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为何咒骂梁实秋

2014-11-14 17:47:29王锦厚
郭沫若学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梁实秋冰心全集

王锦厚

(四川大学 出版社,四川 成都 6140041)

梁实秋晚年非常非常怀念北京!

他陆续写了一系列的小品、杂文、回忆……通过怀念亲情,友情,乡情表达想回大陆看看的强烈愿望。

1987年10月10日,他专门写了一篇题为《还乡》的短文。文章回忆梁任公(启超)在清华讲演《中国韵文里表现的情感》,“用他的广东话大声朗诵了”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落泪了”,还“取出大块毛巾揩泪”,说,“这是一首七律,但哪里像是律诗?从头到尾,一气呵成。又是喜,又是哭,一味的发泄感情,痛快淋漓之极。”对此,梁实秋写道:

此诗作于广德元年(西元七六三年)春,杜公在梓州,年五十二岁。公自乾元二年十二月(西元七五九年)入蜀,大历三年(西元七六八年)出峡,在川淹留实有九年,无时不思还乡。不但自己思乡,还劝别人早作归计。《夏夜歌》作于乾元二年入蜀之前,公在华州,劝告从军者“青紫虽被身,不如早还乡。”可是自己知道官军收河南了,还在川中勾留了好几年,并未急急还,等到真个出峡了,又逢臧珓之乱,辗转到了潭州,卒于耒阳。还乡之梦,空喜一场,其事亦大可哀。还乡乐,还是还乡苦,难言也。

这与其说是在说杜甫,不如说他在说自己。文章成于1987年10月10日,离他逝世不到一个月,竟成了他和亲友们无法挽回的憾事!

在他怀念的友人中,当时还健在的,只有冰心和沈从文。两人对梁实秋的怀念都给予了回应,然而态度却截然不同。

关于《忆冰心》,梁实秋是从顾一樵口中得知冰心和老舍去世,正“将信将疑”,又从谢冰莹发表在1968年11月《作品》上的《哀冰心》文中知道“冰心和丈夫吴文藻双双服毒自杀”,“情不自已”,写了《忆冰心》“那篇哀悼的文字”,刊发在《传记文学》十三卷六期。文章深情地叙说了两人几十年来难能可贵的情谊。后知道消息有误,编入《实秋杂文》集时,在文后增加了《冰心致作者及赵清阁的信》作附录,还特别加了后记,“更正”自己“轻信传闻的失误”。冰心看到梁实秋的回忆后,“非常感动”,“非常感激”,专门写了信,托人带去美国转交梁实秋,希望他回来共叙友情。文革结束不久,大陆一度兴起了徐志摩,梁实秋“热”,出版社开始印制徐、梁等人的作品,纷纷约请冰心写序。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5年6月出版了《雅舍怀旧——忆故知》,《人民日报》出版社1987年10月出版了《雅舍小品选》,冰心都写了序文。梁实秋逝世后,冰心一个月之内连续写了《悼念梁实秋先生》,发表在1987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大地》,《忆实秋》发表在1987年11月29日上海《文汇报·笔会》。四篇文章,冰心莫不深情地叙说了他和梁实秋两人从相识到相知,各个时期相交的情形,与日俱增的友谊,表达了迫切希望能够早日相见,畅叙友情的意愿。文章写道:

1951年我们从日本回到了祖国,这时台湾就谣传说“冰心夫妇受到中共的迫害,双双自杀”。实秋听到这消息还写了一篇《忆冰心》的文章。这文章传到我这里我十分感激,曾写一封信,托人从美国转给他,并恳切地请他回来看一看新中国的实在情况,因为他是北京人,文章里总是充满着眷恋古老北京的衣、食、住……一切。(冰心:《悼念梁实秋先生》1987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大地》。)

在台湾期间,他曾听到我们死去的消息。在《传记文学》上写了一篇《忆冰心》(这刊物我曾看到,但现在手边没有了),我们感激他的念旧,曾写信谢他。实秋身体一直很好,不像我那么多病。想不到今天竟由没有死去的冰心,来写忆梁实秋先生的文字。最使我难过的,就是他竟然会在决定回来看看的前一天突然去世,这真是太使人遗憾了!(冰心:《忆实秋》1987年11月29日上海《文汇报·笔会》)

多么诚挚,多么纯真,又是多么深厚的友情!说来,实在令人感动啊!

