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喆,谭德宝,张 穗,王荣平,王晓斌
(1.长江科学院空间信息技术应用研究所,武汉 430010;2.北京盟友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北京 100085)
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提出“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和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抓紧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提高防汛抗旱应急能力,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建设”,预示着我国水利工程建设领域春天的来临。作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水利工程具有项目投资大、工程建设环节复杂、参建单位多、工程技术水平高、质量要求严格、监督困难、易于诱发腐败等特点[1]。在中央和地方加大水利投资力度的情况下,如何切实加强水利投资项目和资金监督管理,预防和减少腐败发生,已经成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领域急需解决的一大重要课题。
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是依照法规办事。水利部已经颁布一系列技术规程,如“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监理规程”(SL288—2003)[2]、“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3—2008)[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表”(SL176—2007)[4]等。但由于水利工程建设内容差异很大,仍然存在着参建单位资质等级较低、人员素质较差、执行规范意识淡薄等问题,使得许多技术规程“停留在纸面上”,并没有完全贯彻实施,依照技术规程规范化施工水平仍然亟待提高。
最近10a来,以卫星遥感、全球定位系统、互联网、无线通讯、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已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为水利信息化提供了新的方法。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电子办公和网络共享,成为水利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信息系统构建方面,国内水利单位进行了许多试验性工作,取得一定的进展。胡和平等[5]研发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管理信息系统,使得各省市区通过网络上报数据,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周斌等[6]设计长江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在Web环境下电子办公。王丽学等[7]研制基于GIS的东港灌区管理信息系统,达到空间数据与非空间数据交互的目标。但是,这些信息系统大多停留在办公自动化层面上,其建设目标是解决工程建设领域的数据共享、数据处理、数据库建设等某些问题,而并没有上升到依照水利工程建设规范程序化办事的高度上。
以现有技术规程规范为基础,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系统(CMIS-WR),形成一个管理有序、监控有力、程序透明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规范化业务处理平台,使得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达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全过程监督管理的目标。本系统构建了一个公正、透明、交互式的工程建设管理监控网络环境,确保建设项目严格依照相关规范执行,对提高工程建设管理透明度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
按照具体业务工作的不同,本系统用户分为2大类型。
(1)参建各方: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执行单位,主要包括业主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运行管理单位等,主要执行资料录入、流程审批、综合查询等业务操作。
(2)监管部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上级主管部门,主要包括水利厅办公室、建设处、水库处、水土保持处、农村水利处、财务处、安全监督处、监察室等,主要执行流程审批、综合查询、决策分析等业务操作。
从项目执行过程上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过程分为3个阶段。
(1)项目论证阶段:本阶段的主要用户是业主单位和上级主管部门,主要工作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立项审批、项目下达等。
(2)项目建设阶段:本阶段的主要用户是业主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上级主管部门,主要工作是项目招投标、合同签订、开工报审、施工管理、设计变更、工程监理、验工计价、质量管理、安全管理、验收管理等。
(3)项目运行维护阶段:本阶段的主要用户是运行管理单位和上级主管部门,主要工作是运行管理、日常维护、质量管理等。
其中,前2个阶段是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重点,其主要业务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业务流程Fig.1 Business flow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system for water project construction
本系统的主要性能需求包括:同时满足500个用户在线处理、数据库容量达到TB级、资料提交与处理时间小于5s、数据库查询检索时间小于10s等。
本系统的建设目标是以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相关技术规程规范为基础,利用卫星遥感、无线通讯、计算机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制覆盖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全周期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平台,实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该系统提高了工程建设管理透明度,为工程建设过程实时监管和事后调查办案提供基础资料。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系统采用以数据库为核心的Client/Server模式开发。系统结构为3层。
(1)数据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的各种资料数据,如文档、图片、视频、音频等,为具体业务功能的实现提供数据基础。
(2)业务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的各种业务功能,如工程立项审批、招标投标、合同签订、开工报审、施工管理、设计变更、工程监理、验工计价、质量管理、安全管理、验收管理等。由于不同系统用户需求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业务层必须尽可能实现所有功能以满足具体需求。
