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向农村金融机构融资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2014-11-15 07:22王文锋
江苏农业科学 2014年9期

摘要:以河南省402个农户调查资料为依据,运用Logistic模型,对农户向农村金融机构融资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户性别、年龄、家庭收入等变量对其农村金融机构融资意愿有显著影响。提出了加大农村金融机构融资业务的宣传力度、对农户进行融资相关知识培训、因地制宜地完善相关制度等建议。

关键词:农村金融机构;融资意愿;影响因素;Logistic模型

中图分类号: F830.34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9-0452-03

收稿日期:2013-11-27

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计划(编号:132400410220)

作者简介:王文锋(1964—)

,男,河南新密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经济管理研究。E-mail:813324790@qq.com。农村金融机构以农村中低端客户为目标客户群,作为农村劳动生产经营资金后盾主要力量,农户融资潜在意愿会对农村金融机构诸项融资业务开展有着直接影响。农户是否向农村金融机构融资,是诸多因素共同影响下的结果,哪些因素对农户向农村金融机构融资潜在意愿会产生最直接影响、影响程度的强与弱如何对更好地促进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相关业务健康、顺利开展有重要意义。

目前,有关农户对农村金融机构融资方面的研究处于探索阶段,朱守银等对安徽亳州、阜阳6县18个村217个农户进行了问卷调查,分别从农户借贷的来源渠道、资金用途、行为方式进行了分析[1]。李晓明等通过对安徽省1 000个农户的抽样调查数据分析,认为农户借贷大部分用于非生产性建设,民间借贷在农户借贷中占有绝对比重并呈不断上升之势[2]。黎翠梅等从实证的角度,对湖南省农户的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对借贷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3]。黄祖辉等认为大部分农户对正规、非正规金融机构信贷的需求均以消费性为主,并提出了一个可以促进信贷可得性的方法改进[4]。贺莎莎对湖南省 81个农户的调查发现,农户借贷资金主要来源于非正规的农村金融机构,而那些正规金融机构更倾向资金需求量较大的非农经营性农户[5]。周宗安通过构建Tobit模型,对影响山东省农户信贷需求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6]。潘海英等从借贷周期、借贷用途、借贷利息的视角对浙江省温岭市379个农户借贷需求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及实证分析[7]。陈鹏等对10省(区)2万份调查问卷数据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户外出务工获得非农收入对农户借贷具有很强的替代性;民间互助性借贷对正规金融机构融资具有较强的替代性,而东部和中部相对发达地区对民间互助性借贷意愿更为强烈[8]。邹志豪等认为在业务经营发展方面,农村金融机构开始向着经营管理趋同化、业务渠道间接化、产品定价粗放化、管理运营支行化等新趋势发展[9]。周才云针对农村金融机构的实践情况,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农村金融机构融资利率形成机制、完善监管制度的具体政策建议[10]。张松灿认为应该加大农村金融机构融资业务的宣传力度、对农户进行融资相关知识培训、因地制宜地完善相关制度[11]。

综上所述,相关研究从农村金融机构的市场定位、规模经营、管理模式等理论层面进行分析,部分实证分析研究均主要是从农村金融机构自身视角、农户视角出发,对农户向农村金融机构融资意愿的实证分析研究较缺乏。本研究以河南省4个县(濮阳县、杞县、固始县、汝阳县)402个农户的调查资料为依据,运用Logistic模型对农户向农村金融机构融资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以期为农村金融机构制定并完善现行融资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1数据来源及变量选取

1.1数据来源

本研究的样本数据来源于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农村金融机构课题组于2013年7—9月对河南省4个县(濮阳县、杞县、固始县、汝阳县)402个农户进行的问卷调查,调查情况见表1。

1.2变量选取

本研究假设农户是理性的,即农户有能力在面临的外部限制条件下,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行为模式;对农户而言,选择何种融资形式的依据是这种形式能否实质性地使自己的预期收益最大化。影响农户信用社融资意愿的因素很多,包括农户的人口特征、家庭特征、家庭收入等,依据已有研究成果,综合考虑研究区自身的特征,结合访谈与实地调查情况,本研究将影响因素分成5大类型。

