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伟,周进生,闫晶晶,沙景华,潘习平,解寀妍
(1.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人文经管学院,北京100083;2.国土资源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矿业经济区”这一概念在第一轮《全国矿产资源规划》首次提出:在安排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区域布局时,为积极推进西部和海域优势矿产资源开采,实现全国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在空间上的合理配置,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和持续发展,根据区域矿产资源赋存规律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划定了全国东、中、西部的开发利用重点区域。在第二轮《全国矿产资源规划》中定义为以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及后续选冶加工为主体,具有自身特点和一定规模的配套条件,按照资源赋存特点和开发利用布局集聚,具有矿业优势的区域。矿业经济区是依据矿产资源禀赋及配套程度、开发利用状况、矿业经济发展情况和产业政策等因素,规划确定的具有发展矿业的优势区域。从国家层面确定的矿业经济区主要侧重具有矿业发展优势的基础物质条件,强调矿业规模发展的配套条件,目的是将资源优势变资产、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张锦高等人认为矿产资源的赋存条件、储量规模、开发规模及潜力、国家产业政策等影响因素所划定空间范围明确的矿业经济区活动区域。曹代勇、彭方思等人认为矿业经济区是在矿产地域分布的自然属性和矿业经济活动地域分布的社会属性的基础上,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具有特殊性质的地域生产综合体,属于专业性经济区的一种[1]。周进生、王凯等人认为矿业经济区是以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及后续选冶加工为主体,具有自身特点和一定规模的配套条件,按照资源赋存特点和开发利用布局集聚,具有矿业优势的区域[2]。从各位学者的角度提出的矿业经济区主要侧重强调矿业经济区是矿产资源的自然属性和矿业活动的社会属性综合作用的结果。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矿业经济区是在矿产资源地域分布的自然属性和矿业经济活动地域分布的社会属性的基础上,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以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以及后续选冶为主体,具有自身特点和一定规模的配套条件,按照资源禀赋优势和产业布局集聚,并与国家主体功能区协调发展,空间范围明确的矿业经济优势区域。
矿业经济区不仅具有一般经济区的客观性、结构性、层次性等特征外,还具备其自身特征。
矿业经济区是在成矿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的跨县级行政界线的区域。我国业已发现的20多万处矿床和矿点,虽然在各地区都有广泛的分布,由于受大地构造和成矿规律的影响,不同矿产资源相对集中地分布在不同地域。从总体来看,金属矿产主要分布在滨太平洋成矿域、古亚洲成矿域以及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川西地区以银、铅锌、金、铜、锡为特色,藏东地区矿产主要是铜、铅、锌、银、金、锡矿。从单一矿种来看,我国铁矿资源的11.65%分布在河北省,而河北省铁矿资源的70.84%都是集中在冀东(迁安市、卢龙县、滦县、唐山市、昌黎县、宽城满族自治县、兴隆县、青龙满族自治县、迁西县、遵化市)地区;我国22.47%的煤矿资源集中分布在山西省。矿产资源的这种表现特征即为地域性,矿产资源的地域性是矿业经济区重要的空间分布特征。
矿业经济区是在矿产资源地域分布的自然属性和矿业经济活动地域分布的社会属性相互结合的产物,是一定范围的区域内矿产资源与矿业经济活动密切相关作用的结果。也就是说,矿业经济区的形成,不仅受到矿产资源的自然属性的制约,而且极大程度上取决于区域社会经济、矿业活动、矿业就业情况以及配套基础设施等社会条件。此外,专业化较强的矿业经济区
与区域综合发展是协同的,区域内依靠矿业这一专业化生产的优势产业为主导,完善产前服务和产后深加工等关联部门,并综合开发利用其他经济资源,形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高效率区域经济综合体[3]。
矿业经济区的发展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矿业经济的发展是随着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程度、技术经济进步、产业结构的变化而变化。依据矿产资源的开发程度与潜力可将矿业经济区划分为四个阶段:富集型-成长型矿业经济区、成长型-发展型矿业经济区、发展型-成熟型矿业经济区、成熟型-转型矿业经济区。不同阶段的矿产品开发、加工、贸易以及相关产业链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导致矿业经济区的功能发生变化,呈现出动态性。
