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莹婷,卢 芳
(江苏师范大学 城市与环境学院,江苏 徐州221116)
节约型园林是随着我国园林建设的发展而提出的,是指在能保证园林绿地预期的生态和功能作用前提下,因地制宜,以最合理的投入最大限度地发挥园林绿地的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满足人民合理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减少园林能耗,从而获得最适宜的综合效益的园林建设模式[1]。此模式不仅能促进城市园林自身的发展,还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在关于生态节约型园林的研究,主要以介绍性的文章为主,并在节水、节地、节能、节材以及节约性设计方法等不同方面各有侧重[2~6]。坚持以节地、节水、节能、节财、节力为主题,从地形、绿化、铺装、驳岸、材料等角度进行调查研究,从而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环境,既兼顾园林美,又满足人类社会长期稳定发展的要求。通过对江苏师范大学泉山校区节约型园林建设的调查研究,以便更好地推进的校园的生态园林建设,建立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美好的环境。
江苏师范大学泉山校区位于江苏省徐州市铜山新区山海路101号,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14℃,年日照时数为2284~2495h,日照率52%~57%,年均无霜期200~220d,年均降水量800~930mm,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56%。气候资源较为优越,主要气象灾害有旱、涝、风、霜、冻、冰雹等。气候特点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雨热同期。四季之中春、秋季短,冬、夏季长,春季天气多变,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潮频袭[7]。
该校区占地约67hm2,按建筑形式可分为建筑区、绿化区、道路等,按功能可分为生活区,休闲区,教学区,活动区等(图1)。就个体而言,各区域既是相互独立的单位;但从整体的角度来说,他们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构成了一个学习兼生活的场所。
图1 江苏师范大学泉山校区功能分区图
对校园内树种采用全面普查的方法。对校园内的绿地、建筑、河流、道路等,通过测量获得数据,制作并完善CAD图,利用绘制的CAD图,进行区域面积的计算。
主要调查树木的种类和及应用形式,各用地面积如绿地、道路、建筑和水面等的面积,地形、灯光照明、养护管理情况等。
该范围内园林树种共有161种,分属52科,120属。具体分类比例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乔木、灌木、藤木之间的比例为1∶0.46∶0.12,乔木种类较多,充分体现了“园林绿化,乔木当家”的理念;外来树种与乡土树种比例为1∶0.55,外来树种几乎是乡土树种的2倍,落叶树与常绿树比例为1∶0.41。
表1 树木种类的应用状况
4.1.1 乔灌木及藤本
就树木而言,乔木占有的绿地面积最少,并能充分的应用光照,校园内乔木有102种,达树木总数的63.4%,就树种而言,可以说是生态园林的体现,但乔灌木的应用状况存在一些的问题。
植物的配置形式过于单一,层次简单,没能很好地利用空间,土地和光照的利用率低,如:杨树林(populus)(图2)、水杉林(Metasequoiaglyptostroboides)均采用乔草的配置模式,缺少了中间种植层的应用,没能很好地体现生物多样性,景观效果较差。
校园内植物配置缺少自然美,校园内多数绿地植物配置做成了“苗圃式”、“列兵式”,显得呆板,如棕榈(Trachycarpusfortunei)几株成行植,造景呆板;碧桃(Prunuspersica),栽植得过于规则,缺乏韵律。
图2 杨树林
4.1.2 外来树种与乡土树种
该区域内乡土树种仅有57种,占树木总数的35.4%,远远低于国家生态城市中要求本地植物种类≥0.7的标准。同时校园内外来树种的用量上也比乡土树种要多,如校园内的行道树香樟(Cinnamomumcamphora)、重阳木(Bischofiapolycarpa)、黄山栾树(Koelreuteriaintegrifoliola)、二球悬铃木(Platanus acerifolia)、女贞(Ligustrumlucidum)等几乎全为外来树种。外来树种因为不适应本地区的气候条件,往往抗性差、提前早衰。如校园内的雪松(Cedrusdeodara)、香樟等生长不良,雪松出现顶梢死亡,树形残缺不全,影响美观;香樟出现叶黄化病,生长缓慢且寿命短,遮荫效果差;重阳木因为重阳木锦斑蛾危害严重,每年需要花费较多的人力、物力进行防治。而本地树种适应性强,生长旺盛,植株健壮。如校园内的三角枫(Acerbuergerianum)、五角枫(Acerelegantulum)、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银杏(Ginkgobiloba)生长不但旺盛、而且管理粗放,节省了不少的的人力、物力。
