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

2014-11-15 04:00本刊编辑部
月读 2014年9期
关键词:厚德学派道德修养

·热词·

厚德

“厚德”作为中华美德的一种概括,是历代志士仁人所崇尚和追求的最高道德境界。它出自《周易》:“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句话是用大地的宽广深厚来比喻人的胸怀气魄,意思是说,君子应像大地一样以宽广深厚的好品行来承载万物,包容万物,滋养万物,造福万物。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传统,“立德”之所以为首者,就是在于德是做人的根本。《淮南子·氾论训》也说:“人有厚德,无问其小节。” 儒家经典《大学》则将“厚德”的具体内容做了概括,即诚意、正心和修身。而从其行文逻辑来看,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不仅是个人独善其身的自我完善,还是关乎“治国平天下”的政治宏旨。厚德的意义,就在于它能服务于“治国平天下”这一政治目的。正因为如此,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无论是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学派,还是道家学派、墨家学派,都十分注重“厚德”。

如今,社会对人自身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全面,不断增加自我道德修养,树立起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理想人格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不少领导干部提出“干净”的口号,这实际上是“厚德”思想在新时期下的一种体现。所谓“干净”,就是指领导干部在政治思想上、经济行为上和生活作风上要保持一尘不染,保有浩然正气和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品德。这是一种政治觉悟,也是一种思想境界。此外,2011年,北京市正式公布了经过征集市民意见后确定的“北京精神”官方表述语:“爱国,创新,包容,厚德”。其中,“厚德”被认为是北京精神的品质。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河南师范大学等高校也将“厚德”作为校训的内容之一,足见其重要性和价值所在。

猜你喜欢
厚德学派道德修养
伯明翰学派“黑色大西洋”表征政治研究
论荀子虚壹而静道德修养方法
具有创新价值的伯明翰学派文化阐释
老蛇医的规矩
老蛇医的规矩
智珠二则
厚德载物
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及对策分析
论朱智贤学派:儿童心理学理论与实验的创新
论浙江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