矿业经济区作为一个专业化较强的区域,具有其特殊的功能性。首先,矿业经济区是能源、原材料基地,其最主要的功能是为区域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其次,矿业经济区是联系和沟通相邻县域资源流、资金流、信息流和人员流结合部,为实现区域经济要素互补提供了平台。再次,矿业经济区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载体,矿业经济区的形成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和表现形式。此外,矿业经济区是全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具有其高效的粘合作用和集聚能力,推动全国各个区域经济实体单元实现多方联动,进而发挥其涓滴效应,将资源、人力、资金、信息逐步扩散到全国各地,打破封闭、不利于资源优化配置的模式,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矿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高速发展期,加之复杂多变的全球局势,矿产资源是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物资,是国家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的关键因素,矿业经济区在当前形势下对实现资源和产业的科学发展、保障区域和全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矿业经济区是国家优化工业布局和调整产业结构的现实途径,是促进和协调区域发展的助推器,是整合区域资源与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支撑。
矿业经济区作为空间矿业经济组织的一种形式,只有通过合理的组织、科学的定位,才能在区域协调发展、资源环境保护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矿业经济区是以矿业经济区划为前提的。矿业经济区划在矿产资源规划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进行矿产资源规划的一项重要的前期工作和基础工作,是各级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做好矿业经济区划需要遵循与其特征一致的原则。
矿产资源的成矿客观性是矿业经济区划的自然基础,体现了矿产资源成矿条件的相似性、矿种组合的一致性与配套性、地域分布上的集中性[4]。以成矿规律为基础,研究区域大地构造环境和区域地质成矿作用,重点考虑主要矿种、矿床集中分布区、找矿潜力,集合矿业经济发展的需求,为划定矿业经济区界线以及部署矿业经济区活动提供了科学依据。
矿产资源丰富是矿业经济区划的物质前提。矿产资源丰饶度及分布、组合特征决定着矿业企业分布区位,矿床分布在哪里矿山企业在哪里选址定点的几率则大,矿业活动就会密切分布在哪里,因此矿业经济区划应重点考虑矿产资源分布集中、资源储量大、矿业经济活动活跃的矿产资源富集区[5],坚持遵循资源指向性原则。此外,由于矿床产出在时空存在不同程度的联系,矿产资源富集区域往往是空间分布密切相邻的几个县域,矿业经济区化是跨县域行政界线的,且所跨县域应当在地域上相连的。
矿业经济区是通过矿产资源地域分布的自然属性与矿业经济活动的社会属性合理配置形成的,这种相关性表明了在划定矿业经济区界线时应充分考虑到矿业活动情况,充分考虑矿业经济贡献原则[6]。矿业经济区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要达到一定规模,矿业在区域经济中应占有重要地位或者能够成为主导产业。一方面,矿业发展对当地经济发展具有支撑能力,矿业产值占区域工业总产值的比例、矿业产值对区域GDP贡献率、区域人均矿业产值均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另一方面,矿业发展对当地社会经济具有促进作用,解决就业问题,带动大批相关产业就业人员,为当地就业做出巨大贡献。
矿业经济区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开展,在合理规模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推动矿业经济发展的同时,要不断改善和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与区域的综合发展相协调。矿业经济区划时要考虑到矿业经济区专业化与区域综合发展协同的原则,将矿产资源与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密切联系起来,不仅从经济和技术角度衡量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可行性、合理性,而且考虑其环境影响,努力实现矿业经济区内的矿产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和谐统一[7]。在划定矿业经济区时必须要参考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这一要素,使矿业经济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保障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空间均衡,尤其是要与国家确定的主体功能区协调发展。
