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建兵 姚淑萍
摘 要:台站报表中经常出现一些共性的问题,也有一些不常见的错误,文章总结了多年来本站报表出现的问题,也总结了错误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测报;报表;错误;分析
引言
随着气象事业现代化建设的日益发展,对台站报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时常出现的错误,分析出出错的原因,对我们的工作有极大的帮助,文章结合地面气象测报十几年的工作经验,总结了经常性的报表错误,为地面气象测报工作者提供参考。
1 A文件中出现的错误
(1)降水现象停止后的残余降水量,按规定应统计到降水结束的那一分钟和那一小时时段内,台站没有按规定进行处理。(2)分钟记录和前后记录比较有比较明显的跳变,台站没有按规定对记录进行处理。(3)正点00分记录与对应A文件正点值不一致,没有按照规定进行处理。(4)当正点00分记录与对应A文件正点记录,其中一个缺测,另一个是正常采集的记录时,没有按规定进行处理。(5)当正点00分记录缺测与对应A文件有正点记录时,也不考虑A文件正点记录不是正常采集的,而是用内插或用人工站记录代替,就代替到J文件中。(6)台站级别变动备注时超规定字符。(7)台站名称备注错误。(8)漏备注观测时间,规定观测时间10项是必报项。(9)备注增减要素的名称不符合规定,规定最大字符数为14,为气象观测要素简称。(10)降水上下连接值中,漏输第一组降水下跨量,规定下月1日08时前有降水,必须输入此项。(11)漏备注台站级别和台站名称变动的情况,按照中国气象局规定,从2009年1月1日起,对台站级别和名称做了新的规定,部分台站没有按规定进行变动备注。
原因分析:这些问题的出现。大多数是因为对规范的规定不太熟悉,对新知识的更新不太及时,导致出现错误自己和其他观测员察觉不到。
2 对A文件中疑误记录和缺测记录处理错误。
(1)天气现象大风时间和极大风速出现时间不一致,记录矛盾,没按规定进行处理。(2)日照时数大于可照时数,没有对记录进行处理。(3)一月中部分日期的大风出现时间为01分,部分日期的极大风出现时间为02分,记录有误,没按规定进行处理。(4)地温记录缺测一个时次,且前后两时次记录正常,没有按规定用前后两时次记录内插求取,而缺测。
原因分析:发现错误,不会处理,还不向其它台站请教,也不及时翻阅规范规定,这样的错误就是低级错误。
3 处理记录和备注情况,不全面,造成记录前后矛盾。
(1)备注有反查记录,漏备注毛发系数。(2)地温传感器被积雪覆盖,没按规定备注具体的覆盖时间。(3)极值缺测或有误,用其它记录进行处理,漏备注出现时间缺测的情况。(4)有积雪时只备注4次定时地温传感器被积雪覆盖的情况,没有考虑地温传感器是24小时采集记录的。(5)纪要栏叙述高山积雪时,标识码应为04,误为01和05。(6)上报的A文件没有经过台站维护,质量控制码第一位全部为9,应为0。
原因分析:这些问题的出现,大多数是观测员粗心大意造成的,应该对观测员及时培训,及时学习,避免以后出现同样测错误。
4 对年报Y文件的制作要求不熟悉,造成制作出的年报出现错误。
(1)统计年报资料Y文件时,本年度1-12月的月报数据必须具备,上年度7-12月的月报数据也必须具备,上年度数据如果没有,程序仍能运行,但程序无法正确挑取有些项目的初终日期,无法正确统计初终日数和无霜期日数。(2)因部分台站全年大、小型蒸发是轮换使用,造成全年记录不全,按规范规定不做年统计,年报Y文件中蒸发要素的第十三条记录必须手工更改为“····· ····· =”。因地面测报系统软件不完善不能完成此工作,必须手工更改,才能制作出符合规范要求的年报表。个别台站没有进行手工更改,造成年报表统计错誤。
原因分析:年报的制作,必须谨慎,对制作要求必须熟悉,要求制作完毕后,校对再校对,不会的问题及时请教。因年报格式要求的改变,对新的《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和记录薄表格式》没有认真学习,掌握不够,在记录的整理和处理过程中,在对年报补充数据的输入和预审过程中,出现错误,影响报表质量。从而造成报表格式错误,影响报表质量,对新知识,特别是计算机知识学习不够,不会进行更改资料的操作,造成报表资料文件格式错误,影响报表质量。
参考文献
[1]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和记录薄表格式[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