“文化大革命”结束前夕,沈从文通过自己的渠道听到或看到梁实秋所写的《忆沈从文》,却非常愤怒,竟一再指责梁实秋是一个“流亡到美国”的“最无聊文人”,“在国外假惺惺”的“造谣”,“说我已被折腾死去”,“帮台湾残余造谣”,“为台湾残余造谣帮腔”“为台湾宣传加盐加醋”……

看沈从文给朋友的信中是怎样说的吧:

昨寄几张习字,想能收到。此道本不“在行”,且搁笔已廿五年。由于社会新,要求严,除主席外,作家中死去的有鲁迅先生,活着的有郭沫若院长,可称“并世无敌,人间双绝”,代表书法最新最高成就,和日本书道专家周旋,已绰绰有余。艺术院校中,则“美术字”有专门教师。所以藏拙息手,实心安理得,若还想再冒充内行,“假里手”马脚一露,恐吃不消。最近始因为香港熟人破破戎,实近于配合政治,一清梁实秋辈在国外假惺惺造谣,传我在折磨中死去的凭吊而作。(沈从文:《致黄裳》1975年6月《沈从文全集》二十四卷315-316页)

近来台湾,还在对我造谣,说我已在文化大革命时被折磨死去。最无聊文人梁实秋,还在西雅图写文章追悼我。(沈从文:《致杨振亚,陈乔》1975年9月上旬《沈从文全集》二十四卷328页)

听熟人说,自以为极关心我的梁实秋,最近还在美国写文章造谣,说我已被折磨死去,表示对“老友追悼惋惜。”也会有些过去友好,相信为真有其事。若让由美回国的真正关心我的好友,看看我的工作情况……钟兄回美后,肯定会把所得印象,告给其他多年不通音问的友好,即可把梁实秋辈无聊十分的谎话,加以扫荡,转成笑谈,也算得是件好事,比我自己辟谣,效果还好得多!(沈从文:《致世刚》1975年9月15日《沈从文全集》第二十四卷334页)

你近信已收到,得知所照小电影,还可供相熟友好见到。听人说梁实秋还在国外也谈到我被折腾死去种种谣言,为台湾宣传加盐加醋。事实上你却见到,我活得比不少旧日同事、同行,所有熟人,几乎都健康得多。(沈从文:《复钟开莱》1975年冬《沈从文全集》二十四卷352页)

多年以来,对于“写字”即不敢冒充“假里手”,去“真当行”自然更远。新社会重实事求是,“天下定于一”,作家中故去的有鲁迅先生,现在的有郭院长,已足代表此方面最高成就……诗大多数不发表,因一面对于善于“猜谜”的新知识分子,不免感到恐惧,另一面又明白由此一来,最容易授外国人以把柄,认为也在“扫荡”之列,增加造谣机会。正如近闻梁实秋之流,因台湾有意传说我“已被折磨死去”,假惺惺在美作文,对我追悼一样文章将更多。为辟谣外,四个月前才又破戎,写起字来。(沈从文:《复荒芜》1975年11月9日《沈从文全集》二十四卷358-359页)

钟开莱去年到北京,经过部局同意,说是“爱国人士”,因此和兆和特意去他一家三口所住的新侨饭店,谈了一回天,吃过一顿饭。还尽他爱人和孩子照了些小彩色电影。……据说带回美国后,放映时都很好。可能把我好几次打哈哈的镜头也照去了。(主要原因是可以抵消梁实秋帮台湾残余造谣,说我已在文化革命中被折磨死去。梁还作文追悼,十分可笑。事实上我是没有什么难受处,不久即正式宣布无问题,结论是盼好好保持晚年的。)(沈从文:《复程应镠、李宗渠》1976年8月中旬《沈从文全集》二十四卷446-447页)

我已快卅年没有为什么人写过一张字,一是“作家”所有的好处还主动放弃了,那会再来从这方面来插一手、博个什么“书法家”的空名。直到今年春季,流亡到美国的梁实秋,为台湾造谣帮腔,作文以外还讲演,说我和冰心都在文化革命中被折磨死去。还说“像沈某某这种人,那有不死道理”!事实上呢,我在这廿多年中,活得比许多旧同行老同事都有劲头、都活得还健康,甚至于还可说更自由。……可是香港方面熟人办了个谈书法的《书谱》,为抵销梁实秋的无聊谎话,把我偶然写下的一个条幅和文化部长茅盾所写的字并列,还有意抑彼扬此附加了一个短跋,说我是作家中唯一懂书法的人。(沈从文:《致张宗和》1976年10月12日《沈从文全集》二十四卷497页)

