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航标配布在海洋自然保护区标识中的应用

2014-11-14 19:31符军何瑞冠
珠江水运 2014年17期
关键词:海洋环境保护区

符军+何瑞冠

摘 要:本文就标识海南铜鼓岭国家级海上自然保护区的航标配布方案,结合国内有关案例,探索如何通过航标配布来满足标识海上自然保护区的实践经验,以实现保护海上生态环境的目的。

关键词:海洋环境 保护区 航标配布 标识

1.前言

航标的存在与发展,对于发展我国航海保障事业,使“航行更安全,海洋更清洁”,具有现实的意义。面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所造成的海洋环境污染和生物受损问题日益严重,如何有效保护海洋环境,减缓海洋生物物种的非正常消失,就成为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命题。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一些发达国家率先设立海洋自然保护区,为海洋生物,尤其是那些不堪环境的改变而面临灭顶之灾的物种,留下一片尽可能无异于它们祖先生息、繁衍的“乐土”。我国也先后设立了南麂列岛自然保护区、三亚国家珊瑚礁自然保护区,厦门文昌鱼自然保护区等等。

随着我国海洋航运经济的蓬勃发展,海上船舶、设施的增加使许多水域交通流量发生了较大改变,对海洋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此,一些自然保护管理部门希望通过适当的方式来标识这些海洋保护区,以减少人类、船舶以及其它海上设施对保护区生态系统的干扰和影响。由于海上航标具有定位、指示交通、警告危险和确认四大功能,若能有效地标识出海洋保护区保护对象、范围边界等,将可警示保护区内及其附近水域从事航行、作业活动的人类、船舶以及其它海上设施,应采取适当措施避免干扰和影响保护区中明确要求保护的生态系统,也可为保护区管理人员的海上日常巡查活动提供支持。可以说,这是利用航标来加强海洋保护区保护管理工作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环境保护对航标提出的新需求。下文就海南铜鼓岭国家级海上自然保护区的航标配布问题,结合国内有关案例,探索如何通过航标配布来标识海上自然保护区的实践经验。

2.铜鼓岭海上自然保护区的现状

铜鼓岭自然保护区的总面积为44km2。为加强铜鼓岭周边海域珊瑚礁及海洋生物的保护,海南省政府1999年批准将铜鼓岭周边海域3067公顷划入铜鼓岭自然保护区,使保护区面积达到4400公顷(见图1)。2007年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保护对象是热带常绿雨矮林生态系统及其野生保护动物、珊瑚礁及其底栖生物。特别是淇水湾,珊瑚礁资源尤为丰富。

由于铜鼓岭海上自然保护区濒临海南沿海极其重要的东环岛航路,甚至缓冲区已进入了东环岛航路范围,经过的大小商船较多,稍有不慎便会对海底珊瑚造成破坏。生活在保护区附近的渔民会在水域或经此赴七洲列岛实施捕捞作业,无形之中增加了保护区的压力。为了加强对海底珊瑚礁的保护,海南铜鼓岭保护区管理处希望通过在海上设置航标的方式,标识出保护区的范围与保护对象,警示在保护区内航行、作业的船舶切勿破坏或损害海洋生物。同时,通过标识出保护区的范围,可辅助保护区管理人员实施日常巡查活动。基于海南沿海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对航标工作提出的新需求,辖区航标管理机构极其重视此项工作,并就此开展相应的航标配布研究工作。

3.国内利用航标实施海洋保护区标识的案例

据收集到的资料,我国目前有一些海洋保护区已经利用海上航标进行了标识,如广西合浦儒艮国家级保护区、广东徐闻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广西合浦儒艮国家级保护区位于广西省北海市合浦县镜内,保护区总面积350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面积132平方公里,缓冲区面积为110平方公里,实验区面积108平方公里,其保护的对象为儒艮,俗称“美人鱼”。该保护区的水深相对较浅,在保护区海域内穿行的船舶主要是少量的小型船舶和渔船,通过利用海上航标来标识该海洋保护区,目的是警示渔船或小型船舶应尽量避开该水域航行,禁止渔船在该水域内进行拖网作业等,并为保护区管理人员的日常巡查活动提供支持。目前该保护区共设置有2座岸上灯桩,9座灯浮标和4座水中灯桩,用于标示出保护区的核心区和外围缓冲区,使用的标志类型为海上作业区用途的专用标志,详见图2。

徐闻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采取了类似的航标配布方法,即在保护的边界点或边界线上设置航标,共设有φ1800专用灯浮标15座,使用的标志类型为专用标志,但使用的是“禁航区”用途的专用标志。

