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文斐+裘劼人+柳爱春等
摘要:从受感染的草莓(Fragaria sp)植株中提取了草莓镶脉病毒(Strawberry vein banding virus,SVBV)粒子并对其进行了电镜观察。用CTAB法从草莓叶片中提取总核酸,设计SVBV外壳蛋白基因特异性引物,利用PCR方法对杭州地区的草莓镶脉病毒感染情况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在杭州地区大田种植的草莓中存在SVBV感染现象。从4株受感染草莓植株中分离克隆了SVBV的CP基因片段并测序;序列比较分析发现它们与已报道的美国SVBV分离物的CP基因(序列号NC_001725)核苷酸同源性为91%。利用差速离心法从上述草莓植株的叶片中提纯SVBV病毒,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到SVBV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径约为40~55 nm。
关键词:草莓镶脉病毒(SVBV);PCR检测;病毒提取;电镜观察
中图分类号:S432.4+1;S431.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18-4313-03
草莓镶脉病毒(Strawberry vein banding virus,简称SVBV)在世界上分布广泛,对草莓(Fragaria sp)危害较为严重,也是中国草莓生产的主要病毒病害之一,在吉林、河南、河北、辽宁、山东等地区均有发生[1,2]。SVBV在分类上属花椰菜花叶病毒(Caulimoviruses,CaMV),是一种双链DNA病毒,以半持久性方式通过蚜虫或嫁接传播。SVBV侵染可削弱草莓生长势,降低产量及品质;而与其他病毒或细菌、真菌复合侵染则会造成严重病害发生,给草莓的生产带来严重损失[3,4]。
Petrzik等[5]1998年测定了SVBV美国加州分离物的全基因组序列,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该病毒的PCR检测。目前,国内外众多研究者已利用PCR方法检测了不同的SVBV分离物[6-12]。研究表明,由于SVBV来源、地域不同,基因组存在着分子变异,分子检测方法也有所不同。其中,外壳蛋白在SVBV中的保守性较好,不同地区中SVBV不同分离物外壳蛋白基因间分子变异较小,通常作为PCR检测的首选区域。
虽然已对SVBV建立了高效、灵敏的PCR检测方法。但在开展大规模病毒调查时,血清学检测手段则更加简单和实用。目前SVBV仍无商品化的抗血清检测试剂,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较难实施。本研究用超速离心法从感染草莓镶脉病毒(SVBV)的草莓叶片中提纯SVBV病毒,为进一步制备SVBV抗血清和单克隆抗体提供有效的抗原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从浙江杭州地区采集带疑似病症和无症状草莓植株,盆栽种植于大棚,选取新鲜草莓叶片作为试验材料。草莓品种为红颊。
1.2 方法
1.2.1 病毒检测
1)草莓叶片总核酸提取 参照文献[11]采用改进的CTAB法抽提草莓总核酸。将少量草莓叶片在液氮中迅速研碎,取约50 mg粉末加入盛有500 μL CTAB提取缓冲液(2% CTAB;100 mmol Tris, pH 8.0;20 mmol EDTA;1.4 mmol NaCl;使用前加入2%β-巯基乙醇)的1.5 mL Eppendorf 管中,65 ℃水浴20 min。用等体积氯仿/异戊醇(24︰1)抽提2次,上清液中加入1/10体积的3 mmol/L NaAc(pH 5.2)、2.5倍体积无水乙醇,反复颠倒数次,取沉淀。70%乙醇洗涤沉淀2次,放置在超净工作台上吹干,加入50 μL DEPC水溶解。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其OD260 nm。
