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晓阳
写考场作文时,面对形形色色的作文素材,抓住阅卷者的心理去选择,是作文成功的关键。下面这篇文章以2014年浙江省宁波市和金华市的中考文题及考场原文的优秀片段做为参考,详尽讲解中考作文素材运用的亮点与误区,期待大家通过以下内容了解怎样的素材才能帮你赚取高分,怎样的素材是你写作时不可逾越的“红线”。
【考题呈现】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大海的深处也许隐藏着美丽的珊瑚,目光的深处也许饱含着浓浓的爱意,记忆的深处也许沉淀着生活的真谛,文字的深处也许寄寓着丰厚的意蕴……
请以“深处”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②文体不限,文章不少于5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浙江宁波作文题)
2.请以“热门话题”为题写一篇记叙性的文章。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浙江金华作文题)
【中考作文素材选用亮点剖析】
选择真实生活中只属于你自己的素材,是考场作文的首选,以下三种类型的生活素材在考场作文中表现得最为精彩。
一是“真”:真实的生活,才能写得细腻,才能融入最为真挚的情感。
老杜,小区的清洁工,四川人,中等个儿,黑且瘦,有些内向。工作尽责,任劳任怨,扫地,拖楼梯,倒垃圾,风雨无阻。为人也很憨厚诚实的老杜,自然博得了住户的喜爱,谁家的报纸扎堆后都愿便宜些卖给他。平时遇见他,也都会亲热地喊他一声“老杜”。每当这个时候,他都会跟我们招招手,“呵呵”地笑,随即又埋头干活了。(浙江宁波满分作文《深处》)
同样是以“清洁工”为素材,文段因为人与事的“真”而显得与众不同,“喊”“招招手”“笑”“埋头”,如果不是观察真实生活,是写不出这样的文字来的,这就是这篇“清洁工”文章博得阅卷者青睐,让老师们感觉“很生活”的理由。
类似的素材还有:
家庭生活:给姐姐多少生活费(《热门话题》);爸爸妈妈因“我”而争吵的背后(《深处》);当我被关在门外的时候(《深处》);外婆的菜园子(《热门话题》)
学校生活:面对寝室古老的电风扇(《深处》);医务室里的药味儿(《深处》);体育课上的“罚跑”(《热门话题》)
二是“精”:选择生活素材,我们还要找准文眼来选择。文眼,当然是能表现文章主题的内容。
一声仓促的尾音中,仿佛回到晦暗记忆里某个仍色彩鲜明的午后。浓郁的阳光忘情地泼在光洁的琴面,初次呼吸着琴房中特有的陈旧空气,怀着向往与激动,稚嫩的手指吃力地在琴键上敲出一段单调的旋律,洋溢着毫不掩饰的几分自得。耳畔随即传来雨点般密集的掌声,伴随着父母语气夸张的称赞,愉快的枝叶便一点点蔓延,我迫不及待地把琴谱翻到了下一页。(浙江金华满分作文《热门话题》)
考场作文里,写“我”学习某种技艺的生活素材还是不少的,但大多因为泛泛地写而无法写得出彩,在这里,考生为了表现“赞美”这一“热门话题”对于“我”的激励作用,巧妙地化腐朽为神奇,浓墨重彩地写自己因得到赞美而信心倍增,将素材运用得极富匠心。
类似的素材还有:当我写“家”字的时候(《热门话题》),同桌递过餐巾纸(《深处》)。
三是“新”:选择生活素材,不仅可以关注生活中的人和事,还可以倾情于生活中的景和物,这样的选材思路自然不会与他人的选材“撞车”,如果文字的驾驭能力强点,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它似乎在爬,又似乎想要扇动翅膀,仲春的露珠有几滴不听话地滴落在它的身上,我不知道那是不是传说中的蝴蝶的泪。看,它的翅在颤抖,极微弱的颤抖,我似乎听到了它的呼喊和喘息,听到了它对生命与蓝天的渴望,终于,在几次奋力的挣扎之后,它渐渐的歪歪斜斜地飞了起来,只是,它的飞行那么短暂,似是仅有一瞬,便又重重地坠落地面。我被这弱小的生命所震撼,眼睛直直地凝视着,看着它又一次努力起飞……(浙江宁波满分作文《深处》)
将一只蝴蝶写进文章来表现主题,这样的素材不仅具备了上述选材“真”与“精”的特点,更因为“托物寓理”或是“借物抒情”而显得更加别致新颖,自然比一般的选材要高明得多。
类似的素材还有:夹竹桃盛开的季节(《深处》,以“夹竹桃”的描写寓“冷静面对成功”之理);仙人掌的灾难(《深处》,以“仙人掌历经磨难仍顽强生长”寄“我”戕害生命的愧疚之情)。
当然,考场作文里,也不乏凭借经典和热点素材致胜的文章,这样的文章不仅语言华美,更因为文中旁征博引的文化底蕴或时新的当下感而熠熠生辉,以下三类经典素材在考场作文中表现得最为精彩。
一是“另辟蹊径”:在准确把握题意的基础上,运用人们耳熟能详的素材时,选择独持的角度。
司马迁饱受宫刑之苦,内心唯有一个执念,你是否想过,当他用自己颤抖的笔书写“绝唱”的时候内心深处的挣扎?妻子、儿女、年迈的父母……他们的颜面如何顾及?亲人、友人,曾经的同僚……他是否要一个一个去澄清自己的冤屈?(浙江宁波满分作文《深处》)
同样的司马迁,选取另一个角度入文,你是否在这里开了眼界?
