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枪”的蓝胖子与动漫分级

2014-11-13 18:27畏德
看世界 2014年21期
关键词:动画片动漫动画

畏德

蓝胖子哆啦A梦大概是这个夏天存在感最高的二次元人物。

成都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成都日报》《成都商报》《成都晚报》三份报纸近日几乎同时向“蓝胖子”开炮,称要“警惕哆啦A梦蒙蔽我们的双眼”、“国人不能盲目追寻哆啦A梦”,大致观点即是不能因为喜爱日本动漫就忘了日本法西斯的罪行等等。

蓝胖子的“躺枪”史

“文章没有逻辑,也没有新观点,不值得关注和讨论”,《知日》主编苏静的态度大致上能够代表国内主流文化界对此事的“汗颜”感,成都日报旗下三大报这次失败的集体行动只能用“脑洞大开”四字来形容。

但实际上,这只由日本漫画家藤子·F·不二雄创造的猫型机器人在其长达45年的卖萌生涯中曾屡次遭受来自孩子家长们亦或是“社会道德人士”的声讨。不要觉得惊讶,的确有大量的成年人认为,即使像蓝胖子这样人畜无害的卡通人物也会在某些方面对儿童造成“负面的影响”。

在日本著名儿童漫画《龙漫CORO-CORO》连载的几十年内,《哆啦A梦》接到的投诉单不计其数,学校、家长、教师等教育层级各方面的批判认为“大雄即使得到哆啦A梦的帮助但也是失败”,哆啦A梦对大雄的保护在某种程度上也使得大雄无法自立并进而形成坚强的社会人格,换句话说,大雄的懦弱与失败也需要哆啦A梦来担责。

台湾的某些家长和老师则认为,《哆啦A梦》中的校园暴力会给孩子们带来坏示范:比如大雄常常受到胖虎的欺负,然后找哆啦A梦帮忙,尤其是小夫配上胖虎,就像是校园帮派的翻版。有网友认为,“如果长年看下来,小孩子恐怕就会变成大雄!”。此议题在台湾闹得沸沸扬扬,《哆啦A梦》因此一度陷入禁播漩涡之中。

孟加拉国的情况则更加令人哭笑不得,蓝胖子不是因为教坏小孩被封杀,而是无辜地“死于”地缘政治角力:因孟加拉国通行的《哆啦A梦》均为印地语版本,政府担心动画的热播会妨碍该国通用语孟加拉语的学习,因而选择在全国范围内禁播。

孟加拉国信息部长在国会表示,“不希望儿童的学习环境因为《哆啦A梦》的缘故而受到妨碍”。在孟加拉国,儿童不使用孟加拉语而用印地语交流已成为一大社会问题。

在《哆啦A梦》通过盗版漫画、电视动画等多方渠道走向全亚洲乃至全世界的旅途中,其影响力早已不限于“儿童卡通”这一层面,现象级的成功甚至已经使得这只机器猫成为日本国民文化的象征,比如东京都就将哆啦A梦作为其申办2020年奥运会的形象大使,意图向全世界传达日本人“尊重与友谊”的价值观。

强大的文化符号输出带来的巨大影响力的确不容小觑,只是一千个读者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非要像成都三大报那样把《哆啦A梦》解读出旭日旗飘扬的意味也是令九泉之下的不二雄爷爷无力反驳。

有评论称,无论是忧心忡忡的某些家长还是打着“阴谋论”旗号炮轰蓝胖子的媒体,这些“封杀”卡通人物的声音都是站在成年人的视角去思考的,但毕竟成年人看世界的视角和儿童没有办法达成一致。“相由心生之下,儿童看到的更多是哆啦A梦与大雄间的友谊以及蓝胖子奇妙口袋带来的美好童年幻想。”

动漫的强大影响力

美国《时代》周刊曾撰文评价:“Hello Kitty”和“哆啦A梦”的新身份显示,日本海外影响与日本流行文化密切相关。

就连日本前首相麻生太郎也不敢低估蓝胖子们的强大影响力,他认为应当通过推广日本的漫画书和动画片,赢得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民众的心,“通俗文化拥有影响公众的巨大力量,日本在这方面可以大有所为,”他甚至认为日本应当开展“动漫外交”。

事实上,文化产品的确有强大到令人无法自拔影响力和煽动力,60年代的摇滚乐就是明证。对于受众主要是未成年人而言的卡通动漫,其塑造下一代价值观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

因而社会舆论对动漫产品的审查比其他任何文化作品都要严厉,说唱嘻哈音乐加点性和毒品元素似乎无伤大雅,但野原新之助(“蜡笔小新”)的流氓动作可就无法令人接受了。

卡通动漫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如此之大,以至于某些国家内容管控已经达到了“捕风捉影”的水平。

