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活水公园对当代风景园林建设的借鉴意义

2014-11-17 01:16刘克华
绿色科技 2014年7期
关键词:活水净水风景园林

刘克华

(华南理工大学 建筑学院,广东 广州510640)

1 引言

活水公园位于成都市一环路内,府河与华星路之间,是世界上第一座以水为主题的城市示范性生态公园,也是第一座以水保护为主题展示国际先进“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污水的环保公园[1]。公园虽建于1998年,但其设计理念和手法至今仍前卫新颖,其设计过程对我国当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亦颇具借鉴意义。

2 活水公园综述

府南河是成都的母亲河,20世纪80年代,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使得河流污染日益严重,府南河由成都的“翡翠项链”变成了藏污纳垢的臭水沟。1985年龙江路小学的孩子们给市长写信呼吁救救府南河,1987年新华社报道称其为“世界上最大的臭水沟”,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和市政府高度重视,促成了府南河整治工程的开展。1997年,成都政府采纳了美国环保艺术家贝西·达蒙的构想,在府河边建设一个以水保护为主题的公园,作为整治工程的收尾之作。

2.1 景观综述

活水公园全长525m,占地2.4hm2,主要由人工湿地净水系统、自然森林群落模拟、环保教育馆以及环教广场等部分构成,整体由水系统串联各个景观区域。由上游抽取的污水,经过多重生态净化后,重新流入府河,向人们演示被污染的水在自然界由“浊”变“清”,由“死”变“活”的过程(图1)。

图1 活水公园平面图

公园西北侧为模拟森林群落的种植坡地,折转进入厌氧池广场,北侧河畔设有川西木构水塔,广场地下设有环保教育馆,作为环保教育展览及水净化监测场所。由厌氧池广场经水流雕塑往下游为兼氧池。经由道路和植物群落分隔,进入植物塘床系统,即水体净化的主体区域。植物塘床系统为分级跌落的净水植物水塘和水床,以黄龙寺“钙化盘”五彩池为景观原型,根据水的生态处理程序分级栽种不同的净水植物,重重叠叠,极具观赏性。植物塘床下游,两组水流雕塑于竹林的掩映中层层叠水流入人工湿地塘,污水至此也基本上完成了净化。往下的流程里,水经由一系列的戏水池进一步净化和活化,同时也成为人们亲水嬉戏的重要元素,流经公园东南侧的半圆形环教广场,最后于“鱼尾”汇入府河。

活水公园不仅对于水生态的处理尤为独到,在景观处理、驳岸设计、造园材料选择以及植物配置方面也颇有考究。公园驳岸结合空间开合变化设有垂直式石砌驳岸和缓坡梯级台地驳岸两类,道路铺装亦结合片区景观而变化,由植物塘床区域的木栈道到水流雕塑周边的卵石铺地,丰富而细致。公园在植物配置上适时适地,并模拟川西峨眉山风景区自然森林景观,于城区营造地方特色的生态绿洲,丰富了生物多样性,亦实现了生态、文化、美学、休闲和教育功能的较好结合(图2)。

图2 活水公园整体鸟瞰(1998~2013年)

2.2 使用状况

活水公园建设至今,已成为成都市到访率最高的公园之一。老年人是使用人群的主体,活动区域多集中于环教广场和滨湖步道浓荫之下。环教广场中央为抬升小舞台,是各种小型演出的举行场所。儿童是公园气氛和活力的激发主体,多集中于水流雕塑嬉戏,或戏水池边亲水探险打捞鱼虾。普通游客则游赏观景,停驻休息。

此外,活水公园的特色景观使其成为婚纱摄影集中地,老师亦将地理和生物课堂搬进公园。公园将生态处理与休闲功能完美结合,且颇具教益,每年吸引200多万人光顾并引起众多学者和政要的关注。

