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建设要回归到提升学生素养上来

2014-11-13 10:21刘建
江苏教育 2014年20期
关键词:物质校园制度

刘建

众所周知,学校文化主要是指在学校内部形成的全体成员共同拥有的独特的价值观、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它包括学校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是提供给学生优美的环境,让学生充分接受美的熏陶,使学生自成高格;制度文化是构建系列的规章制度,形塑学生形象,规范学生行为,使得学生能够在健康的组织中生活;精神文化是通过办学理念、学校风气、教育哲学等精神意识影响学生,春风化雨,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与行为。由此可见,学校文化之要义就是通过环境打造、制度建设与精神陶冶来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学生永远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

然而,当我们重新审视当下学校文化之时,不难发现,学校文化建设问题重重,出现许多文化异化现象。文化脱离了学生,成为一种无主体的,不人道的学校文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学校物质文化的“泛化”。其一表现为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缺乏内涵,空泛,不能为学生的发展与成长服务。许多校长把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简单地等同于多栽几棵树木,多建几个画廊,多挂几条标语,多出几块板报,只讲究空泛的文化形式与外壳,没有真正理解物质文化真正的内涵与功能。物质文化建设没有被赋予一以贯之的文化理念和精神实质,与学校师生的目标意愿、价值追求和思想理念相游离,不能在师生中产生共鸣,自然也就没有了凝聚力与号召力。其二表现为只重物质文化建设,以物质文化指代学校文化全部。许多校长认为,学校文化建设非常简单,无非是对校容校貌、物质设施、花草树木、假山喷泉等硬件设施的投入打造而已。他们把多维立体的文化概念简化为单维的物质层面,明显犯了复杂问题简单化的错误。须知,除了物质层面外,学校文化还涵括制度规章、精神理念等深度层面的内容。

第二,学校制度文化的“硬化”。其一表现为制度制定的硬化。虽然制度约束的优势和价值有目共睹,但是在讲求人本主义的现代社会,特别是在以人为中心的教育生活中,依靠强硬的校园制度文化是不足取的。当前许多学校在制定制度时,存在着非人性化,按照成人社会标准“想当然地”制定规章制度来规治学生,不考虑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实际的现象。许多制度高高在上,看起来完美,却让学生无所适从。比如有学校规定:“每天洗脸、脚,早晚刷牙,耳边、脖颈、头发等部位要洗干净。每天未洗脸、洗脚扣3分;早上未刷牙扣2分;耳边、脖颈、头发未洗干净扣1分。”诚然,学校制定详尽的制度是出于提倡、指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考虑,但是如果学校的制度不能维护学生的基本尊严,捍卫学生的基本权利,那么就不是真正以人为本的学校制度,自然也就没有合理性可言。其二表现为制度执行的硬化。刚性的制度执行可以维护学校制度的权威性,从而有效维持校园生活的稳定。但是学校制度面对的是有生命、有思想、有个性、有情感的学生,如果一味生硬执行,以刚性的约束和严苛的惩罚来管制学生,经常会造成一些不良的教育后果:一方面,极易使学生形成双面人格,学生在学校和家里两个样,老师在与不在两个样;另一方面,由于学生习惯于在各种规章制度的约束下行动,逐渐地禁锢了学生的思想,从行为上的循规蹈矩到思想上的按部就班,学生逐渐丧失了敢于质疑、敢于创新的勇气。

第三,学校精神文化的“俗化”。其一表现为精神文化的庸俗化。受一些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学校出现庸俗文化。受之影响,学生的世界观模糊、价值观扭曲、人生观弥散等问题越来越严重,部分学生是非不明、善恶不分、矫情造作、心态浮躁,缺乏踏踏实实的生活与学习作风。另外,受应试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学校教育重智轻德,重智轻体,以成绩论英雄,以考上名牌大学作为学校成功的标志,曲解了教育的本义,异化了文化的内涵,类似的文化失范现象成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普遍困境。其二表现为精神文化的通俗与普遍。许多学校精神文化建设千篇一律、没有特色、个性缺乏。以校训为例,纵观全国,基本上每个学校都有校训,以校训为核心的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似乎呈现出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很多学校的校训基本相同,多是“奋斗”“创新”“求实”“团结”之类的通用词语。不同的学校处于不同的外部环境之中,学校文化的内涵与特征自不相同,这是学校个性化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这种没有特色的学校精神文化无异于没有学校精神文化,没有了学校精神文化,何谈用文化引领与促进学生的素质提升与个性发展?

造成上述学校文化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大环境的原因,如价值观多元等,也有学校教育方面的原因,如应试教育体制相对固化、领导者管理素养相对不高等。没有学生参与的文化建设是不会适合学生的。鉴于此,为实现将学校文化建设回归到提升学生的素养上来,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好工作:

第一,美化校园物质文化,给学生一个美丽家园。牢固树立素质教育观念,坚定“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以此为指导思想,创新学校物质文化建设内容,打造具有趣味性、教育性、实效性、独创性,并富有生活味与美感的物质文化。有品位、有特色、有个性的校园物质文化既要反映出学校自身的特点,如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历史等,也要反映地域特点和时代特点。另外,从参与主体而言,学校物质文化的建设要做到集思广益,让全校师生主动参与,挖掘资源,依托多种载体来创设出最符合学生需求的校园物质文化。

第二,规范校园制度文化,给学生一个健康家园。规范校园制度文化,推动优质学校制度生成的首要问题就是要明确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的原则,即以生为本和民主参与。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的基点应该是尊重学生,如何使制度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必须成为学校制度决策的重要目标。学校制度是每个师生都要遵守的行动准则,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学校生活质量,因此师生应该也必须参与到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当中。在此基础上,学校还需确保制度的高效执行,一方面要维护学校制度权威,规范公正地执行学校制度,另一方面还要注重学校制度的更新发展,因为僵化的制度必然会成为对学生发展的束缚,并有可能成为阻碍。

第三,凝练校园精神文化,给学生一个和谐家园。德国教育家斯普兰格认为,学校文化的根本价值在于“唤醒生命”,而不在于传递知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校文化建设之核心问题应该是校园的精神文化建设。学校精神文化建设要坚持以校为本,无论是办学目标与愿景,还是校训、教风与学风,都要以学生发展为旨归,充分挖掘学校与地方历史,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凝练学校的整体精神,富有创造性的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精神文化。这种文化可以通过潜移默化把外在的要求内化为校园文化主体的自我要求,激发学生正能量,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塑造出优良的个性品格、道德操守与行为习惯。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

猜你喜欢
物质校园制度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某些单位的制度
聚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八大突破口攻克物质推断题
抓物质特征 巧解物质推断题
论制度安排的后发优势
物质及其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