1.2.1农户特征农户特征主要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3个变量。随着农户年龄的增长,经营性方面的投资也会相对减少,向农村金融机构融资意愿也就相应减弱;文化程度越高的农户,现代金融意识较强,一旦有适当的产业项目,便有可能向农村金融机构寻求融资支持。从性别看,年轻男性特别是青壮年男性,较女性拥有更强烈的融资意愿,扩大生产欲望相对较强,对资金需要更加强烈,他们希望通过发展资金密集型的农业项目拓展家庭生产经营范围,增加收入,更易于产生向农村金融机构融资的需求[9]。

1.2.2家庭特征一般而言,以经商或外出务工为主要收入源的农户、家庭收入水平处于全村中等以上,家庭总人口较多的农户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意愿较强,因此,其生产性信贷的需求意愿也较强,向农村金融机构融资意愿比较高。

1.2.3政策认知特征当农户对农村金融机构相关融资政策的认知水平、理解能力提升时,农户对自己融资用途再认识、按期归还款能力及农业生产收益的提升,具有更强的自信力。本研究假定农户对融资政策了解情况同农户信用社融资是否产生潜在意愿之间呈正向相关关系。

1.2.4土地特征土地特征变量由耕地规模、土地流转情况构成。对于那些有耕地流入、经营耕地规模较大的农户家庭而言,他们必然有更多生产经营投入,相应资金需求量也就更大,向农村金融机构融资的潜在意愿会更强烈。

1.2.5区域特征对于不同区域的农户而言,他们所拥有的区域资源禀赋占有情况必然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地区的农村信用社向农户所提供的各种相关信贷条件、便利程度高低也会存在一定差异,这些客观因素的不同必然会影响到资金需求的规模,最终影响到农户向农村金融机构融资的意愿。

通过分析可知,农户年龄、耕地规模、农村信用社相关融资政策的认知水平等诸多因素,均有可能对农户向农村金融机构融资的潜在意愿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因此,将农户融资潜在意愿作为被解释变量(y),农户农村金融机构融资意愿(y)的取值被限定于[0,1]之间,其中,当y=0时,说明农户没有向农村金融机构融资的潜在意愿;当y=1时,说明农户具有向农村金融机构融资的潜在意愿。农户农村金融机构融资意愿Logistic模型中相关变量的描述、定义、基本特征及预期方向见表3。

1.3模型设定

农户向农村金融机构融资的潜在意愿是一个二分变量,对于这样的非连续型、二分类的因变量,一般选择二元 Logistic 回归模型,公式为:

摘要:以河南省402个农户调查资料为依据,运用Logistic模型,对农户向农村金融机构融资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户性别、年龄、家庭收入等变量对其农村金融机构融资意愿有显著影响。提出了加大农村金融机构融资业务的宣传力度、对农户进行融资相关知识培训、因地制宜地完善相关制度等建议。

关键词:农村金融机构;融资意愿;影响因素;Logistic模型

中图分类号: F830.34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9-0452-03

收稿日期:2013-11-27

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计划(编号:132400410220)

作者简介:王文锋(1964—)

,男,河南新密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经济管理研究。E-mail:813324790@qq.com。农村金融机构以农村中低端客户为目标客户群,作为农村劳动生产经营资金后盾主要力量,农户融资潜在意愿会对农村金融机构诸项融资业务开展有着直接影响。农户是否向农村金融机构融资,是诸多因素共同影响下的结果,哪些因素对农户向农村金融机构融资潜在意愿会产生最直接影响、影响程度的强与弱如何对更好地促进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相关业务健康、顺利开展有重要意义。

