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岸英 梁武华 庞瑜 林结木
(广西玉林市妇幼保健院,广西 玉林537000)
机械通气是临床治疗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患儿的有效方法,但其对患儿而言是侵入性治疗,由此而引起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NICU 内最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其发生率国内报道为17.5%~70.0%,国外报道为9%~70%,病死率高达50%~60%[1]。吸痰是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为探讨不同吸痰法对新生儿VAP发生的影响,为临床选择最佳吸痰方式提供依据,我们进行了相关研究,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3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经口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的100 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将1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CSS组(实验组)和OSS组(对照组),各50例。CSS组50例患儿中,平均孕周(35.4±3.8)周,平均体重(2 560.6±1 315.8)g,平均带管时间(149.5±121.1)h;OSS 组50 例患儿中,平均孕周(34.7±4.2)周,平均体重(2 271.6±1 344.5)g,平均带管时间(165.9±114.0)h;两组患儿基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VAP诊断标准根据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所制定的VAP 诊断标准[2]进行诊断,并经本院院内感染管理小组人员进行审核、确诊并上报。
1.3 纳入以及排除标准入选标准:气管插管的新生儿;气管插管时间超过48h者。排除标准:入院时即为肺不张、气胸以及严重感染者。
1.4 方法
1.4.1 实验过程 确定研究小组主要成员6名,制定规范化的开放式和密闭式吸痰流程并进行培训、考核,制定数据收集表格并按要求进行登记。
1.4.2 吸痰管选择 密闭式吸痰选用台北产的6号密闭式吸痰管;开放式吸痰选用苏州湾麦克林医疗器械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8号普通吸痰管。
1.4.3 吸痰方法
1.4.3.1 CSS 方法(1 人操作) 吸痰前将FiO2提高10%~20%,设置吸引负压为80 ~100mmHg;洗手,戴口罩,将密闭式吸痰系统三通分别与患者气管插管、呼吸机Y 型管、负压吸引装置相连,形成密闭吸引系统。用2~5ml注射器吸好灭菌水,从密闭式吸痰管注水口处注入0.3~0.5ml灭菌水稀释痰液,给病人翻身拍背后,拧开吸痰器开关和密闭式吸痰管开关,一手握着可旋转接头,另一手拇指和食指将管移动插入气管导管内到所需要的深度,按下控制按钮,旋转吸痰,以充分吸出痰液。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观察痰液的颜色及量。吸痰完毕后,缓缓地抽回抽吸导管,至可见到导管上黑色指示线为止。按下吸引阀,用冲洗液冲洗管腔内痰液,冲净后备下次使用。
1.4.3.2 OSS 方法(2 人配合) 吸痰前将FiO2提高10%~20%,设置吸引负压为80 ~100mmHg;洗手,戴口罩,准备好氧气、复苏囊,两瓶100ml无菌生理盐水和2~5ml注射器(吸好灭菌水),从气管导管口处注入0.3~0.5ml灭菌水稀释痰液,给病人翻身拍背后,另一护士配合用复苏囊进行气管内正压通气按压3次,将灭菌水弥散到支气管内。戴无菌手套,连接吸痰管,拧开吸痰器开关,一手固定气管导管,另一手拇指和食指将管移动插入气管导管内到所需要的深度,旋转吸痰,以充分吸出痰液。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观察痰液的颜色及量,如痰液较多时可重复上述步骤。吸痰完毕后,缓缓地抽回抽吸导管,用灭菌水清洗导管。评估病人情况,如有缺氧,再用复苏囊进行气管内正压通气至血氧浓度升达95%,调回氧浓度。
1.5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儿VAP发生率、病死率、NICU 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两组患儿痰培养出的菌群情况。
1.6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表1 两组患儿发生VAP情况比较(例)
表2 两组患儿病死情况比较(例)
表3 两组患儿在NICU 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
表4 两组患儿呼吸道培养出的菌群情况 例(%)
在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中,气道管理是降低肺部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适当肺泡通气、氧合作用及气体交换功能的关键,而吸痰是气道管理中最基本、最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其目的是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但对于新生儿来说也是一种侵入性操作,对呼吸道黏膜而言是较强的机械性损伤,加之他们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低下,更易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3]。为控制新生儿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需探索出更有利于患儿的吸痰方式。