2)PCR反应体系 根据GenBank中的SVBV基因组序列,参照文献[12]设计同源引物B1F(5′-GAATGGGACAATGAAATGAG-3′)和B1R(5′- GTGAGGAGAACTTAGGACA-3′)。所用引物由上海英骏生物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合成。PCR反应体系总体积为20.0 μL,其中包括模板DNA 1.0 μL、引物(10 μmol/L)0.5 μL, Taq DNA聚合酶(5 U/μL) 0.2 μL,dNTP(10 mmol/L) 0.4 μL,10×PCR Buffer(含 25 mmol/L MgCl2) 2.0 μL,ddH2O 13.4 μL。所用试剂购于宝生物(大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扩增程序为: 94 ℃ 预变性3 min;94 ℃变性1 min,53 ℃退火30 s,72 ℃延伸30 s,共35个循环;72 ℃延伸7 min,4 ℃保存。
3)目的片段的克隆及测序 利用琼脂糖凝胶回收试剂盒[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产品]从凝胶中回收目的片段,与pUC19-T Easy载体连接,然后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经蓝白斑筛选,挑取白色菌落培养,提取质粒,通过PCR鉴定阳性克隆。测序工作委托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获得的序列用BLAST在GenBank中进行检索分析,利用软件CLUSTAL 1.83进行多序列比对。
1.2.2 病毒纯化 参照文献[13]中花椰菜花叶病毒的提取方法进行操作。收集100~200 g新鲜草莓叶片,置于200 mL 0.5 μmol/L 的磷酸钠(pH 7.2)溶液中磨成匀浆,每100 g匀浆加入0.75 g亚硫酸钠,冰上操作;将匀浆倒入烧杯中,每100 mL匀浆加入6 g尿素和25 mL Triton X-100, 4 ℃搅拌过夜;4 ℃ 4 000 g离心10 min;轻柔地用4层纱布过滤,将液体倒入离心管,4 ℃ 7 000 g离心2 h;倒弃上清液,每管用 1mL灭菌去离子水重悬沉淀1~2 h;收集重悬液,用微型离心机离心2次,去除不溶颗粒;将上清液用去离子水稀释到一定体积,13 600 g 4 ℃离心1 h;用0.01 mol/L磷酸缓冲液(pH 7.0)重悬病毒粒子,4 ℃或-20 ℃保存。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其OD260 nm。
1.2.3 电镜观察 将病毒提纯液(5 uL)置于2%磷钨酸溶液(pH 6.8)中负染约30 min,用JEM-1230型透射电镜进行观察拍照。
2 结果与分析
2.1 草莓总核酸情况
采用改进的CTAB法抽提的草莓叶片总核酸沉淀呈乳白色,易溶于水,不黏稠,多糖含量较少。经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核酸浓度为120~400 ng/uL,OD260 nm/OD280 nm在1.8~2.0之间。经0.8%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其DNA条带清晰,完整性较好(图1)。
2.2 PCR产物电泳分析
以提取的草莓总核酸为模板,用引物(B1F、B1R)进行PCR反应,扩增获得了与预期片段(574 bp)大小一致的扩增产物。2012年从浙江杭州地区采集可疑症状样品和部分无症状样品共48份,共检出带SVBV阳性材料24份。其中,多代苗中草莓病毒侵染率约为42.8%,而一代苗和二代苗中病毒侵染率低于10.0%;田间曾感染过真菌或细菌病害的草莓病毒侵染率较高,最高的为82.5%,未明显发病区域的病毒侵染率在10%~28%之间。
2.3 基因片段序列测定
选取来源于不同植株的4个阳性克隆进行测序,测序结果表明,4个克隆片段的序列完全一致,序列总长574 bp,在NCBI网站(http://blast.st-va.ncbi.nlm.nih.gov)上进行Blast分析,发现该序列与GenBank中的已知SVBV序列同源。与中国郑州分离物(序列号AY862389)核苷酸同源性最高,为95%;与沈阳分离物(序列号AY955374)同源性为94%,而与美国分离物(序列号NC_001725)同源性为91%。而该区段对应的蛋白质序列与上述3个分离物同源性分别为99%、98%和98%。将测序结果提交GenBank获得序列号KJ774105,同时将此次采集的SVBV分离物定为杭州分离物。
2.4 病毒纯化情况
