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锐丽
据说人类目前已知的流感病毒已有两千余种,作为一种名声不太好的病理,它几乎无法预防,无法治愈,考验的全是人体本身的免疫和自发愈合能力。换句话说,人类与流感的斗争,其实是人类自身的进化战,相关数据甚至表明,每年患两次流感的人反而更具有对各种癌症的抵抗力。这种饶舌的尴尬也同样出现在了文化建设方面。
流感的好坏不是本文的题中之意,之所以将文化现象用“流感”来表述,缘于当前形形色色的文化侵袭。无处不在的文化名目,各种秀逗的文化思潮,正如当下的流感病毒一样蔓延开来。巧合的是,文化的蔓延,并没有带来致命的伤害,反而是越发将群体的性格优势和独有魅力激发了出来。有人说,文化建设是改革福利,巧遇国家机构改革的春风,文化在新媒体语境下成为各自的标签和名片,这也的确是一种明明白白的宣传。
像所有的行政单位一样,广东海事的发展历史带有强烈的行政色彩,文化建设一直以来都只是文明建设的边角料。然而不管当局者是否承认,这种行政色彩都在悄无声息地发生变化,取而代之的是服务角色的当道。而这种变化无疑意味着某种时代的终结和文化沃土的开启。
从广东海事的十大文化布局来看,文化建设可归为两大类。一类是地域文化浸染下的海事新风向,一类是职能个性里的海事新体验。不管怎样,都是对其改革状态中的动态描述和补充,是锦上添花的“增量市场”,而不会对现有格局产生巨大冲击。而文化本身的价值引领和导向功能,又契合了大众职工精神层面的最基本需求。文化以及文化产品对职工和单位的正面宣传形成互补,这也直接导致了文化地位的上升和文化活动的推广开来。
对于海事执法队伍来说,当技术和物质积累到了一定阶段后,财富增加和执法力量增强带来的满足感越来越少,他们会回过头来审视自己的幸福指数,从而对文化发展产生更多的心理需求,进而产生推动文化发展的渴望。大众将自我交给各种文化,在文化载体上寄生,毫无疑问的是,文化建设便拥有了强大的话语权。
今年以来,国家频频释放出行政权利下放和经济收紧的信号,倒逼海事部门转心思于内,致力于内部改革和建设。对于海事系统而言,这种文化流感是迟早到来的事。由此我们也可以清晰看到,文化发展的天时和地利。然而,从其诞生之日起,由于经济利益的无关联和影响效益的缓慢化,也注定了这是一个发展相对缓慢、对改革回力相对较小的存在。
这并不影响它的蓬勃和兴旺。也许在不远的将来,广东海事的文化建设会面临新一轮的洗牌和重组,因为土壤的变化才是根本所在。然而,只要“建设人民满意海事”的宗旨不变,这种微妙的变化反而因技术的驱动而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