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泽华++操亚洲++王清勇+吴顺
38 年前,一个湖南小伙子偷偷跑去体检,选择了从军报国这条路。38年后,这个农民的儿子已经成为第二炮兵导弹专家、某导弹旅高级工程师。他,就是谭清泉,曾在部队先后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6次,荣获全军作战部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奖,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13年被评为全军爱军精武标兵。
谭清泉扎根山沟数十载,始终不离开阵地,始终不离开导弹。被部队领导称为“挖不走的老山参”。2003年起,他连续两届被评为第二炮兵导弹专家。
忠诚于党 献身导弹大事业
谭清泉入伍38年,党龄37年,他始终牢记是党培养他从一名战士成长为干部,从普通操作号手成长为导弹专家。他说,“人一生就这么一辈子,不能什么都做,要选择最有意义的事情坚持到底”。
在参军入伍之前,当乡干部或保送到工农兵大学上学,都是摆在谭清泉面前不错的选择。可是他毅然决定去实现儿时要当兵的愿望。在谭清泉看来,军人最具阳刚之气,好男儿就该在军营中实现理想和抱负。只有胸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人生才能更有价值。
谭清泉目前所在这支导弹旅的前身是一支工程部队,在国防施工一线,曾立下赫赫战功。那年,已是优秀营长的谭清泉被调到某导弹旅任装备部长。走马上任,他才发现,全旅官兵见过导弹的屈指可数,熟悉专业的更是凤毛麟角。
谭清泉心急如焚,他下定决心去实现理想。他说:“战斗力建设是一场‘寂寞长跑。即便没有喝彩、没有掌声,也要默默加力、衔枚疾走,一定要跑好这个‘第一棒!”4年后,该旅奉命出征,初次“亮剑”,便首战告捷。
面对掌声,谭清泉没有停下脚步:他带领技术骨干先后设计出三代模拟器材,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他还和同志们一道编写涵盖某型导弹的专业教材,填补了该型导弹训练教材的空白。
技术过硬 关键时刻勇担当
谭清泉在该旅工作20多年,和导弹打了一辈子交道,被称为“全能王”。历经数次重大任务,他一直负责技术把关。官兵们说:“每次执行大项任务,只要谭工在,心里就踏实、就有底气。”
一次,该旅跨区执行发射任务,就在一切就绪,导弹即将进入发射倒计时时刻,某系统突发故障,发射被迫紧急叫停。当时的情况非常危险,谭清泉立即组织现场人员紧急疏散,自己却带着技术骨干冒着生命危险冲在第一线,持续6个多小时恢复导弹技术状态,避免了重大事故发生。随后,他组织分析查找原因,顺利解决了问题,排除了故障。
第二天,导弹重新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一次,该旅执行发射任务,谭清泉担任技术把关组组长。秒针滴答,发射“窗口”悄然来临。然而,现场突然刮起大风,气氛紧张。出于安全考虑,有人建议推迟发射。旅领导征求谭清泉的意见,他经过思索回答:“气候虽然临近战标要求,但只要严谨操作,就有绝对把握!至关重要的是,我对中国导弹的性能有信心!”
导弹按时顺利发射,一声“点火”,长剑直指苍穹,精确命中目标。此役,不仅创造了导弹恶劣气象条件下发射的记录,也收获了上百项装备性能方面的重要数据。
2011年6月,谭清泉被检查出患肺癌。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病魔,他思绪万千,但想得最多的还是“阵地、未改进完成的技术”,他说:“当兵就意味着牺牲奉献,现在我患了癌症,必须坦然面对,即使我明天就倒下,我也要倒在阵地上、倒在工作岗位上。”
经过肺叶切除手术后,仅仅在家休养了4个月,谭清泉就先后三次请战,要求到一线上岗。
尽管谭清泉的身体状况大不如从前,连上楼梯都气喘吁吁。但在一次操作训练中,突然红灯报警,仪表显示电流增大、压力不足。危急时刻,他本能地爆发出一股惊人毅力,一口气跑上4层楼梯,赶到控制间,紧急拉下电闸,化解了一场危机。
导弹发展一步,他就跟进一步。谭清泉平均每年160天坚守导弹阵地,人们说他“年龄越来越长,贡献越来越大”。和他共事多年的该旅姜旅长说:“老谭精通全旅所有专业,是发射场上的‘定海神针!”
默默奉献 无私无畏抒豪情
扎根基层38载,谭清泉攻克200多项技术难题,2次推辞二等功、4次放弃进京工作机会,人们说他“名声越来越响,名利越来越淡”。除此以外,谭清泉还多次放弃去基地工作的机会、主动请辞“导弹专家”续评。他表示:“我是党员、军人,就得讲奉献。我还是一名技术干部,只有抱定淡泊名利的心态,扎根基层一门心思搞技术,才能把技术练好练精。”
对于相处多年的“老谭”,姜旅长说:“他是好人、能干的人,是第二炮兵‘火箭兵精神的实践者。谭清泉同志位置摆得正,角色转换得好,大家都很尊重他,他是技术干部的榜样。”
身为技术干部的榜样,谭清泉平常思考最多的就是如何把技术工作这一块做得更好,哪些方面还可以改进。他曾先后提出十多项技术改进方案,均得到了上级机关和研究设计单位专家的认可,有效解决了任务中遇到的一系列重点难点问题,被在同型号部队装备整修中推广运用。
同时,谭清泉还十分重视技术干部的培养训练。他在生病之前,每年固定的都要带几个徒弟,不少人现在已经在专业上独当一面,他们中既有操作骨干,更有导弹专家、技术尖子。其中,“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某团团长曾满军、“党的十八大代表”某旅装备部部长张欧都是他的徒弟。
谭清泉始终以淡泊之心面对名利,不计较个人得失。他主动请辞旅总工程师职务,腾出位置给年轻同志。2013年初,第二炮兵组织导弹专家续评,连任两届导弹专家的谭清泉坚决要求“退位让贤”,把机会让给其他同志。有时,他还给年轻的技术尖子讲:“如果需要,我可以辞去一切头衔,留住你这个人才。”曾和他一起共事过的战友,不少都走上重要领导岗位,可他却多次放弃到北京工作的机会,几十年如一日坚守一线岗位。
谭清泉热爱工作,寄情深山,也离不开家人的支持。但对家人,他却说了三个“对不起”:一是对不起自己的父母,双亲逝世他未能见最后一面;二是对不起妻子,妻子随军和他来到山沟,放弃了自己在老家的工作;三是对不起儿子,从小没有尽好做父亲的责任。
当被问到再有两年将退休的他有什么心愿时,谭清泉说:“希望有机会再打一发导弹。”再问到工作这么多年什么时候“最幸福”,他则回答:“是由指挥岗位调整到技术岗位,担任旅总工程师的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