病毒具有特有的紫外吸收峰,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可以测定推算病毒浓度[14]。采用微量分光光度计测量SVBV病毒提纯液的紫外吸收光谱,发现其OD260 nm为1.454,OD260 nm/OD280 nm为1.41。资料显示[13],花椰菜花叶病毒消光系数E(0.1%、1 cm、260 nm)为7,根据公式,病毒浓度(mg/mL)=OD260 nm×稀释倍数/E,推算出提纯的病毒浓度约为0.2 mg/mL。
2.5 病毒粒子的形态
病毒提纯液用2%磷钨酸溶液负染后,在透射电镜下可观察到球形的病毒粒子,直径约为40~55 nm,粒子中心可见清晰核心(图2)。该病毒粒子形态与已报道的花椰菜花叶病毒的病毒粒子非常吻合。而对照健康杨叶未观察到类似颗粒。
3 小结与讨论
SVBV是我国草莓的主要病毒病害之一,在吉林、河南、河北、辽宁、山东等地区均有发生,但经检索,未发现在浙江草莓种植区发生该病的报道。本研究发现,杭州地区栽培草莓中也存在SVBV感染。其中,多代苗的侵染率高于低代苗,而炭疽病等真菌感染、蚜虫数量多也会增加SVBV感染率。因此,田间草莓镶脉病毒的防治首先要选取无病毒低代苗作为种苗,同时要注意蚜虫和其他病害的防治。
前人研究表明[6,11,15],SVBV存在株系分化现象,不同基因型在不同生态地理条件下核酸序列存在变化,即使比较保守的CP基因也有核苷酸的改变。本研究通过序列分析,发现SVBV杭州分离物与郑州分离物同源性最高,与沈阳分离物次之,与美国分离物同源性最低。由此推测,不同株系间基因序列的变异可能是地域差异造成的。因此,在病毒PCR检测的实践中,特异引物的选择设计尤其重要,同时参考几对引物的扩增结果有助于假阴性的识别。
SVBV属花椰菜花叶病毒。在本研究中,参考改进的花椰菜花叶病毒提纯方法[13],在受侵染的草莓叶片中提纯得到了SVBV病毒。目前,还未有商业化的SVBV抗体研制成功,限制了该病毒的血清学检测。江彤等[16,17]采用通过原核表达获得目的蛋白再免疫兔子的方式制备了SVBV的抗血清。由于利用提纯病毒制备的抗血清本底低、效价高,通过商业途径销售的抗血清多倾向于利用提纯病毒制备。后期研究可用提纯的病毒粒子研究制备抗血清,为该病毒的血清学检测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国平,刘福昌,国际翔.我国草莓主栽区病毒种类的鉴定[J].植物病理学报,1991,21(1):9-14.
[2] HONETSLEGROVA J,MRAZ I,SPAK J.Detection and isolation of strawberry vein banding virus in the Czech Republic[J].Acta Hortie,1995,385:29-32.
[3] MORRIS T J,MULLIN R H,SCHLEGEL D E.Isolation of a caulimovirus from strawberry tissue infected with strawberry vei banding virus[J]. Phytopathology,1980,70:156-160.
[4] MASS J L.草莓病虫害概论[M].第二版.张运涛,张国珍,译.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
[5] PETRZIK K,BENES V,MRAZ I,et al.Strawberry vein banding vires-definitive member of the genus Caulimovirus[J].Vires Genes,1998,16(3):303-305.
[6] MRAZ I,PETRZIK K,SIP M,et al.Variability in coat protein homology among American and European sources of strawberry vein binding virus[J]. Plant Disease,1998,82:544-546.
[7] 肖 敏,张志宏.草莓镶脉病毒研究进展[J].辽宁农业科学,2005(4):36-38.
[8] ROBERT R M,IOANNIS E T.Characterization and recent advances in detection of strawberry viruses[J]. Plant Disease,2006, 90(4):384-396.
