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美国

2014-11-14 23:56于汶汝
海燕 2014年11期
关键词:力量

于汶汝

陈坤曾主持过一档名为《行走的力量》的节目,旨在通过旅行和攀登让参与者感受到外界世界带来的无穷无尽的精神力量,广受大众好评。我想旅行有时候真的能给人带来力量,去年盛夏我跟随中国各地聚集的同龄人自北京出发前往美国,仅仅20天的时间,横跨美国东西海岸,收获了终生难忘的经历和感悟,让我对旅行,对更广阔的世界有了新的认识。

我在美国驻沈阳的大使馆办理签证时,拿着资料坐在等候区百无聊赖,欣赏电视上重复播放的介绍片,“Power Food" "Power University"不时闪过的power,简单有力,带着傲气和自信,一下吸引了我。如果你了解美国你就会明白这个词再贴切不过,美国真的有一种吸引全球关注的强大力量。

美国的力量不是雄伟壮观的名人纪念堂,不是,是朝鲜战争纪念碑周围活灵活现的雕塑:百姓痛苦挣扎,神情坚定的大兵前仆后继,更是碑上激光镌刻下的数万名死难者的名字,有无辜的百姓也有牺牲的战士。衣冠冢前小小的介绍牌一字一句诉说着当年的故事,它说不要战争,永不。美国人敢于承担历史的错误,吸取了更深刻的教训,才让这个公园有了比纪念更重的价值。

美国的力量不是好莱坞的俊男美女,不是国会山上的风云人物,而是街头来来往往的国民。他们只会享用额外一杯饮料而不贪图免费无限畅饮,他们面对我们艳羡的目光大方地在豪车中摆造型供我们拍照,他们可以在超市中微笑目送你离开,附送一句Have a nice day。我喜欢他们设计巧妙的可升降公交车,对老弱病残的关怀和爱在细微处弥散;我喜欢斯坦福书店里的店员,他们听完我的解释后,一边教我如何使用这种独特的签名刷卡机一边笑着说没关系;我喜欢环球影城里"Single Ride Way"的插档智慧;喜欢在迪士尼戏弄伙伴笑得开怀,得意洋洋地转身时,被突然出现在我眼前学我狂笑的陌生金发男孩吓得失声尖叫,我们指着对方大笑着擦肩而过。回归到各自的小圈子中,回首挥别的瞬间我知道此生永不再见,但却因为在异乡陌生人给予的温暖觉得心中喜悦。美国人热情而不失礼,善良却不乏理性,他们宽容而真挚地温暖着不同肤色不同国籍的男人女人,接纳他们,使他们时刻都想振臂高呼:"Freedom!"

美国的力量不是硅谷的高新科技,不是雄厚的经济实力,而是世界名校排行榜上几乎垄断性的傲人成绩,还有支撑和创造这些的智慧型人才。作为一名在读高中生,这也是我这次旅行最为关注的地方,考察了解不同名校的学风,访问校方和学生代表,随机在校园中咨询,都让我十分庆幸自己有机会见到如此美好的大学生活,体会到中美文化的差异。

羡慕麦克阿瑟的成功吗?我作为翻译来到“军官的摇篮”西点军校,为导游和伙伴们翻译讲解女教官眼中与自己朝夕相处的西点,锻炼了英语能力。在和女教官的交流中,我发现了中美军人选拔很大的差异。如果你因为我们有相似的年龄想到了军校,想到了部队里扎堆的资历不高的士兵,那就大错特错了。不要小瞧了校园小路上这些三三两两拎着购物篮抱着大白枕头往宿舍赶的军装少年,他们可都是各所学校综合成绩排名前10%,被严格筛选来的精英,比我们这里的国防生的文化课还要过关。在西点学习也并未忽视学习,更不要以为从西点毕业只能被打包送往部队,每年这里都会涌现出大批毫不输给其他高校的商界政界人才。很多美国家庭即便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当兵也会把他们送往西点,希望能受到三条铁律——国家、荣誉、责任所束缚找清自己的定位,让残酷严格的训练磨练出钢铁般的意志,这样无论将来的路是什么都能用更好的心态面对,无惧风雨,勇往直前。

走进纯学术的各所名校,我又感受到了不同的学术氛围和精神力量。宾大打开校门和市民和街区融为一体,仿佛整个费城就是一所大学城,散发着学术的气息,学子们可以随时随地去街上购买所需,市民也可以随意进入校园参观游玩,轻松又方便。我想宾大闻名遐迩的艺术造诣和这包容的校风分不开吧。厌恶贫民区的富家子弟可能永远错失了成为传媒巨头的机会,新闻界的诺贝尔奖——普利策奖的诞生地以及其诸多获奖者的母校哥伦比亚大学就在贫民区的那头冲你热切呼唤,无论是新闻还是法律,公平公正,真实正直都是金科玉律。我相信每所大学的建立都绝非偶然,选址也不是草率定夺,若能平等地看待学校两侧截然不同的世界,你定会成为国民所信赖托付的人,代他们发出真实的声音。同样,环境优美华丽的普林斯顿教给有钱人家孩子的也不仅仅是知识,你看到宁静和谐的普林斯顿小镇,走在左右都坐落着小巧精致的别墅的公路上,四周都被绿色的海洋包围。走在学校里的年轻人步伐稳健,举手投足端庄自信,一定会想到海明威曾说过,“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是优于原来的自己。”普林斯顿给了少爷小姐们独立生活的勇气和技能,以及同周围遮天蔽日的森林一样广阔的胸襟。我蓦然懂了,强者的魅力不在于征服而在于建设,像绿树一样,不为自己的高大而跋扈,却可以坦然给予弱小以荫蔽。