5.铜鼓岭海上自然保护区航标配布方案

铜鼓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总面积为44km2,其中陆地面积13.33km2,海域面积30.67km2。根据《海南铜鼓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铜鼓岭海上自然保护区的海域范围是由以下5个坐标点连成的区域(见图3)。

国内利用航标实施海洋保护区标识的现实案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然而,由于各个海洋自然保护区的水域状况,如风、流、底质、船舶交通、通航条件、保护对象等情况有所不同,航标配布方案设计势必有一定的差异。

5 . 1自然条件

铜鼓岭海上自然保护区处于热带季风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5%,冬半年多东北风,夏半年多南风,具有明显的季风特征。该水域所在的文昌地区素有“台风走廊”之称,台风时最大风速达50m/s。潮流基本上属于非正常规半日潮流,受地形和高龙湾边界的约束作用,流场条件较为复杂。底质为中粗砂或风化岩石。

5 . 2交通流量情况

由于铜鼓岭海上自然保护区与海南东环岛航路相邻,为了解通过海上保护区及相邻水域的交通流量情况,利用AIS流量工具统计钢鼓咀灯塔附近自东至西约7公里长度的横截面上的船舶交通流量情况(见图4),统计的结果是:2013年全年的船舶交通流量为3448艘,以危险品船和货船居多,且大多数船舶集中在距离截面起点以东约800米外的范围通过,更多的是从2公里以外的地方通过,基本上已超出了缓冲区的范围。尤其是大型船舶更不可靠近核心区航行,一般情况下是沿岸航行的小型船舶。因此,铜鼓岭海上自然保护区受东环岛航路上的航行船舶影响并不大。

5 . 3附近航标现状

铜鼓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处的东部海岸线目前处于待开发状态,在保护区范围内仅有铜鼓咀灯塔,白色棱形钢筋混凝土结构,射程约18海里,是船舶沿海南岛东岸航行的重要转向目标。

5 . 4航标设置方案

铜鼓岭海上自然保护区附近是密集通航水域,东部的缓冲区有部分已进入了海南东环岛航路范围内,甚至核心区也有一小部分处在东西环岛航路范围内,只不过未对通航产生影响。且在铜鼓咀以东的附近一些水域,水文海况条件复杂、恶劣,基本上不具备设置航标的条件,这也正是该海上自然保护区相对国内其它海洋保护区的特别之处。因此,航标设置方案设计应基于以下四项原则:

6.体会和建议

综上所述,通过航标配布来标识海洋保护区是可行的,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需求。但也仅限于标示出保护区的保护范围,还无法标识出保护对象、保护要求等,这主要受限于航标配布标准的不完善和航标自身的局限性,如灯浮标上空间太小,无法提供类似于文字等方面的信息。标识海洋保护区,仅依赖视觉航标是不够的,还需要其它助航手段或配套的措施,才能从根本上满足海洋保护区的航标配布需求。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参考:

7.结束语

保护海洋环境,即是保护我们自己。探讨利用航标配布技术来标识海洋自然保护区,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环境保护的需求,更是促进航标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摘 要:本文就标识海南铜鼓岭国家级海上自然保护区的航标配布方案,结合国内有关案例,探索如何通过航标配布来满足标识海上自然保护区的实践经验,以实现保护海上生态环境的目的。

关键词:海洋环境 保护区 航标配布 标识

1.前言

航标的存在与发展,对于发展我国航海保障事业,使“航行更安全,海洋更清洁”,具有现实的意义。面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所造成的海洋环境污染和生物受损问题日益严重,如何有效保护海洋环境,减缓海洋生物物种的非正常消失,就成为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命题。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一些发达国家率先设立海洋自然保护区,为海洋生物,尤其是那些不堪环境的改变而面临灭顶之灾的物种,留下一片尽可能无异于它们祖先生息、繁衍的“乐土”。我国也先后设立了南麂列岛自然保护区、三亚国家珊瑚礁自然保护区,厦门文昌鱼自然保护区等等。

随着我国海洋航运经济的蓬勃发展,海上船舶、设施的增加使许多水域交通流量发生了较大改变,对海洋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此,一些自然保护管理部门希望通过适当的方式来标识这些海洋保护区,以减少人类、船舶以及其它海上设施对保护区生态系统的干扰和影响。由于海上航标具有定位、指示交通、警告危险和确认四大功能,若能有效地标识出海洋保护区保护对象、范围边界等,将可警示保护区内及其附近水域从事航行、作业活动的人类、船舶以及其它海上设施,应采取适当措施避免干扰和影响保护区中明确要求保护的生态系统,也可为保护区管理人员的海上日常巡查活动提供支持。可以说,这是利用航标来加强海洋保护区保护管理工作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环境保护对航标提出的新需求。下文就海南铜鼓岭国家级海上自然保护区的航标配布问题,结合国内有关案例,探索如何通过航标配布来标识海上自然保护区的实践经验。