针对以往相对薄弱的矿业经济区划方法定量化研究,笔者遵循矿业经济区的划定原则,依据全国矿产资源成矿规律和空间分布,综合分析区域矿业对国民生产总值、工业产值的贡献度,区域矿业从业人数在区域的占比以及区位商等多种社会因素,全面协调与国家主体功能区的关系,应用ARCGIS技术和多元统计分析,将属性数据库、图形数据库、统计分析、产业联系等有效结合[8],以县级行政区为最小行政单元,进行矿业经济区划,落实矿业经济区的界限划定,使之真正成为空间范围明确的矿业经济优势区域。
将全国矿产资源规划确定的天山、北山、西昆仑-阿尔金、阿尔泰、大兴安岭、辽东-吉南、雅鲁藏布江、西南三江、秦岭地区、川滇黔地区、晋冀地区、长江中下游、武夷山、湘西-鄂西地区等16个重要成矿区(带)(图1)作为区域背景,这是我国找矿突破的重中之重,也是划定矿业经济区的重点考虑范围,并利用ARCGIS生产相应的图层和数据库,以此为媒介,矿业经济区均应位于重要成矿带内。
矿业富集区指的是在一定范围内矿产密集产出的区域,在此区域内,分布着不同矿种或不同类型的矿床、矿化点以及矿化信息。利用已有的矿产资源数据计算资源储量百分比:某县域主要矿种资源储量占该省该矿种资源储量的百分比,在某种程度上反映某地区的各类矿种在全省的资源禀赋优势。通过计算并比较某县域单位面积矿点数和该省单位面积矿点数,将高于省单位面积矿点数的县域保留,与具有资源禀赋的县域相联系,并与全国重点成矿带分布图迭置,得出矿产资源富集区的范围。
图1 全国主要成矿区带分布示意图
一是矿业对县域社会经济的支撑度,包括矿业对国民生产总值、工业产值的贡献度,表达公式为:矿业对地区总产值的支撑度=矿业产值/国民生产产值,矿业对工业的支撑度=矿业产值/工业总产值,表明了矿业在各县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二是矿业解决就业问题的能力,表达公式为:矿业就业比例=县域矿业从业人数/县域所有部门从业人员,体现了矿业带动地区就业能力。三是分析能够反映矿业专业化程度的区位商,表达方式为:某县矿业的区域商=矿业的产值占该地区全部产业产值的比重/所在省矿业的产值占全部产业产值的比重,当区位商>1,表明县域矿业专业化水平超过省域平均水平,矿业具有比较优势,竞争能力较强。综合分析比较这三方面因素,选取矿业对社会经济支撑度较高、解决就业能力较强、区位商>1、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县域,将所选县域与之前得到的矿产富集区信息结合,初步得出矿产资源空间分布与矿业活动空间分布的合理配置、精确到县域的矿业经济区。
矿业经济区的界线划定要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相协调:规划中明确规定的国家禁止开发区(图2)不能列入矿业经济区范围;对于国家限制开发区,即农产品主产区(图3)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图4),划分矿业经济区界线时应需要考虑限制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以保持并提高农产品生产能力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矿业经济区划要着重考虑国家重点开发区,即重点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城市化地区(图5),形成现代化矿业体系,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合理开发并有效保护能源和矿产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矿业经济区要与国家优化发展区域相辅相成,即优化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城市化地区,矿业经济区的划定尽量符合国家产业结构优化的要求。通过矿业经济区与国家主体功能区的关联性分析,将结果与初步得到的矿业经济区利用ARCGIS图形库和数据库有效集成,最终得到地域空间范围明确到县的矿业经济区。
矿业经济区划是地矿行政科学化和信息化管理的基础工作,此项工作既能方便实现矿产资源合理高效利用,又能为矿业管理决策提供科学、动态、可靠的资源信息,是保障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并贯穿于整个矿业管理的全过程。ArcGIS专业软件具有强大的图形和数据处理功能,可以构造复杂的数据模型用于不同的分析目的,具有矿产资源空间数据库开发、一体化管理方面独具优势。
图2 国家禁止开发区域图
图3 国家农业战略格局图
图4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图
图5 国家城市化战略格局图
[1]曹代勇,彭方思,王婷京,等.对山东矿业景区化定量方法初探[J].中国矿业,2008,17(5):19-21.
[2]王凯,周进生,郭艳芳.我国矿业经济区划分方案初探[J].中国矿业,2011,20(1):14-18.
[3]魏景明,曹光,熊曼.黑龙江省矿产资源经济区的划分及评价[J].中国矿业,2006,15(9):45-48.
[4]刘若溪.矿业经济区划分与规划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
[5]胡小平.矿产资源经济区划的理论、方法与实践[J].中国地质矿产经济,1998(7):17-22.
[6]宋新华.宁夏矿产资源产业布局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
[7]胡小平.我国矿产资源经济区划与产业布局[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20(1):14-18.
[8]李忠武,毛欠儒.矿产资源景区化的理论与方法[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2,18(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