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2014-11-20 00:37
文教资料 2014年21期
关键词:实效性道德院校

刘 丽 封 寒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句容 212400)

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刘 丽 封 寒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句容 212400)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手段。本文从优化职业导向内容、构建实践育人模式、发挥新媒体优势及完善多元评价体系四个方面对如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进行了探讨。

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实效性

2004年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高职院校要“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就是说,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不仅在高技能方面要适应第一线岗位的需要,而且在思想道德素质方面也要适应第一线岗位的需要。然而,由于对“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职教理念的曲解,使高职院校不同程度地存在“重专业、轻素质,重技能培训、轻人格培养”的功利化育人倾向,使得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育存在很多薄弱环节,缺乏一定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无法发挥其应有的德育功能。因此,新形势下如何开展“思政课”的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其的优势、特点和多重德育功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以期应对时代变迁、社会转型带来的挑战,适应高职高专教育自身发展和学生这一特殊教育主体职业素质培养的需要,是高校德育工作者必须研究的重大课题。

1.优化教学内容,凸显职业导向

职业教育的本质就是就业教育,绝大多数高职学生毕业后的归宿就是走向企业第一线从事生产实践活动。然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思想道德、政治理论为主,往往以一种高高在上、完美无缺式的教条式的道德教育出现,和学生未来的生活、职业紧密相关的教育内容涉及较少。加上现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是专本通用,没有结合高职学生的实际需要另编教材,这使得现有教材职业色彩淡薄,导致教学内容的“职业”特色缺失,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关联度低,无法满足90后高职学生在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纪律、职业行为等方面与职业紧密相连的知识的需求,结果导致学生虽然技能过硬,但是在职业操守、职业素养方面达不到企业需求的尴尬局面。

在“两课”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时,要凸显职业导向性,打破传统的专本通用的教学内容,对现有课程整合,发挥教学职业性和育人思想性两方面的优势,结合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进行企业文化的渗透,将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前置到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取向和职业信念,塑造健康的职业人格,并引导他们将企业文化落实到具体的学习生活中,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修养。比如,在《形势与政策》的教育中,增加对学生专业的职业形势分析,增加企业实际的择业案例及员工职业生涯发展案例,为即将步入职场的大学生提供规范的职业素质和专业系统的职业指导;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时,注意具体岗位职业道德的特殊性,加强学生的职业敏感、职业信念的教育。同时,在教学内容设置中增加企业专家进课堂的比例,对于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等内容可以聘请企业高层专家团队、客座教授及企业劳动模范、技术能手深入课堂,使学生足不出户就能体验企业文化的魅力。总之,使职业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能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

2.丰富教学模式,重视实践育人

在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中,道德认知是基础,道德情感是动力,道德意志是思想品德的保证,而落脚点在于道德行为的养成。因此,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道德知识的传授,关键在于如何将高校的道德教育内容内化为人的思想品质,从而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实践证明,良好的道德品质只有在体验与实践中通过确立信念、培养感情、锻炼意志、规范行为,同时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和切身体验才能形成。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应该根据高职高专学生动手能力强、理论基础差的实际情况,尽可能突出体验与实践,构建专题式实践育人模式,通过教师确立实践专题——学生自主实践的教学模式,发挥实践活动群众性强,参与面广,形式多样的优势,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发挥学生的自觉性和主体性,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吸收群体的道德元素,内化为个体思想道德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使外在因素转化为自主、自愿的行动,从而提升个体的思想道德素养。

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构建 “校内为基,校外拓展”协同互动的实践模式。第一个层次是校园内实践活动,高职院校思政部应该主动出击,与学工处、团委及后勤部门联合,加强对学生团学组织、大学生社区等实践平台的建设与指导,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优势,鼓励学生组织和参与课余活动,如校园文体、学生社团、勤工助学等活动,使学生在与同学“切磋”的过程中互相取长补短,扩大人际交往空间,丰富社会关系,实现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第二个层次是校外实践活动,如通过参观考察、社会调查、志愿活动、社会实践等,发挥其形式灵活多样,思想道德教育资源丰富的优势,进一步深化学生的道德认知,增强道德情感体验,践行道德实践活动,促进知行合一效果的达成。尤其是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时间长的特点,可以将思想政治工作和职业素质教育融合贯穿在生产实践活动中,加强学生的职业认知,利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的鲜活素材和教育情境,进行体验式教育,有利于把职业道德要求内化为学生道德信念而外化为道德行为,实现高职学生的道德认知与职业道德行为的融合。

3.拓宽教育渠道,发挥新媒体优势

“90后”的高职院校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塑造成型的阶段,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思维方式、价值尺度和道德观念。由于高职院校生源的特点,有些学生缺乏一定的理性辨别能力,可能会接受一些负面悲观的信息,沉迷于虚拟社会,价值观念受到误导。因此,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充分结合高职大学生信息获取途径和思想特点,加强引导,发挥新媒体信息量大、覆盖面广、互动性强、成本低廉、更新快、易传播的优势,有效发挥学生主动性,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高职院校要强化高校新闻网网络舆论引领者和先进文化传播者的角色,挖掘教材知识与现实社会新闻的交汇点,做好典型宣传、热点透视和舆论引导。通过专题网站,学生可以通过文字、语言、图片、影像等多种方式随时随地了解国内外重大时政新闻,扩大视野,接受主流价值观的熏陶,拉近学生与社会的距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师还可以通过论坛、微博这些受学生欢迎的网络交流形式,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改善师生关系,拉近师生距离,同时可以开展网络辩论赛、博客视频共享、微博互动投票、热门事件讨论等活动,在这种轻松自如、健康主流的舆论氛围熏陶下,学生不仅能够获得思想和情感上的良性交流,接受积极正面的道德价值导向,而且有利于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真正收到教育人、塑造人的品德功效。除此以外,高校可以运用手机定向发送、无条件接收的特点,积极探索手机飞信、手机报等技术的运用,对学生进行互动、平等的参与式道德教育,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实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感染力,扩大影响力。

4.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多方联动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评价主要采取“一卷定终身”,为了顺利通过考试,学生常常只是机械地记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并没有把它们内化为自身的道德认知,更谈不上外化为学生的道德行为。为了与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相适应,高职院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评价体系应做相应调整,摒弃单一的只通过考试成绩来评价的方式,确立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企业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主体,对学生采用课堂考核、日常行为考核、实践活动考核三结合的考核评价模式,多方联动促进实现德育目标的实现。评价体系中既要记录学生课堂出勤、参与专题讨论、课程考核的表现,又要评价学生平时的言行规范,学习、生活态度,服务、责任意识的表现,更要考核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主观能动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表现等。通过完善科学多元的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学生自律意识、道德建设意识、努力实践意识,从而达到知、信、行统一的目标。

[1]朱冬英.从“理论灌输”到“实践参与”:高职德育模式的转换[J].江苏髙教,2005,(6).

[2]王金平.提升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深化与企业文化之融合[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10,(9).

[3]曹丽萍.新媒体背景下优化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7).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教育教学研究课题 “思想教育课程促进学生提高道德认知加强道德行为的教育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JK201314)。

猜你喜欢
实效性道德院校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