3.1 吸痰方式与VAP 的发生表1 显示,采用CSS法对于预防VAP发生的效果与OSS法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这与近年来国内一些研究结果相似。石小娟等[4]认为,密闭式吸痰方法在降低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效果优于开放式吸痰法,且对患者机体多项指标的影响较小;吴伟英[5]、王慧萍等[6]的研究报道,CSS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OSS组,且肺部感染发生的时间明显迟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这是因为CSS法操作时无需断开与呼吸机连接而中断机械通气,有利于维持较好的氧合,避免交叉感染和污染环境,减少呼吸道黏膜的损伤,对患者呼吸和循环等方面影响小,操作安全性强。
3.2 两组患儿预见情况表2显示,实验组患儿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与胡晓静等[10]报道的结果一致,而与石小娟等[4]的研究结果有出入。
3.3 吸痰方式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表3显示,CSS组的住院时间比OSS组短,住院费用较OSS组低,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因CSS组的VAP 发生率低,缩短了住院时间;CSS组吸痰管每周更换一次,不需戴手套操作,所消耗的医用耗材相对较少,从而降低了住院费用;而OSS法需每次更换一次性普通吸痰管(至少2条)及手套(至少两对),消耗医用耗材多。这与Freytag等[7]研究结果一致(开放式吸痰比密闭式吸痰每天每例多花费1.88美元)。
3.4 两种吸痰方式与呼吸道内的菌群情况表4显示,CSS组(实验组)和OSS组(对照组)呼吸道内培养出的菌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偶有真菌,OSS组的菌株种类杂、数量多,其中有2 例为复合菌感染,与麦天恩等[8]的报道相似。这是因为OSS法需反复脱机操作,破坏系统的密闭性,吸痰时气道与外界空气相通,易受到环境污染,如无菌操作不严、手卫生不到位等,易造成污染,从而增加交叉感染机会;其次是OSS法易增加呼吸道黏膜损伤[9],增加肺部感染机会等。
总之,密闭式吸痰具有操作简便、省时、高效、不中断呼吸机治疗、避免交叉感染和污染环境,减少呼吸道黏膜损伤,对患者机体多项指标影响较小等优点,比开放式吸痰法更为科学、合理、适用而广泛应用于临床。本研究显示:CSS组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OSS组,住院时间较OSS组短,住院费用较OSS组低,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由此可见,密闭式吸痰在降低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中的效果优于开放式吸痰法,其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安全性强,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 陈胜莲,谭育华,叶晴,等.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与对策[J].儿科护理,2009,16(8B):45-47.
[2] 刘又宁.机械通气与临床[M].第2 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6.
[3] 蔡小狄,曹云.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研究进展[J].国际儿科学杂志,2009,36(1):11-13.
[4] 石小娟,汪晓萍,曹爱芬,等.不同吸痰方法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海南医学,2012,23(6):148-149.
[5] 吴伟英.两种不同吸痰方式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应用效果评价[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9):1778-1779.
[6] 王慧萍,张建英,黄斌.密闭式与开放式吸痰法在机械通气病人应用中的对比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3):13-14.
[7] Freytag CC,Thies FL,Konig W,et al.Prolonged application of closed in-line suction catheters increases microbial colonization of the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and bacterial growth on catheter surface[J].Infection,2003,31(1):31-37.
[8] 麦天恩,陈志凤,方润婷,等.层流条件下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22例临床分析[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8,15(2):162-163.
[9] 陈清秀,蔡榕.机械通气患儿气管内开放式与密闭式吸痰的效果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0):1736-1739.
[10] 胡晓静,张玉侠,顾莺.两种吸痰法对新生儿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J].上海护理,2010,10(6):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