目前,有关农户对农村金融机构融资方面的研究处于探索阶段,朱守银等对安徽亳州、阜阳6县18个村217个农户进行了问卷调查,分别从农户借贷的来源渠道、资金用途、行为方式进行了分析[1]。李晓明等通过对安徽省1 000个农户的抽样调查数据分析,认为农户借贷大部分用于非生产性建设,民间借贷在农户借贷中占有绝对比重并呈不断上升之势[2]。黎翠梅等从实证的角度,对湖南省农户的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对借贷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3]。黄祖辉等认为大部分农户对正规、非正规金融机构信贷的需求均以消费性为主,并提出了一个可以促进信贷可得性的方法改进[4]。贺莎莎对湖南省 81个农户的调查发现,农户借贷资金主要来源于非正规的农村金融机构,而那些正规金融机构更倾向资金需求量较大的非农经营性农户[5]。周宗安通过构建Tobit模型,对影响山东省农户信贷需求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6]。潘海英等从借贷周期、借贷用途、借贷利息的视角对浙江省温岭市379个农户借贷需求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及实证分析[7]。陈鹏等对10省(区)2万份调查问卷数据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户外出务工获得非农收入对农户借贷具有很强的替代性;民间互助性借贷对正规金融机构融资具有较强的替代性,而东部和中部相对发达地区对民间互助性借贷意愿更为强烈[8]。邹志豪等认为在业务经营发展方面,农村金融机构开始向着经营管理趋同化、业务渠道间接化、产品定价粗放化、管理运营支行化等新趋势发展[9]。周才云针对农村金融机构的实践情况,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农村金融机构融资利率形成机制、完善监管制度的具体政策建议[10]。张松灿认为应该加大农村金融机构融资业务的宣传力度、对农户进行融资相关知识培训、因地制宜地完善相关制度[11]。

综上所述,相关研究从农村金融机构的市场定位、规模经营、管理模式等理论层面进行分析,部分实证分析研究均主要是从农村金融机构自身视角、农户视角出发,对农户向农村金融机构融资意愿的实证分析研究较缺乏。本研究以河南省4个县(濮阳县、杞县、固始县、汝阳县)402个农户的调查资料为依据,运用Logistic模型对农户向农村金融机构融资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以期为农村金融机构制定并完善现行融资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1数据来源及变量选取

1.1数据来源

本研究的样本数据来源于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农村金融机构课题组于2013年7—9月对河南省4个县(濮阳县、杞县、固始县、汝阳县)402个农户进行的问卷调查,调查情况见表1。

1.2变量选取

本研究假设农户是理性的,即农户有能力在面临的外部限制条件下,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行为模式;对农户而言,选择何种融资形式的依据是这种形式能否实质性地使自己的预期收益最大化。影响农户信用社融资意愿的因素很多,包括农户的人口特征、家庭特征、家庭收入等,依据已有研究成果,综合考虑研究区自身的特征,结合访谈与实地调查情况,本研究将影响因素分成5大类型。

1.2.1农户特征农户特征主要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3个变量。随着农户年龄的增长,经营性方面的投资也会相对减少,向农村金融机构融资意愿也就相应减弱;文化程度越高的农户,现代金融意识较强,一旦有适当的产业项目,便有可能向农村金融机构寻求融资支持。从性别看,年轻男性特别是青壮年男性,较女性拥有更强烈的融资意愿,扩大生产欲望相对较强,对资金需要更加强烈,他们希望通过发展资金密集型的农业项目拓展家庭生产经营范围,增加收入,更易于产生向农村金融机构融资的需求[9]。

1.2.2家庭特征一般而言,以经商或外出务工为主要收入源的农户、家庭收入水平处于全村中等以上,家庭总人口较多的农户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意愿较强,因此,其生产性信贷的需求意愿也较强,向农村金融机构融资意愿比较高。

1.2.3政策认知特征当农户对农村金融机构相关融资政策的认知水平、理解能力提升时,农户对自己融资用途再认识、按期归还款能力及农业生产收益的提升,具有更强的自信力。本研究假定农户对融资政策了解情况同农户信用社融资是否产生潜在意愿之间呈正向相关关系。