2.铜鼓岭海上自然保护区的现状

铜鼓岭自然保护区的总面积为44km2。为加强铜鼓岭周边海域珊瑚礁及海洋生物的保护,海南省政府1999年批准将铜鼓岭周边海域3067公顷划入铜鼓岭自然保护区,使保护区面积达到4400公顷(见图1)。2007年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保护对象是热带常绿雨矮林生态系统及其野生保护动物、珊瑚礁及其底栖生物。特别是淇水湾,珊瑚礁资源尤为丰富。

由于铜鼓岭海上自然保护区濒临海南沿海极其重要的东环岛航路,甚至缓冲区已进入了东环岛航路范围,经过的大小商船较多,稍有不慎便会对海底珊瑚造成破坏。生活在保护区附近的渔民会在水域或经此赴七洲列岛实施捕捞作业,无形之中增加了保护区的压力。为了加强对海底珊瑚礁的保护,海南铜鼓岭保护区管理处希望通过在海上设置航标的方式,标识出保护区的范围与保护对象,警示在保护区内航行、作业的船舶切勿破坏或损害海洋生物。同时,通过标识出保护区的范围,可辅助保护区管理人员实施日常巡查活动。基于海南沿海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对航标工作提出的新需求,辖区航标管理机构极其重视此项工作,并就此开展相应的航标配布研究工作。

3.国内利用航标实施海洋保护区标识的案例

据收集到的资料,我国目前有一些海洋保护区已经利用海上航标进行了标识,如广西合浦儒艮国家级保护区、广东徐闻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广西合浦儒艮国家级保护区位于广西省北海市合浦县镜内,保护区总面积350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面积132平方公里,缓冲区面积为110平方公里,实验区面积108平方公里,其保护的对象为儒艮,俗称“美人鱼”。该保护区的水深相对较浅,在保护区海域内穿行的船舶主要是少量的小型船舶和渔船,通过利用海上航标来标识该海洋保护区,目的是警示渔船或小型船舶应尽量避开该水域航行,禁止渔船在该水域内进行拖网作业等,并为保护区管理人员的日常巡查活动提供支持。目前该保护区共设置有2座岸上灯桩,9座灯浮标和4座水中灯桩,用于标示出保护区的核心区和外围缓冲区,使用的标志类型为海上作业区用途的专用标志,详见图2。

徐闻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采取了类似的航标配布方法,即在保护的边界点或边界线上设置航标,共设有φ1800专用灯浮标15座,使用的标志类型为专用标志,但使用的是“禁航区”用途的专用标志。

5.铜鼓岭海上自然保护区航标配布方案

铜鼓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总面积为44km2,其中陆地面积13.33km2,海域面积30.67km2。根据《海南铜鼓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铜鼓岭海上自然保护区的海域范围是由以下5个坐标点连成的区域(见图3)。

国内利用航标实施海洋保护区标识的现实案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然而,由于各个海洋自然保护区的水域状况,如风、流、底质、船舶交通、通航条件、保护对象等情况有所不同,航标配布方案设计势必有一定的差异。

5 . 1自然条件

铜鼓岭海上自然保护区处于热带季风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5%,冬半年多东北风,夏半年多南风,具有明显的季风特征。该水域所在的文昌地区素有“台风走廊”之称,台风时最大风速达50m/s。潮流基本上属于非正常规半日潮流,受地形和高龙湾边界的约束作用,流场条件较为复杂。底质为中粗砂或风化岩石。

5 . 2交通流量情况

由于铜鼓岭海上自然保护区与海南东环岛航路相邻,为了解通过海上保护区及相邻水域的交通流量情况,利用AIS流量工具统计钢鼓咀灯塔附近自东至西约7公里长度的横截面上的船舶交通流量情况(见图4),统计的结果是:2013年全年的船舶交通流量为3448艘,以危险品船和货船居多,且大多数船舶集中在距离截面起点以东约800米外的范围通过,更多的是从2公里以外的地方通过,基本上已超出了缓冲区的范围。尤其是大型船舶更不可靠近核心区航行,一般情况下是沿岸航行的小型船舶。因此,铜鼓岭海上自然保护区受东环岛航路上的航行船舶影响并不大。

