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妹
【摘要】目的:探讨自制生肌散联合磺胺嘧啶锌在骨科卧床患者溃疡期压疮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96例长期卧床导致溃疡期压疮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磺胺嘧啶锌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磺胺嘧啶锌联合自制生肌散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溃疡面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科卧床溃疡期压疮患者采取自制生肌散联合磺胺嘧啶锌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溃疡期压疮;自制生肌散;磺胺嘧啶锌
【中图分类号】R632.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21-0060-01
压疮是一种外科疑难病症,常因患者长期卧床或者是坐位,导致其皮肤出现诸多严重并发症。笔者对本院48例溃疡期压创患者采用自制生肌散联合磺胺嘧啶锌方法进行治疗,效果明显,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骨科长期卧床导致溃疡期压疮患者96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男32例,女16例,年龄27~76岁,平均(55.4±13.2)歲,下肢严重损伤患者29例,脊柱损伤患者15例,其他骨伤者4例;观察组男31例,女17例,年龄28~77岁,平均(56.5±12.8)岁,下肢严重损伤患者28例,脊柱损伤患者16例,其他骨伤者4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常规溃疡面涂抹磺胺嘧啶锌进行治疗。观察组:磺胺嘧啶锌联合自制生肌散进行治疗。具体措施为:生肌散配制[1]:生肌散为我院制剂室制作,含有炉甘石、血竭、红花、丹参、独活、麝香、金银花、黄连、黄芪、冰片等药物,按照一定比例配伍后将其研成极细粉,贮瓶备用。首先用生理盐水涡流式冲洗创面,将脓性分泌物予以清除直至创面清洁,用无菌剪将坏死组织剪除,用双氧水进行清洗,而后再次用生理盐水对溃疡面以及周围皮肤进行清洗并擦干,用碘伏对溃疡面、周围皮肤进行消毒。对照组用磺胺嘧啶锌均匀涂抹在溃疡面上,厚度约1mm;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生肌散,均匀撒在磺胺嘧啶锌上,厚度约2mm,用无菌敷料将药粉覆盖,并用无菌纱布进行包扎。换药频率视溃疡面愈合情况而定,多为第一周1天1次,第二周2天1次,3~4周3天1次。连续治疗4周后,若是溃疡面未愈合则考虑调整治疗方案。
1.3疗效评价治愈:局部红肿、溃烂、瘙痒、疼痛等症状表现彻底消失,受压局部皮肤的外观和功能完全恢复正常;有效:局部红肿、溃烂、瘙痒、疼痛等症状表现明显减轻,受压局部皮肤的外观和功能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改善;无效:没有达到有效和治愈标准[2]。
1.4数据处理研究中相关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形式表示,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取χ2检验,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有效率连续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溃疡面愈合时间观察组患者溃疡面愈合时间平均为(13.2±3.4)d,对照组患者溃疡面愈合时间平均为(16.7±4.5)d,观察组溃疡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发生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西医学认为压疮是身体局部软组织持续受压导致血液循环障碍、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从而使组织细胞发生缺氧缺血,营养代谢障碍,导致水泡、溃疡、坏死等症状发生。中医学认为压疮为长期卧床造成气血不畅而致。近年来关于压疮有效治疗手段的研究不断深入,中医药的发展使得其治疗效果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3]。
自制生肌散中的炉甘石、冰片具有收湿敛疮、解毒止痒、去腐生肌的功效,可以使疮面分泌物充分溶解并被迅速吸收;血竭具有活血散瘀、止痛止血、敛疮生肌的功效,可以对创面皮肤的循环状况进行改善,使疮面愈合的速度加快;红花、丹参、独活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止痛的功效,能够对机体的微循环进行调节,使局部组织新陈代谢功能得到改善,使其他药物的功效有所提高,对病变组织的修复和生长具有促进作用;麝香、金银花、黄连、黄芪具有托毒排脓、益气养血、托疮生肌、活血散结、抑菌止痛的功效,同时可对组织细胞的再生起到促进作用。
此次研究证实,我院自制生肌散治疗溃疡期压疮效果理想,与磺胺嘧啶锌联合使用时使其临床治疗有效率得到显著升高,并缩短了溃疡面愈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德庆,刘丽芳,廖玉华.祛腐生肌散治疗溃疡期压疮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04):602.
[2] 方蘅英,林晓岚,胡爱玲.两种压疮危险评估表预测效果的比较研究[J].护理研究,2009,21(11):2851.
[3] 吴建霞,郭秀君.中药血竭调敷治疗压疮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1,18(06):54.
(收稿日期:2014.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