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惠玲
(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福建泉州362021)
伴随着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企业赖以生存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突出表现在产品生命周期缩短、产业结构转型以及市场需求多元化等方面,这些变化不仅增加了企业的经营决策风险,同时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动态环境中,战略应变及创新能力被认为是一个公司获得竞争优势的法宝。因此,以创新、冒险性、主动性为主要内容的公司企业家精神逐渐受到重视。在技术高度发展的背景下,公司企业家精神作为一种特殊的生产要素知识,其地位不断提高。同时物质资本的地位相对下降,而人力资本的地位相对上升,因此重视公司企业家精神是时代所趋。虽有大量学者通过研究证实了公司企业家精神对企业创新产出和企业绩效的正向影响作用[1] 39-45[2] 109-118,但有少数学者研究发现,公司企业家精神对不同企业的影响作用存在差异。在现实生活中,具有较强公司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并不一定带来企业绩效增长。本文将通过实证研究,深入探讨公司企业家精神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作用机制,以及营销能力与公司企业家精神之间的交互作用,希望这一研究对企业的决策和管理活动具有理论指导和帮助意义。
关于企业家精神的研究起源于著名经济学家Schumpeter,他认为企业家精神是导入新产品、新生产技术和其他方面的创新,他对企业家精神的阐述主要体现在个体层面。[3]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对公司层面上的企业家精神作了大量的研究,如Miller,1983[4] 770-791;Drucker,1985[5];Covin & Slevin,1989[6] 75-87;Zahra,1993[7] 5;Lumpkin & Dess,1996[8] 135-172。Miller(1983)[4] 770-791认为企业家精神是组织通过创业(Pioneering)、创新(Innovation)和冒险(Risk-taking)实现组织自身和市场更新的组织流程,这些流程的形式和内容主要是受组织的性质决定的。Burgelman(1991)[9] 39-262在研究企业家精神在英特尔公司战略重组中所发挥的作用时,发现企业家精神是公司内部个人和团体在不同层面上相互作用的结果。作为组织层面的概念,学术界对公司企业家精神的定义目前尚未明确,学者们提出了许多类似的术语:如企业家精神[4]、创新精神(innopreneurship)[10] 74-75、战略姿态(strategic posture)[11] 44-45[12] 217-234,企业家姿态(entrepreneurial posture)[13] 7-25,和企业家精神导向(或创业导向)[14] 677-695等。通过对文献的回顾,本文采用Barringer&Bluedorn[15] 421-444的观点,认为公司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在创新性、积极性和冒险性三个方面的体现。
2.营销能力
1994年Day[16] 37-52在《市场导向型组织的能力》一文中对营销能力的界定为之后关于营销能力研究提供了一个基础。Hooley等人[17] 259-278认为营销能力不仅包括操作层面的能力,还应包括营销文化和营销战略能力。他提出营销文化包括企业的营销哲学(即市场导向)和企业在市场上的位置和对市场机会与威胁的反应姿态。而营销战略能力则包括企业的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等三个方面的战略规划能力。Weerawardena[18] 15-35认为营销能力是企业将集体性知识、技术和资源运用于满足市场相关需求,从而增加其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来满足竞争需要的整合性流程。他提出企业的营销能力主要体现在顾客服务、促销、销售人员质量、分销网络优势、广告开支、市场调研、产品差异化和产品引入速度等八个方面来实现。Vorhies&Morgan[19] 80-94对营销能力进一步细化,认为八个方面的营销能力都会带来优异的企业绩效和持续竞争优势,包括产品发展、定价、渠道管理、营销沟通、销售、市场信息管理、营销计划和营销执行等。Murray等人[20] 252-269则认为营销能力主要体现在企业产品研发和管理、价格制定、渠道管理和营销沟通等传统的4P策略管理能力。基于现有的文献基础,本文认为营销能力是通过市场搜索及运用相关的营销战略与策略以有效应对和适应市场机会或威胁的能力。
1.公司企业家精神与企业绩效
