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E视角下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状及途径探索

2014-11-13 15:52:49张红霞桂伟常虹
考试周刊 2014年76期
关键词:产学研应用型校企

张红霞 桂伟 常虹

摘 要: 本文在充分分析当前“产学研”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探索企业的发展、学生的培养和教师的科研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途径,主要阐述校企合作开发应用型教学实验设备、校企合作指导学生课外科技项目及政府支持促成应用型本科高校参加协同创新中心等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

关键词: 3E 校企合作 應用型人才

1.引言

当前,多数高校都在开展校企合作的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笔者在充分分析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以新建本科院校武汉商学院的机械专业为例,探索企业的发展(Expansion)、学生的培养(Education)和教师的科研(Exploration)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相关途径,以便形成企业、教师与学生之间协调发展、互惠互利的“3E”共同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2.“产学研”合作教学现状

当前,从我国的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情况看,经过多年发展,重点高校的学术型人才在培养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职业院校的技能型人才在相关政府政策的推动下取得一定成果,而近年来,地方普通本科高校逐渐转型发展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仍处于探索之中。但是不管是重点高校、职业院校还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其重要职能是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从这一点看,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是每一所高校都必不可少的。

尽管,我国某些高校在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但是真正把企业、教师和学生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协调发展、互惠互利的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成功案例比较少。当前,我国产学研合作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重点名牌高校在产学研合作教学中强调“产研”的结合,即企业的科技创新发展与高校教师的科研相结合。重点名牌高校的教师依靠学校的科研平台与企业进行合作,开展不同层次的横向课题的研究,推动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企业利用与教师合作研发的科技成果,使自身得到一定的发展。教师在与企业合作研究中,一方面提升了自己的科研水平,另一方面获得了相应的科研成果和业绩。但这种以“产研”为重点的合作教学模式,对本科生人才培养质量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职业院校在产学研合作教学中强调“产学”的结合,即企业对用工岗位的技能需求与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相结合。当前,职业院校的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岗位大多为企业车间等基层部门的一线技术岗位,由于不同企业对学生所要求掌握的岗位技能的方向及程度不一样,出现学生在校学习的技能达不到相关企业的岗位要求,增加企业对入职员工的培训成本。因此,部分企业与相关职业院校联合培养学生,广泛开展如“订单式”、“2+1模式”等校企合作教育模式。这种以“产学”为重点的教学模式,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满足企业对一线技术工的岗位技术要求,减少企业对入职业员工的培训成本。但这种教学模式缺乏科技创新,不利于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和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作为近些年快速发展的应用型普通本科院校,其理工科专业如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既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又具备一定的科技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即相关领域方向的工程师。因此其人才培养模式既不能走重点名校的以“产研”为重点的道路,又不能完全照搬职业院校以“产学”为重点的人才培养模式,而应该走“产学研”三者有机结合的合作教育道路,不能顾此失彼。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由高职高专升格而成,一方面由于教师的整体科研水平比较偏低,学生整体的创新能力比较低,导致教师、学生能够直接与企业开展科技研究的机会比较少,这样不利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企业基于自身的利益及发展考虑,大多希望与重点名牌高校开展科技合作研究,而真正希望同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科技研究的企业不多,不利于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的问题普遍存在于新建本科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过程中,因此要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就必须探索切实有效的产学研合作教育途径,为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学生参与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创造条件。

3.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途径

3.1校企合作开发应用型教学实验设备。

当前,企业不愿意与新建本科院校广泛开展科技创新研究,主要原因是教师的整体科研水平偏低,无法给合作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利益。因此,在这种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要合理选择既适合于自己开展科学研究,而研究成果又能够推动企业发展,为企业带来效益的科技合作项目。机械类专业在教学中所使用的实验实训设备比较多,但由于应用型本科教育是近几年提及并广泛推广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现在的很多机电类课程的实验实训设备,满足不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要求,需要开发新设备或改进升级原设备。教学实验设备的企业尽管有开发实验设备的技术,但由于没有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实践经验,某些企业不知道开发什么样的实验设备满足教学要求。基于这点思考,拥有应用型本科教学经验的教师可以联合多个院校的教师、学生与相关企业的技术人员组成研发团队,合作开发实验教学设备。为了积极争取企业和学校老师合作的项目,学校可以出台各种优惠政策给予支持。例如,学校可以和企业签订协议,若实验设备成功研发后,学校将采购用于教学,并积极向兄弟院校推广,这样极大地消除了企业普遍担心的投入研发成本,而又无法带来效益的顾虑,同时这样的政策能够为教师参与企业的科研项目创造条件,而学生参与实验设备的研制,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灵活应用各专业知识的能力。

