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 刘杰书
【摘要】宫颈癌仅次于乳腺癌,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日益升高且逐渐年轻化,笔者主要通过整理相关文献,对莪术在抗宫颈癌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上宫颈癌的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宫颈癌;莪术;综述
【中图分类号】R285.5【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21-0025-02
宫颈癌仅次于乳腺癌,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报道,在全世界范围内,其每年新发病例约50万例,发展中国家占80%,而我国高达28 8%,约13万多[1],发病年龄以40~50岁为多,60~70岁又有一个高峰出现。该趋势严重地威胁女性身体及心理健康,正逐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以及医学界深入探讨的重中之重。经查阅相关文献,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可导致宫颈癌的发生:人乳头瘤病毒(HPV)、Ⅱ型疱疹病毒(HSV)、EB病毒(EBV)、人巨细胞病毒(HCMV)等,其中HPV首当其冲;其次,宫颈癌的发生也可能是因为受到真菌感染;此外,致病因素尚有性行为紊乱、早婚早育多孕、避孕方法不当、宫颈糜烂等以及与饮食、吸烟和宿主的遗传也有关。目前,关于宫颈癌的病因和发病机理说法不一,仍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探讨[2]。
1宫颈癌的中医认识
中医认为本病属妇科“崩漏”、“癥瘕”、“带下”、“石瘕”的范畴[3]。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经历代医家的不懈探索和总结,可归纳为以下三点:一是湿毒外侵:机体感受湿热邪毒,蕴于体内,流注下焦,瘀于胞宫;二是气郁湿困:七情所伤,肝郁气滞乘脾,致血瘀、湿热瘀阻于下焦所致;三是下元虚寒:蕴毒日久,命门火衰,终致脾肾阳虚,气血运行受阻而致。治疗多疏肝理气、健脾祛湿、温补肾阳。
2莪术抗宫颈癌的认识
2.1莪术简介莪术,古名蓬莪茂,来源于姜科植物蓬莪术、广西莪术或温郁金的干燥根茎[4],又名蓬莪术、温莪术、广术、青姜,黑心姜。其性味辛、苦,温。归肝、脾经。有行气解郁,破瘀、止痛的功用[5],主要用于治疗气血凝滞,腹部包块,痞块,饮食积滞,妇女经闭。
2.2莪术抗宫颈癌的化学成分及其作用机制莪术的主要成分包括莪术油(主要包含莪术醇、榄香烯、莪术二酮、吉马酮等[6])、姜黄素类、多糖类。广西莪术在此基础上还另含有锌、铁、镁等13种微量元素[7]。有学者实验研究证明在体外莪术油注射液通过促进P16表达增加,并通过抑制突变型P53基因的表达可改变细胞生长周期进程从而抑制人子宫内膜癌细胞株RL-95-2的增殖和生长[8]。有研究表明联合应用莪术油与α-2b干扰素可抑制诱导癌细胞发生凋亡,其机制系该法抑制了宫颈癌细胞的端粒酶活性[9]。现将莪术中有抗宫颈癌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简要说明如下。
2.2.1莪术醇研究表明莪术醇可抑制人宫颈癌CASKI细胞增值促使其凋亡。高艳娥等[10]研究表明CASKI细胞周期会随着作用于该细胞的莪术醇的浓度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莪术醇能引发CASKI细胞G2/M期的阻滞, 抑制该细胞后期的DNA合成及分裂,使之不能进入下一个周期, 该研究结果让莪术醇作为肿瘤化疗辅助药物有一定的科学理论基础;其外,莪术醇还能通过影响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来明显的抑制该细胞的RNA生物合成[11]。还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和HepG2细胞环氧化酶2的表达,从而减少肿瘤血管的形成来发挥其抗宫颈癌的作用。
2.2.2β-榄香烯其抗宫颈癌的机制主要是通过上调促凋亡基因Bax和下调抗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从而使人宫颈癌Hela细胞产生凋亡。何中秋等[13]研究表明Hela细胞的DNA和RNA合成均可被β-榄香烯抑制,其抑制能力与药物浓度成正比,尤以对RNA合成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β-榄香烯还可以使VEGF-C、VEGFR-3的表达受到抑制来阻止肿瘤的血行和淋巴道转移[14]。但就目前研究现状,β-榄香烯抗肿瘤作用虽确切但其作用机制及靶点等问题尚需深入研究,且其抗宫颈癌的主要临床适应症及最佳配伍方案、最佳剂量和最佳给药途径等也都需进一步探讨,以保证莪术能更充分更有效的应用于临床宫颈癌的治疗中。
2.2.3莪术二酮莪术二酮能明显的抑制小鼠移植肿瘤宫颈癌U14的生长,使癌细胞呈交性坏死,其抑制效应与剂量呈正比。临床结果表明其对宫颈癌有一定的疗效,但其抗肿瘤活性目前并没有确切的报道,其药理活性及作用机理方面,也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有很大的发掘空间[15]。
2.2.4呋喃二烯研究证明呋喃二烯能抑制多种人肿瘤细胞的增殖,尤其是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非常强大。通过试验研究,在众多导致宫颈癌的因素中,呋喃二烯对HPV感染导致的宫颈癌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但目前对呋喃二烯抗肿瘤作用的研究尚不多,应更进一步深入探索,以更好的在临床有效的应用[16]。
2.2.5姜黄素因其有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具有的明显光毒性的特性而导致该细胞的凋亡,且可以通过抑制细胞表面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和细胞多耐药基因(multidrug resistance1 mRNA,MDR1 mRNA)的表达来增加宫颈癌细胞KB-V1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17]。其外,姜黄素对宫颈癌Caski细胞的增值及PTN的表达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此抑制作用亦可能是姜黄素抗宫颈癌作用机制之一)[18]。由于姜黄素对肿瘤细胞的作用并非针对单一靶点且具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因此应进一步深入探讨研究姜黄素抗宫颈癌的机制以期更好的用于临床。
2.2.6其它研究证明多糖也具有一定的抗宫颈癌作用,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和抗氧化功能是其抗宫颈癌的作用机理[19];莪术中的微量元素与其抗肿瘤作用也有一定的关联性[20]。
3莪术抗宫颈癌的临床应用及毒副作用