正如我之前所说,我更爱这些智慧的学子,是他们让自己的母校变得独树一帜,与众不同,无可替代。

如果有一天你走进了波士顿大学的校园,和我一样被热情的社团负责人缠住,请不要不耐烦地驱赶他,最好礼貌地解释清楚你是游客不是新生。你会哭笑不得地发现他会更坚决地塞给你传单,鼓动你留学报考他们学校。千万别打击他的积极性,也别在心里吐槽他们神经不正常,如果不着急离开的话,听听他怎么介绍这里吧,毕竟是敢在纪念品商店里把周期表印在T恤衫上的高校,因为名气比不上哈佛麻省就鄙视这里会被当作乡下人的。这里可是发现了几十种化学元素,培养了很多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的圣地,和我一样参加化学竞赛的孩子们可以去看看他们古香古色的图书馆,单单是26卷完整的《Alchemy》就足以他让你感叹这里真的是应有尽有。他们的钟楼建得十分漂亮有特色,值得你稍微绕点远去看看。热爱化学和美术的孩子可以考虑这里,哦,对了,他们的乐队也很赞,假期经常在学校的小路上当着大庭广众就开始排练,是演奏给草丛里的石雕小熊听的吗?

在波士顿的另一边屹立着富翁工厂,斯坦福大学。作为全美最有钱的学校这里的学生也享有更独特的权力,学生可以向董事会提出各种建议,要求按家庭年收入适当减免学费,甚至连书报费都可以报销。他们敢穿着热辣比基尼跳进喷水池玩个痛快,也敢在大门上挂个豪猪头,大方膜拜豪猪的勇敢坚韧。你相信吗?学生的意见可以使董事会换掉原来的校徽,只是因为他们无法容忍波士顿大学在篮球联赛上用熊捕食鱼的造型挫伤自己的锐气,他们还敢找来充气游泳池灌满染成红色的水,用塑料支起的爪子狠狠攥住残破的泰迪熊。这是一群将来会在硅谷,在华尔街叱咤风云的明日之星,却也怀揣着对母校最真挚的热爱,他们的智慧在竞争中迸发,互相督促共同进步。endprint

如果说斯坦福和波士顿大学一直都存在着激烈的竞争,那么哈佛和MIT就是争斗已久的宿敌了,硝烟穿越相隔的河流,势不可挡。先不说当年的哈佛校长不顾校友情义决定吞并还只是一所工科专业院校的小小的MIT,遭到了MIT师生自上而下的强烈抵抗,即便MIT是现在受到国家高度重视和资助的应用科学世界第一,也难以逃脱一届届学生和哈佛人抗争到底的命运。从成绩到排名,甚至文艺体育方面两校也格外较真。他们的学生站在热闹的街区里高谈阔论旁征博引,字正腔圆中气十足,还带有各种手势,仿佛身处联合国的会议大厅,正在向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那是一群仅仅因为哈佛皮划艇了得,即便不擅长水上运动,把它列为招生考核里的一部分也要培养出实力选手拔得头筹的科技人才,那是一群互不服输的有志青年。他们有竞争亦有合作,每年的交换生活动都将彼此的实力和进步展示得光明正大。真正的强者就是无惧对手,无论是哪里,只要拥有了这样的学子,都会感到由衷的骄傲与自豪。美国的学子胜就胜在他们不光拥有知识和能力,他们还怀有极高的学校、社会荣誉感,热爱自己生活的世界,这才让他们有更大的动力充实自己,为国家作出自己的贡献。

我想起在游览林肯纪念堂时碰到的一群小朋友,他们穿着紫色的T恤衫,跟在导游的身后,不同的肤色却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也许是哪个幼儿园集体出行吧?让我觉得心头一震的,不是纪念堂里林肯先生栩栩如生的雕塑,而是T恤衫背后白色的字迹:“Great future starts here."我在惊讶的同时不禁肃然起敬,在这个世界上又有哪一个民族敢这样笃定地向世界宣告他们的下一代承载着伟大的未来?我们自诩是祖国未来的花朵,却没有那样的勇气敢大张旗鼓告诉所有人不要怀疑,就是我们,我们甚至有时常常接受外界的批判和质疑,也不是自我否定。少年强则国强,我这才明白少年的力量才是美国的力量,美国的未来从这群孩子身上开始,我们什么时候才敢说,中国的复兴之路从我们启程呢?中国何时能够赶超美国?也许,当我们可以从小教育出敢于坚信自己价值的后代,我们也会拥有青少年的蓬勃力量,并会创造出其他的力量,像美国一样,用这些力量影响国民,吸引世界。这就是这次美国之行向我展示的,美国的多元文化,美国的人,美国的强大力量。我相信我们这代青少年也一定可以使自己成为支撑中国的力量,实现中国梦,不做普通的纳税人和旁观者,做一个把握国家命脉的掌舵者。

(作者系大连市第48中学高三学生)endprint

猜你喜欢
力量
不抱怨的力量
自然的力量
青年力量
坚持的力量
爱的力量
“一个劲儿”的力量有多大
聚集人大力量 帮扶困难群众
从自然中吸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