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诗点营造举例

2014-11-17 05:11张庆岭
诗潮 2014年1期
关键词:话音一滴水散文诗

张庆岭

散文诗诗点营造举例

张庆岭

好的散文诗创作,是有难度的创作,而要创作一章精美的散文诗,难度就更大。这里的难度,就在于寻找诗点,制造诗点,让大量富有独创性的诗点,折射出金光闪烁的诗意美。

本文仅就此意,略陈拙见。

通过深入事物的本质营造诗点

采用从形到魂深入事物本质的方法,去发现、去挖掘、去营造诗素充沛的诗点,便是散文诗创作的一种常用手法。下面,让我再次就司舜发表在《散文诗作家》总第三期上的《遗落的谷粒》一章散文诗,试作分析。

遗落的谷粒

遗落的谷粒,留宿在田垄,它的心还是热的,还在释放着芳香。

它微小,只是浩瀚的阳光中的微不足道的一滴,并不影响我们的满仓喜悦。

但它是如此的重,风吹不动它。一声鸟语,加深了它的心愿。

我弯下腰去,我发现尘土根本就盖不住它的憧憬。

我准备拾起它的时候,你肯定不知道,它有多么安静。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章非常精美的散文诗。它精美就精美在它的高超的艺术性与其深刻的思想性完美地融合上,而这一完美的融合,又是通过缜密观察、深刻思考,从形到魂不断深入事物的本质,去发现、去挖掘、去营造诸个诗点,表现出来的。

秋天,站在广袤的大野上,面对一粒遗落在田垄的小小谷粒,谁能看见什么?谁能发现什么?谁又能说些什么?诗人,只有我们的诗人,他看见了,他发现了,他怀着崇敬的心情说:“它的心还是热的,还在释放着芳香”,“它微小”,它“只是浩瀚阳光中的微不足道的一滴”,它“并不影响我们的满仓喜悦”,“但它是如此的重,风吹不动它。一声鸟语,加深了它的心愿”……这些准确的表述,几乎达到了三两个词就能构成一个诗素、每一句都能形成一个诗点的高诗意密度境界。

而最后两句,更是绝妙:它不仅撞击着我们的眼球,尤其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我弯下腰去,我发现尘土根本盖不住它的憧憬”。是啊,一粒真正的谷粒,绝不甘于“遗落”,它要跟上丰收的步伐,它要融入季节前进的洪流。然而,它并不浮躁,并不因为被遗落而焦灼不安。当“我准备拾起它的时候,你肯定不知道,它有多么安静”。多么洒脱,多么超然物外!一个伟大的灵魂,就这样在诗人的笔下诞生了。诗章就是这样,由浅入深,由形象到意象,再入“魂象”,一步一步深入事物的本质,最后臻成满篇的诗意美。

开拓逆向思维营造诗点的新天地

传统思维的方式,是诗与散文诗创作的“大敌”,那些才思横溢的诗人,总是运用逆向思维的方式,不断开拓着诗章创作的新空间。于是,诗点的营造,也就自然成了逆向思维方式纵横驰骋的广阔天地。现在,让我们以大卫发表在2007年第三期《扬子江》诗刊上的一章散文诗为例,探讨这个问题。

一滴水(节选)大卫

一滴水,伸长了脖子,就变成了河。扩了扩胸,就变成了海。再做几个俯卧撑,波涛就澎湃了,汹涌了。一滴水站直了身子,就是喷泉。

长了翅膀,就变成了雨。一滴水,在草尖上,叫露,在额头上,叫汗,在眼角,叫泪……把一滴又一滴的水,组织起来,集合起来,并用土坝来约束它,纪律它,水库就形成了,给它微风,就有了波浪,给它飓风,就有了惊涛。

一滴水,有着很强的可塑性,这有些像未成年的孩子。给它加上红,就是动脉里的血,给它加上蓝,就是个头最小的海,给它加上黑,就是墨汁——这是一种可写求爱信,也可写绝交书的墨汁。

对于一个人来说,最早接触的一滴水,是母亲的乳汁。身体孱弱的婴儿,小嘴吮吸着母亲的乳头,一滴水,到底哺育了多少个嗷嗷待哺的生灵?

…………

种子如果与一滴水攀上亲戚,田野就绿了。那些水稻、大豆、高粱,在幽幽星光里,作挺拔状、青翠状、成熟状。满眼的深邃与辽阔。月光,伸出它的纤纤细手,把一滴水洗呀洗的,直至洗成一堆碎碎的银子——这是一堆可以兑换蝉鸣、蛙唱的银子,这是一堆可以把蝉鸣与蛙唱揉合成“清新、宁静”的银子。

在迷蒙月光下,我要说服一滴水嫁给红脸膛的高粱,再把坛子洗净,这是另一种形式的洞房,再掺入浓稠的时间,酒,就这样酿成了。

一滴水,一旦变成了酒,它就能从你的胸膛里像搬组合家具一样地,搬出炽热与刚烈、侠骨与柔情、赤心与真诚……

一滴水,即使睡着了,也是一颗守望大地的眼睛,它的清澈,它的晶莹、它的透明,谁忍心伤害呢?