[9] 陈晓军,王敬东,马洪爱,等.草莓镶脉病毒检测方法研究[J].北方园艺,2010 (22):123-125.
[10] 隋 春,吴禄平,张志宏.利用PCR技术检测草莓镶脉病毒[J].园艺学报,2003,30(1):82-84.
[11] 肖 敏,张志宏,代红艳,等.PCR检测草莓镶脉病毒的稳定性研究[J].果树学报,2005,22(5):483-487.
[12] 周厚成,李思源,何水涛,等.草莓镶脉病毒的PCR检测及特异片段的序列分析[J].果树学报,2005,22(3):286-288.
[13] HULL R,SHEPHERD R J.Cauliflower mosaic virus: An improved purification procedure and some properties of the virus particles[J].Journal of general virology,1976,31:93-100.
[14] 章绍延,王健华,谭老喜,等.一辣椒环斑病毒提纯及抗血清制备[J].热带作物学报,2013,34(3):534-537.
[15] 洪 健,李德葆,周雪平.植物病毒分类图谱[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16] 江 彤,杨友志,丁 菲,等.草莓镶脉病毒外壳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多抗血清制备[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2,35(6):30-34.
[17] 江 彤,谢朝阳,丁 菲,等.草莓镶脉病毒ORF Ⅵ基因的原核表达与抗血清制备[J].植物保护学报,2013,40(6):511-516.
1.2.3 电镜观察 将病毒提纯液(5 uL)置于2%磷钨酸溶液(pH 6.8)中负染约30 min,用JEM-1230型透射电镜进行观察拍照。
2 结果与分析
2.1 草莓总核酸情况
采用改进的CTAB法抽提的草莓叶片总核酸沉淀呈乳白色,易溶于水,不黏稠,多糖含量较少。经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核酸浓度为120~400 ng/uL,OD260 nm/OD280 nm在1.8~2.0之间。经0.8%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其DNA条带清晰,完整性较好(图1)。
2.2 PCR产物电泳分析
以提取的草莓总核酸为模板,用引物(B1F、B1R)进行PCR反应,扩增获得了与预期片段(574 bp)大小一致的扩增产物。2012年从浙江杭州地区采集可疑症状样品和部分无症状样品共48份,共检出带SVBV阳性材料24份。其中,多代苗中草莓病毒侵染率约为42.8%,而一代苗和二代苗中病毒侵染率低于10.0%;田间曾感染过真菌或细菌病害的草莓病毒侵染率较高,最高的为82.5%,未明显发病区域的病毒侵染率在10%~28%之间。
2.3 基因片段序列测定
选取来源于不同植株的4个阳性克隆进行测序,测序结果表明,4个克隆片段的序列完全一致,序列总长574 bp,在NCBI网站(http://blast.st-va.ncbi.nlm.nih.gov)上进行Blast分析,发现该序列与GenBank中的已知SVBV序列同源。与中国郑州分离物(序列号AY862389)核苷酸同源性最高,为95%;与沈阳分离物(序列号AY955374)同源性为94%,而与美国分离物(序列号NC_001725)同源性为91%。而该区段对应的蛋白质序列与上述3个分离物同源性分别为99%、98%和98%。将测序结果提交GenBank获得序列号KJ774105,同时将此次采集的SVBV分离物定为杭州分离物。
2.4 病毒纯化情况
病毒具有特有的紫外吸收峰,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可以测定推算病毒浓度[14]。采用微量分光光度计测量SVBV病毒提纯液的紫外吸收光谱,发现其OD260 nm为1.454,OD260 nm/OD280 nm为1.41。资料显示[13],花椰菜花叶病毒消光系数E(0.1%、1 cm、260 nm)为7,根据公式,病毒浓度(mg/mL)=OD260 nm×稀释倍数/E,推算出提纯的病毒浓度约为0.2 mg/mL。
2.5 病毒粒子的形态
病毒提纯液用2%磷钨酸溶液负染后,在透射电镜下可观察到球形的病毒粒子,直径约为40~55 nm,粒子中心可见清晰核心(图2)。该病毒粒子形态与已报道的花椰菜花叶病毒的病毒粒子非常吻合。而对照健康杨叶未观察到类似颗粒。
3 小结与讨论