1.2.4土地特征土地特征变量由耕地规模、土地流转情况构成。对于那些有耕地流入、经营耕地规模较大的农户家庭而言,他们必然有更多生产经营投入,相应资金需求量也就更大,向农村金融机构融资的潜在意愿会更强烈。

1.2.5区域特征对于不同区域的农户而言,他们所拥有的区域资源禀赋占有情况必然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地区的农村信用社向农户所提供的各种相关信贷条件、便利程度高低也会存在一定差异,这些客观因素的不同必然会影响到资金需求的规模,最终影响到农户向农村金融机构融资的意愿。

通过分析可知,农户年龄、耕地规模、农村信用社相关融资政策的认知水平等诸多因素,均有可能对农户向农村金融机构融资的潜在意愿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因此,将农户融资潜在意愿作为被解释变量(y),农户农村金融机构融资意愿(y)的取值被限定于[0,1]之间,其中,当y=0时,说明农户没有向农村金融机构融资的潜在意愿;当y=1时,说明农户具有向农村金融机构融资的潜在意愿。农户农村金融机构融资意愿Logistic模型中相关变量的描述、定义、基本特征及预期方向见表3。

1.3模型设定

农户向农村金融机构融资的潜在意愿是一个二分变量,对于这样的非连续型、二分类的因变量,一般选择二元 Logistic 回归模型,公式为:

摘要:以河南省402个农户调查资料为依据,运用Logistic模型,对农户向农村金融机构融资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户性别、年龄、家庭收入等变量对其农村金融机构融资意愿有显著影响。提出了加大农村金融机构融资业务的宣传力度、对农户进行融资相关知识培训、因地制宜地完善相关制度等建议。

关键词:农村金融机构;融资意愿;影响因素;Logistic模型

中图分类号: F830.34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9-0452-03

收稿日期:2013-11-27

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计划(编号:132400410220)

作者简介:王文锋(1964—)

,男,河南新密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经济管理研究。E-mail:813324790@qq.com。农村金融机构以农村中低端客户为目标客户群,作为农村劳动生产经营资金后盾主要力量,农户融资潜在意愿会对农村金融机构诸项融资业务开展有着直接影响。农户是否向农村金融机构融资,是诸多因素共同影响下的结果,哪些因素对农户向农村金融机构融资潜在意愿会产生最直接影响、影响程度的强与弱如何对更好地促进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相关业务健康、顺利开展有重要意义。

目前,有关农户对农村金融机构融资方面的研究处于探索阶段,朱守银等对安徽亳州、阜阳6县18个村217个农户进行了问卷调查,分别从农户借贷的来源渠道、资金用途、行为方式进行了分析[1]。李晓明等通过对安徽省1 000个农户的抽样调查数据分析,认为农户借贷大部分用于非生产性建设,民间借贷在农户借贷中占有绝对比重并呈不断上升之势[2]。黎翠梅等从实证的角度,对湖南省农户的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对借贷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3]。黄祖辉等认为大部分农户对正规、非正规金融机构信贷的需求均以消费性为主,并提出了一个可以促进信贷可得性的方法改进[4]。贺莎莎对湖南省 81个农户的调查发现,农户借贷资金主要来源于非正规的农村金融机构,而那些正规金融机构更倾向资金需求量较大的非农经营性农户[5]。周宗安通过构建Tobit模型,对影响山东省农户信贷需求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6]。潘海英等从借贷周期、借贷用途、借贷利息的视角对浙江省温岭市379个农户借贷需求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及实证分析[7]。陈鹏等对10省(区)2万份调查问卷数据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户外出务工获得非农收入对农户借贷具有很强的替代性;民间互助性借贷对正规金融机构融资具有较强的替代性,而东部和中部相对发达地区对民间互助性借贷意愿更为强烈[8]。邹志豪等认为在业务经营发展方面,农村金融机构开始向着经营管理趋同化、业务渠道间接化、产品定价粗放化、管理运营支行化等新趋势发展[9]。周才云针对农村金融机构的实践情况,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农村金融机构融资利率形成机制、完善监管制度的具体政策建议[10]。张松灿认为应该加大农村金融机构融资业务的宣传力度、对农户进行融资相关知识培训、因地制宜地完善相关制度[11]。

