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丹
化学新课程的实施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在评价上也强调更新观念.化学试题是检查学生学习成果和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2010年贵州省于也加入新课程,我也成为我省第一届实施新课程的教师.
综观近年全国高考化学试题,在新的评价理念下高考化学试题的设计呈现以下变化.
第一,试题的开放性更强,素材来源广泛,及时追踪最新科技成果,反映了化学的时代特色和应用价值.
例如,2014年贵阳市一模的28题就以长征系列火箭的“玉兔号”中的燃料为背景,考查了热化学知识,物质的量和燃料电池有关知识,同时考查考生对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第二,更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考查.
高考不是单纯的知识考试,是全方位的素质考查,时代需要开拓型、竞争型的人才,这种人才不仅要求知识博、能力强,还要求情绪稳定、意志坚强、心理素质好.
例如,2013年全国卷(II卷)26题.是一道有机实验题,考查了正丁醇制取正丁醛的有机实验,本题是一道基础有机化学实验题,虽然此题不是课本实验,但考查的都是课本上的基本操作、仪器名称、实验操作和实验过程中一些问题的处理和计算.题目本身并不难,只是设问高于课本,需要考生灵活作答.而在高考完改卷中发现,这么一道不算难的有机实验题,得分情况很不好.高考试题作为对学生考查的载体,创新的题型层出不穷,主要是从看似“反常”的发问角度、新颖的情境性、试卷中试题的编排方式等方面考查学生的心理素质.
第三,综合性更强,更注重学生思维的考查.
近几年的高考题,可以说一道题目融合了多个知识点,综合性非常好,更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特别是近年高考中所涉及的热点题型化工生产流程试题.该类题的知识点概括性较强,不仅涉及了元素化合物知识点,而且还将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化学实验及化学计算等知识要点有机组合,属于典型的学科内综合试题.
例如,2013年贵州省适应性考试理综卷的26题,就是一道典型的回收氧化钴的工艺流程题目,以铝和钴为背景,考查了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子式,离子浓度关系,PH,Ksp的计算以及结晶水合物受热分解产物的判断.该题综合性强,要求学生要熟悉铝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又要注意对未学习过钴的性质学会根据题目所给信息进行处理.
第四,更关注社会发展,环境问题和新技术.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提出,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例如,2014年贵州省适应性考试的理综第27、28题两道大题都是以环境污染为背景,27题以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为素材,考查了二氧化硫的知识和一个读图题目,氧化还原方程式及计算,最后以氮氧化合物考查了原电池电极反应方程式.28题以粉煤灰为背景考查了物质分离实验、电子式、离子判断、实验操作及有关计算.这些题目以当前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即污染治理、废物综合利用、节能减排为出发点.
针对新评价体系下高考试题的分析,可得到一些启示.
1.夯实双基,强化对主干知识的教学
新教材教学和复习中,应抓住主干知识,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帮助学生搭建知识结构.高考化学卷坚持联系实际,强调学以致用,设置了许多新情境,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知识掌握和应用的情况,这一点启示了我们学习化学知识的真正目的,在于解决现实问题.
2.要转变思想、更新教学理念
转变思想,改革旧的甚至根深蒂固的观念,但不能搞形式主义.比如,我们要求学生科学探究,科学探究不是形式,探究活动不是不要教师讲解,关键是教师要研究“讲什么”、“怎么讲”、“何时讲”,真正在启迪学生的思维上下工夫.还有,中学化学教学一定要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与时倶进,高考试题已经为今后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我们应该转变教学观念,大胆地把“繁、难、偏、旧”拒绝在新课程的课堂之外,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快乐.
3.强化实验,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近年的化学试题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非常重视化学实验的考查.对于实验探究性试题,重点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探究,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的亮点,也必然是高考考查的重点.高考试题给我们一个很明确的导向,实验教学不能再停留在以往的讲实验、背实验的层次上,我们一定要让学生真正去做实验,明白实验中的一些细节方面.
4.树立教学质量连续性,加强化学素养教育
高考成绩是三年教学质量的终端显示,并不是高三一年加工出来的,所以必须在高一、高二加强化学素养教育,打好化学基础.化学素养包括学生的学习习惯、化学思维方法、化学思想等,这些是化学的精髓.高中化学应从起始年级抓起,“三年一贯”制实施高质量的素质教育.