SVBV是我国草莓的主要病毒病害之一,在吉林、河南、河北、辽宁、山东等地区均有发生,但经检索,未发现在浙江草莓种植区发生该病的报道。本研究发现,杭州地区栽培草莓中也存在SVBV感染。其中,多代苗的侵染率高于低代苗,而炭疽病等真菌感染、蚜虫数量多也会增加SVBV感染率。因此,田间草莓镶脉病毒的防治首先要选取无病毒低代苗作为种苗,同时要注意蚜虫和其他病害的防治。
前人研究表明[6,11,15],SVBV存在株系分化现象,不同基因型在不同生态地理条件下核酸序列存在变化,即使比较保守的CP基因也有核苷酸的改变。本研究通过序列分析,发现SVBV杭州分离物与郑州分离物同源性最高,与沈阳分离物次之,与美国分离物同源性最低。由此推测,不同株系间基因序列的变异可能是地域差异造成的。因此,在病毒PCR检测的实践中,特异引物的选择设计尤其重要,同时参考几对引物的扩增结果有助于假阴性的识别。
SVBV属花椰菜花叶病毒。在本研究中,参考改进的花椰菜花叶病毒提纯方法[13],在受侵染的草莓叶片中提纯得到了SVBV病毒。目前,还未有商业化的SVBV抗体研制成功,限制了该病毒的血清学检测。江彤等[16,17]采用通过原核表达获得目的蛋白再免疫兔子的方式制备了SVBV的抗血清。由于利用提纯病毒制备的抗血清本底低、效价高,通过商业途径销售的抗血清多倾向于利用提纯病毒制备。后期研究可用提纯的病毒粒子研究制备抗血清,为该病毒的血清学检测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国平,刘福昌,国际翔.我国草莓主栽区病毒种类的鉴定[J].植物病理学报,1991,21(1):9-14.
[2] HONETSLEGROVA J,MRAZ I,SPAK J.Detection and isolation of strawberry vein banding virus in the Czech Republic[J].Acta Hortie,1995,385:29-32.
[3] MORRIS T J,MULLIN R H,SCHLEGEL D E.Isolation of a caulimovirus from strawberry tissue infected with strawberry vei banding virus[J]. Phytopathology,1980,70:156-160.
[4] MASS J L.草莓病虫害概论[M].第二版.张运涛,张国珍,译.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
[5] PETRZIK K,BENES V,MRAZ I,et al.Strawberry vein banding vires-definitive member of the genus Caulimovirus[J].Vires Genes,1998,16(3):303-305.
[6] MRAZ I,PETRZIK K,SIP M,et al.Variability in coat protein homology among American and European sources of strawberry vein binding virus[J]. Plant Disease,1998,82:544-546.
[7] 肖 敏,张志宏.草莓镶脉病毒研究进展[J].辽宁农业科学,2005(4):36-38.
[8] ROBERT R M,IOANNIS E T.Characterization and recent advances in detection of strawberry viruses[J]. Plant Disease,2006, 90(4):384-396.
[9] 陈晓军,王敬东,马洪爱,等.草莓镶脉病毒检测方法研究[J].北方园艺,2010 (22):123-125.
[10] 隋 春,吴禄平,张志宏.利用PCR技术检测草莓镶脉病毒[J].园艺学报,2003,30(1):82-84.
[11] 肖 敏,张志宏,代红艳,等.PCR检测草莓镶脉病毒的稳定性研究[J].果树学报,2005,22(5):483-487.
[12] 周厚成,李思源,何水涛,等.草莓镶脉病毒的PCR检测及特异片段的序列分析[J].果树学报,2005,22(3):286-288.
[13] HULL R,SHEPHERD R J.Cauliflower mosaic virus: An improved purification procedure and some properties of the virus particles[J].Journal of general virology,1976,31:93-100.