3.1临床应用莪术破血逐瘀,行气止痛,对宫颈癌有直接的抑杀作用,还可通过加强机体对宫颈癌瘤的免疫排斥反应来其发挥抗癌作用。现已将其制成栓剂、注射剂等治疗宫颈癌、肝癌等多种恶性肿瘤,其中对于宫颈癌的治疗效果最佳[21]。临床实验中用莪术醇药物对瘤体直接注射来治疗宫颈癌取得了满意的疗效[12]。更有使用3 种方法(1% 莪术油,0.5% 莪术醇+1%莪术注射液或莪术酮混合液)局部注射配合介入治疗,得到的结果显示近期临床总有效率71.4%,表明莪术醇抗宫颈癌的疗效确切,对早期宫颈癌的治疗效果尤佳[22]。 脂质体和微乳的出现为莪术提取物的进一步开发应用和现代中药新剂型的研发奠定基础,既提高了临床疗效,也同时减轻了毒性;吴晓春等[23]研究莪术芍药汤治疗宫颈癌放疗后并发直肠炎的临床实践也肯定了莪术抗宫颈癌的疗效。治疗时也可配伍当归、槟榔、昆布、桃仁等同治以加强临床疗效[24]。故莪术在临床上抗宫颈癌的效果是毋庸置疑的。endprint
3.2毒副作用莪术也具有一定毒性。有使用莪术油制剂治疗宫颈癌的过程中引起过敏反应及消化道出血的个别案例;服药过程中,也有出现发热、头晕、恶心、心慌、呼吸困难等现象;偶有一过性谷丙转氨酶升高。但此类现象随停药可恢复正常,可相应的作对症预防或治疗,也可不作处理[25]。石淳等[26]研究证明,莪术醇可安全使用,但应注意使用剂量不要过大,以避免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4小结
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了中药莪术抗肿瘤疗效较好,对宫颈癌的治疗效果确切,且不良反应小,不易产生耐药性、服用方便,其抗宫颈癌的功能应进一步应用于临床。宫颈癌是可防可治的,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对疾病的转归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晚期的临床治疗效果将显著降低。因此,笔者建议应进一步加强莪术有效成分的研究,以期在治疗宫颈癌早期阶段取得较好疗效的同时降低药物的不良发应,在临床上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韩凤娟,李小平,刘晨芳,等.中药抗宫颈癌的现代机制研究进展及其优势[J].中国医药信息,2012,29(5): 101-104.
[2]王凤岭,王弘锦,张书臣.宫颈癌的分类与治疗[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1):47-48.
[3]李祥云.中医妇科肿瘤的研究概况[J].辽宁中医杂志,2005,32(7):636-638.
[4]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10年版一部[M].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257-258.
[5]满伟, 刘郁山, 李文伟, 等. 莪术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 J] . 时珍国医国药, 2000, 11( 7) : 663.
[6]王德立.中药莪术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11):3240-3242.
[7]万德光.中药品种品质与药效[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719-725.
[8]赵华,汤为学.莪术油对人子宫内膜癌细胞株RL-95-2抑制作用的体外研究[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6, 22(3):158-160.
[9]宋利琼,张昌菊.莪术油联合干扰素对小鼠宫颈癌端粒酶活性和细胞凋亡的影响[J].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6, 40(7):68-69.
[10]高艳娥,郭金珠,惠慧,等.莪术醇对人宫颈癌CASKI细胞增值抑制及促凋亡作用的研究[J].现代肿瘤医学,2009,17(10):1836-1839.
[11]秦铁城,文海斌,陈珮,等.莪术醇抗肿瘤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8):2043-2045.
[12]庞国明.常用药物新用途临床大全[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3: 635.
[13]赵贺,刘丽,王秋妍,等.中药治疗宫颈癌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9):165-166.
[14]徐力,鹿竞文.中药抗癌研究与临床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25-227.
[15]吴丽敏,徐志,顾青青,等.莪术二酮的研究进展[J].药物生物技术,2011,18(4):369-371.
[16]杜丽媛,宋荣霞,陈燕,等.呋喃二烯脂质微球在小鼠体内的药动学及组织分布研究[J].烟台大学学报,2013,26(3):182-186.
[17]李志国,王春江,崔洋.姜黄素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J/CD].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19):8878-8881.
[18]范婷婷,赵纯全,杨蕾.姜黄素对宫颈癌Caski细胞中Pleiotrophin蛋白表达的影响[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8,33(7):825-827.
[19]张炜,刘雯,覃洁萍.中药莪术的研究概况[J].广西科学院学报,2006,22(S):481-486.
[20]孔一凡,史克莉.莪术研究概述[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1):47-49.
[21]张廷模.临床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406-407.
[22]王耀霞,徐立春.莪术醇抗肿瘤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 2009,15(22): 3483-3486.
[23]吴晓春.莪术芍药汤治疗宫颈癌放疗后并发直肠炎45侧的临床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02,2(7):486.
[24]董宏生,韩永刚.妇产疾病临床常用中药指南[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69-70.
[25]李国栋,许付,沈爱年.莪术油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学杂志, 2002, 37( 11): 8061.
[26]石淳,石滨,史琴,等.莪术醇长期毒性初步研究[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3,19(6):502-507.
(收稿日期:2014.08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