类似的素材还有:写诸葛亮的人品而非他的智慧;写鲁迅与共产党人的交往而非他的文章;写毕淑敏的从军经历而非她的散文;等等。
二是“深度挖掘”:表现文题主题时,虽然选择经典素材,却不是老师和同学所普遍了解的素材。
北齐兰陵王高长恭每与人战必戴一黄金鬼面遮住俊美如天神的容颜,驾马驰骋于疆场,血染白色大地,湮于深处的狰狞形象威震四方。白雪茫茫中,他的黄金假面是否如这月一般闪着让人恍惚的光芒,想必是更添了数分血腥的深邃。如罗刹一般,驱退来敌。
便是将士于沙场,骁勇善战,威震四方。保家卫国,也为了留名青史,实现自己的抱负。为此不惜一切。(浙江宁波满分作文《深处》)
尽管有关兰陵王的电视剧情大家很熟悉,但因对其生平不真正了解,所以这类素材一般同学都没想到或没办法写进自己的文章。当作者以兰陵王入文,自然显得别具一格。
类似的素材还有:作家陆文夫是个“美食家”;海明威是个“硬汉子”;加拿大打击乐者戴安娜·克瑞儿用机智处理突发事件;等等。
三是“以新制胜”:热点事件,只要不是消极阴暗的材料,并贴合主题运用得当,都会让阅卷者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喻大叔只是武汉商服学院的维修工,朴实的外表下却深藏着过人的智慧,让贵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们跪地拜师,只因为他造诣精深的书法绝技令人叹服。(浙江宁波满分作文《深处》)
一则《最“文化”宿管:收大学生做徒弟》的素材被考生关注并灵活运用于中考作文,从维修工的表象,深入到“文化”的内心,不仅扣紧了题意,更因素材的新鲜吸引了阅卷者。
类似的素材还有:由“痛哭的”最强大脑李云龙所想到的;马云卸任阿里巴巴CEO的思考;张明手绘微信使用说明戳中全民泪点;等等。(编辑补充:此类的新鲜素材及运用解读在本刊中俯拾皆是。)
【中考作文素材运用误区警示】
讲解完素材运用亮点的技巧,我们接着来说一说写作时我们要尽量避免运用到的几类素材。
1.运用“第一思维”选材,素材严重“撞车”。
最近,总听大家在谈论世界杯。对于有些球迷来说,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为了看球赛,彻日彻夜都不睡觉。(考场作文《热门话题》,金华一考生)
写“世界杯”可以,但应该使用那些非常细节又独特的素材,如果像作者这样泛泛而谈,不仅不会得到高分,还会引起阅卷老师的“审美疲劳”。
类似的需要注意的素材还有“马航失联”“爸爸去哪儿”“雾霾”,等等。这些素材在使用时一定要注意深入挖掘出那些更深层更具有启示和哲理的背后的故事。
2.不写真实生活,编造素材,情节大起大落大喜大悲。
我的邻居,他之所以能从乞丐变成“土豪”,经历的苦难那么多,这样的经历不正是体现了他内心深处的坚强么?(考场作文《深处》,宁波一考生)
乞丐变富豪,亲人遇车祸,“我”生一场大病险些死去……这样大悲大喜的素材,就算是生活中的真事都要回避,就算感情再真挚也会被老师误认为是编造之作,千万写不得。
3.引述《读者》《意林》素材,写别人的故事。
毋庸置疑,《读者》《意林》之类的文摘杂志,里面有许多可借鉴的素材,但如果只是抄袭里面的故事和感想,就会犯下抄袭套作的错误。
有个学生写“智慧的深处”这个话题,先写一个人为不让邻居家的鸡践踏自家菜园,买了袋鸡蛋给邻家的孩子带回家,当对方来道谢时告诉他自己家的鸡蛋吃不完,反而感谢对方帮自己吃鸡蛋,邻居很是不解,因为对方根本没养鸡,当被告知是在自己菜园里捡的鸡蛋时,邻居家的鸡就再也没有去过他家菜园了。故事叙述完毕后,只一句简单的评论。
这样的文章,老师一看就有抄袭之嫌,上网百度一下,果然出自杂志上的《一袋鸡蛋的智慧》的文章。这样的引述,自然也要不得。
4.引用素材时,一味地哗众取宠,“材”不对题。
有个考生为自己的《深处》一文写下了这样一句“题记”:
叶落/秋色已浓/那一片片长叶似乎还眷恋着人世/田鼠躲进田间的麦束丛中/头顶上空的山梨叶已泛黄
——叶芝《诗剧》
经查证,这的确是叶芝的诗,说明考生还是有积累的,只是,文章内容和主题均与诗歌毫无关联,反复看过之后,阅卷者最终判定这是文章的败笔。
5.在并非与正面材料作对比的情况下,引用反面素材,使主题表达显得消极。
“神儿丢哪儿了?你就这么把我的话当耳旁风?以后电脑不用玩了!”天哪,真真是一个噩讯!嘿,不过老爸好像没说手机吧?只要还能聊天没什么不可以。刚想绽出笑容,老爸就冷冷地丢下一句:“手机也别玩了。”
……
好一个热门话题,我亲爱的电脑啊。(《热门话题》)
仅以自己爱好电脑游戏为素材写作,最终都没能把我的积极观念对比起来写,消极的文章主题使该文最终被评为四类文。
以上的五种情况是在考场写作运用素材时特别需要注意的,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的作文训练中就在头脑中竖起一道防线,这样在考场写作时才会不踩到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