综上所述,相关研究从农村金融机构的市场定位、规模经营、管理模式等理论层面进行分析,部分实证分析研究均主要是从农村金融机构自身视角、农户视角出发,对农户向农村金融机构融资意愿的实证分析研究较缺乏。本研究以河南省4个县(濮阳县、杞县、固始县、汝阳县)402个农户的调查资料为依据,运用Logistic模型对农户向农村金融机构融资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以期为农村金融机构制定并完善现行融资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1数据来源及变量选取

1.1数据来源

本研究的样本数据来源于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农村金融机构课题组于2013年7—9月对河南省4个县(濮阳县、杞县、固始县、汝阳县)402个农户进行的问卷调查,调查情况见表1。

1.2变量选取

本研究假设农户是理性的,即农户有能力在面临的外部限制条件下,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行为模式;对农户而言,选择何种融资形式的依据是这种形式能否实质性地使自己的预期收益最大化。影响农户信用社融资意愿的因素很多,包括农户的人口特征、家庭特征、家庭收入等,依据已有研究成果,综合考虑研究区自身的特征,结合访谈与实地调查情况,本研究将影响因素分成5大类型。

1.2.1农户特征农户特征主要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3个变量。随着农户年龄的增长,经营性方面的投资也会相对减少,向农村金融机构融资意愿也就相应减弱;文化程度越高的农户,现代金融意识较强,一旦有适当的产业项目,便有可能向农村金融机构寻求融资支持。从性别看,年轻男性特别是青壮年男性,较女性拥有更强烈的融资意愿,扩大生产欲望相对较强,对资金需要更加强烈,他们希望通过发展资金密集型的农业项目拓展家庭生产经营范围,增加收入,更易于产生向农村金融机构融资的需求[9]。

1.2.2家庭特征一般而言,以经商或外出务工为主要收入源的农户、家庭收入水平处于全村中等以上,家庭总人口较多的农户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意愿较强,因此,其生产性信贷的需求意愿也较强,向农村金融机构融资意愿比较高。

1.2.3政策认知特征当农户对农村金融机构相关融资政策的认知水平、理解能力提升时,农户对自己融资用途再认识、按期归还款能力及农业生产收益的提升,具有更强的自信力。本研究假定农户对融资政策了解情况同农户信用社融资是否产生潜在意愿之间呈正向相关关系。

1.2.4土地特征土地特征变量由耕地规模、土地流转情况构成。对于那些有耕地流入、经营耕地规模较大的农户家庭而言,他们必然有更多生产经营投入,相应资金需求量也就更大,向农村金融机构融资的潜在意愿会更强烈。

1.2.5区域特征对于不同区域的农户而言,他们所拥有的区域资源禀赋占有情况必然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地区的农村信用社向农户所提供的各种相关信贷条件、便利程度高低也会存在一定差异,这些客观因素的不同必然会影响到资金需求的规模,最终影响到农户向农村金融机构融资的意愿。

通过分析可知,农户年龄、耕地规模、农村信用社相关融资政策的认知水平等诸多因素,均有可能对农户向农村金融机构融资的潜在意愿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因此,将农户融资潜在意愿作为被解释变量(y),农户农村金融机构融资意愿(y)的取值被限定于[0,1]之间,其中,当y=0时,说明农户没有向农村金融机构融资的潜在意愿;当y=1时,说明农户具有向农村金融机构融资的潜在意愿。农户农村金融机构融资意愿Logistic模型中相关变量的描述、定义、基本特征及预期方向见表3。

1.3模型设定

农户向农村金融机构融资的潜在意愿是一个二分变量,对于这样的非连续型、二分类的因变量,一般选择二元 Logistic 回归模型,公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