4.1.3 常绿与落叶树
常绿阔叶树种是亚热带森林植被的主要组成成分,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亚热带温暖湿润地区[8]。徐州市地带性植被为落叶阔叶林地带,森林植被的组成成分主要以栋属(Quercus)为主,并有榆属(Ulmus)、朴属(Celtis)、锻属(Tilia)、戚属(Acer)、柿属(Diospyros)、柳属(Salix)等多种落叶树种混生[9]。因此,在本地进行植物配置时尽量选择落叶树种,才能更好地体现生态园林的需求。冬季树叶繁茂的树木如香樟虽然能丰富景观,但会遮挡阳光降低温度,带来一定的负面作用,因此,应该重视落叶树种的应用。据统计校园的常绿树占28.4%,可以说是生态园林的体现,但其中常绿乔木就有27种,但在本地区而言,这个数量较多,不符合生态园林的理念。
校园内各用地面积调查结果见表2。
表2 各类型的占地面积
4.2.1 绿化面积
从表2中可以看出校园的绿化占地面积达40%左右,整体的绿化效果较好。其中草坪包括操场及足球场约29733m2,占总体绿化的10.8%,而纯草坪土地基本没有,充分体现了节约型园林的节土理念,同时为学生提供了一些读书、休闲的场所。其余地方大都采用乔草,灌草的配置方式,未能达到充分利用土壤和光照的目的。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单纯的追求高密度,学校的后山大面积的使用单一树种七叶树,并且郁闭度远小于0.6,影响了树木对光照、水分、营养的吸收,造成了树木的徒长,大大降低了观赏性和生态作用的发挥。
4.2.2 道路及铺装、建筑面积
该区域的道路面积约20万m2,主要的铺装材料有水泥、柏油、砖块、瓷砖等透水性强的材料,只有体育馆及21世纪大楼附近采用了大理石铺装,占整体铺装面积的很小一部分。就道路而言,这完全符合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中建成区道路广场用地中透水面积的比重≥50%的要求。硬质铺装的运动场如篮球场、铅球场等均采用了透水的铺装材料,充分地体现节约的理念。
建筑是园林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该区域内的建筑占地面积在12万m2左右,其中包括了大型的建筑图书馆、体育馆、游泳馆,低层建筑食堂、超市,多层建筑教学楼,高层建筑21世纪大楼等。整体而言,建筑疏密有致,不存在明显遮光遮阳而影响使用的情况。
4.2.3 其他面积
该区域的水面面积仅占了5.6%左右,其中包括了玉泉河和一些小型的水池,就整体来说,水面比例较少,达不到蓄积雨水,改善整个区域的环境,以达到降温增湿的目的。此外,还有一片大的纯山体,约占了0.75%,目前还没有充分地应用,山体上植物的种植处于野生状态,疏于管理。
整个校园的地形充分体现了因地制宜的建设理念,基本保持了原场地的地貌特征,保留了原来的山体及坡度。其次,利用原有的泄洪道及低洼处,修建了一条玉泉河及小型水池,但在景观的营造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第一,驳岸基本都为人工石砌的,属于浪费人力又浪费财力的一种方式。其次,水面基本无植物的种植,景观层次单调,河水水质较差,大大地影响了观赏性。
校园内的灯光照明均采用电力,无使用风能、太阳能的情况,这是一种能源浪费现象。除主要的行道外,绿地内基本无灯,这虽然节约了电力,也利于植物的生长,因为灯光会使得植物继续进行光合作用,代谢混乱。但从学生的角度来说,晚上上下课步行、骑车存在着一定的不安全性。
校园内采用人工灌水方式,除了池塘蓄水外,无节水的措施,对水资源的利用率低,浪费现象较为严重,不符合节约的理念。
树木基本不施肥,有机质少,生长受到了一定的抑制。如今,枯枝落叶对绿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土壤肥力形成过程、水土保持功能和群落更新演替的作用等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认识。在校园里,后勤工作人员常把枯枝落叶当做垃圾焚烧,一方面,产生了大量的CO2,增加了温室气体的排放,污染大气;另一方面,这也是资源浪费的一种表现形式。生态型的园林建设应当从生态利益与环境利益的角度出发,充分提高资源的应用效率。清扫的树叶,完全可以用来堆肥,再返土,这既减少了垃圾的产生数量,也为花草树木的生长提供了有机肥料,符合生态园林的标准。
校园里的树木的病虫害防治与修剪整形工作实施的较差,对蚜虫(Aphidoidea)、重阳木斑锦蛾(Histia rhodope)等的防治较差,其次,树木的修剪仅在冬季进行。在生长季节修剪,有利于通风透光、保持冠型,使树木生长旺盛,充分发挥生态效益。
5.1.1 增大乡土树种的应用
该地区的乡土树种占有量仅有1/3左右,不符合生态园林的标准,为了促进生态园林的建设,必须大幅度的提高乡土树种如三角枫、朴树(Celtissinesis)、榉树(Zelkovaschneideriana)等的应用。因为乡土病虫害少,易于管理;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有利于体现当地的特色风貌,会增加对该地区的印象。
5.1.2 常绿树中的合理应用
