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雅荣(赣州市农机局)
水稻生产在我国处于战略地位,据资料显示,我国历年水稻病虫草害的防治面积约占35%,其中大面积机械喷药占据的比重正逐年增加。然而,稻田不同于旱地,地面喷药机械进入水田作业不甚方便,且易造成部分水稻受到损伤。此外,人工手动喷雾器和背负式喷雾器也存在作业强度大、时间长,作业质量差等缺点。如何克服这些不足?无人机喷洒技术则是一剂“良方”。
1.有利于农业规模化经营。 对于大面积露地农业,航空作业可保障农业规模化生产和提高生产效率,符合现代农业对农业服务标准化、集约化、组织化的要求,并可实现对农户的农药使用监管。
2.有利于农业病虫害的统防统治。 当前病虫害防治效果不理想的原因有防治不及时、防治时间不统一、长期使用同一成份农药造成病虫产生抗药性、施药器械落后等。而采用无人机系统实行连片统一防治,可解决以上问题,提高防治效果。
3.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农药的滥用乱用易造成一系列社会问题。采用无人机系统统一作业,可实现农药减量增效目的,保证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保护了生态环境。
土壤是农药的集散地和储藏库,施入农田的农药大部分残留于土壤环境介质中,农药的过量和不合理使用必然引发土壤健康质量问题。无人机是在空中作业,通过喷洒装置将药剂高度雾化,直接作用在农作物上,避免了与土地的直接接触,将药剂对土地的危害降到最低,保证了“土壤健康质量”,同时也提高了药剂的使用效率。
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在作物生育期内增加了许多新技术措施,如为防治病虫害、促进作物早熟、提高品质等进行的喷洒作业,都是在作物生育的中后期进行。但是该时期作物长势繁茂,田间郁闭,传统的机械作业极易趟倒或压倒植株,在一个较大的区域内很难达到统一防治和迅速控制的目的。使用无人机作业就不受其影响,尤其是遇到内涝严重季节或山地、丘陵等复杂地形时,无人机的独特性能更可得到充分发挥。以水稻为例,在现有生产基础上,在最佳时期运用无人机喷洒技术进行防病、治虫、追肥等,至少可以增收粮食10%以上。
目前我国应用较多的机动式喷雾机械为自走式高杆喷雾机(适用于旱田)和担架式水田喷雾机(适用于水田),其作业能力为3~5公顷/小时,每天作业面积为15~25公顷;人工应用背负式喷雾器的作业能力为0.4~0.5公顷/小时,每天作业面积为2~2.5公顷。而使用无人机进行药物喷洒,其作业能力可达到每架8公顷/小时,每天作业面积64公顷,是地面机械的3倍,人工的30倍。
相比于固定翼,直升机不受起飞场地的限制,工作中旋翼产生的向下气流使植物叶面发生翻转,对农药产生向下作用力,有助于增加雾流对作物的穿透性,使叶片正反面均能着肥着药,同时还能杀死空气中流动的病原菌和害虫,提高了防治效果。
中国植保咨询网曾报道,我国每年农药中毒人数有10万之众,致死率约20%。农药残留造成的间接病死人数至今尚无官方统计,想必更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利用无人机进行药剂喷洒,是由专业的飞控人员实行远距离遥感作业,使农民和农药的接触机会降到最低;同时用无人机代替农民喷洒农药,也可解放劳动力,保障农民的身心健康。
总之,农林植保无人机技术可靠,作业效果好,经济成本低,值得广泛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