乌克兰道德监督部门就曾对《海绵宝宝》亮起红灯,称其有“鼓励同性恋”的嫌疑,并拟在国内禁播。乌克兰国家公众道德维护专家委员会称片中经常出现主人公“海绵宝宝”和同性朋友“派大星”拉手的画面,会对儿童产生不良影响。此外,“海绵宝宝”的教练名叫“泡芙阿姨”,而英文中“泡芙”一词是对男同性恋者的贬称。

今年9月,哈萨克斯坦的有关部门也决定对《海绵宝宝》下达“封杀令”,其理由是“过于暴力”。英国《镜报》称,哈萨克斯坦教育部工作人员看了几集《海绵宝宝》后表示,正在规劝该国的父母们不要再让孩子看这种超脱现实的动画片,称该动画宣传的是一种流氓暴力和恃强凌弱的文化。

该国儿童权益保护委员会主席表示:“该卡通人物会对儿童产生一种消极影响,各种暴力画面会留在孩子们的脑海中,他们很可能去照着做。”

有媒体称,因为播出平台多为电视,卡通动漫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可以用传播学中的涵化理论来解释。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末期的涵化理论认为,对于长时间看电视的观众而言,电视实际上主宰和涵盖了其他信息、观念和意识的来源。

简言之,长时间看电视的观众的认知和行为都会受到电视节目内容影响,对于经常观看电视卡通节目且心智尚未成熟少年儿童来说,涵化理论显得特别有说服力。各国政府尤其是那些文化上较为保守的国家自然会对足以影响未成年人思想的动漫作品保持较高的警惕。

“从娱乐媒介的角度而言,戏剧能够吸引住观众的地方就在于冲突,观众愉悦感的来源很大一部分也是基于戏剧中角色的对抗行为,一旦有冲突或是对抗行为的产生,势必就会有好人和坏人。”新华网评论则认为,电视卡通节目中的负面内容不可避免地将会存在,涵化理论所揭示的影响力将会存在,但监护人所起的良好引导更为重要。endprint

分级制亟待建立

与《海绵宝宝》《哆啦A梦》这类“纯良”又“人畜无害”的动画遭到禁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实实在在不适合未成年人观看的动画片却在黄金时段的中国荧屏上出现。

事实上,曾经有小朋友因看了《喜羊羊与灰太狼》,模仿灰太狼把小伙伴捆在树上要用火烤;更早些时期,还有小朋友因看了《虹猫蓝兔七侠传》,一部暴力场面颇多的武术动画片,竟想到在自己身上模仿片中割腕放血的情节。

央视少儿频道银河剧场就曾遭到家长们的投诉,因其播映的国产动画屡次出现暴力与粗口等剧情,“10分钟内出现21句脏话,”有家长称,“这部动画片充斥砍伐、狩猎等非法行为,各种打斗暴力行为不绝于目,对人或对动物的戏谑与欺侮虐待,枪支滥用,武器至上,孩子观后尚暴力、喜叫嚣,影响极差。”

“我们的片子定位本来就不是低幼儿童,”面对舆论质疑,《熊出没》制片方表示十分无奈:“我们更希望有明确影片分级制度和指引。”

多年来,有关电影分级的讨论不计其数,但推进缓慢,同样,动漫作品分级的建立也步履艰难。但与电影分级本质上不同的是,动画的观影群体里有很大一部分是未成年人。

“漫画出版表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大批针对成人精神需求的漫画作品应运而生,而且成人漫画市场还在继续扩大。”《漫友》总编辑金城认为,现在在黄金时段播映的动画片其实很多都是以成年人为受众来制作的,但观看群体却是未成年人。

像《蜡笔小新》、《奥特曼》等在国内家长中感觉很像给儿童看的动漫作品,在其日本国内是被定义成需要到达一定年龄才能观看的成人动漫类。17173游戏网评论认为,国内观众乃至业界对动漫这一载体都有认识误区,即“动画都是给小孩看的”。

纵观全球动漫产业,成人类的市场份额已经占据大半壁江山,美国漫画的主流DC、漫威、日本漫画的主流宫崎骏等,都是以成年人作为市场受众的。美国官方认为,像《南方公园》和《脆莓公园》这样充满色情笑话与政治讽刺的作品不仅不适合儿童观看,连青少年都需要谨慎接触。

有媒体指出,没有“动漫分级制度”已经成为了制约中国动漫发展的绊脚石。少年儿童并不是动漫产业的唯一消费者。若不进行分级,一味地按照低年龄层的标准来衡量,这类动漫就没有生存空间。所有动漫作品“一刀切”的情况,会将中国动漫产业拖入低幼化的深渊。

“我的作品本来就是给成人看的,居然被放到少儿频道播出,不但不会有很高的收视率,还可能会被投诉。”一些国产动漫业内人士经常抱怨称。endprint

猜你喜欢
动画片动漫动画
揭秘油画动画 逐帧堆砌的精致艺术
爱看动画片的爸爸
萌萌的斗牛犬
动画迷,变身
动漫二次元
锋绘动漫
开口笑
锋绘动漫
动画总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