5 . 3附近航标现状

铜鼓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处的东部海岸线目前处于待开发状态,在保护区范围内仅有铜鼓咀灯塔,白色棱形钢筋混凝土结构,射程约18海里,是船舶沿海南岛东岸航行的重要转向目标。

5 . 4航标设置方案

铜鼓岭海上自然保护区附近是密集通航水域,东部的缓冲区有部分已进入了海南东环岛航路范围内,甚至核心区也有一小部分处在东西环岛航路范围内,只不过未对通航产生影响。且在铜鼓咀以东的附近一些水域,水文海况条件复杂、恶劣,基本上不具备设置航标的条件,这也正是该海上自然保护区相对国内其它海洋保护区的特别之处。因此,航标设置方案设计应基于以下四项原则:

6.体会和建议

综上所述,通过航标配布来标识海洋保护区是可行的,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需求。但也仅限于标示出保护区的保护范围,还无法标识出保护对象、保护要求等,这主要受限于航标配布标准的不完善和航标自身的局限性,如灯浮标上空间太小,无法提供类似于文字等方面的信息。标识海洋保护区,仅依赖视觉航标是不够的,还需要其它助航手段或配套的措施,才能从根本上满足海洋保护区的航标配布需求。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参考:

7.结束语

保护海洋环境,即是保护我们自己。探讨利用航标配布技术来标识海洋自然保护区,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环境保护的需求,更是促进航标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摘 要:本文就标识海南铜鼓岭国家级海上自然保护区的航标配布方案,结合国内有关案例,探索如何通过航标配布来满足标识海上自然保护区的实践经验,以实现保护海上生态环境的目的。

关键词:海洋环境 保护区 航标配布 标识

1.前言

航标的存在与发展,对于发展我国航海保障事业,使“航行更安全,海洋更清洁”,具有现实的意义。面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所造成的海洋环境污染和生物受损问题日益严重,如何有效保护海洋环境,减缓海洋生物物种的非正常消失,就成为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命题。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一些发达国家率先设立海洋自然保护区,为海洋生物,尤其是那些不堪环境的改变而面临灭顶之灾的物种,留下一片尽可能无异于它们祖先生息、繁衍的“乐土”。我国也先后设立了南麂列岛自然保护区、三亚国家珊瑚礁自然保护区,厦门文昌鱼自然保护区等等。

随着我国海洋航运经济的蓬勃发展,海上船舶、设施的增加使许多水域交通流量发生了较大改变,对海洋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此,一些自然保护管理部门希望通过适当的方式来标识这些海洋保护区,以减少人类、船舶以及其它海上设施对保护区生态系统的干扰和影响。由于海上航标具有定位、指示交通、警告危险和确认四大功能,若能有效地标识出海洋保护区保护对象、范围边界等,将可警示保护区内及其附近水域从事航行、作业活动的人类、船舶以及其它海上设施,应采取适当措施避免干扰和影响保护区中明确要求保护的生态系统,也可为保护区管理人员的海上日常巡查活动提供支持。可以说,这是利用航标来加强海洋保护区保护管理工作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环境保护对航标提出的新需求。下文就海南铜鼓岭国家级海上自然保护区的航标配布问题,结合国内有关案例,探索如何通过航标配布来标识海上自然保护区的实践经验。

2.铜鼓岭海上自然保护区的现状

铜鼓岭自然保护区的总面积为44km2。为加强铜鼓岭周边海域珊瑚礁及海洋生物的保护,海南省政府1999年批准将铜鼓岭周边海域3067公顷划入铜鼓岭自然保护区,使保护区面积达到4400公顷(见图1)。2007年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保护对象是热带常绿雨矮林生态系统及其野生保护动物、珊瑚礁及其底栖生物。特别是淇水湾,珊瑚礁资源尤为丰富。

由于铜鼓岭海上自然保护区濒临海南沿海极其重要的东环岛航路,甚至缓冲区已进入了东环岛航路范围,经过的大小商船较多,稍有不慎便会对海底珊瑚造成破坏。生活在保护区附近的渔民会在水域或经此赴七洲列岛实施捕捞作业,无形之中增加了保护区的压力。为了加强对海底珊瑚礁的保护,海南铜鼓岭保护区管理处希望通过在海上设置航标的方式,标识出保护区的范围与保护对象,警示在保护区内航行、作业的船舶切勿破坏或损害海洋生物。同时,通过标识出保护区的范围,可辅助保护区管理人员实施日常巡查活动。基于海南沿海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对航标工作提出的新需求,辖区航标管理机构极其重视此项工作,并就此开展相应的航标配布研究工作。