(3)表现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的各种人机交互服务,如资料输入、扫描上传、网络审批、表格打印、综合查询等。表现层是系统中直接与用户交互的模块,必须尽可能达到符合用户习惯、便于用户使用的目的。
(1)基本信息管理:水利工程参建各方基本信息的综合记录,包括项目立项审批、项目基本信息、参建各方基本情况等。
(2)项目制度文件: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的制度相关文件,包括项目安全管理文件、质量控制文件等。
(3)业主建设文件:业主单位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全过程所形成的文件,包括项目前期文件、项目建设文件、移民征地文件、项目验收文件、附件资料等。
(4)招标投标管理:建设项目招标投标过程中的相关文件,包括评标专家组成员信息、资格预审信息、评标会议信息、中标单位备案信息等。
(5)合同费用管理: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全过程中的合同文件,包括合同签订审查会签表、合同基本信息表、工程款结算支付单、合同费用支付台帐、质保金扣缴台帐、履约保函登记表、预付款支付台帐等。
(6)监理建设文件:监理单位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全过程所形成的文件,包括监理设计文件、监理审核文件、监理批复文件等。
(7)勘察设计管理:勘察设计单位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全过程所形成的文件,包括勘测任务书、勘测资料单、施工设计图纸核查意见单、设计图纸通知单、设计文件签收表、施工设计图纸签发表等。
(8)计划统计管理: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全过程所形成的计划文件,包括资金使用计划、施工总计划、施工年度计划、施工季度计划、施工月度计划等。
(9)投资控制管理: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全过程所形成的验工计价文件,包括综合概算清单、工程量清单、工程价款支付汇总表、工程价款支付申请书、工程价款付款证书、综合概算与实际完成对比表等。
(10)变更索赔管理: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全过程所形成的变更索赔文件,包括变更申请报告、变更项目价格申报表、变更项目价格审核表、费用索赔审核表、索赔意向通知单、索赔申请报告、索赔意向通知单等。
(11)施工任务管理: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全过程所形成的施工任务文件,包括工程分类管理、检验批划分标准、项目明细表、单位工程信息、分部工程明细、单元工程划分、工程部位明细、工程报验申请表等。
(12)施工质量管理: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全过程所形成的施工质量文件,包括水土建筑物外观质量评定表、房屋建筑安装工程观感质量评定表、分部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表、工程项目施工质量评定表、重要隐蔽单元工程质量等级签证表等。
(13)安全环境管理: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全过程所形成的安全环境文件,包括应急预案、安全培训记录、安全技术交底、安全检查记录、安全奖罚记录、安全周报、安全月报、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等。
(14)施工现场管理: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全过程所形成的施工现场管理文件,包括施工技术方案申报表、施工图用图计划报告、施工分包申报表、现场组织机构及主要人员报审表、材料构配件进场报验单、施工设备进场报验单等。
(15)监理日常管理: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全过程所形成的的监理日常文件,包括工程开工许可证、施工违规警告通知单、工程返工指令单、工程暂停指令单、工程复工指令单、现场施工安全隐患整改指示单、施工安全违规警告通知单等。
(16)竣工资料管理: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全过程所形成的竣工资料文件,包括验收应提供的资料目录、法人验收工作计划格式、法人验收申请报告格式、法人验收质量结论格式、分部工程验收鉴定书格式、单位工程验收鉴定书格式等。
本系统采用工作流技术实现业务数据和处理流程一体化控制,实现业务信息共享、交换、传递与监控,提高项目运行管理的自动化程度,如图2所示。
图2 工作流技术结构Fig.2 Technological structure of business flow
工作流管理联盟(WfMC)提出工作流管理系统体系结构的参考模型,给出过程定义工具、过程定义、活动、数据流、控制流、工作流等概念,并规范了功能组成部件和接口[8-9]。本系统借鉴工作流管理系统体系结构,制定了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主要分为3大部分。
(1)软件构件:完成相应功能的实现,包括流程过程定义,流程的发起、审批、监控、结束等。
(2)系统控制数据:存储系统和其他系统进行逻辑处理、流程控制、规则、约束条件、状态、结果等数据。
(3)其他应用与应用数据:供工作流系统调用的外部应用和数据。
本系统采用开放式可扩展体系3层结构模型,如图3所示。
该模型构建了一个面向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业务处理的可扩展框架,并使用COM组件技术加以实现[10-11]。最底层是系统的各种支撑技术,如数据转换、数据传输、可视化追踪等;中间层是系统核心功能的具体实现,如业务分类管理、业务结构管理、数据库构建等;第3层是可以集成系统的各种应用软件系统,如图片扫描、网络传输、统计分析等;最外层是在其它各层的基础上提供了完整的应用解决方案。
本系统具有良好的开放性,使得基本模型与框架功能可扩展,“结构件”可模块化,满足不同需求的组装。系统通过采用建立系统管理模型与信息模型,并提供面向应用的建模工具与开发工具,支持用户的二次开发,真正适应用户要求。
图3 开放式可扩展3层模型Fig.3 An open-end extensible model of three layers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系统选择Windows XP Professional操作系统支持下的Microsoft VisualC﹟.NET2005和SQL Server2008数据库进行软件代码编写。目前已经完成了系统设计的各项功能,其总体界面如图4所示。
图4 系统总体界面Fig.4 Log-in interface and user view of the system
本系统选择湖北省漳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2011年度工程项目为典型示范进行系统测试与试运行。该项目建设内容是渠道疏挖衬砌、渠系建筑物整治等。业主单位是湖北省漳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项目办公室,施工单位是湖北禹龙水利水电工程有限公司,监理单位是湖北瑞洪工程管理有限公司。项目参建各方以本系统为业务处理平台,进行开工报审、人员报备、设备材料进场、资金支付、设计变更、监理管理等日常程序化工作。
湖北省水利厅相关处室(建设处、农水处、监察室等)可以远程登录到本系统中,对于工程建设资金、人员、质量、安全、审批流程等实行全过程电子监控。一旦发现违法违规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进行预警纠错、监督查处。下面以项目招投标、开工报审为实例,详细介绍业务流程的实现过程。
第1步:项目招投标(如图5)。以招投标信息为基础,确定项目中标单位(施工、监理),分别签订合同(施工、监理),并将合同基本信息录入本系统。
图5 项目招投标Fig.5 Information of tendering and bidding
第2步:项目中标单位基本信息录入(如图6)。将项目中标单位基本信息录入本系统,报业主单位审批。