2.3 人工湿地生态净水系统

引入人工湿地模拟自然生态,构建城市河流湿地生态系统净化水质是活水公园的最大特色。净水系统整体包含污水预处理、人工湿地塘床系统以及出水应用3个部分,由厌氧池、水流雕塑、兼氧池、植物塘床系统、鱼塘花船和戏水区等组成(图3)。

府河Ⅴ类污水泵入“鱼眼”厌氧沉淀池内,经物理作用使大部分不溶于水的悬浮物或沉于池底从管道排出,或浮于池面人工清除;经厌氧微生物分解把可溶于水的部分高分子有机物分解,去污保水,初步净化[3]。随后进入由一系列花瓣状石雕结构根据地形环境串联而成的水流雕塑,初步处理的污水流经雕塑时,会自动回旋冲刷曝气,增加水中的溶解氧含量。初步曝气的水流入兼氧池,通过池中的微生物和植物对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进行进一步降解吸收后,经倒虹吸管分两路自流进入两套独立的植物塘床系统。植物塘床形式拟自然生长的鱼鳞,为活水公园人工湿地核心景观区,由6个植物塘、12个植物床组成。根据不同阶段的净水目的于塘床种植相应的净水植物。挺水植物有茭白、芦苇、水烛、伞草、菖蒲等;浮水植物有凤眼莲、浮萍、紫萍等;浮叶植物有睡莲;沉水植物有各种藻类,此外还伴生有多种昆虫、鱼类、两栖动物以及大量的微生物和原生物。污水在缓慢流经植物塘床系统的过程中被吸附过滤、氧化还原及微生物的分解而成为动植物群落生长的养分,衰老的植物不断被收割移除,从而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系统。污水经植物塘床系统净化处理后,再分别流经两组水流雕塑进行充分曝气充氧,汇入鱼塘,水质可达GB3838-2002Ⅲ类标准[4],鱼塘中养殖的观赏鱼类可对净化后的水质起直观的监测作用。之后水体于戏水池和溪流进一步净化和活化,最终于“鱼尾”重归府河。

活水公园生态净水系统建成后一直正常运行,日处理量从原设计的300t扩大到600t,湿地植物长势良好,未出现观赏鱼塘鱼死的事故[5],堪称生态技术结合景观营造的典范。

2.4 活水公园的影响与推广

活水公园是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的代表作,被誉为“中国环境教育的典范”,获得国际”优秀水岸奖“最高奖、国际环境设计研究协会和美国《地域》杂志联合授予的“环境设计奖”等多个国际奖项[6]。2008年入选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案例,2010年世博会结束后成都案例馆“活水公园”更被永久保留和展示,足见其生态影响力。

继活水公园成功净水经验之后的2007年4月,成都市北郊凤凰河二沟应用同样原理修建了西南地区最大的人工生态湿地,核心人工湿地占地4.8万m2,日处理污水2万t[7],成功将“活水公园”模式变成了实践。此外,成都河流研究会2002年以来在安龙村进行家庭污水系统实验,应用“活水公园”模式和农村庭院结合营造川西农居的人工湿地,既有处理污水、收集雨水的功能,还能种草养鱼,装饰庭院,净水效果良好,成为可持续发展示范项目[8]。南京南湖公园、上海梦清园、北京奥运村森林公园和世博园后滩公园也都采取了生态净水系统,活水公园的成功有效加快了我国人工湿地的建设速度。

3 活水公园对当代风景园林建设的借鉴意义

活水公园作为一座城的“最佳实践”,是人工湿地生态工艺与污水治理、水资源保护以及城市景观相结合的范本,是可持续发展生态观的实践案例,对我国当代风景园林建设颇具借鉴意义。

3.1 公众参与

公众参与既是景观使用者对未来环境所持期望的表达,亦是规划设计和管理者获得使用者需求信息的良好手段。然而公共参与在我国风景园林建设过程中往往流于形式,大多只是方案展示,普通市民有组织的对未来设想和对规划设计过程的参与依然没有涉及[9]。