3.国内利用航标实施海洋保护区标识的案例

据收集到的资料,我国目前有一些海洋保护区已经利用海上航标进行了标识,如广西合浦儒艮国家级保护区、广东徐闻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广西合浦儒艮国家级保护区位于广西省北海市合浦县镜内,保护区总面积350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面积132平方公里,缓冲区面积为110平方公里,实验区面积108平方公里,其保护的对象为儒艮,俗称“美人鱼”。该保护区的水深相对较浅,在保护区海域内穿行的船舶主要是少量的小型船舶和渔船,通过利用海上航标来标识该海洋保护区,目的是警示渔船或小型船舶应尽量避开该水域航行,禁止渔船在该水域内进行拖网作业等,并为保护区管理人员的日常巡查活动提供支持。目前该保护区共设置有2座岸上灯桩,9座灯浮标和4座水中灯桩,用于标示出保护区的核心区和外围缓冲区,使用的标志类型为海上作业区用途的专用标志,详见图2。

徐闻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采取了类似的航标配布方法,即在保护的边界点或边界线上设置航标,共设有φ1800专用灯浮标15座,使用的标志类型为专用标志,但使用的是“禁航区”用途的专用标志。

5.铜鼓岭海上自然保护区航标配布方案

铜鼓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总面积为44km2,其中陆地面积13.33km2,海域面积30.67km2。根据《海南铜鼓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铜鼓岭海上自然保护区的海域范围是由以下5个坐标点连成的区域(见图3)。

国内利用航标实施海洋保护区标识的现实案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然而,由于各个海洋自然保护区的水域状况,如风、流、底质、船舶交通、通航条件、保护对象等情况有所不同,航标配布方案设计势必有一定的差异。

5 . 1自然条件

铜鼓岭海上自然保护区处于热带季风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5%,冬半年多东北风,夏半年多南风,具有明显的季风特征。该水域所在的文昌地区素有“台风走廊”之称,台风时最大风速达50m/s。潮流基本上属于非正常规半日潮流,受地形和高龙湾边界的约束作用,流场条件较为复杂。底质为中粗砂或风化岩石。

5 . 2交通流量情况

由于铜鼓岭海上自然保护区与海南东环岛航路相邻,为了解通过海上保护区及相邻水域的交通流量情况,利用AIS流量工具统计钢鼓咀灯塔附近自东至西约7公里长度的横截面上的船舶交通流量情况(见图4),统计的结果是:2013年全年的船舶交通流量为3448艘,以危险品船和货船居多,且大多数船舶集中在距离截面起点以东约800米外的范围通过,更多的是从2公里以外的地方通过,基本上已超出了缓冲区的范围。尤其是大型船舶更不可靠近核心区航行,一般情况下是沿岸航行的小型船舶。因此,铜鼓岭海上自然保护区受东环岛航路上的航行船舶影响并不大。

5 . 3附近航标现状

铜鼓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处的东部海岸线目前处于待开发状态,在保护区范围内仅有铜鼓咀灯塔,白色棱形钢筋混凝土结构,射程约18海里,是船舶沿海南岛东岸航行的重要转向目标。

5 . 4航标设置方案

铜鼓岭海上自然保护区附近是密集通航水域,东部的缓冲区有部分已进入了海南东环岛航路范围内,甚至核心区也有一小部分处在东西环岛航路范围内,只不过未对通航产生影响。且在铜鼓咀以东的附近一些水域,水文海况条件复杂、恶劣,基本上不具备设置航标的条件,这也正是该海上自然保护区相对国内其它海洋保护区的特别之处。因此,航标设置方案设计应基于以下四项原则:

6.体会和建议

综上所述,通过航标配布来标识海洋保护区是可行的,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需求。但也仅限于标示出保护区的保护范围,还无法标识出保护对象、保护要求等,这主要受限于航标配布标准的不完善和航标自身的局限性,如灯浮标上空间太小,无法提供类似于文字等方面的信息。标识海洋保护区,仅依赖视觉航标是不够的,还需要其它助航手段或配套的措施,才能从根本上满足海洋保护区的航标配布需求。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参考:

7.结束语

保护海洋环境,即是保护我们自己。探讨利用航标配布技术来标识海洋自然保护区,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环境保护的需求,更是促进航标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猜你喜欢
海洋环境保护区
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名录与分布
穿越沙漠去看“你”——参观绍马里野生动物保护区
高黎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方案
论海洋环境管理中的信息沟通机制
如何保护好兴隆山保护区内的马麝
涉及各类保护区的项目建设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