落叶树能到冬暖夏凉的作用,是树木造景中节约的表现。而常绿树应该以低矮的灌木如瓜子黄杨(Buxus sinica)、珊瑚树(Viburnumodoratissimum)、火棘(Pyracanthafortuneana)等为主,这样既能达到四季有景的目的,也不影响冬季的采光。
5.1.3 提高水生植物的应用
校园内水面基本无植物,整体观景效果较差。应该种植水生植物,营造水景,因为水生植物的应用一方面能够净化水质,降低污染程度,另一方面还能丰富景观的层次,提高观赏的效果。
5.2.1 加大垂直绿化
首先,可以采用墙面、斜坡绿化的方式,丰富绿地类型。在亭廊上,驳岸上可以栽植一些藤本植物如木香(Radixaucklandiae)、紫藤(Wisteriasinensis),可以沿围墙栽植一些植物如爬山虎(Parthenocissustricuspidata)等,也可以再裸露石砌山体上栽植一些攀缘植物,这样不仅能提高观赏性,也可以遮阴从而提高实用性。
其次,可以采用屋顶、平台绿化的方式,以提高绿地的覆盖率。在平屋顶上,铺设防水层,设置种植槽,栽植一些低矮轻质的小乔木、灌木和草本;在平台上放置一些盆花。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园林树木的观赏性;另一方面,还能充分发挥其生态作用。
5.2.2 配置模式
首先,提高植物的多样性,丰富植物的类型,充分地利用土壤空间和光照。其次,优化配置模式,多采用乔+灌+草的配置模式,避免大面积的使用草坪和乔+草、灌+草的配置模式。例如,栽植香樟+红枫(Acer palmatum)+红花酢浆草(Oxaliscorymbosa)的模式,在光照利用、滞尘、抑菌等方面,均优于红枫+红花酢浆草的配置模式。另外,还应重视植物配置的艺术美,避免成行的丛植,排兵式的群植,充分利用美学、生态学的原则,发挥景观效益。
5.3.1 节水
该区域内的水面面积较少,另外,树木的人工水泵灌溉也是一种浪费水源的表现。在促进园林建设的过程中,一方面,应该改变传统的灌溉模式,多采用滴灌和喷灌的方式,以节约水资源。同时,应意识到水泵的冲击力大,对一些浅根性的树种及一些草本,可能会带来一些危害。因此,必须改变人工灌溉的模式,推进生态园林的更好发展。另一方面,应该加强对雨水、生活用水的收集,用来浇花草树木,以达到节水的目的。虽然这些灌溉设施及雨水收集装置的一次性投入成本较高,但水作为不可再生的资源,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5.3.2 节肥
虽然枯枝落叶分解较慢,但将其切割粉碎后覆盖在绿地土壤表面,不仅有利于分解,也具有增加土壤有机质和营养物质、抑止杂草、减少土壤侵蚀、降低大气悬浮物等生态功能。
对于根周围是土壤且能自行分解的树木,应该落叶归根,如雪松,而另外根部全是铺装的如二球悬铃木、重阳木等可以将落叶收集,制成有机肥,促进树木的生长。
5.3.3 节电
整个学校没有使用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情况,这是一种浪费的表现。可以采取改用太阳能的照明设施,利用太阳能热水器等的措施,减少电力的使用,促进新型可再生能源的使用。
5.3.4 病虫害的防治与整形
了解病虫害的产生机理、条件,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其次,根据树木的生态习性及观赏要求,合理的树木进行修剪,也要进行合理的疏枝,促进树木的茁壮成长。
任何一种理念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与完善,节约型园林理念也是如此。近些年来,节约型理念在校园园林建设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面对着许多的挑战。因此,在生态型校园的建设中,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严格执行生态节约型园林发展要求,不断促进我国园林行业的发展。
[1]徐兆铎.低碳园林、节约型园林营造的理论与方法[J].现代园艺,2013(7):174~175.
[2]汪继明.节约型园林建设中水景设计手法初探[J].绿化与生活,2008(3):18~19.
[3]高 强.节约型园林营建理念及途径[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8(5):61~64.
[4]陈镇荣.抓好建设节约型城市公园绿地工作的探讨[J].福建建筑,2007(4):25~27.
[5]俞孔坚.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地理论与实践 [J]风景园林,2007(1):55~64.
[6]赵 岩,王 浩.浅论节约型园林实施层次与途径[J].福建林业科技,2008(9):452.
[7]周瑞玲,庄 强,李 鹏,等.徐州市故黄河风光园林植物滞尘效应[J].林业科技 开发,2010(6):44~48.
[8]马丹炜.植物地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9]华 栋.徐州植物区系组成及其特点[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9(4):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