而在成都活水公园和府南河的整治工程中,最重要的资源就是公众参与。整治工程缘起于小学生给市长的公开信,且在规划之初就广泛听取市民意见和专家建议,在项目实施全过程也都坚持公众参与。广泛参与激发了民众的主人翁精神,街道居民组织起护河队,社会各界自发组织了“签名誓师”、“春回府南河”、“谢河节”等活动。可以说活水公园代表的府南河整治工程是我国公众参与影响工程建设的先例。

图3 成都市活水公园人工湿地净水系统结构

3.2 从场地出发

我国现阶段的风景园林建设中,能实现尊重场地现状的案例已颇为难得,在此基础上能进一步挖掘基地特质而进行规划设计的则少之又少。

活水公园场地周边为人口密集区,所临河段水流量大,河岸狭窄,场地为两桥一河一路相夹的带状区域,最宽处为75m,最窄处仅12m,场地设计颇具难度。但在景观设计过程中,场地的限制因素往往正是其特质所在,也是设计师获得灵感的重要源泉。公园鱼形的整体设计既契合狭窄河岸地段的形态框架,也开创了国内线性湿地生态净水模式的先河,且亲水性极佳,颇为巧妙。

此外,由于场地宽度的限制,公园对内部的活动空间的尺度和形态都进行了思考。公园相对较大的节点只有厌氧池广场和环教广场,环教广场位于出水应用区段,地块狭窄,故采取半圆形设计。其他活动空间多为道路的适当拓宽,结合绿岛或树池座椅形成小型休息停留或休闲活动场所。植物塘床系统是公园生态净水的主体部分,故设置于场地最宽的区段;水流雕塑采用曲线形连接,凸显流水灵动特性的同时减少曝气充氧的占地长度,且充分利用曲线与道路围合的微型区域,铺设卵石硬地,形成小型戏水游乐场。总体而言,公园从整体形态、功能布局到节点细部处理,都充分契合场地的特征。

3.3 地域文化的表达

地域文化是特定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社会风俗、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表现。在如今千城一面,地域文化濒临消失的特殊时期,风景园林建设中的地域文化表达显得尤为重要。

千年水网让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府河、南河曾是成都都城的护城河,孕育了成都2300年的历史与文明。活水公园鱼型的整体形态设计凸显了鱼水之情,隐喻了人与水的依存关系,也呼应了河与城的千年渊源。此外,水文的隐喻还体现在公园的诸多细部设计之中,如厌氧池中心喷泉雕塑的水滴造型,模仿河滩意向的卵石驳岸,仿黄龙五彩池的植物塘床系统等。

此外,公园的植物为当地乡土种类,以水生植物净水湿地作为造景主体,结合仿峨眉山自然森林形态的野生植物群落,形成河、林、草、湿地构成的多类型完整植物群落景观,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城市绿洲生境,吸引了众多虫鸟栖息,不仅调节了城市生态系统,还形成了具备川西自然林缘特色的森林氧吧。

3.4 生态技术型景观设计探索

我国风景园林建设已逐渐跳出只强调美化和造景的定式,向生态型和技术型拓展,而活水公园则开启了我国生态技术型景观设计的先河。

活水公园引入的人工湿地净水系统15年来正常运行,且随着净水植物结构的完善,各单元在自然状态下逐渐形成了各种动植物共同组成的水生生物群落,系统日净水能力较初始设计提升了一倍,成为成都的“绿肺”之一。

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污水工艺是充分利用其具有净化污水能力的特点,是20世纪70年代开发的污水处理技术[10]。其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相对于天然湿地要简单的多,但其按照管理者意愿进行污水处理的功能却更强。且与常规污水处理系统相比,其中的大型水生植物群落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与景观结合亦能克服其占地面积大的缺陷,可应用于住宅区生活污水处理、城市湿地等城市环境建设当中。

人工湿地在景观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但其只是众多生态技术中的一项,生态工艺与景观相结合,不仅扩展了工艺的应用范围,也能增加景观的灵气和科学内涵。风景园林建设若能与其他的众多生态技术相结合,必能更好的实现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5 示范型景观的营造