[14] 章绍延,王健华,谭老喜,等.一辣椒环斑病毒提纯及抗血清制备[J].热带作物学报,2013,34(3):534-537.
[15] 洪 健,李德葆,周雪平.植物病毒分类图谱[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16] 江 彤,杨友志,丁 菲,等.草莓镶脉病毒外壳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多抗血清制备[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2,35(6):30-34.
[17] 江 彤,谢朝阳,丁 菲,等.草莓镶脉病毒ORF Ⅵ基因的原核表达与抗血清制备[J].植物保护学报,2013,40(6):511-516.
1.2.3 电镜观察 将病毒提纯液(5 uL)置于2%磷钨酸溶液(pH 6.8)中负染约30 min,用JEM-1230型透射电镜进行观察拍照。
2 结果与分析
2.1 草莓总核酸情况
采用改进的CTAB法抽提的草莓叶片总核酸沉淀呈乳白色,易溶于水,不黏稠,多糖含量较少。经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核酸浓度为120~400 ng/uL,OD260 nm/OD280 nm在1.8~2.0之间。经0.8%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其DNA条带清晰,完整性较好(图1)。
2.2 PCR产物电泳分析
以提取的草莓总核酸为模板,用引物(B1F、B1R)进行PCR反应,扩增获得了与预期片段(574 bp)大小一致的扩增产物。2012年从浙江杭州地区采集可疑症状样品和部分无症状样品共48份,共检出带SVBV阳性材料24份。其中,多代苗中草莓病毒侵染率约为42.8%,而一代苗和二代苗中病毒侵染率低于10.0%;田间曾感染过真菌或细菌病害的草莓病毒侵染率较高,最高的为82.5%,未明显发病区域的病毒侵染率在10%~28%之间。
2.3 基因片段序列测定
选取来源于不同植株的4个阳性克隆进行测序,测序结果表明,4个克隆片段的序列完全一致,序列总长574 bp,在NCBI网站(http://blast.st-va.ncbi.nlm.nih.gov)上进行Blast分析,发现该序列与GenBank中的已知SVBV序列同源。与中国郑州分离物(序列号AY862389)核苷酸同源性最高,为95%;与沈阳分离物(序列号AY955374)同源性为94%,而与美国分离物(序列号NC_001725)同源性为91%。而该区段对应的蛋白质序列与上述3个分离物同源性分别为99%、98%和98%。将测序结果提交GenBank获得序列号KJ774105,同时将此次采集的SVBV分离物定为杭州分离物。
2.4 病毒纯化情况
病毒具有特有的紫外吸收峰,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可以测定推算病毒浓度[14]。采用微量分光光度计测量SVBV病毒提纯液的紫外吸收光谱,发现其OD260 nm为1.454,OD260 nm/OD280 nm为1.41。资料显示[13],花椰菜花叶病毒消光系数E(0.1%、1 cm、260 nm)为7,根据公式,病毒浓度(mg/mL)=OD260 nm×稀释倍数/E,推算出提纯的病毒浓度约为0.2 mg/mL。
2.5 病毒粒子的形态
病毒提纯液用2%磷钨酸溶液负染后,在透射电镜下可观察到球形的病毒粒子,直径约为40~55 nm,粒子中心可见清晰核心(图2)。该病毒粒子形态与已报道的花椰菜花叶病毒的病毒粒子非常吻合。而对照健康杨叶未观察到类似颗粒。
3 小结与讨论
SVBV是我国草莓的主要病毒病害之一,在吉林、河南、河北、辽宁、山东等地区均有发生,但经检索,未发现在浙江草莓种植区发生该病的报道。本研究发现,杭州地区栽培草莓中也存在SVBV感染。其中,多代苗的侵染率高于低代苗,而炭疽病等真菌感染、蚜虫数量多也会增加SVBV感染率。因此,田间草莓镶脉病毒的防治首先要选取无病毒低代苗作为种苗,同时要注意蚜虫和其他病害的防治。
前人研究表明[6,11,15],SVBV存在株系分化现象,不同基因型在不同生态地理条件下核酸序列存在变化,即使比较保守的CP基因也有核苷酸的改变。本研究通过序列分析,发现SVBV杭州分离物与郑州分离物同源性最高,与沈阳分离物次之,与美国分离物同源性最低。由此推测,不同株系间基因序列的变异可能是地域差异造成的。因此,在病毒PCR检测的实践中,特异引物的选择设计尤其重要,同时参考几对引物的扩增结果有助于假阴性的识别。