Covin&Slevin[21] 439-462认为保守型的企业不愿承担风险、缺乏创新精神,是一种反应型(reactive)的企业;而具有较强公司企业家精神的企业是挑战风险、富有创新意识,是一种积极主动型(proactive)的企业。他们研究发现,相比较于保守型企业,具有较强公司企业家精神的企业更重视顾客和产业需要的变化,对外部环境更具有警惕性,更容易获得外部的融资,会给企业带来更高绩效。Zahra&Garvis[22] 469-492认为企业的创新性、冒险性和主动性活动将帮助企业提升创新能力、适应性和对外部环境变换的敏锐反应。阳志梅[23] 182-185认为变化是当今新经济时代下的永恒主题,这种变化所产生的不确定性除了给企业带来威胁以外,也蕴含着大量的市场机会。公司企业家精神是企业追求新市场机会并对现有经营运作领域进行革新的精神,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她通过对集群企业的研究发现,公司企业家精神不仅对其竞争优势水平,对企业的组织学习能力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本文提出:
假设1:公司企业家精神正向影响企业绩效
2.营销能力与企业绩效
冷拔低碳钢丝的延性好,耐腐蚀性强,可焊性强,试验选用的冷拔低碳钢丝各项性能均符合《一般用途低碳钢丝》GB/T343、《冷拔低碳钢丝应用技术规程》JGJ 19要求。
Day(1994)[16]从理论上分析了市场驱动型组织的能力,认为市场感知能力、顾客联结能力和渠道结合能力有助于企业提高绩效和建立竞争优势。其后,学者们围绕营销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作用,从多个角度进行了实证研究。Vorhies[24] 658-677对374家美国财富500强企业的研究显示,营销能力与组织绩效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开发营销能力是提升组织效能的重要手段。Hooley等人[17] 259-278认为营销能力呈金字塔形结构。为了研究不同层次营销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他们调查了匈牙利、波兰和斯洛文尼亚的1619家企业,发现较高层次营销能力对企业绩效和竞争优势的影响比较低层次的营销能力更显著和持久。Vorhies&Morgan[19] 80-94以英国和中国的出口企业作为样本进行的实证研究,发现上述八个方面的营销能力及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正向影响企业整体的经营绩效。Murray等人[20] 252-269和Shin[25] 658-677通过研究均发现营销能力在企业战略导向和市场导向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过程中产生中介作用。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2:企业营销能力正向影响企业绩效
3.公司企业家精神与营销能力的交互作用
根据Hooley等人的观点,营销能力不仅包含企业战略规划和策略计划、执行的能力,同时也包含企业的市场导向及其对市场机会与威胁的判断能力和反应姿态。根据现有文献的研究结论,企业营销能力对于企业经营而言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公司企业家精神是通过创新、冒险和积极参与竞争以实现组织和市场更新的组织流程,这些流程的顺利实现需要企业营销能力为其提供基本的战略规划和策略执行基础和保障。Zahra&Covin[26] 43-58研究发现,公司企业家精神与绩效的正相关关系在经营于恶劣环境中的小企业样本中得到验证,而在环境优越条件下经营的小企业样本中却得不到验证。Barringer&Bluedorn[15] 421-444通过对169个美国制造企业的实证研究发现企业的市场搜索能力、应对和适应环境机会或威胁的能力越强,企业就越积极主动、越敢于创新和冒险。同时,Zahra&Garvis[22] 469-492强调公司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在创新、冒险和主动性的综合表现,这些活动将帮助企业提升市场变化信息搜索、适应性和对外部环境变换的敏锐反应。Lee等人[2] 109-118对1000家台湾制造企业的研究和阳志梅[23] 182-185对集群企业的研究,也均表明公司企业家精神与营销能力存在正向的相互影响作用。鉴于此,本文提出:
假设3:公司企业家精神与营销能力存在正向交互作用
样本选择主要采取方便抽样的方式,我们从福建省泉州地区选取了250家制造型企业作为调查样本,为了防止同源偏差(common method bias),我们给每个企业派发两份内容相同的问卷,由两个高管分别独立完成。在进行数据分析时,自变量的数据选用第一份问卷,因变量的数据选自另一份问卷。最后我们回收225家企业(共450份)的问卷,有效问卷来自195家企业。样本企业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本研究采用问卷收集的方式进行一手数据收集。为保证变量测量的信度和效度,采用国际刊物已使用过的量表作为一手数据收集的工具。变量测量的所有题项均采用李克特七点尺度进行测量,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分别给予1分到7分的赋值。
1.公司企业家精神的测量
本文所研究的公司企业家精神导向是公司层面的概念,而非个人层面。根据Covin&Slevin(1991)[13] 7-25的观点,公司企业家精神是一种战略精神导向,包括公司的创新性、冒险性和竞争主动性三个方面,他们将其界定为包含三个维度的多维构念,分别设计了三个题项对上述三个方面进行测量,共九个题项。之后的很多研究验证了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因此本文也是通过平行翻译该量表对公司企业家精神这一多维构念进行测量。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66,具有较高的信度。
