于或至少不高于摄入的能量。但传统以热量为中心的观点忽略了饮食结构和GI对体重可能造成的长期影响。

而对于胖子们来说,更加严峻的问题是,变胖的身体会努力储存更多的能量,给出饥饿的信号,命令身体吃更多。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从根本上瓦解这个恶性循环的解决方案不再是一味关注和强调摄入的总热量,而是要贯彻低GI饮食原则。当然,在此基础上,如果能够有毅力维持规律锻炼的习惯,增加肌体对能量的代谢,将能获得更加完美的减肥效果。

(摘自《新民周刊》2014年29期)

猜你喜欢
肌体能量消耗热量
太极拳连续“云手”运动强度及其能量消耗探究
中年女性间歇习练太极拳的强度、能量消耗与间歇恢复探究分析
对比学习温度、内能和热量
用皮肤热量发电
春绽
没别的可吃
剧烈运动的热量
热量计算知多少
人不是有病时才“病”的
铝诱导大豆根系有机酸分泌的能量消耗定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