第3步:项目中标单位人员备案信息录入(如图7)。将项目中标单位人员备案信息录入本系统,报业主单位审批。
第4步:项目开工申请审批(如图8)。施工单位将开工申请所需全部文件上传到本系统,待监理单位确认后,报业主单位审批。业主单位审批通过,纸质材料盖章签字完毕后,开工报审完成。
图6 项目中标单位基本信息Fig.6 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bid winner
图7 项目中标单位人员备案信息Fig.7 Information of the personnel of the bid winner for record
图8 项目开工申请审批Fig.8 Application for project commencement approval
在中央和地方加大水利投资力度的新形势下,以相关技术规程规范为基础构建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系统,能够提高工程建设管理透明度,保证工程建设依法按时完成,为工程建设过程实时监管和事后调查办案提供基础资料。本系统选择湖北省漳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2011年度工程项目为典型案例,进行工程建设管理全过程网络电子化应用,取得较好的应用效益。下一步拟针对设计变更、工程量核算、资金支付等环节进行优化,以达到简单实用、便于用户操作等目标。
[1]陈鹏霄,唐大勘,张 穗.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监察系统设计[J].人民长江,2012,(4):108-111.(CHEN Peng-xiao,TANG Da-kan,ZHANG Sui.Design of Management and Corruption Supervisory System for Water Resources Project Construction[J].Yangtze River,2012,(4):108-111.(in Chinese))
[2]SL 288—2003,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监理规程[S].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SL 288—2003,Regulation of the Supervision for Water Resources Project Construction[S].Beijing:China Water Power Press,2004.(in Chinese))
[3]SL 223—2008,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SL 223—2008,Regulation of the Acceptance Inspection for Water Resources Project Construction[S].Beijing:China Water Power Press,2009.(in Chinese))
[4]SL 176—2007,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表[S].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SL 176—2007,Inspection and Assessment Tables of Construction Quality Regulation for Water Resources Project Construction[S].Beijing:China Water Power Press,2008.(in Chinese))
[5]胡和平,田富强,顾斌杰.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和特点[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0,(3):1-3.(HU He-ping,TIAN Fu-qiang,GU Bin-jie.Functions and Features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for Farmland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in China[J].China Rural Water and Hydropower,2000,(3):1-3.(in Chinese))
[6]周 斌,杨晓红,苏 勇.长江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简介[J].人民长江,2002,(4):21-23.(ZHOU Bin,YANG Xiao-hong,SU Yong.Introduction to the Planning of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for Water Projects in the Yangtze River[J].Yangtze River,2002,(4):21-23.(in Chinese))
[7]王丽学,崔 鹭,付 翔,等.基于GIS的东港灌区管理信息系统[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6,(8):12-13.(WANG Li-xue,CUI Lu,FU Xiang,etal.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for Donggang Irrigation Area Based on GIS[J].China Rural Water and Hydropower,2006,(8):12-13.(in Chinese))
[8]许 甸,李建华,刘星沙,等.支持多实例模式的动态工作流研究[J].计算机应用,2006,(12):65-69.(XU Dian,LI Jian-hua,LIU Xing-sha,etal.Research on Dynamic Workflow Supporting Multiple Instances Pattern[J].Journal of Computer Applications,2006,(12):65-69.(in Chinese))
[9]王凌云.基于Shark的动态工作流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0.(WANG Lingyun.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Dynamic Workflow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Shark[D].Beijing: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2010.(in Chinese))
[10]秦其明,王洪庆,刘海涛,等.海洋数据多维动态显示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7):93-97.(QIN Qi-ming,WANG Hong-qing,LIU Hai-tao,etal.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Multidimensional Dynamic Visualization System for Oceanic Data[J].Geography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2003,(7):93-97.(in Chinese))
[11]李 喆,秦其明,王洪庆,等.组件技术在海洋数据多维动态显示系统中的应用[J].海洋通报,2006,25(1):70-75.(LI Zhe,QIN Qi-ming,WANG Hongqing,etal.Application of COM Technique in Marine Remote Sensing Multidimensional Dynamic Visualization System[J].Marine Science Bulletin,2006,25(1):70-75.(in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