2.营销能力的测量
营销能力是企业通过市场搜索及运用相关的营销战略与策略以有效应对和适应市场机会或威胁的能力。虽然相继有许多学者开发出营销能力的测量量表,但学术界较为普遍接受的是Vorhies&Morgan[19] 80-94提出的八方面能力。为了简化问卷内容结构和实证研究过程,本文将营销能力界定为单一维度的构念,将Vorhies&Morgan[19] 80-94的量表简化为八个题项,对营销信息收集、营销战略规划和策略执行等方面的能力进行测量。该量表在本研究中的Cronbach’α系数为0.91,具有较高的信度。
3.企业绩效
企业绩效是本研究中的因变量,指的是企业的经营活动所体现出来的综合结果。关于企业绩效的测量方法,主要包括主观测量和客观测量两种。由于大多企业都不愿意对外公开企业真实的绩效数据,并且已经有大量学者研究表明企业绩效的主观评价与客观数据的强相关关系[27] 265-273。Churchill等人[28] 103-118在研究中发现采用自评绩效并不会膨胀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并且可以提供与客观数据相同的结果。Brownell&Dunk[29] 693-703也指出,没有证据可以证明企业内部的会计报表、ROI、销售利润和现金流量等指标会比主观评价更为有效。因此,本研究将企业绩效界定为单一维度构念,综合借鉴Matsuno[30] 18-32和Ngo&O’cass[31] 173-187的量表,采用高管对所在企业绩效的主观评价对企业绩效进行测度,主要包括投资回报、利润增长、销售额增长、市场份额增长和竞争优势等五个题项。该量表在本研究中的Cronbach’α系数为0.86,同样具有较高的信度。
同时,在我们的研究范围之外的一些变量可能会影响企业绩效,包括企业规模、企业年龄和产业类型,所以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控制了这三个变量。
表1 样本企业的描述性统计结果(N=195)
为了保证量表的收敛效度和区分效度,我们首先基于“因子特征值大于1、因子载荷大于0.4、不存在交叉负荷的因子”的原则对量表做了探索性因子分析(EFA),每个变量的各个因子都能较好地拟合,如表2所示。第二,为了进一步检验量表的区分效度,本研究采用AMOS 18.0对关键变量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es,CFA),见图1,模型拟合优度指标为:χ2(203)=382.88,p<0.05;RMSEA=0.06,RMR=0.08,CFI=0.93,TLI=0.92,GFI=0.89,各指标基本符合要求标准。并且变量的组合信度(CR)均达到0.7以上,AVE的平方根也均大于各变量间的相关系数,表明变量间具有较好的区分效度。第三,公司企业家精神是二阶变量,本文对该变量也进行了二阶验证性因子分析,见图2,其模型拟合优度指标为χ2(24)=67.45,p<0.01,RMSEA=0.08,RMR=0.09,CFI=0.93,TLI=0.90,GFI=0.93,二阶验证性因子分析模型也达到适配标准,说明该测量模式是可以接受的。
表2 主要变量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
图1 变量间验证性因子分析
图2 公司企业家精神二阶验证性因子分析
本研究对收集到的有效数据利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各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和相关系数如表3所示,各自变量相互间的相关系数都小于0.6,表明变量数据多重共线性较低,适合进行回归分析。
表3 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
我们采用层级回归对本研究所提出的假设进行检验,结果详见表4。
表4 层次回归结果
注:n=195;***p<0.001,**p<0.01,* p<0.05
主效应:假设1提出公司企业家精神对企业绩效具有正向影响,为了检验这个假设,我们将企业绩效设为因变量,首先加入控制变量(企业年龄、规模和产业类型),其次加入企业家精神,从表4中M2可以看出假设1成立,公司企业家精神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系数β=0.29,p<0.01。即公司企业家精神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假设2提出,营销能力对企业绩效具有正向影响,在M2基础上加入“营销能力”这一变量,从M3可以看出假设2成立,企业营销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系数β=0.26,p<0.01。即企业营销能力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
交互效应:假设3提出,公司企业家精神与营销能力具有正向交互作用。根据温忠麟等人[32] 268-274的做法,本文计算了公司企业家精神和营销能力的交互项,检验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为了避免产生多重共线性,在计算交互项时,我们将两个标量都进行了标准化以后才计算其乘积项。将该乘积项加入回归方程中,从表4中M4可以看出假设3成立,交互项的回归系数β=0.17,p<0.05。因此,公司企业家精神与企业营销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交互作用。