善待一滴水吧……

哦,这是一章怎样奇异的诗篇啊!细细读之,我们会为它的明白如话而又字字珠玑而惊叹,会为诗人的奇妙遐思与驰骋万里的构想而拍案,更会为它美妙绝伦的诗意大美而叫绝。大家不是在呼唤大散文诗吗?我以为这就是!

而这一切,皆出于成功运用逆向思维深入浅出地营造诗点的结果。

首先,步步诗点,处处诗情。纵读全诗,你会发现,整篇诗章几乎营造出了近百个诗点。一滴水“伸

长了脖子,就变成了河”“扩了扩胸,就变成了海”“做几个俯卧撑,波涛就澎湃了”“站直了身子,就是喷泉”“长了翅膀,就变成了雨”“在草上,叫露”“在额头上,叫汗”“在眼角,叫泪”……多么生动,多么形象,多么奇特,多么贴切,而又多么真实,夸张的真实,艺术的真实,大诗意的真实,比真实更真实的真实,让读者联想万千、思绪万千的真实,只有诗人才有的“真实”啊!

其次,绝妙的“反传统”,带来绝妙的诗点营造,以形成绝妙的诗意。此点,“种子”一节写得最棒。诗人不说用“一滴水”去浇田,那样太传统,太俗,而是说“种子如果与一滴水攀上了亲戚”,于是,诗点立马就万里奔腾,诗意即刻便风起云涌了——“那些水稻、大豆、高粱,在幽幽星光里,作挺拔状、青翠状、成熟状”“月光,伸出她的纤纤细手,把一滴水洗呀洗的,直至洗成一堆碎碎的银子”,而这又是怎样的银子呢?诗人继续“反传统”,彻底反传统,诗人说,那是“一堆可以兑换蝉鸣、蛙唱的银子”,那是“一堆可以把蝉鸣与蛙唱揉合成‘清新、宁静’的银子”。在这里,逆向思维方式的成功运用,将诗人的创作技法,推向了艺术的高峰。

最后,张弛适度,不温不火,恰到好处。这是本章散文诗运用逆向思维,营造诗点的又一大特色。例如写“酒”的那两节,“在迷蒙月光下,我要说服一滴水嫁给红脸膛的高粱”,在这里,一滴水又变成了一位“新娘”,令人神往的是,必须“把坛子洗净”,因为“坛子”是“一滴水”与“红脸膛高粱”这一对新人的“另一种形式的洞房”。奇妙而传统,传统而奇妙,既在传统里反传统,且又那么熨帖,张弛适度,令人信服。至于“再掺入浓稠的时间”,“酒,就这样酿成了”——兀起一个诗点,则更令人惊叹。而写一滴水,“一旦变成了酒”之后的那一节,就尤其让我们拍案叫绝——它“能从你的胸膛里像搬组合家具一样地,搬出炽热与刚烈、侠骨与柔情、赤心与真诚……”这样恰到好处的浓浓诗意,哪一个读了,不叹为观止?

断章式散文诗诗点营造略述

下面是我发表在2009年《诗潮》杂志第三期上的一章散文诗《听话音》,可就此点略作分析。诗曰:

听话音

小孙子至少掉了两颗门牙,有几个字从那里偷偷溜出去,至今

不知去了哪里。

听话音,母亲真的老了,连嗓音都拄上了拐杖,上半句小心翼翼地扶住下半句,差一点

让我的心

跌倒。

听话音,他这次赔大了,一百万打几个雷,闪几道闪,随着雨哗哗下到地上,小溪一样

说流走就流走了。

听话音,她只剩下了爱,被一串又一串的否定词遮掩着,幸福只晃动了几下,就再也

不见了身影。

听话音,你还在梦中,你的话找不到你的嘴,你的脚找不到你的路。

贪玩儿的梦,被心气神儿拽住

一时还回不了

家。

阅读本章散文诗,可以就断章式散文诗诗点营造艺术,至少寻得以下几个方面的借鉴。

其一,在同一个组章内各个断章中的诗点营造,必须紧紧围绕着同一个主旨,以各个不同的艺术形式次第展开。显而易见,本章的主旨是“话音”,于是各个断章便从自己的选材特征出发,在“话音”总意境的统领下,开始了独具特色的“诗点大战”。第一节,以“小孙子至少掉了两颗门牙”为突破口,生动形象地说“有几个字从那里偷偷溜出去,至今不知去了哪里”。诗点兀立,诗意充沛。第二节,又以“母亲真的老了”来说事儿,人老了“话音”自然也老了,于是就有了那出人意料的“诗点”的生动营造。而第三、第四、第五节,更是按照本节“主人翁”的特点,抓诗素,树诗点,让一章诗意盎然的散文诗,闪靓臻成。

