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消息引起我高度关注,中超公司跟代理方IMG的合同纠纷有了结果,最终IMG在中超股东们的压力下大幅妥协,被迫让出未来五年4个多亿的利润。这里我不想探讨中超公司的做法是否符合契约精神及商业道德,只想追问一下此、且不限于此的损害中超整体利益的赞助合同的产生,以及未来我们的方向。
不管如何,这次协商的最终结果是为中超多赚了4个亿,算是亡羊补牢,这两年中超的收益大幅增长,虽然主要功劳并不在中超公司,但这家足协旗下的公司多少也是做了事情,值得部分肯定。但总体来说,尽管公司的大股东是16家中超俱乐部的联合体,但中超公司由于受制于政府行政管理部门——足管中心的管辖,其招商运作长期以来存在不透明、不公开的现象,且长官意志盛行,诸如IMG以及雷曼光电这样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不合算的、也受到中超俱乐部广泛质疑的买卖,最终居然都纷纷做成了。
中超的成长和发展,最大的桎梏就是政府行政管理同联赛市场化运作的格格不入。要知道,从根本上说,职业足球联赛是竞技,但更是生意,是市场。要彻底解放中超的生产力,让其商业价值在现有环境下最大化,就必须在生产关系上动根本性的大刀子。这实际上就是我们喊了多年,却始终掉不下来的那只靴子——管办分离。足协、或者说是足管中心要管他该管的事情,比如国字号的建设、青少年的培养、竞赛体系的养成,而属于联赛的、特别是商务运作的事情,应该由独立的、联赛主体——各家俱乐部联合控股且说了算的、由职业经理人管理的机构来运营,这就是世界先进职业联赛告诉我们的成功经验——职业联盟。
既然这只靴子始终都没有掉下来,现在又拿出来探讨是否无病呻吟呢?绝不!因为客观条件已经发生了变化,国家对于体育赛事的运行、单项体育协会的社团化改革有了明确的方向,而中超,也完全可以像20年前足球首开中国职业体育联赛的先河那般,在职业化、市场化的深入上比别人先迈出一步。
请中超动第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