公司企业家精神不同维度的作用差异:在经营实践中,具有较强公司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并不一定带来企业绩效增长。并且,已经有少数学者研究发现公司企业家精神对企业绩效并不都是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因此,本研究进一步深入探究公司企业家精神对企业绩效的具体作用机制,本文将公司企业家精神的三个维度——创新性、冒险性和竞争主动性对企业绩效进行回归。从M5可以看出,公司创新性和竞争主动性对企业绩效具有正向影响作用,其中,创新性的影响系数β=0.24,p<0.01;主动性的影响系数β=0.27,p<0.01。相反,公司冒险精神对企业绩效则具有负向影响作用,其影响系数β=-0.18,p<0.01。这说明,虽然公司企业家精神总体上对企业绩效具有正向影响作用,但如果这种精神更多地体现在冒险精神方面时,其影响作用则会下降,甚至有可能出现负向影响。
本文的研究结果与现有的许多研究结论一致,公司企业家精神和营销能力对企业绩效均具有正向影响作用,此外,本文还证实了公司企业家精神与企业营销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交互作用。这就说明,公司企业家精神在带来企业创新产出增加的同时,若企业具有较强的营销能力将其新产品成功推向市场,则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大程度的绩效提升。因此,管理者应当对此做出充分的认识。公司企业家精神是企业文化和精神的体现,是企业无形的资产。当今企业不仅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加强精神文化的建设,提倡创新产品和服务,积极主动地迎接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并勇于承担经营的风险。同时,还必须不断增强企业营销能力水平的提升,加强企业创新产品的市场推广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应对新时期的挑战,不断寻求企业的稳步发展。
针对在现实生活中,具有较强公司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并不一定带来企业绩效增长这一现象。本文进一步深入研究了公司企业家精神的不同维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作用,结果发现,公司的创新性和竞争主动性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公司的冒险性则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作用。这一研究结果说明公司冒险精神并不能带来企业绩效的提升,过分盲目的冒险甚至还会给企业绩效带来负面影响。这也正好对少数学者关于“公司企业家精神对企业绩效没有显著影响作用”的研究结果做出了合理的解释,即当把公司企业家精神当成一个多维构念,从创新性、冒险性和主动性三个角度共同测量公司企业家精神时,可能会由于冒险性所占比重较大,得分较高,而导致“公司企业家精神”整体构念失去对企业绩效的正向影响作用。这一结论将给学术界带来进一步的理论思考。
本研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完善。首先,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研究结果不仅会受到填卷人主观意识的影响,横截面数据的收集导致无法探索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因此本文关于变量间的关系研究实际上只是相关关系的研究。相互间因果关系还需要通过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相结合才能得以实现。第二,与公司企业家精神产生交互作用的变量有很多,本文为了简化研究模型,仅仅考虑营销能力。关于其他变量与公司企业家精神的交互作用关系应该在今后的研究加以考虑。第三,由于受条件限制,调查样本规模和数量偏小,仅在福建泉州的企业当中进行数据采样,本研究结论是否能推广到其他地区有待进一步检验。
[1] 李西垚,弋亚群,苏中锋.社会关系对企业家精神与创新关系的影响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0,(05).
[2] JS Lee,Hsieh C J.A Research In Relating Entrepreneurship,Marketing Capability,Innovative Capability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J].Journal of Business&Economics Research(JBER),2010,8(9).
[3] Joseph A Schumpeter.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An inquiry into profits,capital,credit,interest,and the business cycle[C].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s Academy for Entrepreneurial Leadership Historical Research Reference in Entrepreneurship,1934.
