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敏
低年级科学教学的“理”要求学生“善于思考”。低年级的科学课,不是简单地玩,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在激发儿童科学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儿童探索外部世界的能力。这样的促进与提升重点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语言的提升:从儿童化到科学性。
低年级儿童的语言表述很重要,我们一是要关注其连贯性,使其由零碎逐步走向完整;二是要关注其能否用科学的语言来表述,是不是实事求是的表述,尤其要让学生逐步把想象到的与观察到的分开来,使其由个性化、儿童化的表述走向科学化的表述。
【片段1】《形形色色的动物》
师:我们一起来汇报一下,说一说这些动物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1:它们都需要我们的保护。(同不同意?)
生2:它们都会叫。(同不同意?)
生3:它们都会吃饭。(都需要营养)
生4:它们都需要上厕所。(学生笑)
…………
在这一教学片段中,一年级的学生大多用拟人化的手法来进行表述,怎么引导学生从拟人化的表述走向科学化的表述?教师要适时地进行指导,比如:学生说都会吃饭,教师马上说都需要营养。其实,在学生说到“需要上厕所”等时,教师也可以及时做个示范,用科学的语言来进行描述。在教师的指导下,如果学生学会抓住动物的特征来描述,这对培养学生严谨、准确、规范的科学语言是极有帮助的。
2.思维的提升:从认识到建构。
对学生来说,建构科学概念需要一个过程,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完成。但这并不意味着低年级的教学只需呈现学生原有的认识和思维水平。学生的认知发展究竟到什么程度?究竟怎么发展?我们怎样使学生在认识和思维上向前推进?这些都是我们在低年级科学教学中必须思考的问题。
首先,要重视学生的体验。思维始于动作,低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导,所以思维离不开动作和表象,动手做可以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为学生的思维提升提供支柱,从而帮助他们理解新知——真正做到在动手中动脑。
其次,要关注观察、体验活动后的交流。“儿童是思想者”,思想者拥有思考和交流思想的权力,作为教师,我们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交流空间,在充分的交流中促进思维的碰撞。同时,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教师要多加引导和点拨,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意识,从而促进学生认知和思维水平的提升。
【片段2】《形形色色的动物》
师:哪一组来汇报一下:你们都用了哪些方法给这些动物分类?
生1:哺乳动物和不是哺乳动物。
生2:有四只腿的和有两只腿的。(好,根据腿的数量来分)
生:跑得快和跑得慢的(根据它奔跑的速度来分)。
生3:一栖、两栖、三栖。
师:嗯,你先告诉我什么是一栖。
生3:一栖动物就是只有一个栖息地的,只有陆地或者只有海洋,比如鱼类就是只有一个栖息地——海洋。
师:那你说一个三栖的?三栖:地、空、海。(生没答上,师提醒:慢慢想。)
师:可见,那么多形形色色的动物,我们有很多办法来给它分类,但是在分类过程中,要注意一点,就是根据它们的某一个共同的特点来分类。
在片段2的“分类”环节中,学生说了若干个分类标准,充分地展示了学生的认知和思维水平。可如果只是简单地展示,那低年级的科学教学就没有意义。这时,教师的追问、引导很重要,比如学生说根据四条腿和两条腿来分类,这时教师可以追问:没腿的分哪里去?6条腿的分哪里去?蜈蚣,有很多条腿,又分到哪里去……通过这样的追问,学生就会主动思考,在思考中对分类标准会有新的认识,思维水平也会得到提升。这才是我们进行低年级科学教学的价值所在。■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大新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