读者可以从沈从文的这些已经公开了的私人通信中看到,他对于梁实秋是何等的不满,竟借此大做文章,不但痛骂梁实秋是“一个流亡到美国的无聊文人”,而且指责梁实秋是“为台湾宣传加盐加醋”……进而采取“破戎”行动:在香港《书谱》上发表书法及诗篇,在美国放映小彩电……“一清梁实秋辈在国外假惺惺造谣”,“把梁实秋无聊十分的说谎加以扫荡”,“抵消梁实秋帮台湾残余造谣”。沈从文把这一切还给了一个好听的名词:“配合政治”。

梁实秋撰写《忆沈从文》,完全是情理中的事。他不单是写了《忆沈从文》,凡是他相识,较熟悉,留在大陆的朋友:老舍、杨振声、李长之,甚至后来分道而行的郭沫若,等等,都撰写了回忆录,其中老舍一人,先后写了三篇之多,追思昔日的相处,回顾过往的友情,表达欲回大陆走走,看看的意愿。如果这些人还活着,不知如何回应梁实秋?

冰心看了梁实秋的回忆,是感动!是感激!沈从文看了,则是咒骂,是指责。这到底是为什么?从他回答北京大学中文系孙玉石先生问题的信中(据《全集》编者注:此信实际并未寄出)似乎可以找到一部分答案。信中写道:

至于梁实秋这个人,我始终并不和他有什么友谊。外人只见到我们一道写文章,又一道在山大(青岛大学)教书,却不知道彼此之间性格不同,极少往来。(沈从文:《致孙玉石》1979年10月15日《沈从文全集》二十五卷403页)

“性格不同,极少往来”,“始终并不和他有什么友谊”的梁实秋,即使如此,但也不可否认:两人都在新月派的圈子里共同生活了一段不太短的时间,余上沅夫人陈衡粹回忆:“新月的同仁如胡适之、闻一多、梁实秋、徐志摩、邵洵美、饶孟侃、叶公超、沈从文、潘光显、罗努生(隆基)等等每每聚集在书店里高谈阔论。”(陈衡粹《实秋忌辰周年祭》,陈子善编:《回忆梁实秋》,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年10月)。据史料披露:梁实秋对沈从文多少也有过一些帮助。沈从文的短篇小说:《我的教育》《牛》《灯》《绅士的太太》,文论《郁达夫张资平及其影响》等,都是梁实秋负责《新月》时经手编发的;沈从文的稿酬也是梁实秋签字盖章发放的,到中国公学教书梁实秋也助过一臂之力。过去沈从文对梁实秋应该是比较了解的,比较看重的。1947年5月,天津《益世报》社长刘豁轩计划在该报办一个小品副刊,去信沈从文约请梁实秋主持。沈从文连续给该报驻北平特派员秦晋的两封复信即可看出。沈信是这样写的。

秦晋兄:

豁轩先生来信,拟请实秋先生编一小品特刊。一切办法如《文学》。弟本意或与兄同访实秋先生,促成其事。不幸日来因病倒下,呛血,近方发现,医嘱躺下再说,恐有半月方能离床。盼兄一访洽,务期其成。

专颂著安。

弟 沈从文 顿

五月一日

秦晋兄:

……如报馆能将《语林》抽出一期,留出地位过万字,与《文学》相等,立一名目如《批评与介绍》一类称呼,邀实秋主持,一定相当好。如抽不出篇幅,以弟私见,即将弟所编《文学》,由实秋主持改造,或分一半,各作双周刊,刊物已有了一个规模,读者熟悉,也易办。几个人相互之间或有不甚熟习的,亦可照最近《生活与知识》方式,约定每人每月写五千字,由实秋集稿,即易著手。如仅邀其为《语林》写,《语林》照目下方式似不大好意思要他写文章,因为《文学》稿尚多新人,把实秋文章和章回长篇同用,对此老手,未免委屈也。事望一商豁轩社长,一切为了报纸,总想使它好为第一人。

专颂著安。

弟 沈从文 顿

信里包含着友情、尊重、信任,是毫无疑问的。梁实秋确实接受邀请主持了《星期日小品》副刊,7月20目创办,48年1月11日止,共25期,几乎每期都写了文章。算是支持吧!