SVBV属花椰菜花叶病毒。在本研究中,参考改进的花椰菜花叶病毒提纯方法[13],在受侵染的草莓叶片中提纯得到了SVBV病毒。目前,还未有商业化的SVBV抗体研制成功,限制了该病毒的血清学检测。江彤等[16,17]采用通过原核表达获得目的蛋白再免疫兔子的方式制备了SVBV的抗血清。由于利用提纯病毒制备的抗血清本底低、效价高,通过商业途径销售的抗血清多倾向于利用提纯病毒制备。后期研究可用提纯的病毒粒子研究制备抗血清,为该病毒的血清学检测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国平,刘福昌,国际翔.我国草莓主栽区病毒种类的鉴定[J].植物病理学报,1991,21(1):9-14.
[2] HONETSLEGROVA J,MRAZ I,SPAK J.Detection and isolation of strawberry vein banding virus in the Czech Republic[J].Acta Hortie,1995,385:29-32.
[3] MORRIS T J,MULLIN R H,SCHLEGEL D E.Isolation of a caulimovirus from strawberry tissue infected with strawberry vei banding virus[J]. Phytopathology,1980,70:156-160.
[4] MASS J L.草莓病虫害概论[M].第二版.张运涛,张国珍,译.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
[5] PETRZIK K,BENES V,MRAZ I,et al.Strawberry vein banding vires-definitive member of the genus Caulimovirus[J].Vires Genes,1998,16(3):303-305.
[6] MRAZ I,PETRZIK K,SIP M,et al.Variability in coat protein homology among American and European sources of strawberry vein binding virus[J]. Plant Disease,1998,82:544-546.
[7] 肖 敏,张志宏.草莓镶脉病毒研究进展[J].辽宁农业科学,2005(4):36-38.
[8] ROBERT R M,IOANNIS E T.Characterization and recent advances in detection of strawberry viruses[J]. Plant Disease,2006, 90(4):384-396.
[9] 陈晓军,王敬东,马洪爱,等.草莓镶脉病毒检测方法研究[J].北方园艺,2010 (22):123-125.
[10] 隋 春,吴禄平,张志宏.利用PCR技术检测草莓镶脉病毒[J].园艺学报,2003,30(1):82-84.
[11] 肖 敏,张志宏,代红艳,等.PCR检测草莓镶脉病毒的稳定性研究[J].果树学报,2005,22(5):483-487.
[12] 周厚成,李思源,何水涛,等.草莓镶脉病毒的PCR检测及特异片段的序列分析[J].果树学报,2005,22(3):286-288.
[13] HULL R,SHEPHERD R J.Cauliflower mosaic virus: An improved purification procedure and some properties of the virus particles[J].Journal of general virology,1976,31:93-100.
[14] 章绍延,王健华,谭老喜,等.一辣椒环斑病毒提纯及抗血清制备[J].热带作物学报,2013,34(3):534-537.
[15] 洪 健,李德葆,周雪平.植物病毒分类图谱[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16] 江 彤,杨友志,丁 菲,等.草莓镶脉病毒外壳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多抗血清制备[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2,35(6):30-34.
[17] 江 彤,谢朝阳,丁 菲,等.草莓镶脉病毒ORF Ⅵ基因的原核表达与抗血清制备[J].植物保护学报,2013,40(6):51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