3.2校企合作指导学生课外科技项目。

积极聘请企业的技术骨干参与指导学生的各种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并制定相应政策给予支持。目前,为了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我校创立了机械专业的学生课外科技创新社团,校内专业老师作为社团的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中南地区港澳特区大学生机械设计制造创新大赛及全国电子科技科技创新大赛,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目前学生在参加这些比赛的时候,指导老师主要是学校的老师,尽管比赛作品有创意,但由于没有企业技术人员参与的直接指导,比赛作品在实用性、功能性等方面与实际产品之间有一定差距。开展学生的科技创新比赛,从广义上讲,不仅能起到培养学生的作用,还能起到推动社会企业发展的作用。但是,如何吸引企业一并指导学生进行创新设计比赛,首先学生比赛作品的创意要吸引企业有兴趣参与其中;其次,学校要对企业参与其中的技术人员,从人力及物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这样就能为企业参与学生的创新比赛创造条件。以学生的科技创新比赛为平台,可以建立企业、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三者之间起到互惠互利的作用。首先,企业参与指导学生的创新比赛,可以提高比赛作品的实用性;其次,创新比赛的作品可能成为企业的一种新产品进行市场推广;最后,有企业技术人员参与的创新比赛,指导学生如何理论结合实际的应用知识设计作品,提高学生的应用知识能力。

3.3政府支持促成应用型本科高校参加协同创新中心。

高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强调既具有宽厚的知识基础、应用性专业知识和技能,又具有转化和应用理论知识的实践能力及一定的创新能力,是对应用知识进行技术创新和技术二次开发的能力。当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普遍存在学校与其他高校、企业间的合作交流不够的现象,学生课外科技研究和社会实践环节缺失,出现实践能力不强和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因此,如何搭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与企业之间合作交流的平台,是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质量的关键。目前,由政府、学校和企业等参与组建的协同创新中心有效解决传统的产学研合作中的创新资源分散的问题,降低合作交易成本,为学生提供创新实践的机会,创新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但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参与协同创新项目的机会相对较少。在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整体科研实力不强的现实背景下,如何促进地方企业和地方应用型高校之间的合作交流,建立协同创新中心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促成企业的发展、教师的科研与学生培养之间的协调发展,不顾此失彼,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3.3.1建立基于协同创新中心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制度

完善政策制度,强化高校、企业等参与主体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中的地位、责任和义务,明确人员、资源、成果、知识产权等归属,协调各方利益,实现责任风险分担,利益共享和持续发展,是基于协同创新中心进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关键。

3.3.2落實基于协同创新中心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理念

企业、学校等多方共同投入资源,建立校企共同认可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树立校企彼此信任、协同、共进与发展的理念。

3.3.3引导基于协同创新中心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发展

政府出台各种经济政策引导企业高校参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协同创新发展,针对协同创新项目给予企业、高校等主体一定的经济支持,在多主体应用型人才培养协同创新中担当重要的推动者角色。

3.3.4实践基于协同创新中心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结合多个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相互学习和沟通,建立多主体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无缝对接的协同创新模式和高度融合的协同创新基地,努力实现学校、政府和企业三位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格局,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4.结语

教师与企业联合开发应用型教学实验设备项目,企业参与指导学生的课外科技实践活动,教师、企业与学生三个主体共同参与。一方面企业从中获益,取得发展,另一方面教师从中提高科研水平,学生从中锻炼自己的实际应用能力。政府积极支持应用型本科院校参与协同创新中心,搭建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平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技术能力。

参考文献:

[1]鞠全勇,陈健,牟福元.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创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1,107(1):78-80.

[2]徐运保,陈辉民.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机理与模式[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13,23(1):101-105.

[3]柳云飞,吴学松,黄洋.产学研合作教育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基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之视角[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08,22(3):73-77.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3E视角下机械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013B23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产学研应用型校企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辽宁丝绸(2022年1期)2022-03-29 00:59:06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上海包装(2019年2期)2019-05-20 09:11:04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中国公路(2017年18期)2018-01-23 03:00:32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纺织摘奖项目产学研居多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电镀与环保(2016年3期)2017-01-20 08:15:33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新课程研究(2016年1期)2016-12-01 05:52:15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