[4] D Miller.The correlates of entrepreneurship in three types of firms[J].Management science,1983,(7).
[5] Peter Drucker.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Practice and principles[M].HarperBusiness,New York,1985.
[6] JG Covin,Slevin D P.Strategic management of small firms in hostile and benign environment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89,10(1).
[7] SA Zahra.A conceptualmodel of entrepreneurship as firm behavior:A critique and extension[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1993,17(4).
[8] G T Lumpkin,Dess G G.Clarifying the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construct and linking it to performance[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6,21(1).
[9] R A Burgelman.Intraorganizational ecology of strategy making and organizational adaptation:Theory and field research[J].Organization Science,1991,2(3).
[10] Donald F Kuratko.Innopreneurship:Turning bright ideas into break-through business for your company:By Gary S.Lynn and Norman M.Lynn(Probus Publishing,1992)[J].Organizational Dynamics,1993,21(4).
[11] Gr Merz,Parker Bj,Kallis Mj.Resource-related dependencies:marketing strategies of technological-based firms[J].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1990,23(4).
[12] Jeffrey G Covin,Slevin,Dennis P.The influence of organization structure on the utility of an entrepreneurial top management style[J].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1988,25(3).
[13] JG Covin,Slevin D P.A conceptualmodelof entreprneurship as firm behavior[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1991,(16).
[14] Gregory G Dess,Lumpkin Gt,Covin Jg.Entrepreneurial strategymaking and firm performance:tests of contingency and configurationmodel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7,18(9).
[15] BR Barringer,Bluedorn A C.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 and strategicmanagement[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9,20(5).
[16] G SDay.The capabilities ofmarket-driven organizations[J].The Journal of Marketing,1994,58(10).
[17] G Hooley,Fahy J,Cox T,Beracs J,Fonfara K,Snoj B.Marketing capabilities and firm performance:a hierarchicalmodel[J].Journal ofmarket-focused management,1999,4(3).
[18] Jay Weerawardena.The role of marketing capability in innovation-based competitive strategy[J].Journal of Strategic Marketing,2003,11(1).
[19] DW Vorhies,Morgan N A.Benchmarking marketing capabilities for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J].Journal of Marketing,2005,69(1).
[20] Janet Y Murray,Gao Gerald Yong,Kotabe,Masaaki.Market orientation and performance of export ventures:the process throughmarketing capabilities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s[J].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2010,39(2).
[21] JG Covin.Entrepreneurial versus conservative firms:A comparison of strategies and performance[J].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1991,28(5).
[22] SA Zahra,Garvis D M.International 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 and firm performance:Themoderating effect of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hostility[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0,15(5).
[23] 阳志梅.企业家精神、组织学习与集群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02).
[24] DouglasW Vorhies.An investigation of the factors leading to the developmentofmarketing capabilities and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J].Journal of Strategic Marketing,1998,6(1).
[25] Sohyoun Shin.The mediating role ofmarketing capability:evidence from Korean companies[J].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rketing and Logistics,2012,24(4).
[26] Shaker A Zahra,Covin,Jeffrey G.Contextual influences on the 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performance relationship:A longitudinal analysis[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1995,10(1).
[27] Gregory G Dess,Robinson,Richard B Jr.Measuring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in the Absence of Objective Measures:The Case of the Privately-Held Firm and Conglomerate Business Unit[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84,5(3).
[28] Gilbert A Churchill Jr,Ford,NeilM,Hartley,Steven W,Walker Jr,Orville C.The determinants of salesperson performance:ameta-analysis[J].Journal ofmarketing research,1985.
[29] Peter Brownell,Dunk,Alan S.Task uncertainty and its interaction with budgetary participation and budgetemphasis:somemethodological issues and empirical investigation[J].Accounting,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1991,16(8).
[30] K Matsuno,Mentzer JT,Zsomer A.The effects of entrepreneurial proclivity and market orientation on business performance[J].The Journal of Marketing,2002,(07).
[31] L V Ngo,O’cass A.Performance implications ofmarketorientation,marketing resources,andmarketing capabilities[J].Journal of Marketing Management,2012,28(1-2).
[32] 温忠麟,侯杰泰,张 雷.调节效应与中介效应的比较和应用[J].心理学报,2005,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