示范型景观即以景观作为宣传、教育和示范的载体和形式,向人们展示特定的主题,以传达某种具有前瞻性的理念。现阶段我国示范型的风景园林案例极少,活水公园是我国现代示范型生态景观的首次实践。

活水公园,寓意通过生态处理,污水变活水的示范作用。公园完整的展示了典型的人工湿地净水系统,在每个阶段都配以详尽的生态技术原理和作用机制的解说标识,向人们讲述如何通过自然作用使水净化的过程。人们可以直观的看到污水随着逐级净化,由浊变清,亲身体验河水自然净化的生态功能,唤起人们对水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活水公园600t污水的日处理量并不能有效改善府河水质,其教育示范意义远远大于水处理的实际功能,为环境教育提供了一个生动的课堂。

3.6 设计过程的多专业融合

风景园林建设的尺度越大,涉及的层面越复杂,越需要更多相关专业的通力合作。活水公园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是景观设计师发挥桥梁作用,协调综合多国家多专业工作的成果。

公园由中、美、韩三国专家共同设计建造完成。创意由美国水保护协会创始人贝西·达蒙女士提出,整个设计过程是国内外专家和地方相关部门实行的一次国际间的通力协作,设计团队包括府南河管理部门、规划部门、建设部门、园林部门、防灾部门的相关人员和雕塑家、湿地生态专家、美国环境艺术家、美国风景园林设计师、韩国建筑师等。这种合作模式对综合解决公园设计面临的诸多问题十分必要和有利,方案经过反复设计构思和多次试验尝试,其中景观设计师在其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如公园中的台阶式亲水平台是景观设计师与市政工程师协商的结果;水流雕塑是贝西·达蒙女士引进国外专利技术与中国雕塑艺术家共同创作而成,既有符合水力学原理的曝气充氧的功能性,又具有现代艺术的审美情趣[11]。

4 结语

活水公园是我国生态水处理的典范,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国内的生态技术型景观的实践,其后无论在大型人工湿地以及小型生态净水系统的建设上,都有一定的尝试。但从公园营建之初到如今,对活水公园的关注仅仅集中于人工湿地生态净水系统,而忽视了公园特殊的设计起源、设计手法和设计过程。活水公园是生态、文化、美学和教育示范功能的结合,是对河流生态文化的现代诠释,是多专业合力设计的典范,对我国风景园林建设具有众多方面的借鉴意义。

[1]A+C.新生态理念:成都活水公园[J].建筑与文化,2007(4):82~83.

[2]佚 名.Living Water Garden[EB/OL].(2001)[2014-03-06].http://cgee.hamline.edu/rivers/Inquiry/RTT/rtt_bsy3.htm.

[3]黄时达.从成都市活水公园看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工艺[J].四川环境,2000,19(2):8~12.

[4]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

[5]黄时达.成都市活水公园人工湿地系统10年运行回顾[J].四川环境,2008,27(3):66~70.

[6]何 宏.“活水公园”又获“环境设计奖”[N].成都晚报,1999-04-24.

[7]吴宇宸.凤凰河二沟滤清了[N].成都商报,2007-04-23.

[8]梅柏青.黄时达:建农家小院的活水公园[N].成都日报,2009-08-17(16).

[9]唐 军.从功能理性到公众参与——西方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社会脚印[J].规划师,2001,17(4):101~104.

[10]赵丽囡.中国的湿地保护[J].科学中国人,1999(10).

[11]沈允庆.从“水景雕塑”到“活水公园”[J].雕塑,2005(2).

猜你喜欢
活水净水风景园林
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与规划研究
乡土植物在工业风景园林中的应用研究
净水样板的力量
地域文化元素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基于地域特征的风景园林设计
在英语教学中引入生活的活水
在英语教学中引入生活的活水
中日ETF互通“活水来”
为有金融活水来
渠清源于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