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观众审美心理探析

2014-11-21 04:46周泽平
剧影月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戏剧交流心理

■周泽平

戏剧观众审美心理探析

■周泽平

戏剧主要是一种综合性的演出艺术,编剧、导演、演员以及舞台工作者共同创作的作品是否成功,最终都要由观众进行最后的裁决,无论是从经济意义上,还是从社会效益上来看,无一例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没有观众就没有戏剧”确是真理。因此,要振兴戏剧,繁荣戏剧就必须研究观众,研究观众的审美心理活动。

“观众”这一称谓,如果从整体看是非常含混的,男女老少,各式人等,而事实上,观众是非常具体的,每个观众都不一样,从艺术社会学层次上分析,认为观众对戏剧艺术欣赏趣味和爱好的选择,取决于他们不同的年龄、性别、文化教养、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经济条件、社会地位以及所有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

有一个典型的例子,上世纪50年代初期,爱尔兰荒诞派剧作家贝克特的名作《等待戈多》问世时,观众反映冷淡,但这出戏在美国一家监狱上演时,却受到犯人观众们的热烈欢迎,原因是剧中人对戈多的毫无结果的等待,引起狱中犯人对自己前途无望又充满希望的强烈的心理共鸣。上世纪末,北京人艺也上演了《等待戈多》,观众持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争论激烈,不相上下。

尽管各类戏剧观众审美心理、习惯千差万别,众口难调,但实际上,由于人类在生理构成方面的基本一致性,使得大众在心理活动规律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也就是说,在许多方面存在种种差异的观众之间,仍可以找到许多审美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很重要,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给观众市场定位,提供大多数观众都喜欢的作品。在这方面,莎士比亚能给我们提供许多有益的启发,他成功的秘诀就在于发展了自己心理学家的天赋,善于发现不同观众之间的某些微妙的共同点,并在其剧作中恰到好处地加以利用,满足不同观众的一种共同需求。他所采用的大众化、通俗化的戏剧效果,例如谋杀、恋爱、世仇、阴谋、误会、神怪等等,使普通观众都能得到审美心理满足,但并没有因此而削弱他戏剧作品深邃的精神价值。

符合大众审美心理的戏剧存在了几个世纪,但人们把观众心理学当作一门科学来看待的历史并不长。20世纪70年代,英国戏剧理论家马丁·艾思林在《戏剧剖析》中对观众心理学的涵义做了比较新颖、通俗又准确的解释,他提出在戏剧演出时,“来自观众的积极反应,对演员有极强大的影响,消极的反应也是一样。……这就是舞台与观众之间著名的反馈作用。”

观众观看戏剧是一种直观的连续的艺术欣赏活动,这种艺术欣赏活动是双向的,正如美国著名戏剧家艾·威尔逊所言:“观众与演员的联系是戏剧经验的核心,这种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流,以其神奇和魅力赋予剧场以特殊品格。”

实际上剧场里的这种交流可以分为观众与演员之间的纵向交流和观众与观众之间的横向交流。在戏曲演出现场,当演员拿出绝活或者演出到出神入化处,哪怕是一个身段、一个眼神、一句唱词、一句道白,都会招致观众大声喝彩,有时叫好者不过数人,有时却是全场雷动。受此鼓励,演员会更加投入、更加卖力,叫好喝彩声也会更多更响。由此在观众与演员之间就形成了一种互相激励、不断提升的精神交流的默契、模式。当然,如果舞台上演得不到位,失手穿帮或唱得荒腔走板,那就会产生相反的现场效果了。

观众与观众之间的横向交流,则是通过言语行动等方式把一部分观众的心理能量传导给其他观众,使其调整个人情绪,接受多数人的欣赏评价标准。

无论是纵向交流还是横向交流,观众们都是当场直接参与的,形成了戏剧演出的直观、大众、互动的特点,这也是其它艺术门类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在现代戏剧中,有些导演努力打破“第四堵墙”,把舞台表演扩展到观众席中,让演员走下台和观众零距离接触,或者设法让一些观众融入戏剧表演中,这样的参与更加直接。

观众与演员的交流除了上述的叫好、喝彩以外,还有一种是无声的参与,即观众被深深吸引到戏里,几乎忘记了自己的存在,直到一场结束或闭幕后,观众才缓过神来,对演出报以热烈掌声。精神参与具有移情作用,观众在情感上和剧中角色发生共鸣,仿佛自己变成了角色在戏中活动,这时演出现场越安静,演员越能潜心于角色创造,观众的内心体验也就越深刻,交流效果就越好。

通过互相交流,观众对戏剧的反馈和影响,直接体现在演员身上,不仅影响演员在一出戏里的表演,而且会左右着他的表演风格。而观众对戏剧创作的反馈和影响则是间接的。观众通过市场约束着戏剧艺术家的艺术选择,如果不对大多数观众的口味,便很难立得住脚。当代一些“形象工程”剧目或先锋戏剧,便常常遭遇这种尴尬。因此,一个成功的剧作要把观众放在首位,既尊重一般观众的审美习惯,又不被他们所控制,在这方面,曹禺及其经典作品是成功的范例。

如前所述,观众作为一个复杂的群体,其每个成员的文化教养、艺术修养、欣赏趣味各不相同,我们对观众的欣赏趣味应一分为二,健康的当然要肯定,走入误区的则要加以引导,以消除它对戏剧艺术发展的消极作用,梅耶荷德说过:“有了伟大的观众才会产生伟大的戏剧家”,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观众的美育问题。

猜你喜欢
戏剧交流心理
如此交流,太暖!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传统戏剧——木偶戏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心理小测试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心理感受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交流平台
戏剧就是我们身边凝练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