这样一位同仁,见报刊报道朋友“死了”,写了回忆录,表示“哀悼”,应该说完全属于人之常情,值得沈从文大做文章,大动干戈,采取行动加以“扫荡”吗?

关于沈从文的回忆,梁实秋写有两篇,题目都叫《忆沈从文》,内容大同小异。一篇成于1973年6月20日,没在报刊发表,稍后直接编入《看云集》。1974年3月,台北志文出版社出版,1984年8月,台北皇冠出版社再版。两个版本,文章略有不同。再后来收入《梁实秋文集》第三卷,2002年10月由鹭江出版社出版。另一篇成于1985年9月29日,梁实秋口述,丘彦明女士记录整理,刊台北《联合文学》二十七卷。平心静气而论,这两篇“回忆”,那里是在“造谣”?更与“邦台湾残余造谣”,“为台湾宣传加盐加醋”不沾边。不信让我们看看第一篇《忆沈从文》的内容吧!这篇文章要点如下:

一、写作缘由:

“一九六八年六月九日《中央日报》方块文章井心先生记载着:“以写作手法新颖,自成一格……的作者沈从文,不久以前,在大陆因受不了迫害而死。听说他喝过一次煤油,割过一次静脉,终于带着不屈服的灵魂死去了。”接着又说:“他为身行伍,而以文章闻名;自称小兵,而面目姣好如女子,说话、态度尔雅、温文……”“他写得一手娟秀《灵飞经》……”这几句话描写得确切而生动,使我想起了沈从文其人。”

应该说:井心先生的方块文是一篇真真假假,东拼西凑的文章。梁实秋由这篇方块文,想到自己手头还保存有沈从文这样一封信:

实秋先生:

韦丛芜兄译有一英国文学史,拜伦时代。据闻有数处不确处,你曾为改正过,他自己已改正了数点,很希望得见到你所指出的误处,因此书行将连同另一部分付印。若能得到你将可商酌处参考,实在感谢,他想你把那书(经你指出的)寄给他,他的住处是上海霞飞路泰辰里七号。若这事并不十分麻烦你,我想得到这书的他一定非常高兴。

从文顿

因而“想起了沈从文”,才写了沈从文。

二、照录了沈从文的《从文自序》中的若干内容,介绍沈从文不愿多谈的“行伍出身”。

三、沈从文之所以能够去中国公学教书,完全是由于徐志摩的“吹嘘”。胡适如何帮助他“恋爱”“成功”。

四、认定沈从文“一方面很有修养,一方面也很孤僻,不失为一个特立独行之士。像这样不肯随波逐流的人,如何能不做了时代的牺牲?他的作品有四十几种,可谓多产,文笔略带欧化语气,大约是受了阅读翻译文学作品的影响。”

文章写成,当时并没发表。收入《看云集》时,特地写了如下一个说明:

此文写过,又不敢相信报纸的消息,故未发表。读聂华苓女士作《沈从文评传》(英文本,一九七二年纽约Twayne Publishers出版)果然好像从文尚在人间。人的生死可以随便传来传去,真是人间何世!(梁实秋:《忆沈从文》附记《梁实秋文集》三卷418-419页)

梁实秋的这篇《忆沈从文》,最大的“错”处,恐怕不在于说了沈从文“被迫害致死”,而在于缺少对沈从文的恭维,甚至说了几句沈从文不爱听的话,所以沈从文才“配合政治”,大动干戈,咒骂、谴责,并加以“扫荡”……难道这不值得认真反思反思么!

猜你喜欢
梁实秋冰心全集
严复全集
梁实秋谈付出
北平的零食小贩
梁实秋与冰心的友情
海峡姐妹(2020年11期)2021-01-18 06:16:06
吹泡泡
迎“春”冰心
母亲
《寄小读者》
上海人民出版社 章太炎全集
艺术评论(2017年12期)2017-03-25 13:47:30
没留神
快乐语文(2017年26期)2017-02-24 11: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