其二,充分运用“现代主义”手法来营造诗点。可以第二节、第四节为例。老了的母亲“连嗓音都拄上了拐杖,上半句小心翼翼地扶住下半句,差一点/让

我的心/跌倒”。现代主义创作手法的法则之一,就是“不按常规出牌”,抓素材特点,而又摈弃其“外部形态”,以造成读者视觉上的最大反差,进而产生“陌生感”“新鲜质”,从而形成“审美”。这里的“素材特点”,就是老人说话时,声音的“颤抖”,只是“现代主义”不这么说而已。第五节,就更“玄”了,但,也只不过是拐了个弯儿——“听话音,她只剩下了爱,被一串又一串的否定词遮掩着,幸福只晃动了几下,就再也/不见了身影。”现实生活中,只有“爱”是不行的,只有爱,也就没有了爱,幸福自然跑得无踪无影。以现象(诗人叫感觉)呈现事物本质,恰恰是“现代主义”创作手法的成功妙用。

其三,以最明白的“话”,呈现最深刻的“义”。那“话”,就是诗点,那“义”,就是诗意,这就是皇河客散文诗的最大特点。《听话音》的每一句诗句都是白而又白的大白话,但,这些大白话里却藏着不尽的诗意与诗艺,而其坚实的思想性、艺术性,更是不动声色地借此传达出来。这才是当代散文诗创作的主流方向,这才是我们学习、研究的目标,因为,它比起那些“玄而又玄”和“毫无诗意”的东西,不知要强多少倍。

象征性散文诗诗点营造试说

在当代散文诗创作中,运用象征手法臻成的散文诗,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一古老的创作手法,仍然以强大的生命力,鲜活在广大诗人的笔下。因此,探讨一下象征性散文诗诗点营造的技巧,是十分有益的。

让我们通过下面的一章散文诗来探讨这个问题。

草与镰刀佚名

没有谁知道,草对镰刀怀有多么深的仇恨,小小的脸儿终日恨得发青。

广大的青草奋勇而起,端起一腔腔绿色的血泼向刀锋,试图扑灭那一线惨白的寒光。大片大片的草倒下去,镰刀取得了暂时的胜利。

然而,每到静寂的深夜,就会听到一阵又一阵猛烈的喊杀声,从地平线那边清晰地传送过来。

大地上,风声鹤唳。一队队青草抬着一弯残月——这模拟的镰刀的尸体,丢进晨曦的烈焰中噼噼啪啪地焚烧。

(原载《散文》月刊)

第一,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高度吻合的整体诗点性奠定了整体诗意成功的基础。

大家知道,象征的意义,并不在于象征物的本身,而在于被象征物所传达出的深刻指代。诗人从象征物那里施展着自己的创作才华,而读者读出的则是被象征物所折射出的社会、生活、人生的丰富含义。显然,当这种折射,越非具指,越抽象,越宽泛时,它的诗意就越浓烈,美学意义就越大。

作为本章散文诗象征物的“草与镰刀”,就是一对这样折射着浓烈诗意的象征物。找不出它们所指的是谁?是什么?它们只是一对“冤家”,一对“矛盾”,甚至是这个世界上的一切冤家,一切矛盾。于是整体诗点,成就了一切。

第二,为让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从形体到灵魂上高度一致,以形成充沛的诗意,各个诗点的塑造,必须符合“贴切、灵动、深刻”的原则。

“没有谁知道,草对镰刀怀有多么深的仇恨,小小的脸儿终日恨得发青”,说脸儿终日恨得发青,多么贴切!“广大的青草奋勇而起,端起一腔腔绿色的血泼向刀锋”,其诗意的灵动、形象与深刻,简直炉火纯青。“大地上,风声鹤唳。一队队青草抬着一弯残月——这模拟的镰刀的尸体,丢进晨曦的烈焰中噼噼啪啪地焚烧”,无论斗争怎样惨烈,然而,广大的青草到底还是胜利了,它们终于在心中埋葬了镰刀……这些诗点为我们表达出的深刻诗意,实在令人惊叹不已。

第三,让诗点在推动诗意的发展中做到足斤足两惊人魂魄。

当我们把本章散文诗看成一篇象征性的诗意小小说时,你就会惊奇地发现,众多诗点,恰巧就是这篇“小小说”的“象征点”“诗意点”与高峰迭起的“高潮点”——你看那内心的“仇恨”;那“试图扑灭那一线惨白的寒光”的勇敢;那“一阵又一阵猛烈的喊杀声”以及最后一段那极其形象的“抬”与“丢”两个动词诗素的横天一掷……便都是。

猜你喜欢
话音一滴水散文诗
请珍惜每一滴水
珍惜呵护生命中的每一滴水
一滴水
散文诗八骏
IP语音报头压缩设计与实现
基于网优平台的数据话音均衡分析
卫星通信终端话音接入车通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